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裡蛇窯,初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大部分人會猜想什麼是水裡蛇?不是水裡的蛇,其實水裡是地名,它是南投縣水裡鄉最古老的窯口。
水裡蛇窯是由制陶師傅林江松於1927年建立的,坐落在臺灣南投縣水裡鄉頂崁村、鄰近日月潭,臺灣現有最古老、最傳統的柴燒窯,目前已傳承四代。
除窯本身之外,現有陶藝工作室、陶藝文物室、921地震紀念室等設施,目前是臺灣最著名的景點之一。該園區於2000年時製作的千禧雙口瓶,瓶高6.68米,創造了世界吉尼斯記錄,是目前全世界高度最高的陶器。 2020年被列入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技術》(相當於國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位)。
在水裡蛇窯,你經常會發現一個很特別的陶罐,罐子上是一條彎曲的小蛇,這就是水裡蛇窯獨特的標識了。
蛇 窯採用柴燒式,因為窯身很長,除了從窯首的燃燒室投薪,燃燒3天3夜以後,再從兩側投新孔投入木柴,使窯內溫度達到攝氏1200度。每 次燒窯約耗費一萬公斤木柴。早期燒窯產品為一般日常生活用的碗,盤,罐甕缸等陶器。目前為保護傳統,保持3個月燒窯一次,平均每年燒窯4-6次。
1、什麼是柴燒?
很多人認為柴燒和柴窯是一個意思,其實不然。從字面上理解,柴燒就是以薪柴為燃料,燒製成的陶瓷製品,是一種燒陶瓷的方式。而實際上,柴燒遠遠不止表面上這麼簡單,它對泥料、器型、著色等等,都有極高的要求。而柴窯是一種特定的窯,燃料必須是松木、荔枝、龍眼木,否則就只能叫做「柴燒窯」
2、柴燒類別
柴燒又分為兩大類,分為上釉和不上釉柴燒。上釉柴燒就是,泥胚在燒制之前會塗上釉層,在燒制時會用匣缽罩住泥胚,避免與木灰和火焰直接接觸,防止釉層受到破壞。而不上釉柴燒,泥胚上不塗釉,讓器胚充分接觸火焰,使灰自然飄落依附在器胚上。
3、柴燒的特色
在高溫燒制的過程中,灰落在器坯上,高溫下會融化,與器坯中含有的礦質元素共同作用,在器具表面形成層次豐富的天然落灰釉層,陶瓷製品表面會形成或平滑或粗糙的質感。同時在燒制的過程中,火焰焚燒也會在泥胚上留下深淺不一的火痕,每一個成品陶瓷都各具特色,都是獨一無二的。
柴燒的天然落灰釉是不可預測的,燒制過程中,因為發生化學反應的程度不同、位置不同、受火面等等,都是無法人為控制。因此,自然落灰釉的落點、覆蓋程度、呈現效果等都是偶然的,每一個成品陶瓷都有它的獨特之處,最終的燒制結果完全是天公作美。
柴燒的功能
1、炭火屬陽
2、自然的紅外線波長
3、具有震碎水分子的效果
4、保溫性佳
5、質感較自然
6、不上釉料自然顯色
水裡蛇窯的文化內涵?
賞器即是修行,觀想柴燒所激發的想像力、生命力、精神、感動、感念工藝師背後的努力與精神。這是專屬於東方的寓意美學。不同於西方講求簡約的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