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死不瞑目:他把《黃金時代》當寵兒,卻偏有人當「黃書」看

2020-12-26 陶陶愛歷史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如果王小波活到現在,恐怕已經68歲了。如今名滿天下的他,將自己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5歲。在那個殘酷的夜晚,急促而劇烈的心臟病奪取了他的生命,一個偉大的靈魂就此隕落。

根據李銀河回憶,王小波是帶著巨大的痛苦和不甘離開了人世。1997年4月10日11點半鐘,樓下的鄰居聽到王小波的陋室中爆發出一聲悽厲的呼喊。或許誰也不知道,一位45歲的壯年大漢正經歷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劇痛。

第二天,擔憂王小波的鄰居們踹了他的家門,看到慘不忍睹的一幕。當時的王小波已經倒在了地上,而他的臉則面頂南牆,牙齒裡儘是牆上的白灰,而身體早已僵硬而冰涼。王小波走得太突然,讓愛他、敬他的人肝腸寸斷。

頭撞南牆、頭撞南牆,王小波的一生何嘗不是「撞南牆」的一生呢?

王小波出生詩書之家,在特殊年代,他因為家庭成分不好,幹過許多工作。1968年,王小波在雲南兵團勞動,並開始嘗試寫作。這段經歷成為《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

1973年,在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做工人。後在北京西城區半導體廠做工人。而在此期間,王小波一直筆耕不輟,並以手抄本小說《綠毛水怪》,博得了未來妻子李銀河的芳心。

在此之後,王小波參加高考,考入了人民大學,其後又赴美國留學,學習統計學。回國後,王小波又留在高校任教。

事實上,擺在王小波面前的出路有無數條。作為高校老師,手握鐵飯碗,王小波大可衣食無憂。與此同時,王小波還多才多藝,作為理工男的他善於搞發明,甚至他還是中國第一批程式設計師,能夠自己寫代碼。連馬化騰、雷軍等人,都是他的後輩。

作為網際網路第一批搶灘登陸者,王小波大可走上網際網路創業之路。以王小波的聰明才智,恐怕馬雲、丁磊等人都要為他提鞋。然而王小波卻走了一條最難、最艱深的道路。

王小波信奉自由主義,嚮往更具有詩意的生活。在他心裡,寫作才是他一生的工作。他要做一個自由的撰稿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作為一個只為自己真理服務的國王。1992年,王小波更是辭去了教職,蝸居在一個破爛而狹窄的40平米陋室中,煮字而炊。

然而在那個時代,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養活自己,簡直有如天方夜譚一般。如果只從事作家行業,大概率連自己都養不活。以路遙為例,他寫出《平凡的世界》這樣的暢銷書,不也最終貧病交加而死嗎?

路遙寫書至少還賺了錢,而王小波則不同。因為他文章的內容實在太不和諧,甚至可以說有點「色情」。

以王小波所寫的《黃金時代》為例,和性相關的詞語、行為總共出現不下百個,還有好幾處野合場面的具體描寫——王小波把它稱之「敦一敦我們偉大的友誼」。

由於色情內容太多,導致王小波的文章、書籍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退稿。如果不是妻子李銀河收入尚可,夫妻倆或許真的要喝西北風了。

實際上,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早就被出版社編輯所注意,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情節讓編輯們驚為天人。但是王小波的內容實在太過敏感,編輯對於出版《黃金時代》實際相當顧慮。

曾有一些熱心人試圖出版王小波作品,但均未能如願。王小波和李銀河曾抱著書稿,多次奔赴出版社,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華夏出版社的老編輯趙潔平趁總編輯外出期間,打了一個時間差才讓《黃金時代》國內版問世。但事後,她也因此遭受到領導的嚴厲指責,心力交瘁,大病了一場。

無奈之下,王小波只好將《黃金時代》放在港臺地區出版。在臺灣地區,王小波的小說在《聯合報》獲得中篇小說獎,並在當地出版。而在香港,《黃金時代》的發行卻相當魔幻。為了市場,《黃金時代》竟被定義為情色小說,並被命名為《王二風流史》,收入「風月系列」……

聽聞此事後,王小波雖然拿了稿酬,但也十分不開心。要知道,《黃金時代》可是王小波心目中最佳的作品。甚至他還親自說:「《黃金時代》是他心中的寵兒,是他心目中最佳作品。」

那麼《黃金時代》到底講述了什麼樣的荒誕故事呢

主角是一個名叫王二的浪蕩青年和一個名叫陳清揚的女青年。由於陳清揚「臉不黑而且白,乳房不下垂而且高聳」,因此被大家強加「破鞋」之名。

」陳清揚不是「破鞋」,她本人也不歧視「破鞋」,可由於她不是「破鞋」,所以對人們這麼叫她感到很不自在。

後來陳清揚找到了浪蕩青年王二,想要驗證自己是不是破鞋。最終,王二和陳清揚形成了一個奇妙的友誼。最終,陳清揚真的在這場友誼中成為了「破鞋」。

《黃金時代》所描寫的是一個非性的時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不但性行為是不被認可的,甚至連性本身的存在都不被承認。王二和陳清揚的行為看起來很荒誕,但實際上一群瘋子中最正常的人。

《黃金時代》哪是黃書,它明明寫得是現實,諷刺著當年那個荒誕和瘋狂的社會。而在那個較為封閉的時代,總有一堵南牆橫亙在王小波面前,《黃金時代》遲遲不能出版。

但令人扼腕的是,當王小波一頭撞在牆上、橫屍當場,那堵偏見之牆似乎也被撞出了裂縫,最終轟然倒塌——《黃金時代》終於在內陸上市。

然而很多人看不明白,《黃金時代》仍將之當作「小黃書」與大家津津樂道。但是大家在關注於「下三路」的同時,往往忘記了本書的初衷,那就是自由與青春。從這方面來說,王小波是死不瞑目的。

相關焦點

  • 《黃金時代》:年少不懂王小波,其實他的文字很解渴!
    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提到王小波,人們都會常說一句話:年少不懂王小波,讀遍黃書也白費。他的文字很解渴。這個王小波指的就是那位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卻大有名氣,被高曉松稱之為「神」的作家。而黃書,指的是他的《黃金時代》,今天我們不談王小波,只談談這本書。
  • 魯豫說它很解渴,王小波當它寵兒,《黃金時代》憑什麼牛?
    在王小波離世前,他最喜歡的一本書《黃金時代》,生前無銷路,死後卻爆火了。不少60後,70後,80後看了後都大為稱讚,他的文字打開了世人的視野,在一些難於啟齒的問題上他給了我們理智而又有趣的解釋。然而,在《黃金時代》出版之前,它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
  • 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的歡愉,是時代變革下唯一的精神武器
    ——王小波王小波,也許你對他還不夠了解,但是你一定聽過他說的一句話:「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他長得很醜,蒜頭鼻,厚嘴唇,但是我看過一次他的採訪視頻,瞬間被他的思辨和智慧傾倒,說話也很溫柔。《黃金時代》在港臺出版,卻遭內地出版社多次拒絕17歲的王小波懷揣著滿腔熱情和"浪漫的就是情懷"前往雲南做知青。然而現實生活總不如想像的那樣浪漫,下鄉插隊的枯燥幾乎打破了王小波的幻想,那裡的荒誕日常更是讓他深惡痛絕。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導致它成為「禁書」
    當談到上個世紀下半葉的王小波,他可謂是人盡皆知的。就連他的妻子李銀河,也曾宣稱:「如果小波不死,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將是他」。王小波的小說《黃金時代》被認為是這個絕世怪才最傑出的代表作。如何評價《黃金時代》在文化界一直褒貶不一?例如,李靜在《黃金時代》的序言中寫道:「愛之者甘之如飴,厭之者搖頭不已。始愛終棄者自感棋高一著昨非今是。
  • 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王小波45歲撞頭離世,葬禮無人死後追捧!
    寫了20年的"小黃書"的出版之路在美國的日子,王小波一直堅持寫作,他在美國完成了《黃金時代》的初稿。王小波認為,這是一部花費他非常多心血的著作,從起稿、初稿、終稿到定稿,花了整整20年。王小波說:"寫得很精緻,傾注了我對小說的許多想法……它是我的'寵兒'!1992年,《黃金時代》在臺灣出版,獲得認可,王小波憑藉此作品,獲得第十三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同年,《黃金時代》在香港出版,但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卻被改為了《王小二風流史》,令王小波哭笑不得。
  • 王小波45歲暴病離世,用牙咬牆牙縫鑽灰,朋友卻說:走得很詩意
    王小波45歲暴病離世,用牙咬牆牙縫鑽灰,朋友卻說:走得很詩意說到王小波,在上個世紀後半段,他的名聲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他的妻子李銀河曾宣稱:「如果小波不死,或者最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就是他了」。而王小波的小說《黃金時代》,更是被視為這位怪傑最傑出的代表作。
  • 王小波:作品有大量的「性」描述,為啥高曉松說是白話文作者第一
    我18歲第一次讀《黃金時代》,我是在對陳清揚的幻想中完成的;我28歲在讀《黃金時代》,我挺喜歡王二和陳清揚「革命時期的愛情」;今年,我38歲了,再翻《黃金時代》,我發現寫小黃書這個哥們可是,當你發現世界上原來有這樣醜帥、有趣的傢伙,恨不得和他喝上幾杯的時候,他已經一別經年、再也不見了。這個人就是王小波。王小波?王小波是誰!
  • 王小波《黃金時代》辛辣的10句話,看完或許改變你的下半生
    很多人喜歡讀王小波的評論和隨筆,固然是好看,也頗具影響力,但是王小波用心最深,最令自己滿意的恐怕還是他的小說,尤其是他的成名作《黃金時代》。這部小說曾經拿過臺灣最重要的文學獎:臺灣聯合報系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王小波是第一個拿到這個文學獎的大陸作家。
  • 王小波《黃金時代》最高明之處:直白的''性''卻被描寫得有趣乾淨
    王小波只活了45歲,在他留下的眾多作品中,《黃金時代》是他花費心力最多,也是最為大眾熟悉的一部作品。熟悉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部作品描寫性的場面不少,且短短五十幾頁的內容中,都能成為人們當作茶餘飯後談論的''小黃書''。
  • 《黃金時代》:穿白大褂的陳清揚,貢獻了讓人浮想聯翩的女性形象
    相信讀過王小波的人,在看到電影《太陽照常升起》裡陳衝扮演的那位林大夫時,也許會心裡一動,感到似曾相識, 那個風情萬種、總是渾身溼漉漉的女醫生,不自覺地讓人在腦海中會想到王小波《黃金時代》的女主人公:陳清揚。
  • 「我不是破鞋」展開了王小波《黃金時代》,高曉松稱他神一樣存在
    王小波的生命結束在了他的黃金時代,卻為後人們留下了一本珍貴的《「但是我(王二)偏說,陳清揚就是破鞋,而且這一點毋庸置疑。」《黃金時代》的故事就這樣在陳清揚是不是「破鞋」中展開。王小波死在了生命最燦爛的年華。王小波的小說也在他死後才大火,他始終沒親眼見證,他的文字被世人認可並追捧。《黃金時代》入選了《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被中國當代文壇稱為「最美的收穫」。
  • 王小波:寫了29年的「黃色小說」,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追捧
    王小波的起步是比較晚的,40歲開始寫作,45歲卻離世了,而且去世時是死在了寫作臺上,身邊一個人都沒有。王小波的作品很多人看了之後,都被裡面的欲望搞的暈頭轉向,他的作品以「欲望」為主題,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小黃書,但他宣揚的卻是精英化的價值理論。
  • 王小波《黃金時代》: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在王小波的所有作品中,不得不提就是他的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也是因此,王小波被稱為中國的卡夫卡。在3部曲中,首推《黃金時代》,就連王小波都認為,《黃金時代》是它的寵兒。王小波意外去世的前一年,他在一篇雜文裡寫道:「到目前為止,我還看不出自己有要死的跡象,所以不想最終皈依什麼——這塊地方我給自己留著,它將是我一生事業的終結之處,我的精神墓地。
  • 看《黃金時代》,終於明白為何相愛的人沒有在一起?答案戳中人心
    -王小波重溫《黃金時代》,除了再次驚嘆王小波文字的魅力,更解決了自己的一個困惑,那就是,為何兩個有了愛情的人,偏偏卻分開了。在《黃金時代》裡,王二和陳清揚本是兩個互不認識的人,兩人都是知青。作為醫生的陳清揚,因為丈夫入獄,再加上生來就很漂亮,因此就會自然而然被認為是「破鞋」。
  • 王小波《黃金時代》:為了證明你不是「破鞋」,變成「破鞋」
    有人說,如果王小波還活著,他可能就是中國作者,他在莫言之前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有人說王小波作品是庸俗的,許多私人的東西都是詳細的,尤其是性描寫。引起爭議的原因是書《黃金時代》。王小波花了才完成《黃金時代》,其中,他從20歲到40歲完成了「黃金時代」,在此期間,他多次修改,甚至重寫了滿意沒有的地方,定稿後,與憤怒完全不同。三萬多字的小說篇章,幾乎花了王小波人生的一半時間。寫完稿子後,他仍覺得有很多不完善之處,但一個字也沒法改。
  • 王小波45歲貧疾而死,一生孤獨而自由,生前寂寞、身後聲名鵲起
    曾有人評價道,王小波將會和魯迅一樣地影響幾代人,並且成為中國文化的經典。23年過去後,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這句「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而把「變得有趣」作為人生目標。「王小波的名字是一個接頭暗號,我們靠他來辨別對方是否同類。」
  • 王小波因長得醜被李銀河分手,王小波一句話,讓李銀河再次淪陷
    有人說,世界上好看的臉蛋很多,但是有趣的靈魂實在太少,而像王小波這樣的睿智有趣還極具浪漫感的人,恐怕遇不上第二個。1997年4月10日,年僅45歲的王小波因突發心臟病過世。生前寂寞潦倒,死後嘈雜熱鬧,說的就是王小波。
  • 《黃金時代》中戳心的5句話,初讀時不以為然,體會後心驚肉跳
    《黃金時代》最「賤」的5句話,初讀時不以為然,體會後心驚肉跳《黃金時代》是作家王小波創作的中篇小說,是作品系列之「時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該系列入選《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你認不認識一個「又醜又賤」的人,我認識,他不是個普通人,他是一個作家,死後23年才封為「神」,他的名字叫王小波。王小波有多醜?
  • 王小波推薦《黃金時代》:有趣的靈魂獨行,但思想的火炬從不熄滅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許多人以顏值掃出一片天下,但在中國文壇,憑著「有趣的靈魂」多年立於不敗之地的,王小波算是頭一個。今天是他生日,1952年的5月13日,王小波出生在北京。1992年,40歲的王小波從中國第一代程式設計師改行成為作家,由此開創了屬於他的「黃金時代」。後來,他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迷茫軟弱的時候,總會讓我想起書中3句話
    看得出來,王小波的文字,乾淨、風趣,又帶有獨特的一種空靈。小編特別想分享給大家,王小波的代表作:《黃金時代》三部曲。下面我們就來欣賞書中的經典內容。一、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想明了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