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臨其境》:到底是小眾文化的出圈,還是演藝行當的退步

2020-12-16 城市青年的怪奇物娛

《聲臨其境》從播出伊始就具備關注。最新一季甚至請來了周濤做主持。

節目內容還是以配音為主,這次更是加入了「戰隊模式」。

從這個舞臺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實力演員紮實的臺詞功底。

甚至有人認為《聲臨其境》是演員功底的「試金石」。

從《聲臨其境》「翻紅」的實力派和爭議者

如今頗具爭議的趙立新,某種程度來說,人氣熱度都是從這檔節目開始的。

具備瑞典國家大劇院的工作背景,會多國語言,趙立新的實力當然不差。

《聲臨其境》剛好作為一個契機,帶火了他。至於後邊,趙老師自身言論問題引發的爭論不是今天的話題。

趙立新剛好代表了來這個舞臺的一部分人:我有實力,但我不火。

不少上節目的人,本身具備實力且有一定熱度,但往往還不夠火。

比如,在2019年《慶餘年》尚未播出之時,張若昀來過節目第二季。

那一期的票選首位是鄭愷。

如果,那一期沒有專業配音邊江的參與,觀眾大概不會那麼嫌棄這個結果。

然而,我真的覺得,那期鄭愷的表現不夠好。

最後的聲音大秀《無間道》裡,邊江基本當背景板我認了,人家畢竟不是演員。音樂劇出身的婁藝瀟、表演勤勤懇懇的張若昀,哪個差了?

配音評論一片「優秀」商吹

這可能是我最想吐槽的Part,節目裡每一期各種吹。這一點在第三季中依然沒有任何變化。

誠然,節目中提到的「氣口」「腔體」等詞,以及一些氣息運用方式,對於沒有任何聲音相關訓練的人來說,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礙。

新一期嘉賓我還挺期待

但是,同樣的東西,說多了就不那麼悅耳了。

所謂「評價解釋」應當深入淺出,如果只是提一提專業詞唬唬人或者每次只會誇人,那還是少說點吧。

關於誇獎一人分飾多人配音,大概被節目組誇爛了吧,不過確實是個不錯的吸粉點子。

以及,運用方言。方言是個很不錯的想法,頻度出現最高的還是東北話、粵語、四川方言、河南話等等。

同時,配方言版本,也是一個規避原片段形式從而形成自己風格的好辦法。

最讓我心水的方言版配音大概就是上一季竇驍、柯藍、吳越和王祖藍搭配的《小豬佩奇》了。

但是,用多了,有投機取巧之嫌,大家的新鮮感也會下降。

原先的每期一個主題、投票排名、優勝者集結的簡單模式,其實很好,是一個相當工整的結構和收尾。

芒果新生班本就夠「捧哏」了。新一季加入組隊模式,無形間又拉長了「捧哏」時間。

果然,我只適合看配音片段純享版。

演員的自我修養

作為演員,不論是否是科班出身,努力學習是一定的。好的演員自然就是會學習的。

從觀眾的角度,其實並不在意演員是否是科班出身,而是更看重實際表現。

觀眾的切入點多在人物神態、身勢舉動以及臺詞。

換句話說,就是臺、形、表。常規的說法裡還有「聲」,即聲樂。

即是說,臺詞是一個演員的基本功。用臺詞打動觀眾,應該是演員的職業素質,而不是奪人眼球的噱頭。

說到底,是觀眾對於演員的要求降低了。

《聲臨其境》的聰明之處還在於,除了營造演員個人魅力,還抓住了小眾圈層。

從季冠霖為甄嬛配音出圈開始,一直潛於幕後的這群配音人開始受到關注。

影視配音讓一眾配音演員走進大眾視線。

劇看多了,觀眾會發覺聲音似乎都差不多。甚至,出現了配音比演員表現更深動的尷尬場景。

《聲臨其境》的出品,多多少少有向大家輸入「優秀演員還是很多」的想法吧。

同時,也傳達給大家關注幕後配音者的意味。

如今,影遊聯動時代,配音演員有了更多選擇。

配音演員的活躍不止在影視劇中,還包括遊戲、動漫、電臺、廣播劇、有聲小說等等。

除了早年譯製片的前輩們,如今的配音演員有更廣闊的空間。

許多電視劇的演職人員表中也開始標註配音者的姓名。

《聲臨其境》的大熱到底是配音們出圈還是演員在退步?

其實,都有。但這並不表示,我們沒有好的演員。

觀眾提升對演員的要求並不過分,演員終究是要靠作品吃飯的。

這是一個關注城市青年人生活娛樂的怪奇物娛號。青年人每天都有許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相關焦點

  • 「悲報:小眾遊戲出圈了」
    小圈子的音遊 並沒有強烈出圈欲望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田豐曾發表過一篇文章,探討過小眾文化「破圈」的話題。不論是在出圈後被人評頭論足,還是讓本屬於小眾的遊戲經過改變後走向大眾,對於處在熟悉舒適環境已久的小眾原住民來說都會產生不適應性,他們大部分並不會主動產生強烈的出圈訴求。 出圈也能營造舒適圈 然而對遊戲出圈並沒有強烈的訴求的原住民並不能阻止這種現象的發生,甚至難以抵抗操縱這股風潮的湧動。
  • 「商鞅變法」對中國歷史的演進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
    但也有很多人認為,商鞅變法在只顧增強公室集權,卻大大限制了普通人的人身自由,將每位秦人都變成了秦國戰車上的一個零部件,這是一次歷史的重大退步。其實,在談到任何改革舉措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之時,都離不開具體的歷史環境。很多改革,在歷史當時是合適的、是進步的;可在歷史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那些改革舉措可能反而阻礙了歷史進一步向前發展,成了歷史的退步。
  • 備受好評的《聲臨其境》,成功點到底在哪?
    《聲臨其境》是湖南衛視於2018年推出的一檔配音類綜藝節目,其創意構思獨特、藝術內涵豐富,節目邀請大量娛樂界大咖參與以吸引觀眾眼球,而高品位的配音藝術魅力也能吸引大量配音領域的專業人士及配音愛好者。前三季播出後,廣受觀眾好評。這檔題材特殊的綜藝節目兼顧娛樂性與藝術內涵,這也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節目凸顯出的人物特色,也是抓住觀眾眼球的最關鍵因素。
  • 支流還是非主流,二刺螈、小眾文化是否該被定義?逃避還是宣傳?
    而視頻中出現的多數為這些年來在出圈的文化:漢服、Lolita、jk制服、cosplay等等。了解小眾文化,了解年輕人的價值觀,似乎在這兩年特別流行。這幾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被一份直流大學錄取通知書刷頻?某品牌直流大學與避站聯合出版了這支視頻,讓避站不同領域的阿婆主們出演了這支視頻。
  • 《聲臨其境》總導演回應爭議:不後悔邀請迪麗熱巴
    華聲在線2月28日訊(記者 康蒙)長久以來,人們對聲音表演倍感神秘,《聲臨其境》讓其從幕後走向臺前。自1月25日開播至今,《聲臨其境2》雖然贏得了大家的好口碑,但也仍有不少爭議。本季節目組請來了「流量小花」迪麗熱巴,並獲得單場冠軍,引起了不少觀眾的質疑。良心綜藝「變質」?要流量不要口碑?
  • 網絡紀錄片:小眾題材用文化「破圈」
    資料圖片作者: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通訊員 儲平如今年以來,《風味人間》《文學的日常》《探世界》《此畫怎講》等網絡文化紀錄片的熱播得到業界與觀眾的一致好評,掀起了人們對小眾文化的關注。如今,網絡紀錄片請來明星為其配音,不僅能用明星的流量為頗具文化氣息的紀錄片帶來更多關注目光,也能讓優質內容實現「破圈」傳播。其實,一部小眾文化題材紀錄片的出圈,明星效應是被設計在其中的。今年年初在B站上線的《但是還有書籍》邀請胡歌為其配音,獲得網友的點讚。
  • 從小眾文化到破億的大生意,漢服經濟正「破圈」增長
    從小眾到「破圈」漢服,也被稱為華服,受衣冠與禮儀制度影響,漢服形制也在朝代更替中不斷演變,從黃帝到明末清初,最終在清代因剃髮易服而消亡。2003年,一名叫王樂天的工人身著漢服出現在街頭,被媒體大肆報導,極其小眾的漢服文化在彼時遭受的還是不解與質疑。但這一舉動,也得到部分漢服愛好者的積極響應,漢服開始在小眾文化圈內流行起來。
  • 小眾文化終於出圈成功?
    此次的晚會中既有圍繞二次元文化、遊戲、動漫等小眾文化的呈現,也有吳亦凡、鄧紫棋、五月天等大眾明星助陣。與流量明星扎堆、演繹形式單一的各大衛視跨年晚會不同,B站還在本次跨年晚會糅合了不少大膽的元素,包括懷舊動漫歌曲的全新演繹、全息二次元歌姬的震撼演出等。這是一場只有年輕人才能看懂的晚會,更是一場看懂了年輕人的晚會,而這恰恰昭示了B站在商業化轉型上的用心良苦。
  • 《聲臨其境》:鮮有差評的背後是綜藝的進步,還是時代的需求
    可是反觀最近新出的《聲臨其境3》觀眾卻是異口同聲地好評不斷,或許這與當今事態發展有著些許關係,但更多意義上還是與綜藝本身就極其優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時代正在迅猛發展,綜藝也理應如此綜藝節目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穩步發展之後,雖然其中不乏幾生波瀾,但好到發展並未受到很大的限制。
  • 闖入主流世界的小眾文化:為什麼說「破圈」是把雙刃劍?
    這可以說是一種破圈的高級形式。因為這種形式本身給人們帶來的衝擊和冒犯感已降低到極致,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喚起人們的理解、共情和認同。 由此引申出的問題是,為什麼現在已經成型的網際網路平臺——特別是被標的為由某些特定人群和某種特定文化的代表性平臺都開始急於破圈?以及破圈的背後究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每個人對破圈的看法各有不同。
  • 從小眾文化到破億的大生意,漢服經濟正「破圈」增長
    01 從小眾到「破圈」漢服,也被稱為華服,受衣冠與禮儀制度影響,漢服形制也在朝代更替中不斷演變,從黃帝到明末清初,最終在清代因剃髮易服而消亡。2003年,一名叫王樂天的工人身著漢服出現在街頭,被媒體大肆報導,極其小眾的漢服文化在彼時遭受的還是不解與質疑。但這一舉動,也得到部分漢服愛好者的積極響應,漢服開始在小眾文化圈內流行起來。
  • 沒人不想出圈,但他們更希望街舞文化出圈
    彼時同樣曾被視為小眾文化的說唱響徹街頭巷尾,但仍沒有一個街舞舞者能預料,街舞節目到底能產生多大熱度與影響力。他們參與的初衷大多是為了「和朋友玩」、「展現一個作品」、「交流其他舞種」。 韓宇在參加《這!就是街舞1》時也沒有預設目標,甚至不敢想街舞能通過一檔綜藝被大眾認知。街舞舞者藝人化,他在多年前就已經嘗試過。
  • 漫展暴露事件是小眾文化必經之路?2020CJ見證真正的小眾文化
    提起COSER圈大多數人都會微微一笑,這一笑包含了太多含義。COSER圈的亂象仿佛已經成為痼疾,而這一次則是被暴露在「陽光」之下,讓普通人對原本就小眾的COSER文化成見更深。而上海漫展上,觀眾怒斥做出暴露動作的COSER,是所有真正熱愛COSER文化人的憤怒。
  • 劉琳聲臨其境冠軍 本該屬於江德華的榮譽終於成人生主角
    張含韻     於是終於有網友發出了這樣的質疑,為什麼張含韻就是不火呢?直到參加了《聲臨其境》,張含韻才算是再一次站在了大眾的面前。   賈乃亮,更多的網友喜歡叫他乃爸,也就是綜藝「小一姐」甜馨的爸爸。     雖然賈乃亮不是在《聲臨其境》中大翻身的人,畢竟人家本身也不錯。不過賈乃亮憑著出色的表演也算是圈粉無數了。
  • 湖南衛視《聲臨其境》第三季新主持新形式 呈現演員才華打動觀眾
    2018年,正當內地電視綜藝花樣翻新、各出奇招的時候,湖南衛視靜悄悄推出了一個以聲音競演為賣點的原創綜藝──《聲臨其境》。這個看似賣相平平的節目,一經推出後,立即受到觀眾的廣泛歡迎,不僅收視率節節攀升,屢創新高,還得到各方面專家的高度點讚,當年在由艾漫數據、中國電視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文娛大數據發佈盛典上,《聲臨其境》被評為「2017-2018最具全網口碑指數電視綜藝」。2020年初,《聲臨其境》第三季如期推出,同樣獲得高度關注。製作人徐晴表示,《聲臨其境》最打動人的地方是用實力說話,向專業致敬。
  • 打破綜N代魔咒,《聲臨其境3》哪些片段讓你驚嘆?
    導讀:在變局中突破,在挑戰中創新,已經收官的新一季《聲臨其境》在嘉賓陣容、賽制模式等維度全方位出新,和關鍵時期文化類節目的正向價值引領,實現了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無疑,嶄新的模式不僅帶來火花碰撞產生的新鮮感和看點,衍生出的「猜人」和「搶人」環節趣味無窮,更在藝術層面創造出無窮無盡的想像空間。
  • 沒人不想出圈,但他們更希望街舞文化出圈丨舞者說
    彼時同樣曾被視為小眾文化的說唱響徹街頭巷尾,但仍沒有一個街舞舞者能預料,街舞節目到底能產生多大熱度與影響力。他們參與的初衷大多是為了「和朋友玩」、「展現一個作品」、「交流其他舞種」。韓宇在參加《這!就是街舞1》時也沒有預設目標,甚至不敢想街舞能通過一檔綜藝被大眾認知。街舞舞者藝人化,他在多年前就已經嘗試過。
  • 年輕人的品牌:小眾文化酷炫拽
    二次元文化不斷迸發出的溫暖力量也加深了二次元愛好者對圈層文化的自信。電競指電子遊戲比賽達到「競技」層面的體育項目。據國外專業電競機構官方報告顯示,在2014年底電競行業關注人數已達到1.17億人。到2017年之後,這一數字達到3.22億人。電競觀眾人數在2018年達到6.6億。
  • 《聲臨其境》第三季很真實,不少難忘的片段,都高出了配音本身
    【作者 :青煙嶺】作為「聲音」的愛好者和從業者,對於《聲臨其境》這樣一檔以有聲語言為主的節目,我一直十分關注。其中,第三季最能展現出人、聲、情的完美表達,讓整個節目傳達出的內容,不單單是聲音或模仿上,而是內容、思維和境界。很多做配音的朋友都有這樣的煩惱,當別人說你的聲音真好聽時,實際上,這很令人落寞,因為大家想讓大眾感受的,是對作品的詮釋到底怎樣,而不僅僅是聲音本身,這一點,在這一季節目中,也表現的尤為突出。
  • 「老福特」全網下架引,同人圈炸裂,「小眾文化」是否應該被接受
    不論是老福特還是ao3圍繞的都是一個詞——「同人文化」。很多朋友們可能不清楚什麼是「同人文化」,什麼是「同人文」。「同人」一詞最早來自日本漫畫。指「自創、不受商業影響的自我創作」,或「自主」的創作。這個文化圈則被稱為「同人界」,創作出來的文章叫做「同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