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大師黃公望七十九歲時作《富春山居圖》

2021-01-11 朗墨運轉一乾坤

1.是年深秋,黃公望的師弟兼好友無用師(鄭樗)來訪小山山居,兩人團聚數日後,相攜離開山居,外出雲遊而去。

2.黃公望與無用師兩人,一起到杭州西湖岸畔。當年,他們一起入富春山,南遊富春江。此時,黃公望在南樓開始作《富春山居圖》。直到第二年春天,他才回到小山山居。

3.至正八年五月(1348),黃公望已是八十歲的老人了。二月中旬,他因惜於春日,竟不辭勞苦的連日雲遊,又攜友至玉山參加顧瑛主持的玉山雅聚活動。

4.月末,黃公望離開玉山,又遊至太湖、梁溪(無錫)、廣陵(揚州)、苕溪(吳興)、北固山(鎮江),達至茅山道人張雨的開元宮等處。

5.是年三月,黃公望為次方作《良常山館圖軸》,圖現「崇山峻岭,中隔一溪,林木陰翳,水榭參差。筆力雄偉,元氣渾淪」。

6.這年夏至後二日,黃公望於比毗陵(常州)寓舍前,作《仿居然溪山暖翠圖》。

7.至正八年(1348),仲夏朔,黃公望為東泉學士作《山水立軸》。七月十五日,黃公望又作《秋峰聳翠圖》,贈梅庵僧人。

8.夏末,黃公望於吳興浦仙的松聲樓,作《溪山欲雨圖》,「圖繪一水閣,中一人憑欄靜眺。溪山雲沉,山腰瀑落,樹木滋潤,鹹有雨意」。在苕溪浦仙松聲樓,黃公望還為無用師作《雲溪松屋》一卷,「淺設色,畫松壑雲嶺,山有精舍」。

9.黃公望往來於廣陵、淮海、江浙等地的山水之間,胸生「覽江山之勝,恍然會心」之悟,遂與倪瓚遊於鎮江北固山,又繼作《江山勝覽圖》。

10.中秋,黃公望同羅靜道人云遊鎮江,再上北固山過甘露寺,畫望梅樓上為紀念米芾所建的海嶽庵,作成《海嶽庵圖》,懸掛於精修齋中,並題記:「九月八日,題錢選《浮玉山居圖卷》」。

11. 當年十月,黃公望歷時十餘年,終於完成了為倪瓚作的《江山覽勝圖卷》。黃公望認為這是他的「平生得意之作」,並在圖上自題款識云:「餘平生嗜懶成痴,寄興於山水,然得畫家三昧,為遊戲而已。今為好事者徵畫甚撥迫,此債償之不勝為累也……」

文/浦仲誠

圖/沙沁

相關焦點

  • 富春山居圖為啥成為國寶?除畫面美,還因很多人在上面寫字了!
    《富春山居圖》是國寶,畫面非常優美,且出於名家之手。其實,你仔細端詳,畫面並沒有特別之處。那麼,《富川山居圖》為啥能夠成為國寶呢?除畫面美,還因為,很多藏主在上面寫字了,讓他更具有人文價值。談到《富春山居圖》,有必要提到元代大畫家黃公望。黃公望生於1269年,死於1354年。黃公望姓陸,姓劍。他小時候父母就去世了。
  • 《富春山居圖》憑什麼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這幅悲催的名畫就是《富春山居圖》。其實在美術界,這幅畫的地位極高,被譽為「畫中之蘭亭」,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而咱們同樣是畫美女的《簪花仕女圖》呢?普通人一看:「哇,好胖啊」「這眉毛好怪哦」,然後你跟他講「這幅畫採用了遊絲描」「以工筆重彩繪仕女五人」……得到的回應是:「哦」,然後觀眾帶著一臉懵逼和「唐朝美女就這樣」的疑慮走開了。到了《富春山居圖》這種山水畫,那就更懵逼了:「咦,怎麼跟我看到的富春山水不一樣啊?」
  • 《富春山居圖》裡的感受,在今天怎麼找回來?
    在設計富春山館之前,我已經設計過很多美術館、博物館,對國內這些場館的建設以及它們在城市中起的作用,開始有些質疑。當富陽的工作人員邀請我做一個能夠體現《富春山居圖》的建築的時候,我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富春山居圖》實際上講的是自然環境和村居的關係,山還在,水還在,自然環境還在,但是村居還在不在?
  • 全真教眾黃公望,50歲學畫,84歲完成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富春山居圖》的全貌(橫屏觀看會更美麗):0147歲出獄,後半生上演人生傳奇七八歲時,父親早逝,幼年的他成了寓居常熟的溫州籍老人黃樂的繼子。他的養父盼望能得個兒子很久了,一直盼到九十多歲,因為「黃公望子久矣」,就取名黃公望,字子久。黃家是讀書世家,可惜時運不濟,科舉制度被廢除。人到中年,45歲黃公望才成為一個文吏。他上司張閭激起民怨,導致農民聚眾起義。受到張閭牽連,黃公望蒙冤入獄兩年,出來時經47歲了。
  • 歷史冷知識之國寶《富春山居圖》的坎坷歷程
    今天我就為大家揭秘富春山居圖能夠流傳到今日的傳奇故事,這幅畫能夠流傳下來,簡直就是個奇蹟,這幅傳世名作的第一個擁有者,就是黃公望的師弟鄭樗(字無用),黃公望用了七年心血創作的富春山居圖居然是一個送給師弟的禮物其實啊,無用能夠得到這幅畫,他也是頗費心機啊,因為大家都知道黃公望畫畫的速度很慢,他呀,天天背著畫紙在大山裡邊轉來轉去。
  • 老陳推薦|好一幅《富春山居圖》
    久居都市的我們,看慣了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總想著往喧囂的反方向,找一座安逸小城,小住幾天。富春江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古從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這如畫的景色中,今日有幸泛舟於富春江上,才發現眼前的一番美景實在是無法用言語來描繪,只感覺仿佛自己置身於一幅雄奇秀麗的大自然美紗畫卷中。
  • 子久契友,黃公望與危素、倪瓚的往來
    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畫 (《清悶閣集》卷九)又說:「大痴畫格超凡俗,咫尺關河千裡遙。 黃公望60歲時,就為危素作了《春山仙隱》、《茂林仙閣》、《虞峰秋晚》和《雪溪喚渡》四幅畫。黃公望62歲時,畫名大震,也就在這一年,危素拿出從不示人的家藏宋紙二十方,請黃為他作畫。黃公望65歲那年十月,又為危素作《秋山圖》。曹知白題曰:「痴翁為危承旨作此,年過渭老,而目力瞭然,筆法古雅,大有荊關遺韻。僕之點染,不敢企及也。」
  • 離杭州35公裡隱藏一處世外桃源,「富春山居圖」作者曾在此隱居
    在白鶴潭建有黃公望紀念館,展示了畫家的生平和主要創作成就,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富春山居圖》正是黃公望晚年在此隱居時,歷時七年時間創作而成,原畫全長約700釐米,是一幅山水巨卷,可惜的是現在已經一分為二,前半部分《剩山圖》收藏於浙江博物館,後半段《無用師卷》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想起當初我們去臺北故宮參觀,竟然完全沒有想到要看看此圖,慚愧慚愧。
  • 一峰一狀,一樹一態,由大愚書畫「新富春山居圖」悟人生之真諦
    於今有緣見到大愚老師的「新富春山居圖」,聽聞此畫乃是大愚老師借鑑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而作,再從其中的構圖和繪畫手法上有了一定的改變,完美的復現了富春江兩岸引人入勝的景色。
  • 臺北故宮10大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誰是第1?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家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1350年繪製完成,後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富春山居圖,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富春山居圖所畫內容約80%在桐廬境內富春江的景色,20%為富陽的景色。 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屬國寶級文物。
  • 乾隆為啥不願給《富春山居圖》題字?他不好意思!
    一幅上而且題字不只一處,有時是幾十處,例如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全文不過28字,他就為之題字63處。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著題字癖好的皇帝,也有不願題字的時候。有這樣一幅名畫,它位列「中國十大名畫」第三,乾隆就不願為它題字,它就是《富春山居圖》。
  • 當「中國山水畫」遇上大數據
    而之後,中國山水畫的紋理演進一直沒有停止,規律或許可以包含在一個方程式中,山水畫新風格=經典再現的技法+新發現的自然特徵和規律。楊崇和舉例《富春山居圖》,畫作中黃公望用披麻皴(山水畫皴法之一)再現了土山。取出一部分放大,可以看到真山紋理和畫作中紋理的不同。
  • ...繞城西複線:富陽境內總長50公裡,沿途可賞黃公望筆下的富春山居圖
    記者首先來到的是富春江特大橋,該橋全長893米,橋下就是美麗的富春江。「西複線的開通對於富陽來說具有裡程碑意義。」富陽區交通運輸局局長唐瑞華介紹道,西複線杭邵段在富陽境內總長50公裡,佔杭邵段50%。西複線聯通富陽銀湖街道、富春街道等多個鄉鎮街道,將富陽全面接入長三角,加快融杭步伐,「我們希望西複線開通之後,越來越多的遊客能夠來富陽旅遊,感受黃公望筆下的《富春山居圖》。」
  • 富陽這個亞運場館 用34000片百葉拼出「活」的富春山居圖
    如果說水上運動中心是用建築的形式,把元代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從畫紙上搬到了現實場景中,那麼,亞運射擊射箭現代五項館則把這幅靜態的畫作變成了「活的」場景。  為了達到設計效果 每一片百葉都有自己的序號  富陽銀湖區塊多山,連綿的山包將富春山水的「奇山」詮釋得淋漓盡致。
  • 這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真美!
    從「晴天一腳牛屎,雨天一腿汙泥」到一水繞村,梯田錯落西河村「蛻變」了遠山如黛碧水環繞何家衝村「新生」了青山環野立,古樹參雲天鄉憂變鄉戀,農民工返鄉「雁歸來」走進散落在大別山間的村落一幅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 科學角度看「中國山水畫」,能否用大數據分析這幅畫好不好?
    楊崇和提出「視覺紋理」這一全新概念,他認為,十世紀前後的中國山水畫已經發展相當成熟,很多畫家側重再現山林和樹石表面的「紋理」。為呈現出「紋理」的最佳效果,山巖往往被畫成平面。而之後,中國山水畫的紋理演進一直沒有停止,規律或許可以包含在一個方程式中,山水畫新風格=經典再現的技法+新發現的自然特徵和規律。
  • 黃公望《九珠峰翠圖》:西方即在目前,當下即可妙悟
    這是一幅少有的黃公望綾本立軸作品,至少目前可以確定的,這是唯一的一幅黃公望綾本立軸作品。多數鑑賞家以及評論家認為,《九珠峰翠圖》是一幅在筆墨上可以和《富春山居圖》媲美的作品。收藏家王季遷就曾在與畫史研究者徐小虎討論過《九珠峰翠圖》,王季遷老人認為這幅作品構圖沒有什麼新穎之處,但是因為有上等的筆墨所以重要。
  • 都知富春山居圖是國寶,但關於這幅畫的傳奇故事,很多人卻不知道
    當年,由劉德華、林志玲等大牌明星主演的《天機·富山春居圖》,在影院上映後立刻引起了人們的熱議。大家在吐槽這部片子情節和拍攝都很爛的同時,還對這幅出自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之手的《富山春居圖》,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那麼,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這幅畫擁有著怎樣的故事背景,它為什麼會被人一分為二?
  •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的皴法14種
    4.披麻皴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以側偏的筆勢,順著山石的弧勢皴下,如散麻下披,故名。是一種最常見的山石皴法,善於表現坡勢比較平緩的山石。皴時宜上輕下重,以此表示山石的陰暗。披麻皴是表現江南山水的傳統手法。五代江南山水畫的開拓者董源就以披麻皴表現江南山水的秀麗景象,如《瀟湘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