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柴燒之美--自然落灰釉的奇幻世界

2021-01-16 豫企商圈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燒制陶器時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體上走了火的痕跡,這在中國古代社會正統的制瓷標準中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都是不被欣賞的,認之為「瑕」。

然而在現代制瓷、燒制技術極為成功的條件下,一種與傳統柴燒審美截然不同的現代陶藝創作「燒制觀」在盛行,現代柴燒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燼與土的自然結合。當代柴燒很大程度上即體現在:柴燒燒製作品時不再使用罩住,意味著對燒成過程中所產生的「弊病」的認可。它的特點是使得木材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與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窯內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體之上,在高溫烤制下形成溫澤光潤、層次豐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質感,及各種顏色的變化,留下了火曾駐足過的痕跡,自然而無粉飾之氣,不會重複且很難預期它燒窯的成果。

相關焦點

  • 天然灰釉之「兩生花」
    如果說禪寂柴燒之奇妙在哪?天然灰釉的變幻可算其一。就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窯裡也沒有兩件相同的陶作。它們可能形狀一樣,但是色彩不一。有的略施粉黛氣質淡雅,有的豔抹濃妝成穩深邃,而有的融淡雅與深邃於一身,像樹莖上雙開的兩朵花,一豔麗一清雅,相互支撐又相互較量。
  • 柴燒,不只是情懷
    / 溯源 /中國的制瓷史已經有數千年,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可以說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作品可分上釉(底釉)與不上釉(自然釉)兩大類,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日本的備前燒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
  • 品柴燒之美,探索臺灣最古老的水裡蛇窯
    很多人認為柴燒和柴窯是一個意思,其實不然。從字面上理解,柴燒就是以薪柴為燃料,燒製成的陶瓷製品,是一種燒陶瓷的方式。而實際上,柴燒遠遠不止表面上這麼簡單,它對泥料、器型、著色等等,都有極高的要求。而柴窯是一種特定的窯,燃料必須是松木、荔枝、龍眼木,否則就只能叫做「柴燒窯」2、柴燒類別柴燒又分為兩大類,分為上釉和不上釉柴燒。上釉柴燒就是,泥胚在燒制之前會塗上釉層,在燒制時會用匣缽罩住泥胚,避免與木灰和火焰直接接觸,防止釉層受到破壞。而不上釉柴燒,泥胚上不塗釉,讓器胚充分接觸火焰,使灰自然飄落依附在器胚上。
  • 現代柴燒
    現代柴燒 是器皿在製作好泥坯後不施釉直接入窯,木柴燃燒後木灰中含有鉀鈉鈣等元素,鉀鈉鈣在陶瓷原料中有助熔劑的作用,木灰飄落到泥坯上,在高溫下與泥坯中的矽共同作用形成天然的釉質層,俗稱天然灰釉/落灰,這是所有現代柴燒的效果形成的基本原理。所以現代柴燒玩兒的就是落灰,不上釉也可以燒出如下的效果。
  • 什麼是柴燒?天然灰落釉竟如此奇特!|吾雨課堂
    上釉柴燒顧名思義就是,泥胚在燒制之前會塗上釉層,在燒制時會罩住泥胚,避免與木灰和火焰直接接觸,防止釉層受到破壞。在高溫燒制的過程中,灰落會融化,與器坯中含有的礦質元素共同作用,在器具表面形成層次豐富的天然落灰釉層,形成陶瓷製品表面或平滑或粗糙的質感。同時在燒制的過程中,火焰焚燒也會在泥胚上留下深淺不一的火痕,功到自然無粉飾之氣,每一個成品陶瓷都各具特色,都是獨一無二的。
  • 關於原始青瓷、翡翠青瓷與落灰釉的初步思考
    一種觀點認為:「燒造印紋硬陶的實踐促成了瓷釉的發明,高溫技術出現後,燒窯中降落在印紋硬陶上的柴草灰,可能形成了早期的「自然釉」,因此,窯址才會出土一些局部施釉不規則的標本,在此基礎上,窯工經過摸索試驗終於創造出『人工釉』。」[3]。
  • 中國植物灰釉的起源與當代的創新
    當代何志隆先生歷多年研燒,先恢復了落灰釉的早期青釉器,最後又應用落灰釉創造出更富藝術性和觀賞價值的新產品翡翠青瓷。翡翠青瓷是在繼承傳統工藝基礎上更高的藝術創新。我們在商代釉陶器上,明顯看出這種在高溫窯爐煅燒硬陶器時,凝結在硬陶器表面的玻璃質灰釉晶瑩剔透,正是在這種用很多木柴投燒改進型龍窯的過程中,青釉陶器、原始青瓷誕生了。 當然,北方的饅頭形陶窯,因半倒焰窯的改進,同樣在高溫柴燒中,也可燒成青釉陶器和原始青瓷。現在學術界對青釉陶器與原始青瓷的區分還井不明確,或稱之釉陶,或稱之原始瓷器。
  • 為什麼柴燒坭興陶雕刻裝飾那麼少?
    此壺為欽州市陶花島廖強大師作品 坭興陶的雕刻裝飾常見的是在電窯燒制的作品,而柴燒的作品上基本上是沒有雕刻裝飾的,這是為什麼呢?而柴燒窯是用柴火燒制的,柴燒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罩燒,一種是裸燒,欽州坭興陶的柴燒主要是以裸燒居多,我們就以為欽州陶花島的大風江古灶柴燒窯為例,他們柴燒裸燒的,裸燒燒制的過程中陶器直接裸露在火焰裡會有草木灰落在陶坯上,然後達到一定的溫度草木灰就灰融化,融化後會輔著在陶器表面形成玻化或者不玻化的釉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落灰釉,因為落灰釉有可能會覆蓋到雕刻的裝飾上使雕刻面不完整,因此柴燒的作品鍾雕刻裝飾就會比較燒
  • 草木灰釉的演變推測及實證試驗
    關鍵詞:草木灰、釉痕、釉、原始青瓷、柴燒、實證實驗中國傳統草木灰釉的傳承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封面1【引言與文獻綜述】釉痕是古代先民在長期用火和燒陶的經驗中逐步發現的。施釉是先民從柴草落灰成釉痕的現象中逐步總結的工藝方法。
  • 相約陶與火,感受欽州柴燒坭興陶的藝術魅力
    柴燒,坭興陶古法燒制,火與土的藝術呈現。相約陶與火,感受欽州柴燒坭興陶的藝術魅力火舌的流竄,只為尋找相知的伴侶,落灰的烙印,只為尋覓停留的足跡,燼了,最古樸的容顏,原色,才是內心深處最真的感動這就是柴燒坭興陶的特色。
  • 火與土共舞之柴燒手繪藝術家陳雍(2018亞洲當代藝術展畫家推薦)
    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 在殘次品中尋得一份完美其次,柴燒的陶藝作品與一般窯的差別在於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產生落灰經高溫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澤溫暖,層次豐富,質地粗獷有力,與一般華麗光亮的釉藥不同;不重複且難預期燒窯的成果。
  • 幽靜、侘寂和雅拙的柴燒之美
    丹波燒,亦稱「立杭燒」,起源於平安時代(794-1192)末期。桃山時代(1585—1603年)末期開始使用釉藥,並以「登窯」取代「穴窯」燒制陶器,至江戶時代(1603-1867)主要製作茶具。桃山時代以前通常採用「穴窯」,穴窯時期的「丹波燒」又稱為「小野原燒」,江戶初期進入階梯窯時代。公元16世紀下半葉,出兵朝鮮半島的豐臣秀吉將一批陶工帶回日本,腳踢式轆轤等製作陶瓷技術一直由此傳承至今。1978年被正式命名為「丹波立杭燒」,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
  • 柴燒的時代已經落寞,為什麼大師們還在堅持?揭開柴燒的神秘面紗
    孔子講學大量藝術先賢們,以莊子「無為而無不為」的「美」的釋義為最高追求,在尋求「自然之美」「天作人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莊子曾言:「既雕既琢,復歸於樸」,又說:「靜而聖,動而王,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在莊子看來,自然無為的樸素之美,是為天地之大美。樸素之美,是不加雕飾,順乎自然本性的、合「道」的美。即使是進行雕琢,最終也復歸於生命本真、自然狀態。
  • 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1、起源:植物灰釉中國早期原始青瓷器的起源源於窯爐的高溫及植物灰釉的飄落,這種自然落灰成釉現象,在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已在南方的印紋硬陶上出現,這些陶器表面上有一層自然形成的薄釉,這種釉層為窯爐中自然形成的「窯汗」,實際是一種木柴燒窯形成的植物灰釉,呈現出自然樸拙的淡青色。
  • "浪鬼禪寂柴燒"欣賞:自然冰裂紋
    但對於「浪鬼禪寂柴燒」作品中自然出現的冰裂紋來說,只能感謝自然的賜予,它的出現是偶然的和不可求的。冰裂紋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冰裂紋,古人稱其為開片,也叫斷紋瓷。原是宋代龍泉青瓷的一個品種,因為其開片紋理猶如冰面破裂而且裂片層疊有立體感而稱之。在宋代哥窯的各種釉裂紋片中「冰裂紋」排名首位,素有「哥窯品格,紋取冰裂為上」的美譽。
  • 柴窯、柴窯瓷器、柴燒,別再傻傻分不清!
    成人世界不成文的客氣規矩之一,就是看破不說破。除非是特別熟悉的,否則真不好當面指出別人的不妥當之處,你不會被認為是心直口快,那是情商太低。於是經常能遇到朋友們分不清柴燒和柴窯,更分不清一樣的倆字「柴窯」,怎麼就說的不是一回事了呢?
  • 臺灣寫真:重拾商周時期「草木灰釉」色彩的陶藝師
    中新社臺東11月7日電 題:重拾商周時期「草木灰釉」色彩的陶藝師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安英昭  立冬將至,距臺東市區約一小時車程的泰源幽谷,天氣已經轉涼。60歲的何志隆在窯廠察看柴火,滿頭大汗。
  • 備前柴燒「古風」...
    只靠土和火焰所淬鍊而成的樸素之美,比起華麗的釉燒器物,樸實無華的備前燒更能夠凸顯料理和花朵之美,在日本高級的料亭或旅館,都可以看到備前花器與食器的搭配。不光是視覺上的美感與協調,備前燒器物表面的細小紋理讓水分不容易蒸發,能防止乾燥及確保新鮮,自古以來盛裝清水的水缸,會以備前燒的器物為上品。
  • 柴燒之蘇打燒:當代陶藝家創作藝術的新方向
    蘇打燒由鹽燒發展而來,是在柴燒的基礎上加入蘇打,使得蘇打中的碳酸鈉在高溫時分解的鈉和窯裡的二氧化矽發生反應產生蘇打釉。1970年左右,陶藝家們為了尋找無氯,低汙染的鹽釉替代品,蘇打燒從而成為陶藝家創作時常用的一種燒制方法。
  • 子月陶藝:落灰之美柴燒壺系列1
    (圖為景德鎮雙板橋柴窯)它集陶瓷古老工藝之大成,用金屬銀和土混合作胎,胎內布滿精巧的進排氣系統,而釉層像件衣服套在胎體外,中間是空的留有間隙。由於柴窯瓷器是在不同的氧化環境中燒成,最大程度的保持了青金石礦物微粒的天然活性。柴窯是把瓷器放到匣缽裡燒,追求一種燒制出的油光顏色暈染的寫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