【宣教】完美主義就是強迫症嗎

2022-01-06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強迫症是以強迫觀念、強迫行為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神經官能症。

1.強迫觀念

強迫觀念是以刻板形式反覆侵入患者意識領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包括強迫懷疑、強迫回憶、強迫表象、強迫意向、強迫性窮思竭慮、強迫遲緩等。

⑴強迫懷疑:對已經完成的事情有不確定感,如煤氣是否關掉?門窗是否關好?打招呼時是否少說了句話?經過多次確認,心理仍忐忑不安。

⑵強迫回憶:控制不住地回憶以往經歷的每一個細節,直到覺得已經回憶清楚。

⑶強迫表象:腦海裡反覆出現某種生動、鮮明的形象,或者某種形象性的回憶,其內容多為令人厭惡或難堪的。

⑷強迫意向:患者感到一種強有力的,難以控制的行為意向,既可以是無關緊要的小動作,也可以是把自己孩子摔到地上的殘忍舉動。

⑸強迫性窮思竭慮:對一些毫無意義的「問題」反覆思考,窮根究底。明知無意義卻難以停止。

2.強迫行為

是反覆出現的刻板行為或儀式動作,或隱蔽的對抗強迫觀念的心理過程,是患者屈從於強迫觀念力求減輕內心焦慮的結果。

⑴強迫檢查:反覆檢查煤氣、門窗有無關好,帳號或電話號碼有無記錯,嚴重時可檢查數十遍。

⑵強迫洗滌:反覆洗手、反覆洗衣物,多與被汙染的強迫性觀點所導致的焦慮有關。

⑶強迫性儀式性動作:患者為了減輕強迫觀念引起的焦慮採取的特定行為儀式,相關行為的效果往往難以持久,患者會再次進行重複的行為或發展出新的儀式化行為,久而久之,其儀式化行為程序就越來越複雜。

3.強迫性遲緩

患者表面上沒有重複的表現,停留在一個簡單的動作良久,甚至持續數小時。患者在思考行動的步驟是否適當,等待動作執行完美的感覺,很少有焦慮。

患者知道以上這些是不必要的或多餘的,雖然想控制但難以對抗。當這些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影響到患者的社交和工作了,通常就可以診斷為強迫症。

強迫症多發病於青春期,發病的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男性的發病高峰年齡是青春期,而女性在20-24歲之間,男女患病率近似。多發生在高智力和高社會階層的人群,家庭中對宗教、道德的過度要求使患者過度追求完美。他們習慣於控制思想情慾不外露,所以起病後往往不讓別人知曉,平均在發病7年左右才去求醫。

相關焦點

  • 完美主義就是強迫症?看看你是不是強迫症高危人群
    非適應性完美主義則是指在外力驅動下,對工作、生活設置不現實的、僵化的高標準,對錯誤及失敗過度關注,失敗後還會進行過度嚴厲的自我批評。更糟糕的是,即使是獲得成功,也不能使他們感到滿足。這一類人適應能力較差,常常會出現焦慮、抑鬱、強迫的症狀或疾病,甚至還會出現自殺意念。
  • 強迫症=完美主義?是病,得治!
    真的有強迫症這一精神障礙!強迫症不僅可帶來顯著的心理和身體痛苦,甚至嚴重至無力承受痛苦和病恥感而自殺。並且,強迫症的發病率一點都不低,醫生臨床發現可能高達0.8%~5%,由於未認識到發病,他們往往忍受了7-10年的痛苦才找準了強迫症的診室門。 病例:學生哥強迫性聯想多多廣州市男生小斌,至今為止已經被強迫症困擾達9年之久。「開始時並沒意識到是強迫症,只覺得小斌總是想得太多了
  • 強迫症就是「完美主義」?
    強迫症這個疾病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我們會認為這個疾病並不嚴重,也有些人把強迫症當成完美主義。認為對待某樣東西要求嚴格,自己的東西必須要整理好,就是強迫症「強迫症」與「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是一種建立在處處不滿意不完美之上的,極度追求完美、毫無瑕疵的想法。
  • 強迫症:淺談完美主義的強迫行為糾正和認知
    健康心理的人,做任何一個事情都能把握一個度,既可以把事情做好,也可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而不是在追求無法完美的事情,或者強迫完美的事情。開始我還以為只有焦慮症和強迫症有完美的想法,其實還有一部分抑鬱症也同樣有完美思想。今天我們就好好地討論一下完美。
  • 完美主義與強迫症
    儘管得到的回答有多種,但佔比例較大的回答是:我太追求完美(?)。針對這樣的回答,我最簡單的回答是「不必怪罪自己追求完美的意願」。       其實不少學者也認為過分最求完美與強迫症的發病有關,也有臨床大夫認為正是這種帶有性格特徵的完美主義妨礙了強迫症的治療。在我提出的認知-應對治療的心理病因的假設中,並不把完美主義(或追求完美)看作與強迫症有關的因素。
  • 乾隆,一個完美主義的強迫症患者
    或許是這一生太順風順水,在乾隆的世界觀裡不允許出現瑕疵,他對於任何事情都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完美。而這個完美主義的強迫者患者,就在中國這片廣闊無垠的土地上盡情揮灑著他的執著。
  • 你是完美主義還是強迫症?快來做個測試看一看!(附完美主義者治癒指南)
    "完美主義者為了證明他們足夠優秀,他們力求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認為要達成他們的遠大目標應該沒有任何問題。他們常常對自己有不現實的要求,當無法實現這樣的要求時,就會變得不知所措和失望。""完美主義者往往對自己期待過高。""患有強迫症的人在做一件事之前會不停地排列其好處和壞處,或者不斷檢查爐子是否被關掉,所以他們往往什麼事情也做不成。
  • 別把強迫傾向當成強迫症
    你做事喜歡按規劃來,洗澡時要刷牙、固定一個星期整理一次房間、既定的工作計劃沒完成加班也要做完,別人說「你有強迫症吧?」,你心裡不免委屈「喜歡整潔有序完美主義,我就強迫症了?」。生活中不少人或多或少自認為或者被別人認為是「強迫症」,真的有那麼多強迫症嗎?那你可想太多了,真正強迫症的人才沒那麼舒坦,患有強迫症的人往往很煎熬。怎樣才算強迫症呢?
  • 潔癖強迫症、愛情強迫症、完美強迫症…原來強迫症分還分那麼多種
    潔癖有輕重之分,較輕的潔癖僅僅是一種不良習慣,較嚴重的潔癖屬於心理疾病,是強迫症的一種,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和社會交際,應該求助於心理醫生
  • 13個可以讓強迫症和完美主義者內心愉悅的畫面,堪稱完美!
    13個可以讓強迫症和完美主義者內心愉悅的畫面,堪稱完美!在外出旅遊時一定會仔細做好攻略,提前一個月開始規劃路線,把每天的行程精確到小時,查好天氣和交通。提前一個星期準備好行李和出行裝備,提前一天再次確認。
  • 別把強迫症當完美主義
  • 關於OCD(強迫症)你該知道這些
    而且有很多強迫症患者小時候會有很多心理創傷,內心的負面情緒很多,所以做事有許多害怕、有許多顧忌,這很正常,我們要學著理解自己,跟自己和解,釋放內心的負面情緒,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這個時候負面情緒或許一下子根本消除不了,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允許那些不好的思維和情緒在身體中一點點的釋放。
  • 追求細節的完美主義者——強迫症
    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症,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反覆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 也許你沒有強迫症,但這些強迫傾向一定有!
    ——夫人:你是不是有強迫症?——小沈:你怎麼知道?其實,只是有點強迫傾向啦!小沈愛撕嘴皮,撕到流血都停不下來,難道他感覺不到痛嗎?當然不是,因為他控制不住自己想撕的念頭。我們身邊大多數人都有相似的「強迫行為」,有時候我們自嘲地說:哎呀,我的強迫症又犯了!
  • 人為什麼會得強迫症?強迫症能痊癒嗎?
    強迫症的耕耘與收穫成比例嗎?
  • 強迫症啊!
    我大大低估了病人的數量,強迫症晚期患你們辛苦了!看回復到這裡我覺得自己簡直太正常啊,你們都有病啊!看病啊!
  • 讀心醫話 | 強迫症與強迫型人格障礙有什麼區別?
    他說:那個人會把身上的黴運傳給我,所以一定要還回去,要不然就要倒黴了……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他又被別人碰到,他又要重複同樣的動作,一條街上來來回回……小建明明知道這樣做沒有意義,但不做又怕不吉利,會有可怕的事情發生,這個問題困擾他大半年了,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小建越發自責……小艾似乎所有的事情都要做的完美,無論是合同、包裝、手續、甚至連家務也不例外,是個完美主義者
  • 不要沒事說自己強迫症,真正的強迫症越想擺脫越痛苦
    文/老K只要說到強迫症,很多人可能就會聯想到自己要把書籍擺放整齊,床上不能有雜物等等。但真正的強迫症卻是一種心理疾病,而且非常痛苦。什麼是強迫症?常見的強迫症可以分為兩種: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正常強迫和病理性強迫的區別上述我介紹的幾類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可能很多朋友都有,這裡有人就會提出疑問,是不是自己患上了強迫症?其實正常擔心和強迫症的區別就在於【頻率】和【痛苦程度】。如果你也有一些強迫衝動和思維,但並沒有因此而嚴重影響生活,並且只要重複個別次數就好,那麼你可能並不是強迫症,而僅僅只是一些強迫衝動而已。
  • 什麼是真正的強迫症?強迫症的痛苦如何來形容
    看到強迫症我忽然想要說個只有業界的人看得懂的笑話。我有糾正別人濫用強迫症這個診斷的強迫症怎樣!好笑嗎! oh you don't get it?沒關係。你的問題是什麼是真正的強迫症?強迫症的痛苦如何來形容?大部分認為自己有強迫症或者完美主義的人都只是給自己的小懶惰、失誤、拖延、無聊找些漂亮、時髦又能減輕負罪感的藉口而已。。。
  • 強迫症測試:你的強迫症到了那種程度了?
    強迫症是天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