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建立微信公眾號、小區群,實現小區事務的公開透明,形成青年合力的閉環,讓閔行的社區治理更精細化。
他們用自己的所思所學,為社區治理提供更好的「年輕方案」,讓社區越來越有溫度,努力讓小區成為更具活力的「城市細胞」。
新的一年「青春閔行」將連續推出
《業委會來了年輕人》專題報導
走近這些業委會裡的年輕人
傾聽他們平凡卻動人的故事
努力成為更好的榜樣
「孩子性格比較內斂,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告訴孩子,男生應該有擔當。」說這句話的,是七寶鎮廣達新苑業委會主任鄧強生,也是一位年輕的80後。
「我每次看見我們小區裡的那群65後志願者無論颳風下雨都會堅持安全巡邏、綠化帶清理等志願工作就會生出一股佩服之情,我想向他們學習!」說起加入業委會的初心,他表示一方面是想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而更重要的則是作為年輕人他想為自己的家園出份力。
懷抱著這樣的想法,鄧強生從志願者做起,逐步參與到小區事務中去,2019年5月,被高票推選為業委會主任。
五公分的幸福感
「5公分」是大概有多長?
大約一個成年人豎起的大拇指的高度。
廣達新苑作為老舊小區,不僅非機動車停車棚少,充電樁更少,所以大家只能就近在樓道旁過道內飛線充電。
居委主任奚益萍和鄧強生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分批召開了3次部分居民代表會議,廣泛徵求意見,諮詢政策法規後,大家集思廣益,最終在1號樓旁邊的空地上建了一個標準化帶充電設備的非機動車棚,作為試點。
車棚落成,居民滿意地笑了。但鄧強生卻笑不起來,因為澆築的水泥地坪與原來的草地中間有個5公分左右的落差。
雖然這個落差很不顯眼,但鄧強生覺得居民在推車出來的時候稍微不注意就可能絆倒,他立刻召集了業委會成員和物業工作人員一同用草坪磚填補了綠化帶和水泥道路之間的空白,既美觀又實用。5公分代表了鄧強生所在的業委會服務社區的態度,5公分的高度讓居民切實提升了幸福感。
以心換心
「舊椅子、錐桶、自行車,只要你想得到的東西都有可能一眨眼出現在停車位上。」鄧強生表示隨著小區私家車越來越多,停車問題成了鄰裡矛盾的「導火索」。鄰裡之間因為車輛停放互相爭執甚至動手也時常發生,這樣不僅影響了小區環境還影響了大家之間的感情。
「一定要拿出一套合規合理合法的停車管理方案!」
借「美麗家園」改造契機,業委會和新物業通過連續一個多月的調查走訪,把「家底」排查清楚,所有的業主房號信息、車輛號牌信息和對應的車位信息公示上牆,讓每家每戶的車輛都接受鄰居的監督。小區由此制定了新的停車管理辦法。同時,聯繫施工方,陸續解決綠化補種、汙水管疏通等項目,現在走在小區內,乾淨整潔、井然有序。
「這趟改造之後,車位確實多多了,很滿意。」一位業主稱讚到。
擼起袖子幹
除了「老大難」停車問題,物業問題也是廣達新苑的一大心病。
從2001年交房開始,小區一直是前期物業公司服務,不論從服務質量還是成效來看,都不能完全達到業主預期,可想解聘卻並不容易,在多次商量無果之後,
鄧強生和業委會成員們與前物業「鬥志鬥勇」,在黨總支、房管辦的支持下多次調研,按照各項法律法規程序嚴謹,公開透明的引入了新物業,同時,為避免再發生更換物業難的情況,業委會與新物業籤訂了「2+1」的物業合同,把調整物業公司的主動權牢牢攥在業主手中。
回憶一年多來的一段段難忘的經歷,鄧強生感慨地說:「僅僅一年多的時間,我對小區的了解比過去都要多。雖然很辛苦,但也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做業委會工作,不光要守規則,還要接地氣,要將心比心地照顧到更多業主的需求」。
業委會是小區業主和居委、物業公司之間溝通的橋梁。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夠看到更多青年繼續堅定不移往社區走,在業委會發揮作用,為我們居住的小區注入青春活力。
【來源:青春閔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