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年深秋,黃公望的師弟兼好友無用師(鄭樗)來訪小山山居,兩人團聚數日後,相攜離開山居,外出雲遊而去。
2.黃公望與無用師兩人,一起到杭州西湖岸畔。當年,他們一起入富春山,南遊富春江。此時,黃公望在南樓開始作《富春山居圖》。直到第二年春天,他才回到小山山居。
3.至正八年五月(1348),黃公望已是八十歲的老人了。二月中旬,他因惜於春日,竟不辭勞苦的連日雲遊,又攜友至玉山參加顧瑛主持的玉山雅聚活動。
4.月末,黃公望離開玉山,又遊至太湖、梁溪(無錫)、廣陵(揚州)、苕溪(吳興)、北固山(鎮江),達至茅山道人張雨的開元宮等處。
5.是年三月,黃公望為次方作《良常山館圖軸》,圖現「崇山峻岭,中隔一溪,林木陰翳,水榭參差。筆力雄偉,元氣渾淪」。
6.這年夏至後二日,黃公望於比毗陵(常州)寓舍前,作《仿居然溪山暖翠圖》。
7.至正八年(1348),仲夏朔,黃公望為東泉學士作《山水立軸》。七月十五日,黃公望又作《秋峰聳翠圖》,贈梅庵僧人。
8.夏末,黃公望於吳興浦仙的松聲樓,作《溪山欲雨圖》,「圖繪一水閣,中一人憑欄靜眺。溪山雲沉,山腰瀑落,樹木滋潤,鹹有雨意」。在苕溪浦仙松聲樓,黃公望還為無用師作《雲溪松屋》一卷,「淺設色,畫松壑雲嶺,山有精舍」。
9.黃公望往來於廣陵、淮海、江浙等地的山水之間,胸生「覽江山之勝,恍然會心」之悟,遂與倪瓚遊於鎮江北固山,又繼作《江山勝覽圖》。
10.中秋,黃公望同羅靜道人云遊鎮江,再上北固山過甘露寺,畫望梅樓上為紀念米芾所建的海嶽庵,作成《海嶽庵圖》,懸掛於精修齋中,並題記:「九月八日,題錢選《浮玉山居圖卷》」。
11. 當年十月,黃公望歷時十餘年,終於完成了為倪瓚作的《江山覽勝圖卷》。黃公望認為這是他的「平生得意之作」,並在圖上自題款識云:「餘平生嗜懶成痴,寄興於山水,然得畫家三昧,為遊戲而已。今為好事者徵畫甚撥迫,此債償之不勝為累也……」
文/浦仲誠
圖/沙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