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達興業:大力開展土壤改良與修復 讓「貧瘠地」變身「金土地」

2020-12-26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柳靜)作為土壤改良的先行者,近年來,鴻達興業在全國多個地區開展土壤修復和改良,實現了扶貧助農、保護土壤的目標。截至目前,鴻達興業通過土壤調理劑的扶貧助農、科技下鄉服務「三農」等多措並舉,幫助廣西的甘蔗、海南的香蕉、新疆的棉花等多地產業實現提質增產,讓昔日的「貧瘠地」變身為「金土地」,帶動當地農戶實現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


扶貧地:廣西崇左

成效:甘蔗種植每畝增產1噸

廣西崇左有「中國糖都」之美譽,蔗糖產業是當地農戶主要的收入來源。然而,近年來卻有不少農戶反映:甘蔗畝產量降低,收入也每況愈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2017年左右,鴻達興業旗下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組織專家通過實地考察,並對廣西崇左市的農耕土壤進行取樣檢測。據介紹,該地區由於種植結構較單一,化肥、農藥施用過量,使得土壤酸化、板結情況不斷加劇,導致甘蔗產量下降。

若想改變這一狀況,首先就要進行土壤改良。為此,鴻達興業旗下西部環保有限公司在廣西崇左開展了精準扶貧活動。「一開始是向每戶派送一包『豐收延』土壤調理劑,大概有500多戶。」鴻達興業項目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不到一年的時間,崇左地區通過施用「豐收延」土壤調理劑的甘蔗地,土壤酸鹼度得到有效調節,板結情況明顯改善,土壤地力、肥力提高,每畝地甘蔗產量增加近1噸,蔗糖糖分也提高了,能給農戶帶來約500元/畝的增收。

據了解,「豐收延」土壤調理劑是由鴻達興業旗下西部環保和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共同自主研發的新型環保土壤調理劑類產品,可用於土壤重金屬鈍化、治理酸性土壤、鹼性以及鹽鹼土壤。

看到別人蔗糖產量提高了、錢袋子鼓起來了,越來越多的農戶也參與了進來。如今,「豐收延」助力崇左甘蔗種植戶的扶貧活動還在持續開展,參與的農戶達2萬多戶。

扶貧地:海南

成效:香蕉種植每畝增收上千元

香蕉產業是熱帶地區的重要支柱產業。其中,海南省是我國香蕉的主產區之一,也是最早實現香蕉產業化、組織化發展的產區。不過,「黃葉病」卻讓當地果農無比頭疼。

據了解,黃葉病發病時,蕉株的下方老葉葉緣首先黃化,逐漸擴大至中肋,葉柄軟化彎曲下垂,枯萎,上方幼葉亦逐漸發黃,最後導致整個蕉株枯萎死亡,給果農帶來巨大損失。而「黃葉病」的根源依然是土壤。

為此,鴻達興業又在海南開展起了系列扶貧活動。首先,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對當地進行專業測土。據了解,這是國內第一家民營的土壤研究機構,由鴻達興業於2015年投資設立,通過土壤檢測業務,積累了眾多典型土壤剖面標本採集、土壤及土壤調理劑樣品檢測案例。

「海南土壤酸度高、土壤板結嚴重,同時還存在過度施肥的問題。」鴻達興業項目負責人介紹。通過測土、提出解決方案、小規模試驗……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專家組欣喜地發現,通過施用「豐收延」土壤調理劑的香蕉,平均每株可增產3斤-5斤。

據介紹,一畝地大概可以種植150株香蕉,也就是說,每畝可增收450斤-750斤。按收購價1.5元/斤來計算,果農一畝地可增收670元-1125元,成效顯著。

今年年初,鴻達興業更是在海南挑選了50個大型的香蕉種植基地進行土壤改良、修復,助力果農增產、增收。據了解,每個種植基地的規模都在300畝以上。此舉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未來將進一步加強政企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扶貧地:新疆

成效:棉花種植每畝可增產1噸

新疆是我國棉花主產區,也是世界重要棉花產區。2019年,全疆棉花總產量達到500.2萬噸,分別佔全國和全球棉花產量的84.9%和19.4%。為了推動「白色產業」的發展,提質量、降成本、增效益也是當地的重要目標。

據了解,影響棉花單產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土地鹽鹼化,土地鹽鹼嚴重影響到了棉花的出苗、根系生長、現蕾、開花、坐果等。

令人頭疼的是,鹽鹼地的改良又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在我國,鹽鹼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東北地區,以黃河衝擊形成的河套平原的中套、下套地區的土地鹽鹼化尤其嚴重。

「有些地方根本種不出棉花來。」鴻達興業項目負責人表示。據了解,鴻達興業早在2016年開始就在助力新疆棉花增產、增收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先是小規模試驗,當取得明顯成效後,再大範圍推廣。

據介紹,鴻達興業起初在新疆的「試驗區」達150畝。通過土壤調理劑的改良,棉花產量每畝可達550-560公斤,一般情況下450公斤/畝。

記者獲悉,鴻達興業旗下西部環保生產的鹼性土壤調理劑可有效降低鹽鹼性土壤中的鹽基離子,降低土壤的鹼度,達到改良土壤的效果。

截至目前,除了新疆的棉花外,鴻達興業還助力山西的辣椒、甘肅的枸杞等提質增產。通過試用「豐收延」土壤調理劑後,農作物喜獲豐收、達到高產,農戶也實現了脫貧增收。

送科技下鄉:

促進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直以來,鴻達興業積極致力於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充分體現了上市公司的責任與擔當。

據介紹,目前鴻達興業旗下西部環保已形成水土改良、脫硫脫硝、環保工程治理三大業務體系,擁有土壤調理劑、水質調理劑等環保產品產能120萬噸。業務覆蓋廣東、廣西、江西、浙江等中國多個省區,並且向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越南、哈薩克斯坦等國家拓展。

同時,西部環保也在廣東、廣西、新疆、內蒙古等多個地區建立土壤改良示範基地。經過土壤改良後,水稻、蘋果、梨等種植地的作物產量、質量均有顯著提升。

此外,依託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支持,西部環保還聘請當地土壤改良和種植專家,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逐步設立「西部環保土壤改良科技服務站」,積極培訓各地農技人員和種植戶,並成功舉辦多場土壤改良、種植技術培訓會,推動科技下鄉,服務「三農」。

「我們的出發點就是將有障礙的土壤進行改良、修復,讓其回到健康狀態,不僅可以增加我國糧食產量,對農戶來說也是最有幫助的。」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表示。接下來,鴻達興業也將繼續響應政府的號召,結合各地的需求及特色產業的發展,發揮自己的優勢,推進耕地質量提升,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相關焦點

  • 評級被下調 旗下上市公司股債受創 鴻達興業集團9.5億債券違約旋渦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蔡越坤評級被下調、旗下上市公司股價受創、質押融資比例高、債券違約、尚存超43億債券存續,總部設在廣州的大型資源能源綜合產業集團——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達興業集團」)近日風波受到市場關注。
  • 鴻達興業集團10億債務違約,百億潮汕富豪爆發債務危機
    01債務違約12月14日,上清所公告稱,截至日終仍未收到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達興業集團」)旗下「20鴻達興業SCP001」的付息兌付資金,暫無法代理發行人進行本期債券的付息兌付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鴻達興業集團首次發生債券違約,不久前其有一筆3億元中票發行取消。12月10日,鴻達興業集團公告稱,由於近期市場波動較大,本公司決定取消「20鴻達興業MTN001」的發行,調整後的發行安排將另行公告。
  • 沸石在修復改良土壤中應用大揭秘
    依託於自身獨特的物理結構,沸石具有較強的離子交換能力和吸附能力,可作為良好的土壤修復改良劑,將有效的養分元素靠孔穴吸附力和陰陽離子的靜電引力緊緊束縛在內部,讓養分元素釋放受到了有效制約,具有提高肥料緩釋性等作用。20世紀60 年代,日本最先將沸石用於土壤改良領域;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將天然沸石作為非傳統農用礦物原料進行推廣。
  • 鴻達興業集團9.5億超短融違約 旗下股債暴跌 尚存超43億債券未兌付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蔡越坤開盤不到一小時,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達興業集團」)控股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002002.ZH)股價觸及跌停板,報價3.42元/股。與此同時,今日上市公司鴻達興業旗下「鴻達轉債」跌20%,盤中臨時停牌。復牌後繼續下跌。Wind數據顯示,截至10:30,鴻達轉債跌逾25%。股債大跌之前,12月14日,上清所公告:「今日是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簡稱:20鴻達興業SCP001)的付息兌付日。
  • 化工園區土壤修復技術及改良案例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一、城市工業汙染場地土壤修復及案例對城市工業遺留的汙染場地,因其特殊位置和土地再開發利用的需求,需要快速、高效的物化修復技術和設備。土壤修復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修復設備和檢測設備的支撐,設備化的修復技術是土壤修復走向市場化和產業化的基礎。開發與應用基於設備化的場地汙染土壤的快速修復技術是發展趨勢。
  • 集團債券違約風波拖累 鴻達轉債大跌20%
    ⊙記者 孫忠 ○編輯 黃蕾   受集團債券違約風波影響,鴻達興業正股與轉債昨日雙雙大跌。其中,鴻達轉債昨日跌幅觸及20%的熔斷「紅線」。  12月14日晚間,上海清算所發布公告稱,截至當日日終,並未收到鴻達興業集團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代碼:012000912,簡稱:20鴻達興業SCP001)的付息兌付資金。  儘管是大股東發行的債券觸發違約,但在市場情緒影響下,鴻達興業正股與轉債昨日開盤即低開。其中,鴻達轉債低開4%,不久跌幅便擴大至20%,觸發跌停熔斷。
  • 打著土壤改良的口號推廣有機肥,你怎麼看?」
    關於土壤改良與推廣有機肥的關係 「國家提倡土壤改良,現在許多商家打著土壤改良的口號推廣有機肥,你怎麼看?」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我們應該想搞清楚土壤改良的幾個基本概念在講土壤改良與有機肥的關係?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土壤改良?為什麼要進行土壤改良?
  • 土壤為何變得貧瘠 科學家發現內蒙古草原土壤有機碳流失動因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土壤中的有機碳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近日一項基於近40年來內蒙古土壤有機碳儲量變化的研究顯示,該地體碳儲量變化的主要動因,包括溫室效應導致的氣候變化和放牧加劇等人類活動。
  • 不同類型的土壤特點解析,如何因地制宜改良土壤?
    適宜於作物生長的土壤需要滿足那些特點?酸鹼性、砂黏性不同的土壤多作物生長各有何影響?不同質地的土壤應該如何改良? ,再加上酸性土壤多半是在南方多雨地區,在降雨的淋溶下,這些被釋放出來並且難以被土壤顆粒吸附住的礦物元素,很容易在水分下滲的過程中流向土壤深層而根系無法吸收到,導致土壤缺肥貧瘠。
  • 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特點及前景分析
    在農業生態修復環節,技術人員可以採取控制土壤中水分的方式,來有效控制土壤Eh值,一些重金屬在氧化還原下其遷移性不斷發生變化,而造成土壤氧化還原的主要因素在於水分含量,因此在修復環節,可以通過調控水分含量的方式,來有效增強氧化還原效能,從而來降低重金屬的遷移,確保土壤修復工作的順利開展。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
  • 土壤環境探測與修復技術學術交流會在長春召開
    由吉林大學和吉林省生態環境廳主辦的主題為「智慧探測與鄉村振興」的「土壤環境探測與修復技術」學術交流會於12月21日至22日在長春召開,來自全國三十餘家科研生產單位的百餘名相關領域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近年來,吉林大學相關學科立足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的重大需求,結合學科優勢,瞄準土壤環境探測和土壤修復等難題,狠抓科研攻關,實施科技創新,促進成果轉化,服務地方建設,不斷提出新技術、新方案。為促進成果交流,吉林大學邀請國內相關領域專家進行本次學術交流。
  • 土壤鹽鹼化形成原因及改良措施
    二、土壤鹽鹼化的危害土壤鹽鹼化不僅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產生危害,而且使土壤物理性惡化,地下水礦化度提高,水變苦,地下水源不能充分利用。同時使大片土地荒蕪,農耕地減少,土壤中水、肥等因素互不協調,影響農作物產量。如土壤板結與肥力下降;不利於農作物吸收養分,阻礙作物生長。三、鹽鹼化土壤改良措施(1)物理改良。
  • 為什麼土壤也需要被保護?研究發現,不保護土壤地球將貧瘠星球
    土壤的重要性不僅是對人類而言的,而且也是對地球上的萬物而言。我們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土壤,而植物長得好壞,直接和土壤中的營養元素豐度有關。特別是對於人類而言,人類進入農業文明的基礎,就是土壤,如果沒有土壤,人類也就不會進行農業種植,甚至如果地球上沒有土壤,可能地球上很多動植物都不會出現,地球也會變成一顆貧瘠的星球。土壤中都有什麼呢?研究者表示,在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是非常驚人的,而是每克的土壤中,就有數以億計的微生物。
  • 東華科技:改革轉型新名片,「土壤衛士」創品牌
    不煮「夾生飯」、不走形式過場,確保修復過的每一寸土壤都成為老百姓的「放心地」,這就是東華土壤修復團隊樸實的「土壤夢」。2020年11月5日至6日,第四屆中國可持續環境修復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行,作為主持單位之一深度參與了「汙染場地修復技術與工程管理實踐」分論壇的「臺前幕後」工作並作了報告,亮出了東華科技改革轉型的新名片——用「三把修復手術刀」和「一套組合拳」鑄造的「土壤衛士」新品牌。
  • 櫻花種植土壤要求及改良措施
    土壤要求及改良措施櫻花在含腐殖質較多的沙質壤土和粘質壤土中(pH5. 5至6. 5)都能很好地生長。在南方土壤粘重的地方,一般混合自例腐葉土(收集樹葉及酸性土、雞糞、木炭粉漚制而成的土壤)。注意,混合前必須將原有黏土塊全部打碎,否則起不到改土作用。在地下水位不足1米的地方採用高栽法,即把整個栽植穴墊平後,再在上面堆土栽苗。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運用土壤修復技術,讓沙漠解決疫情時的蔬菜短缺
    並非如此簡單,只有在液態「納米粘土」的幫助下才能實現這些瓜類,這種土壤修復技術的故事始於西面1,500英裡(2,400公裡)和二十年前,的尼羅河三角洲。在1980年代,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部分地區停止繁榮發展。儘管它靠近乾旱的沙漠,但它以肥沃而著稱,數千年來一直是可靠的耕種之地。
  • 礦源黃腐酸鉀對農作物的作用,腐植酸肥料對土壤有什麼作用?改良...
    那麼你知道腐殖酸對土壤改良有什麼作用嗎?使用腐殖酸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這些都需要在使用前了解清楚哦~快往下繼續看吧~ 二、腐殖酸對改良土壤的作用 1、改良土壤物理結構 腐殖酸可促進團粒體形成,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對鹽鹼地來說可以改善土壤通風透氣性
  • 人類健康和長壽的秘訣在土壤中!
    尤其是為人類孕育食物的土壤!01 所有食物都來自於土壤19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克西·卡雷爾在他的書中說,由於土壤是所有人類生活的基礎,所以我們對一個健康的世界的唯一希望,就寄托在被現代農學手法破壞了的土壤的和諧重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