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為何變得貧瘠 科學家發現內蒙古草原土壤有機碳流失動因

2020-12-23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土壤中的有機碳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近日一項基於近40年來內蒙古土壤有機碳儲量變化的研究顯示,該地體碳儲量變化的主要動因,包括溫室效應導致的氣候變化和放牧加劇等人類活動。該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唐華俊院士項目組完成。

在草地中,土壤有機碳佔據草地碳儲量的絕大部分。內蒙古草原是我國典型的草原區,過去十數年中,內蒙古草原中所有土壤類型中的土壤有機碳均在下降。

據項目組成員辛曉平介紹,土壤碳分為有機碳和無機碳,無機碳通常以土壤碳酸鹽礦物態碳形式存在,很難被生物分解利用,有機碳主要以植物殘體和腐殖質形式儲存在土壤中,可以被生物分解利用。

內蒙古草原。中國農科院供圖。

土壤有機碳與植被生物量碳一起構成生態系統碳庫。在草地生態系統中,土壤有機碳是主要的碳庫,佔生態系統碳儲量的80%以上。在中國草原這個比例更高,達到90%左右。

此次研究團隊基於1963—1964年、2007—2011年兩個時期的土壤剖面調查數據,利用科學方法進行分析,分離和探明了氣候變化、放牧兩大因素對內蒙古草原土壤有機碳儲量變化的貢獻率。

研究結果顯示,從1963年到2007年,除風積沙質土壤中土壤有機碳沒有變化之外,內蒙古草原所有土壤類型的土壤有機碳均有下降,平均下降速率為1.8千克碳/平方米,總下降幅度約22.9%,相當於每年下降0.52%。其中氣候變化對土壤有機碳下降的貢獻率為15.3%—34.9%,而放牧強度影響的貢獻率小於9.5%。

「以前普遍認為人類的活動,主要是過度放牧,是導致土壤有機碳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們的結果顯示,內蒙古草原土壤有機碳下降受到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在40年的尺度上,氣候變化是更主要的驅動力。」辛曉平說。

氣候變化是如何影響土壤有機碳含量的?辛曉平介紹,「氣候包括溫度、水分等多種因素,尤其是溫度和水分,兩者的耦合作用非常複雜。舉例來說,溫室效應加劇了土壤溫度升高,可能會促進微生物活動,使得有機碳加速分解,但溫度升高的同時,水分的多少又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出現,所以,這是一個複雜而多元的體系」。

土壤有機碳的含量直接影響著土壤肥力,進而影響著草原生態系統,土壤有機碳微小的變化,甚至能反轉區域內的碳平衡。「土壤碳庫的變化是長期性的,且很難逆轉,」辛曉平說,「舉例來說,土壤有機碳減少,意味著土壤營養水平下降,不利於植物生長,植物變少,土壤中的有機碳積累就會變少,土壤變得更貧瘠。反之亦然,土壤肥沃,植物生長更好,有機碳積累更多,土壤也會變的更肥沃。這是一個連鎖反應。」

探明土壤有機碳流失動因之後,是否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改變現狀?對此,辛曉平解釋稱,「在氣候變化的方面,目前還沒有太好的辦法。但在人類活動尤其是放牧方面,可以通過進一步規範草原管理,通過生態修復提高草原生產力等方法,減緩草地土壤有機碳的流失」。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上。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穆祥桐 校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內蒙古草原長時期土壤有機碳流失...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唐華俊院士項目組基於近40年來內蒙古主要草地類型土壤有機碳儲量的變化,揭示了內蒙古草原長期碳儲量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土壤有機碳(SOC)是草地生態系統的主要碳組成部分,佔全球草地碳儲量的80%以上,佔中國草地碳儲量的90%,SOC的微小變化能夠改變草原生態系統的碳平衡。
  • 為什麼土壤也需要被保護?研究發現,不保護土壤地球將貧瘠星球
    當地球上出現生命,原始海洋和早期的陸地開始形成,這個時候,地球也擁有了自己的「皮膚」——土壤,在近日的第七個世界土壤日中,很多環保人士和科學家們,就賦予人類要保護土壤,因為只有這樣,才是人類延續下去的根本之一。土壤有多重要?
  • 中國土壤的分類及分布
    東臨大海,又是很多江河的入海口,因此土壤長期處於淹水狀態之下,其中的氧化鐵(Fe2O3)被還原成氧化亞鐵(FeO)而呈灰綠色,是為青土。南邊-紅色。南方悶熱潮溼而多雨,大量易溶於水的土壤礦物質,受雨水衝刷而流失,最終剩下氧化鐵和氧化鋁(Al2O3),因而呈現紅色。西邊-白色。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運用土壤修復技術,讓沙漠解決疫情時的蔬菜短缺
    當科學家開始調查造成土地肥力下降的原因時,他們發現這些洪水攜帶了礦物質,營養物質,以及至關重要的是,來自東非流域的土壤顆粒為尼羅河提供了營養,並將它們沉積在整個三角洲地區。粘土賦予了土壤彈性和肥力。但是它去哪了?在1960年代,穿越埃及南部尼羅河的亞斯文大壩。這個非凡的2.5英裡(4公裡)寬的結構旨在產生水力發電和調節洪水,使耕種變得更易於管理和預測。
  • 土壤酸化危害大
    當土壤pH值超出最適範圍,隨著pH值的增大或減小,植物生長受阻,發育遲緩。中國南方地區的土壤多偏酸性,在柑橘作物上,土壤酸化,會引發各種問題。 二、土壤酸化是如何造成的 1.土壤養分消耗過度、肥料施用不合理 土地沒有及時的進行休養生息或者輪作,導致土壤越發的貧瘠,而貧瘠的土壤一般酸性會增強。土壤貧瘠,一般會想到施用肥料來解決土壤養分不足的問題,從而保證每年產量。
  • 土壤與肥料
    其中碳、氫、氧因為獲得比較容易,一般不納入補充範圍。氮、磷、鉀需求量最大,稱為大量元素;鈣、鎂、硫需求量適中,稱為中量元素;鐵、錳、硼、鋅、銅、鉬、氯、鎳8種元素需要量少,稱為微量元素。鎳是最近被確認的必需元素。
  •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生草覆蓋降低有機碳...
    然而,果園中存在不同農作管理措施,其對減弱水力侵蝕具有不同的作用,進而導致有機碳流失差異。因此,亟需開展果園生態系統中土壤有機碳流失的相關科學研究。生草覆蓋是果園種植中常見的農作管理措施。已有研究表明,水力侵蝕作用下,與裸地相比,生草覆蓋能夠減少260%-460%的徑流泥沙流失。
  • 土壤 植物 肥料
    其中碳、氫、氧因為獲得比較容易,一般不納入補充範圍。氮、磷、鉀需求量最大,稱為大量元素;鈣、鎂、硫需求量適中,稱為中量元素;鐵、錳、硼、鋅、銅、鉬、氯、鎳8種元素需要量少,稱為微量元素。好的土壤應該是保肥和供肥協調,能隨時滿足作物對養分的需求。質地粘重、有機質含量較多的土壤,保肥性能好,施入的肥料不易流失,但供肥慢,施肥後,見效也慢;而砂性大、有機質含量少的土壤,施入的硫酸銨、尿素等速效肥料容易隨雨水或灌溉水流失,這樣的土壤「發小苗,不發老苗」,雖然供肥性能好,但無後勁,作物產量也不高。
  • 【土壤專輯】第6講:土壤中有機質的測定
    溼燒法原理:土壤樣品中的有機質(碳)與鉻酸、磷酸溶液在160℃下進行消煮,氧化有機碳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被連接在燒瓶上的截流裝置中的氫氧化鉀所吸收,形成的碳酸鹽用氯化鋇溶液沉澱之,過量的標準氫氧化鉀,以酚酞為指示劑,用標準酸回滴,即可從消耗的標準氫氧化鉀量求出土壤有機碳含量。
  • 有機質--土壤的核心!
    1)高等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2)土壤中的動物3)土壤中的微生物4)施用的有機肥★形態:1)新鮮有機質(未分解有機質)2)半分解有機質3)腐殖質 1)高等植物森林植被下有機殘體主要來自地上部凋落物,4-5噸/公頃一年;草本植物的有機殘體主要來自根系,黑土地區達9.3噸/公頃一年(風乾根重);耕作土壤,植物殘體主要來源根茬,達2-3噸/公頃一年。
  • 打著土壤改良的口號推廣有機肥,你怎麼看?」
    關於土壤改良與推廣有機肥的關係 「國家提倡土壤改良,現在許多商家打著土壤改良的口號推廣有機肥,你怎麼看?」 (2)按用途來分可分為:防止土壤退化的土壤改良劑、防治土壤侵蝕的土壤改良劑、降低土壤重金屬汙染的土壤改良劑、貧瘠地開發的土壤改良劑、鹽鹼地改良的土壤改良劑。
  • 有機汙染土壤修復技術應用進展
    因此,需大力加強先進的有機汙染土壤處理技術研發,提升相關設備處理能力,有效防治土壤有機汙染問題,促進綠色可持續經濟發展。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並闡述了國內常見有機汙染土壤修復技術的相關應用情況。該技術是將新鮮空氣通過注射井注入汙染區域,利用真空泵產生負壓,注入的空氣流經汙染區域時,解吸並夾帶土壤孔隙中的揮發性有機物經由抽取井流回地上[6]。氣相抽提技術是一種原位修復技術,對土壤中揮發性有機汙染物具有較高的去除效率,因而適用於化工廠、石化場地等[7]。相關學者研究發現,氣相抽提技術應用於輕組分石油烴類汙染物地時,對該類汙染物的去除率可達90%以上[8]。
  • 人類健康和長壽的秘訣在土壤中!
    確實,我們的環境受到現代農業的破壞,土壤汙染問題非常嚴重,甚至很多地方的土壤都已經失去了土壤肥力,無法再種植出含有足夠營養的食物。所有食物、甚至人類都因為土壤肥力的下降而變得不健康。這是因為,我們的所有食物都來自於土壤。我們平時吃的食物都需要通過汲取土壤中的各種礦物質生命元素來獲得可供人類吸收的營養元素。
  • 鴻達興業:大力開展土壤改良與修復 讓「貧瘠地」變身「金土地」
    截至目前,鴻達興業通過土壤調理劑的扶貧助農、科技下鄉服務「三農」等多措並舉,幫助廣西的甘蔗、海南的香蕉、新疆的棉花等多地產業實現提質增產,讓昔日的「貧瘠地」變身為「金土地」,帶動當地農戶實現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
  • 土壤色彩標準Munsell孟塞爾土壤色彩圖表
    在還沒有深入研究顏色時,我們習慣使用諸如「棕色」,「紅色」,「黑色」等術語來描述土壤的顏色。當兩種非常相似的土壤樣本展現在眼前時,我們似乎不能使用更黃,更綠,更棕或更黑等詞語來描述了,它必須有個標準的顏色圖表,有了這個顏色標準,土壤科學家之間溝通才更順暢更有效。
  • 秸稈還田過量對重金屬鉻超標土壤不利—新聞—科學網
    水稻(Ri)和油菜(Ra)秸稈產生的溶解性有機碳過量,導致有機鐵氧化物複合體(OFC)溶解,降低重金屬Cr的固定量。他們以我國土壤中典型的、具有高致毒性重金屬鉻(III)為例,在微觀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秸稈還田對土壤重金屬鉻汙染控制具有重要影響。 論文通訊作者、研究員楊建軍介紹,秸稈還田是我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的重要途徑。秸稈還田過程中,如何保障重金屬超標農田的安全利用尤為重要。 秸稈還田過程會釋放溶解性有機碳。
  • 土壤團聚體分析儀是什麼,它是如何進行測定的
    打開APP 土壤團聚體分析儀是什麼,它是如何進行測定的 土壤檢測 發表於 2020-12-18 13:51:11 什麼是土壤團聚體?
  • 月球土壤會變色?一天的時間月壤顏色越來越淺,什麼原因導致?
    ,我國是繼美國和前蘇聯第3個從月球上帶回土壤的國家,我國近幾年來的航天發展,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要知道當年美國贈送給中國的一克月球土壤,科學家整整寫出了十幾篇論文,此次我國嫦娥5號卻從月球上帶回了1731克月球土壤,可是近幾天科學家卻發現,月球土壤竟然在變色,僅僅一天的時間,它的顏色竟然變得越來越淺,會不會影響後續研究呢?
  • 如何檢測土壤酸鹼性,土壤酸化對農作物有哪些危害?
    各種蔬菜生長發育適宜的土壤pH是不同的,但大多數蔬菜適於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長,適宜蔬菜生長的pH值一般為5.5~6.5,但是很多地方已經開始發生土壤酸化,土壤酸化現象對土壤物理性狀、養分有效性及養分平衡和轉化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影響蔬菜的生長發育。
  • 有機碳肥大揭秘:什麼是有機碳肥?碳也是肥嗎?
    因此商品有機肥肥力低、肥效慢,還因標準不科學經常被不法廠商鑽空子坑害農民。商品有機肥存在的問題在肥料界早就吵開了,其困局連農業部的技術官員都公開承認。可是解困之道一直沒人提出來。有機碳肥的研發就是由此入手的。我們發現植物的有機質營養本質上就是碳元素,但單質碳不溶於水,不能被吸收;二氧化碳(CO2)不經葉綠素光合轉化成碳水化合物(一種有機碳載體),也不能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