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否真有漢室血統,少年時的劉備又有怎樣的過人之處

2020-12-15 滄海一柯vlog

據史料記載,劉備的確出身於漢氏家族,但是要說是皇親國戚也算不上,劉備的祖父年輕的時候被郡涿政府推舉為孝賢,謀取了一官半職,這在當時的官職確實很小了。

在當時的河北省郡涿縣,往南十多公裡,住了一個姓劉的小村鎮,叫做樓桑村,這個村子住著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劉貞。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劉貞被冊封為涿鹿亭候,但是這個劉貞因為沒有定期的上交貢金,使得自己丟掉了烏紗帽,劉貞也從此在這裡定居下來,婁山村的村民就是劉貞的後代了。

然而到了劉備父親劉弘這一代,家境已經變得日益衰落,社會的地位也日漸低下。

劉備也就是出生在這一時期,在他年幼時,他的父親劉弘因為疾病,離開了人世,無奈之下,年少的劉備只能自謀生路,和母親相依為命,由於年紀還小,只能從事簡單的編制草蓆麻鞋,然後拿去集上賣來維持生活。

據說劉備出生時,他家的院角一棵桑樹長得高大繁茂,看上去有五丈多高,樹葉寬而大,葉繁枝茂,遠遠的看去,有點像車架上的搭起了一座小樓,方圓十裡找不到像他這樣的桑樹了,一些懂得風水的先生看到了這棵樹後驚嘆不已,料定這家人早晚會出大福大貴之人。

果然不久,這戶人家就出生了一個孩子,他便是劉備。

少年時期的劉備也與其他孩子與眾不同,在一次家族聚會時,劉備無意間說到:「等長大了我要當天子,還要做很大的羽寶蓋車」,劉備的叔父們聽到了他的話,嚇得魂飛魄散,這在當時如果被發現,可是有殺頭之罪。

於是乎,連忙制止,讓他不要胡說八道,但是這件事從中也可以發現劉備少年時期就有了遠大的志向。

由於家庭的貧困,直到15歲時,母親才認為孩子該學點知識了,於是將他送去上學,由於歲數太大,很多學堂不願意收這樣的學生,他的母親只好把劉備送到了大儒盧植辦的私人學堂裡學習,這個學堂是劉氏家族辦的私人學堂,由於劉備的聰明好學,很快得到了老師馬融的真傳。

這個時期的劉備學習費用全靠自己的叔輩劉元起的資助,劉元琪看到了劉備在家族當中是個非比尋常的孩子,長大後一定能夠光宗耀祖。

劉備其實也是幸運的,它得到了劉元起的資助和馬融的教導和真傳,這樣沒過多久,劉備就學業有成,可以出口成章,成了一個不同凡響的人才,就這樣,劉備的聲望逐漸提高,也為他日後開創帝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傳劉備長相與眾不同,身高七尺五寸兩耳垂長至肩膀,他的眼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臉色看上去如玉一樣潔淨,嘴唇如同塗了胭脂般紅潤,雙手過膝,大多數人都認為他是一個當頭領的人才

他的性格,怒不於形,而且胸懷大志,他的這種性格也得到了眾多少年的跟隨。

黃巾起義以後,國家大亂,此時的劉備已經28歲了,劉備空有一身抱負,無法施展。

這天,劉備來到了涿縣變賣編制的草鞋,看到了時正在招兵擴軍的榜文,看到榜文後發出了一聲長嘆,誰知道在他身後一個人說道:「大丈夫不為國家出力?怎能長籲短嘆?」

劉備轉身一看,見此人身高八尺,豹頭環眼,燕含虎鬚,聲音聽上去像巨雷一樣,氣勢萬馬奔騰,這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張飛。

劉備忙問起他的姓名,答到:「我姓張,名飛字翼德以殺豬賣酒為生喜歡結交豪傑,見你在此嘆息,問何故?」劉備答到:「我乃是漢室宗親,現在聽說天下大亂,黃巾起義,我本想一己之力平定賊寇,只是力不從心,才在這裡嘆息。」張飛聽了之後,敬佩不已,隨即邀請張飛去酒店一聚。

二人正在豪飲之間,一個大漢推著一輛車走了進來,坐在了酒店裡,對酒保說快來上酒,喝完了後我還得趕著去投軍,在旁邊的劉備看見此人身高九尺,且長著丹鳳眼,臥蠶眉儀表,堂堂威風凜凜,為便主動邀請他入座,此人便是三國當中大名鼎鼎的關羽關雲長,三人一見如故,志趣相投,都有遠大的報復。張飛,關羽也被劉備的個人魅力折服,都願意誓死跟隨。

這便有了之後的桃源三結義的故事,劉備也從此便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相關焦點

  • 勸劉備稱帝的有哪些人,反對劉備稱帝的又有哪些人,結局如何
    當曹丕稱帝的消息傳到益州時,劉備知道曹丕稱帝,但並不知道漢獻帝是否還活著,其實,無論漢獻帝是否活著,都不影響劉備稱帝,因為曹丕稱帝之後,漢獻帝就已經不是皇帝了,東漢已經滅亡了,這對劉備來說,是一個稱帝的好理由,因為劉備要延續漢室,現在的情況是漢室沒有皇帝了,那麼劉備自己就來當這個皇帝。
  • 孫中山和劉備的六個相似之處
    歷史上,有很多毫無相干的人,卻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就像世上的另一個你一樣。孫中山和劉備這兩個相差1700年的人就是如此。他們有哪些相似之處呢?筆者下面為大家列舉一下。東漢末年時,漢朝已經失去人心了,漢室復興希望渺茫。近代中國積貧積弱、軍閥割據混戰,並有各路列強野心勃勃、幹涉中國內政,在這種惡劣條件下,孫中山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理想是難以實現的。因此,孫劉兩人都是一生不順利,最後事業也都失敗了。
  • 「仁德」的劉備也有背叛的一面,是真小人還是假仁義?
    反觀曹操卻只有剛成立幾年的青州軍,將領也無不過曹氏兄弟幾人,當時的劉備不看好曹操,認為曹操在以卵擊石,日後將有必敗的結果,不想把自己綁在一條沉船上。最後,曹操在公元196年迎漢獻帝,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在赤裸裸的打劉備的臉,畢竟劉備是打著中山靖王之後的旗號,一直標榜自己是「漢室宗親的劉皇叔」。
  • 劉備逼死劉封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
    劉備自從出道以來就混得不算如意,憑藉「中山靖王之後」的廣告效應四處晃蕩。建安六年,他在袁紹處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得轉投荊州的劉表尋求依靠。作為漢室宗親,劉表雖然太大的能力沒有,但對劉備還算是仁義,準許他棲息在新野。 幾年後,已經年屆五十歲的劉備依然寄人籬下,沒有地盤,沒有兵馬,甚至連兒子都沒有。
  • 趙雲當著劉備的面,說出金玉良言,劉備打定主意:趙雲不可重用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中山靖王有幾百個子孫,也是躺著背鍋。劉備漢室皇孫的身份存疑,而且疑點很大,極有可能是胡亂編造的。此後,劉備又結識了關羽、張飛兩人,一看兩人好忽悠,同他們結拜為兄弟。從此,張飛的豬肉鋪也不開了,散盡家財支持劉備的事業。可惜劉備還是如喪家之犬般,被這個諸侯欺負,被那個諸侯欺負。
  • 劉備當了安喜縣縣尉,竟鞭打督郵,為何不想辦法保住這個職位?
    (《三國演義》中寫的是張飛鞭打督郵,是為了突出劉備仁慈)那麼劉備為什麼不保住辛苦徵戰得來的縣尉一職呢?我認為有如下幾方面原因:一、嫌縣尉官職小中國古代,一個縣的官員大致有三位,分別是縣令、縣丞和縣尉。劉備東徵西戰,冒著生命危險鎮壓起義軍,才換來個縣尉之職,他壓根也沒看上這麼小的官職。二、劉備志向遠大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有大漢王室血統。但他幼年喪父,從小就家裡很窮,與母親靠編草鞋賣草蓆為生。雖然窮,可劉備從小就志向遠大,不幹平凡。
  • 劉備在青梅煮酒時,是寄人籬下之人,為何曹操對他的評價會那麼高
    這一段對龍的談論,不但是曹操暗諷劉備,也是《三國演義》中最精華的地方,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一書的文眼所在。曹操論龍之變化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 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地盤,為什麼曹操對他的評價...
    這等跨度的角色轉換,劉備劉皇叔確實有過人之處,不然也不會成為蜀漢的開國君主,佔有三分天下,旗下文臣武將如雲。 劉備的個人能力和個人品行,而且擁有遠大的志向,可謂是志存高遠。 劉備雖是劉氏子弟,但經過多年,且與當今皇帝血緣關係較遠,算不得貴族了,不然劉皇叔也不會以織席販履為業。
  • 劉備曲解了一個字的含義,註定劉備必亡
    關於這一點,我想它應該就是這句話被誤解的最大之處。曹操年輕時,令洛陽高士為之側目,名士何顒也曾發出過類似感慨:"將來安定天下的人,非曹操莫屬。"顯然,這些名士口中的安定,就是平定戰亂,他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仍舊是站在漢室的問題上考慮的。
  • 偽君子或真英雄:草鞋小販躋身一國之主,劉備早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漢末這樣一個紛亂的時代,從一個賣草鞋的一直到建立蜀國,劉備這一路是怎樣一路發家的呢? 有人說劉備是一代英豪,從一個草根逆襲大佬。但是也有人覺得劉備其實內心腹黑,比不上曹操,偽君子還是真英雄,這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很多三國迷受到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很深,但是正史與小說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真正的劉備到底該如何定論呢?
  • 曹操孫權劉備的後人如今在幹啥?各有千秋,劉備後人依舊在賣草鞋
    歷史如此精彩,和每個時期的英雄豪傑、偉大人物分不開,如果沒有他們,很多歷史都將改寫,特別是在讀三國時,在這個紛亂的時代背景下,為了達成統一,三股力量不斷彼此衝刷,此消彼長,完成了一幕又一幕的經典戰役。一千多年之後,站在赤壁邊上人們依然會遙想當年他們的風姿,同樣人們也會好奇,這樣的英雄人物,他們的後代會是什麼樣的?這麼多年有沒有依然保持祖先叱吒風雲的氣魄呢?
  • 劉備因何難成大業?他和老祖劉邦差在哪?後人:劉備僅輸了一個字
    秦末蜀漢之爭到三國,相隔四百年歷史。劉備號稱中山靖王之後,是劉邦的嫡孫後代,兩人出身其相似。劉邦用時四年結束楚漢之爭,建立漢朝,劉備和同時期的孫權曹操三分天下,爭鬥幾十年最終以失敗告終。兩人麾下同樣是能人輩出,為何結局截然相反呢 ?與劉邦相比,劉備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 陳宮為什麼看不上劉備,明知呂布無能,也不投靠劉備?
    陳宮認為,呂布有自己的輔助,再有了地盤,呂布就能和曹操爭鋒,而劉備卻不同。劉備實力弱小竟也能被曹操格外推崇。作為大漢皇叔,劉備卻不能與曹操劃清界限。這就讓陳宮覺得,劉備和曹操是一丘之貉。劉備不同,劉備身邊先是有徐庶,後來又有了諸葛亮。此時陳宮投靠劉備,意味著他將屈居其他謀士之下。這一點當然是一種推斷,反過來看陳宮離開曹操一事。最早陳宮選擇效力曹操,是因為曹操是陳宮心目中理想的主公。而曹操誅殺邊讓時,身邊已經不缺乏出眾的謀士了。
  • 三國演義中,劉備曾吃人肉,如此安排,豈不是有損劉備仁義形象?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還真寫了劉備吃人肉之事。而在東漢文學家王粲所著史書《英雄記》中,也有關於劉備軍在廣陵與袁術交戰時,因為缺糧,吏士「自相啖食」之事。演義中,曹操準備打袁紹,但是,又擔心佔據徐州的呂布會趁機偷襲。在郭嘉的建議下,曹操奏封袁紹為大將軍、太尉,兼都督冀青幽并四州。
  • 小時候喜歡劉備,長大卻又喜歡曹操,劉備這個「完人」過於完美
    而曹操與劉備二人則成為關注的焦點人物。小時候喜歡劉備,是對是非黑白界限的明確,長大後喜歡曹操,是對人情世故的圓滑和包容。小時候的純真,體現在誰有「理」而喜歡誰,誰弱誰更容易博得同情,而劉備則站在了「理」與「弱」的雙重製高點,所以年幼之時才會覺得劉皇叔應該匡扶漢室,一統天下理所當然。
  • 三國演義中,寬厚仁德的劉備,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能奪得天下?
    朋友們,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曹劉中的劉,他就是劉備。他本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玄孫,從身份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尊貴,但其父親早亡,很小就和母親相依為命,以織席販履為生,生活過得非常清苦。劉備逃亡後,輾轉於公孫瓚的青州、陶謙的徐州、劉表的荊州,後遭荊州將領蔡瑁追殺,逃難中遇到了三國第一隱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得其指點,「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三顧茅廬,終於迎來了他人生中第三個高光時刻,得到了臥龍先生,出山輔佐,從此開啟了霸業模式。
  • 劉備的苦惱,即使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奈何對手都是地獄級的
    劉備有了名正言順的身份,就地招標,自然有很多人投資,諸如財主張世平,蘇雙等投機分子,此時的劉備,已經具備了初步逐鹿天下的資本,可沒想到他的對手是地獄級的,他輸的褲衩都不剩,後來他發現,曹操有地,袁紹有兵,袁術有錢,孫堅能打,他劉備要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於是劉備把民心當作最後的依仗,反覆對手下要強調愛民
  • 桃園三結義中,為何高傲的關羽,暴躁的張飛都甘願拜劉備為老大
    雖然劉備當時是沒落的漢室宗親,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劉備的出身是他唯一可以炫耀的資本,不要拿今天的眼光去看待三國時期,今天有很多途徑可以讓人尊敬,比如經營很有錢,但在三國時期,商人的社會地位是很低的,正所謂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是排到最後的,甚至不如農民和小工業者,而士人的地位是最高的,哪怕是沒落的士人。
  • 劉邦、劉秀和劉備三位帝王,誰的軍事才能最厲害?
    【劉邦像】漢高祖劉邦:長於政治,短於軍事劉邦、劉秀、劉備三位帝王不僅有血緣關係,而且都是有能力、有作為之君,但單論誰的軍事才能最出眾,我看非東漢的開基帝王漢光武劉秀莫屬。之後,他奉楚懷王(項梁、項羽扶植)之命西徵入關滅秦。經多年浴血苦戰,最後,劉邦靠滅秦的功勞和過人的眼光,終於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成立中國首位平民帝王。
  •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與諸葛亮關係
    先說說劉備這個人,劉備的確是西漢皇室後裔,雖然他的祖宗應該是皇室的一個分支,但劉備在血統上是比劉表、劉璋要強上一些的,畢竟劉備至少還能夠翻得出族譜,而劉表和劉璋壓根找不到自己祖先的族譜,因此三人一比較,很顯然劉備更具備漢室的正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