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45歲暴病離世,用牙咬牆牙縫鑽灰,朋友卻說:走得很詩意

2020-12-23 歷史知心人

王小波45歲暴病離世,用牙咬牆牙縫鑽灰,朋友卻說:走得很詩意

說到王小波,在上個世紀後半段,他的名聲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他的妻子李銀河曾宣稱:「如果小波不死,或者最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就是他了」。

而王小波的小說《黃金時代》,更是被視為這位怪傑最傑出的代表作。

他被萬千青年奉為精神偶像的王小波。

可沒人想到,這個才華橫溢,自由不羈的的「神人」

1996年,王小波曾接受義大利獨立紀錄片導演安德利的採訪,這也是現存少有的王小波生前的影像資料。

在採訪中,安德烈曾經問王小波對死亡的看法是什麼?王小波淡然一笑,說目前還沒有考慮過死亡的事。

然而時隔不到一年,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無聲無息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那晚,王小波突發心臟病,痛苦地死去。他獨自一人住在郊區的家中,王小波忍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掙扎了幾個小時。王小波的鄰居聽到他痛苦的尖叫,但不敢去,第二天報了警。當警察趕到王小波家裡時,王小波已經死了,牆上的牙印和牙間的白色灰塵是如此的嚴重,你可以想像他經歷了什麼。

王小波有這樣嚴重的心臟病,身邊的人卻誰都不知道。

他的姐姐王徵曾經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她曾反覆查看王小波的遺體解剖報告,想要解開他的死亡之謎。

王小波是否生前已經知道自己有心臟病而不告訴旁人?一切都未可知。

但是從他的一些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身體情況還是有點數的。比如在他的小說《白銀時代》裡面,「我的舅舅」就是一個心臟病患者,並且王小波對心臟病的描寫極為細緻。

在一次談話中,王小波告訴一個朋友他得了重病,可能就要死了,朋友以為他是在開玩笑。我不認為這一切會成真。他真的死了。當他的妻子李銀河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時,她聽到了這個消息,急忙趕回了中國。朋友安慰她說:「王小波真是詩人呀,走得也特別詩意」!「

是呀!詩意,這可是王小波一生都在追求的夢想。

王小波的姐姐曾說:「雖然他的生活過得十分艱辛,但是他並不願意死,他熱愛生活,熱愛他的親人,熱愛他的文學事業,這些都是他傾注著巨大熱情的東西,他從來沒有捨得放下它們。」

王小波有很多很精煉的語錄,這些敢於說的語錄讓他在死後一朝成名,一飛沖天!但最讓大家認可,也最廣為流傳的是這3句話,這3句話一出來,不知道刺痛了多少人的內心

一、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王小波說:「活下去的訣竅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王小波說:「那年我21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後來我才知道,人一天天老去,奢望也會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21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在文化圈像王朔、麥家,高曉松等大咖對王小波也無不嘆服。

麥家說:「如果讓王小波多活10年,他也許會和魯迅齊名。」

高曉松都不禁感慨:「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般的存在。」

在我看來,王小波是敢於直面慘澹人生的勇士,他的作品亦是時代的解藥,喚醒人們對「自由」的渴望。

他把自己的心血、以及對文學最高的追求都寫進其中,但是很多人把《黃金時代》當做「小黃書」來讀,那是一種誤讀!其實王小波始終寫的都是,那亙古不變的人性!

在如何評價《黃金時代》方面,文化界一直褒貶不一。例如李靜在給《黃金時代》的序中寫道:

「愛之者甘之如飴,厭之者搖頭不已。始愛終棄者自感棋高一著昨非今是。王二的讀者,沒有中間狀態。」

《黃金時代》不長,只有五萬來字,算個小中篇。從內容看,這本小說可謂是叛經離道至極,一度被內地定為禁書。由於書中色情內容太多,導致王小波的文章、書籍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退稿。

曾有一些熱心人試圖出版王小波作品,但均未能如願。王小波和李銀河曾抱著書稿,多次奔赴出版社,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無奈之下,《黃金時代》只好在香港出版。然而香港出版社為了市場,《黃金時代》竟被定義為情色小說,並被命名為《王二風流史》,收入「風月系列」……

聽聞此事後,王小波雖然拿了稿酬,但也十分不開心。要知道,《黃金時代》可是王小波心目中最佳的作品。甚至他還親自說:「《黃金時代》是他心中的寵兒,是他心目中最佳作品。」

魯豫講過的一句話,就非常有代表性,她說:如果我早一點讀的話,我不能夠保證,我會不會把陳清揚、王二當小黃書一樣讀。

你讀過《黃金時代》嗎?你是不是把它當做小黃書來讀的?

相關焦點

  • 45歲王小波痛苦離世,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捧為「一代教父」
    次日早晨,鄰居還在為這奇怪的叫聲議論紛紛,直到下午3點,有心人發現王小波沒有像往常一樣出門,這才意識到,可能是王小波出事了。因為當時王小波一個人在家,妻子李銀河還在英國做訪問學者。人們好奇地上樓,悄悄地推開門,果然,王小波面頂白牆,身體弓著倒在了地上,牆上有他牙齒咬過的痕跡,很明顯的能看到他的嘴裡還有白灰,人們想趕緊救治他,可一摸他的身體早已經涼透了。得知這一悲痛消息後的李銀河頓時虛脫,那個對她說「愛你就像愛生命」的人,已經不在了。
  • 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王小波45歲撞頭離世,葬禮無人死後追捧!
    然而,卻有一個男人,用他的小說告訴我們:這是一門藝術,不骯髒,無需避諱。人們認為最羞恥、最該隱諱的東西,恰恰是最不值得羞恥、隱諱的東西。 "——王小波他就是王小波。他的妻子正是中國著名的社會學專家,研究同性戀的性學家——李銀河。
  • 王小波有多偉大?40歲成作家45歲離世,高曉松評價:神一樣的存在
    在這個世界上,會讀書的人好像都站在了社會的頂端,他們的事業都是蒸蒸日上,人生過得順心順意,生活中鬥志昂揚。然而,有這樣一個人,窮困潦倒一輩子,當過老師,做過工人,到了40歲從成為作家,而他的作品卻飽受風霜,很多人讀過後,都如沐清風。
  • 王小波:一個寫了20年「黃色小說」有趣的人,生前寂寞,死後封神
    1977年,李銀河認識王小波的時候,剛大學畢業,在《光明日報》做編輯。偶然的一次機會,李銀河讀到了王小波《綠毛水怪》這本小說,並被其中的真情深深打動。她暗自思忖,到底是怎麼的一個人才能寫出這樣充滿詩意的小說啊!
  • 他45歲痛苦離世,去世兩年後,他的書籍卻受很多人喜歡!
    寫作天才,45歲痛苦離世。去世兩年後,卻被無數人追捧!他就是王小波,生前不很出名,但卻在離世後,他的書籍一版再版,現在仍有不少書友會去他的墓前「探望他」。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鐵黑時代》,讓他成為90年代中國最另類的作家。
  • 王小波:深夜發病掙扎而死,葬禮無一作家送行
    生前,王小波特立獨行,默默無聞,似乎跟當時那個時代格格不入;去世,王小波獲得無數報導,被捧為神一樣的存在,還被來跟卡夫卡相比。他幽默、才情、放蕩不羈,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如果王小波生活在今天,他一定會是社交網絡上的超級大V,一定會一呼百應。 可惜王小波走得太早了,筆者如今看到案頭的《黃金時代》,仍然懷念他。
  • 人生必讀王小波
    記得我一個朋友說,「好文字是有磷光的。」王小波的文字就是這樣。你能感覺到有隱秘的光芒,在字裡行間閃爍。在雲南的時候,晚上有大月亮,他就著月光,用藍色鋼筆在玻璃上寫詩,直到將玻璃染成藍色。而他筆下的世界,也充滿了詩意。
  • 王小波死不瞑目:他把《黃金時代》當寵兒,卻偏有人當「黃書」看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如果王小波活到現在,恐怕已經68歲了。如今名滿天下的他,將自己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5歲。在那個殘酷的夜晚,急促而劇烈的心臟病奪取了他的生命,一個偉大的靈魂就此隕落。
  • 海子決定去死的那一年,王小波37歲,賈宏聲22歲
    自己15歲考上北大,來北京也快10年了,可就是一直找不到歸屬感。去參加詩歌活動,除了特別要好的朋友,根本沒人正眼看他。這樣也就罷了。海子對好幾位女人都付出過赤誠之心,但從未圓滿過。回京後,他把房間打掃乾淨,用箱子整整齊齊地放好私人物品,走向了山海關…春風有些暖意,花也開了,望著鐵軌盡頭,海子仿佛看見了大海。「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 性描寫太直白,小說沒人敢出版,45歲英年身亡的王小波意外火了
    不過,雖然愛發呆,王小波卻不孤獨,他喜歡看書,由於父親以前是大學教授,家裡藏書特別多,王小波只要沒事就拿本書讀。王小波看書從來不挑,只要有字就行,書讀的多了,思想也就漸漸開放了起來,於是他開始嚮往自由和浪漫的生活,不想被束縛在「格子」裡。16歲那年,還沒等到成年,王小波就義無反顧的投身到雲南邊境下鄉去了。
  • 專業牙醫也在用的衝牙器,竟不用200元!1秒滋出牙縫殘渣,爽!
    用牙刷刷牙,往往只能清潔牙齒表面的汙漬,但牙縫、牙內側、牙齦下仍然淤積了不少殘渣。它們才是牙齒、口腔問題的根源,時間一長就會滋生細菌、口臭,甚至引發炎症、牙疼。朋友是做牙醫的,她說經常會看到因為口腔清潔不徹底,塞牙不及時處理,引發的牙齦紅腫,嚴重的甚至得了牙周炎。每次都是先用噴水槍(噴水、噴氣、噴霧)先給患者做一次衝洗,把牙縫裡的髒東西徹底清洗乾淨。
  • 梵谷37歲自殺,王小波45歲病亡,為何生前潦倒死後被封神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在37歲的梵谷自殺的一百餘年之後,遙遠的東方,一位年僅45歲的作家病亡了,他叫王小波。在此之前的那段日子,王小波過得大概也不會比梵谷好。但是,1978年王小波迎來了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他參加了高考,並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了。
  • 王小波45歲貧疾而死,一生孤獨而自由,生前寂寞、身後聲名鵲起
    ——王小波1997年的4月11日,王小波因突發心臟病在家中去世,年僅45歲。這個有趣的靈魂走了,卻點燃了很多人心中的火種。王小波走了,走得很落寞。被人發現時,王小波身邊還有未完成的著作,牆壁上還留著牙齒刮過的印跡,看上去死得特別痛苦。
  • 衝牙器究竟能不能替代洗牙,會不會使牙縫變大?
    人們對口腔清潔愈加重視,各種護理產品也層出不窮,衝牙器就是其中之一。最近,鄭女士在朋友的推薦下入手了一個衝牙器,使用幾次卻出現牙齦出血的問題,她想知道這是不是正常現象,衝牙器還能不能繼續用。新京報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發現,衝牙器的銷售十分火爆,有8款衝牙器月銷量達到1萬+,月銷量最高可達5萬+。大部分產品均聲稱,衝牙器可以清潔到普通牙刷和牙線難以深入的牙縫和牙齦溝,衝走食物殘渣,預防口腔疾病。「口腔裡很多疾病都是牙菌斑導致的。如果單純靠刷牙、不使用牙線的話,牙縫裡頭的牙菌斑就得不到根本清潔的。」
  • 牙醫:這滿口壞牙,沒有一支煙是無辜的
    ▼ 刷毛指向牙根方向,與牙面呈45度角,輕度加壓,使刷毛進入齦溝,以短距離(2~3毫米)水平顫動牙刷約10次;然後將牙刷向牙冠方向轉動,拂刷牙面;再移至下一組牙,重複同樣動作。刷前牙舌面時,將牙刷豎放在前牙舌面,使刷毛進入齦溝;刷咀嚼面時,稍用力前後來回刷。
  • 王小波與李銀河:最好的愛情是懂得
    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稱譽,安如平日,你和我說話像對自己說話一樣,我和你說話也像對自己說話一樣。」「小波。我的活力不夠,這一點從第一天見到你的時候就看出來了。你的生命的活力在吸引我,我不由自主地要到你那兒去,因為你那裡有生活,有創造,有不竭的火,有不盡的源泉。」「愛到深處真美。」
  • 9.20愛牙日 | 愛牙每一刻,健康每一天!
    正確刷牙方法應該是【巴氏刷牙法】:要將牙刷斜45度朝向牙齦,放在牙齒和牙齦交界處。然後輕輕地、小幅度震顫,每次刷一到兩顆。並且牙齒的每個面:靠外的,靠舌頭的還有咬東西的面都要刷到。硬毛牙刷清潔效率是會高一些,但同時也更容易損傷牙體、牙齦。用刷毛偏軟的牙刷搭配正確的刷牙方法,是足以達到我們需要的清潔效率的,但是太軟的刷毛,清潔效率不理想。
  • 王小波,你真的很浪漫.
    卻不知道在他45年的人生中,他曾經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明明是名牌大學講師,卻辭職當起了自由撰稿人。在《黃金時代》獲獎前,他甚至並沒有想過會成為一個作家。32歲時,赴妻子就讀的美國匹茲堡大學留學,在東亞研究中心做研究生。1988年學成歸國後,任北京大學社會學所講師。可他最終選擇了辭職,當了一名自由撰稿人。在此及其之後的一段時間內,他的「時代三部曲」相繼出版。他還學了編程,據說後來王小波寫文章使用的軟體都是自己所寫。王小波的人生經歷真可謂是部傳奇,但他的愛情更是夢幻。
  • 牙縫大,吃東西容易塞牙怎麼辦?
    一旦塞了牙,千萬不要強行用牙籤剔出,否則會加重牙齦損傷,最好用牙線。重要的是「塞牙」是牙齒釋放的求救信號,如果頻繁出現「塞牙」現象,首先要想的不是剔牙,而是該看牙醫了!去專業口腔機構進行治療,找出塞牙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從源頭解決「塞牙」問題。
  • 王小波:寫了29年的「黃色小說」,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追捧
    最近一段時間,王小波這個人突然火了,很多關於他的故事也都呈現在大家的面前,對於王小波這個人,我算不上有多了解,但我知道他的故事。1952年5月,王小波出生了,他的家境很好,父母在社會上都有一定的地位。一般情況下這種家庭出生的孩子,早期教育肯定差不了,但王小波是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