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凱故事匯:
今日當陽橋。
從當陽橋往東北四五裡路的地方,有一座高高的山崗,站在崗上,可看見湖北當陽城下的沮河兩岸,人們稱此崗為「張目崗」。
長坂坡大戰中,劉備家小被曹操圍困於長坂坡,趙子龍單騎救主,救得劉備家小殺出重圍,逃到當陽橋頭。曹軍哪肯罷休,在後面緊追不放。這時候,張飛正在當陽橋頭接應,見劉備身後曹軍湧來,忙叫趙子龍領劉備家小向東北方向撤退。
長坂坡
張飛則帶20餘人斷後。他叫士兵們跑到旁邊九子山樹林中,砍下樹枝系在馬尾巴上,邊吶喊邊在樹林中奔跑,搞得灰塵滿天,並在樹樁上掛著鎧甲,把旗幟插滿一面山坡。曹軍追來,見樹林中人影晃動,馬嘶人喊,旌旗飄舞,疑有埋伏,不敢近前,見張飛獨自立在橋頭,怒目橫槍,大吼一聲:「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威震山谷。當陽橋應聲倒塌,河水倒流,曹軍見了,慌忙往回跑。
錦屏晨曦(桐樹埡)。佟凌攝
這時候,劉備一隊人馬已逃到桐樹埡,他擔心張飛20幾個人怎麼抵得住曹軍大隊人馬,就走一走,停一停,要等張飛趕上來一起走。他還不顧將士勸阻,策馬跑到一裡外的高崗上,張目眺望當陽橋方向,見曹兵已退,張飛等20餘騎向他奔來,才放下心來,帶領將士撤退。後來,人們就叫這條崗為「張目崗」。(講述者:王平玉 搜集者:王友兵) 選自《當陽地名傳說》 (王友兵編)
作者:王友兵
作者簡介:王友兵,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湖北省音樂文學學會理事,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發表文學作品、論文300餘件,多次獲獎。有歌詞入選《中國當代歌詞輯粹》和《中國年度最佳歌詞》。出版有歌詞集《愛的秋天》、論文集《採風與探索》。長期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搜集整理、編輯工作。參與編撰《中國民俗大系·湖北民俗》《中國民俗志·湖北宜昌卷》《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湖北宜昌卷》《巴楚文化源流》等書籍。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湖北當陽卷》被列為全國漢族地區示範本,總纂《中國民俗志·湖北當陽卷》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兩次獲得湖北省民間文學集成「屈原獎」。曾獲「湖北省民間文藝集成志書編纂成果獎」,「湖北省群眾文化工作特別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