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場上,有隻白老虎給彭總送過筷子?老薩你又在胡說了……

2022-01-31 薩蘇

* 勘誤:昨天文章中提到曾雍雅將軍在朝作戰期間擔任46軍代軍長,實際上曾將軍是任46軍副軍長入朝,帶50軍回國的,另外曾擔任50軍代軍長,赴朝期間未曾擔任46軍代軍長。特此勘誤。

貓教老虎學藝,留了一手爬樹不教,於是老虎造反的時候,貓逃到樹上,才避免了一場欺師滅祖的慘劇。

日前聽到有朋友證明這純屬胡說,因為有攝影記者拍到了照片,證明老虎是會爬樹的,所以,別說貓了,就是鳥想爬到樹上躲老虎也沒戲。

老虎會上樹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那老虎會用筷子……還是會有朋友覺得老薩吃多了撐的胡說。

可是,在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製作抗美援朝特別節目時,中國人民志願軍46軍副軍長曾雍雅的女兒曾瑩女士就告訴過我這樣一件事,在朝鮮戰場,曾經有一隻老虎給彭德懷總司令送過禮,而且還是只白老虎。

老虎送筷子,還是給彭德懷元帥,這怎麼可能?

第一,志願軍入朝的時代,朝鮮好像已經沒有老虎了,就算有,也不大可能出現白的——白老虎出現,那是要進史書的祥瑞,怎麼可能那麼巧?

第二,老虎的爪子能分瓣不假,可使筷子好像超出了貓科動物的能力範圍啦!

第三,從事軍事歷史採訪這麼多年,從沒聽說過彭德懷總司令收禮,這位剛正不阿的元帥是以從不收禮著稱的。

大姐,您不是熱昏了吧?來,看看這是什麼字,能認全不?

問完忽然想起來,曾大姐的媽媽張政委可是善使雙槍、能騎烈馬的主兒……幸好大姐不是個愛計較的人,不然老薩這麼問了,會落個什麼下場很不好說。

大姐不愛計較,但你不能因此懷疑她說的話不真實,因為李雲龍說過嘛,這涉及到為人實在不實在的原則問題,所以大姐給我找了一個證人。

原中國人民志願軍46軍政治幹事賈縱雲。

白老虎給彭總司令送禮的時候,賈老就在現場。這一次,為了拍攝節目,我們也把賈老請到了北京,正好被曾大姐拉來做了證人。

真有白老虎給彭總送筷子?我問賈老的時候,覺得自己有點像個傻子。

「當然,而且還有照片為證呢。」賈老有些戲謔地對我說。

驚訝之下,才得知這一切的溝通,都少了一個字——「白老虎給彭老總送筷子」,應該是「白老虎連給彭總送筷子」才對。

白老虎連,是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的一支部隊,抗美援朝時是志願軍46軍的王牌,打過不少好仗的。

這個部隊被稱作「白老虎連」,並不是說連裡的指戰員跟某種貓科動物有血緣關係,而是因為該部在遼瀋戰役中堅守錦州城外的白老虎屯,切斷了守敵暫22師和93軍騎兵團的突圍之路,為全殲錦州敵軍,活捉範漢傑立下了赫赫戰功。這支當時番號為九縱第74團1連的部隊被授予「白老虎連」軍旗,是2019年大閱兵時組成軍旗方隊的戰旗之一。

要是真弄一頭白老虎來和「白老虎連」比劃一下,估計前者會變成廚房的加餐,所以白老虎連的官兵們牛(虎)氣一些,也很正常。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1953年停戰前後,彭德懷總指揮到三八線前線視察時,便來到了白老虎連的陣地——位於板門店北方的大德山,這也是英雄部隊應得的一種榮耀。

意外的是,就是這次視察,彭德懷元帥打破了不收禮的慣例,而且……還替毛劉周朱各位領袖收下了禮物。

原來,當彭德懷元帥在陣地視察即將離去的時候,有個戰士跑了過來,代表白老虎連請彭老總收下五雙筷子——據他說,這五雙筷子,只有一雙是送給彭總司令的,其餘四雙請彭德懷司令員分別帶給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四位國家領導人。

這是五雙鋁製的筷子,看起來並不起眼,只是上面刻著毛劉周朱彭五個人的名字,標明是送給誰的。

為什麼給領袖們送筷子?估計彭德懷元帥也有些不明所以。經過戰士解釋才明白,原來這五雙筷子竟是美國人「送」來的。大德山陣地十分重要,經常被美軍瘋狂轟炸,可「白老虎」豈是吃素的?經驗豐富的官兵們巧妙布置了防空陣地,一個回合就把來襲美機打下一架來。

被擊落的是一家美國F-84雷電噴氣式戰鬥轟炸機,綽號「油挑子」,抗美援朝初期,它作為戰鬥機被我空軍的米格-15打了個落花流水,到1953年只能改而擔任對地攻擊任務了,沒想到又被「白老虎」捅下一架來。

打下敵人飛機志願軍們都很高興。有人便想出主意,用敵機殘骸的鋁片製作了這五雙「機骨筷子」,希望有機會送給主席和總理他們,讓這些戰士們敬仰的領導人也分享一下大家的快樂。


「戰士們用鍬鎬取下殘片,又一錘一錘地敲成精緻的筷子。」賈老說。

從不收禮的彭德懷,這次欣然收下,並答應一定會把這份特別的禮物送到毛主席等人手中。

一貫嚴肅的他,在鏡頭前竟展現出了愉快大笑的形象。

這其實也很珍貴,因為賈老告訴我們,彭德懷總司令一向反對給他拍照。這一次,是我軍戰地記者金鐸同志,乘彭總高興偷偷拍下了這幾張片子,結果成了歷史的紀念。

看來大姐沒有騙人嘛,這隻老虎是「最可愛的」。不知道這些筷子最終有沒有送到毛公他們那裡,不過老薩忽然想起另一個故事來。

在一次外交活動中。一位美國記者看到周總理的桌子上放著一支鋼筆,是美國產的派克筆。於是那位記者便借題發揮,問了個刁鑽的問題:「請問尊敬的總理閣下,你是堂堂的中國總理,為什麼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

總理微笑作答:「要是談起這支鋼筆的由來啊,那可是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送給我的,我想著不能無緣無故地接受別人的禮物,就拒收了。後來朝鮮朋友告訴我說,這支筆是在戰場上得來的,是抗美戰利品,您就留下做個紀念吧。我知道了由來後就覺得很有意義,於是就留下了這支代表著勝利的鋼筆。」

可想而知美國記者當時的尷尬——從白老虎連送筷子的這段歷史來看,總理收下派克筆的故事,恐怕也不僅僅是個故事而已。

46軍官兵在抗美援朝最後一戰「三打馬踏裡」之戰後站在馬踏裡山頭。

這樣沒本的買賣,的確可以多做一些的。

—  點擊圖片查看  —

▼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號【薩蘇】(sasutime)

每天給你一個薩蘇故事

感知時代溫度,體味時光傳奇

郵箱:sasustudio@163.com

相關焦點

  • 朝鮮戰場的第五次戰役獲得了大勝,但彭老總仍後悔沒聽鄧華之言,這...
    於是,在7月份的時候,我國迅速在東北陳兵25.5萬,準備隨時開赴朝鮮戰場。 當時,偉人提出了想要委派粟裕和林總掛帥出國參戰的建議。但林總卻在北京召開的軍政討論會上,明確地表示:「用打亂一個上億人口的國家為代價,去援助一個百萬人口的半島,根本不划算」。因而,他對出兵朝鮮持反對意見。
  • 抗美援朝,朝鮮領導人為何對彭總發脾氣?彭總是怎麼做的?
    本文精彩之處還在後面,您一定要耐心讀完,絕對會有收穫!因為南北朝鮮政治立場不同,加上蘇聯和美國分別培植自己的勢力,他們分別是金日成和李承晚兩個集團。1950年三八線上,南北朝鮮衝突終於到達頂點,戰爭一觸即發!金日成因為有中國返朝軍隊的幫助(抗日戰爭爆發前,大量朝鮮族人被日本趕到中國東北。
  • 彭總戰場上叱吒風雲,沒想到生活中卻是一個心細如髮的人
    建國後,彭老總經常去隔壁的林伯渠家串門,有一天彭老總說:林老呀!我看你孩子秉蘇越長越不像你,有點像鄧老啊(鄧子恢)! 原來在認領孩子時,是鄧老故意把腿有殘疾的孩子留在身邊,而把健康的孩子送給林老!因為林老老年得子,膝下單薄。 彭總戰場上叱吒風雲,沒想到生活中卻是一個心細如髮的人。
  • 志願軍打下漢城後,彭老總突然下令收兵,理由非常現實
    但是,就在這個士氣正盛的關鍵時刻,彭老總卻突然下令停止追擊,把蘇聯駐朝大使兼人民軍總顧問拉佐瓦耶夫氣得七竅生煙,直接去找史達林告狀去了。 金日成對這個決定也不能理解,就找到了中朝聯軍司令部,詢問彭老總為何鳴金收兵。
  • 「老黃,不要上戰場掄大刀,戴眼鏡的容易挨槍子兒」彭老總說到
    大家都知道在戰場上面,如果眼睛近視是會造成很大的麻煩的,尤其是在一線的戰場上面,而在我們的開國將軍中,就有幾位是高度近視的,今天為大家說的就是我們熟知的黃克誠將軍。黃克誠將軍(前排右三)在軍中戴眼鏡的人就是代表著有學問,但是黃克誠將軍始終改不了自己喜歡上戰場的習慣,經常帶著一副眼鏡,就掄起大刀和戰友們一起衝鋒陷陣,絲毫沒有一點指揮員的架勢,為了這件事情,當時彭老總還找他談過話,語重心長的說到
  • 喀秋莎首秀朝鮮戰場,志願軍戰士慨嘆:這威力足可以毀天滅地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僅僅數年之後,喀秋莎火箭炮又活躍於朝鮮戰場,只不過她的對手換成了比德軍更加強大的美軍。由於喀秋莎火箭炮不同於常規火炮,對於炮手操作要求較高,再加上志願軍戰士此前甚至都未曾見過喀秋莎火箭炮到底長什麼樣子,所以在國內訓練了長達5個月才拉到朝鮮戰場參加實戰。
  • 喀秋莎在朝鮮戰場首秀,志願軍戰士慨嘆:這威力足可以毀天滅地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僅僅數年之後,喀秋莎火箭炮又活躍於朝鮮戰場,只不過她的對手換成了比德軍更加強大的美軍。由於喀秋莎火箭炮不同於常規火炮,對於炮手操作要求較高,再加上志願軍戰士此前甚至都未曾見過喀秋莎火箭炮到底長什麼樣子,所以在國內訓練了長達5個月才拉到朝鮮戰場參加實戰。
  • 朝鮮戰場上,彭德懷:要不是你老兄,我今天就死在這兒了
    志願軍總部駐地在大榆洞,大榆洞是一處金礦,位於朝鮮北部平安北道兩座大山的一條深溝裡,溝中有一條小路,兩側是一些簡易工棚。在南山一道小溝裡有一個大礦洞,原是金礦開採地,由於礦洞裡積水潮溼,不能利用。志願軍總部機關便在洞口附近搭了些木板房,開始了作戰指揮工作。
  • 彭德懷入朝作戰,主席設宴壯行,只讓一個人作陪,此人是誰?
    在蘇聯,起先在軍事學院學習,後來參加蘇聯衛國戰爭,冒著槍林彈雨,轉戰歐洲戰場,曾擔任過中尉副連長。1946年回國後,主席對其極為嚴格,安排他下農村,進工廠,搞土改,做宣傳,要求他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
  • 一次性發射16枚炮彈,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感嘆:有它直掀敵人老巢
    韓戰爆發以後,朝鮮在美國以及韓國軍隊的進攻下眼看快戰敗了,於是向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的中國發起求救訊號,加上那時候美國再三騷擾我國東北地區,我國在經過考慮以後也是選擇了參戰。另一方面蘇聯也表示會為我國提供武器資源上的援助,在這些武器中,喀秋莎火箭炮是表現最突出的大火力武器之一。
  • 鄧華走進志司,見素日不抽菸的彭總,噴雲吐霧、津津有味,後大勝
    1950年10月朝鮮戰場,我軍渡江後,敵人正在繼續分兵冒進,其前進速度之快,出乎意料之外。正當我軍開到距離龜城、泰川、球場、德川、寧遠、五老裡等預定防禦地區尚有120至270公裡時,西線之敵已進至我預定防禦地區附近,東線偽軍首都師已進佔五老裡、洪源等地,到達了我預定防禦地區。
  • 朝鮮戰場上,這位美國少將被俘,在回國的前一天他如何評價中國?
    然而,就是受到了輕敵觀念的影響,在後來的朝鮮戰場上,美軍也是接連挫敗。通過這一次的抗美援朝戰爭,美國方面在世界戰場內的地位都大大降低,而此次戰役結束後,中國的國際地位也隨之上升。在剛剛進入朝鮮後,雖然美軍並不熟悉戰地環境,但他們認為自己實力強大,對付朝鮮綽綽有餘。
  • 親歷者述:我在朝鮮戰場上審訊美英戰俘
    1950年10月25日,是令莫若健終生銘記的一天——他所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跨過了鴨綠江,來到朝鮮加入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行列中。當時20歲的莫若健剛從中學畢業,經在軍校短期培訓後擔任50軍149師445團2營4連文化教員。酷愛英語的莫若健此時還想不到,自己的這點小愛好在朝鮮戰場上竟然派上了大用場。
  •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冰雕連」,敵軍主動脫帽致敬,司令也落淚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冰雕連」,敵軍主動脫帽致敬,司令也落淚。一、嚴寒下的冰雕志願軍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彭司令帶著志願軍們跨過鴨綠江,幫助鄰國朝鮮抵禦美國的攻擊。同一年,便發起抗美援朝戰爭中非常著名的一次戰役——長津湖戰役。
  • 朝鮮戰場上,到底是誰在使用「人海戰術」?
    事後,打掃戰場時,人們發現,松骨峰上3連指戰員們的槍枝完全摔碎了,機槍零件扔得滿山都是。烈士們的屍體保持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掐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摁倒在地上的,還有和敵人燒在一起的。有位戰士手中緊握手榴彈,彈體上沾滿腦漿,和他死在一起的美軍士兵,腦漿迸裂,塗了一地。另有一位戰士,嘴裡銜著敵人的半塊耳朵。
  • 「沒良心炮」朝鮮戰場立下奇功,震得敵人七竅流血而亡
    朝鮮戰場進行到第五次戰役之時,志願軍後勤補給線距離過長,產生了很多問題,不得已進行了回撤。擔任斷後任務的是志願軍的六十三軍一部,他們和美韓聯軍進行了激烈的交鋒。其中志願軍的一個團被美韓不斷襲擾,難以擺脫。團長朱彪決定必須反擊地方,震懾尾隨敵軍擺脫追擊。
  • 抗美援朝戰場上,有一支以筆為槍保家衛國的「筆墨勁旅」|周斯傑|...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除了真槍實彈與敵殊死搏鬥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外,還活躍著一支特殊的隊伍——新聞工作者。在槍林彈雨、烽火連天的戰場上,他們以筆為槍,鼓舞士氣,打擊敵人,鑄就了新聞史上不朽的篇章。1952年12月6日,《人民日報》關於《志願軍某部在上甘嶺創光輝戰例》的報導。赴前線去採訪「要不是我積極爭取,差點上不了前線。」原第27軍《勝利報》編輯沉冰回憶道。
  • 韓戰:志願軍反情報戰開展的有聲有色
    正在志願軍勢如破竹,乘勝追擊時,彭總在作戰室中突然命令:『各部隊停止追擊!』當時,作戰室的人都愣住了?我也很納悶?「彭總看出了大家的心思,解釋說:「麥克阿瑟錯誤的估計了我軍的出國兵力,認為我們過江的部隊人數不多,只不過是一支象徵性的部隊。麥克阿瑟狂妄的很,他求勝心切,還會捲土重來。所以我考慮採取誘敵深入,適時地放棄陣地,誘敵進入預定戰場,再合圍殲滅。」
  • 韓戰結束,彭老總籤署停戰協定時很是感嘆:有些可惜了!
    彭德懷在朝鮮半島籤署停戰協議時,想必也是這種心情。當時我軍剛取得了金城大捷,殲敵近8萬人,而彭總在籤完字後則感慨道:"沒能通過這場勝利對敵人造成更大的打擊,這實在有些可惜。其實也能看出來美國還是有頭腦的,不然就要被我們趕到海裡餵魚去了"對於停戰協議的籤訂,美國其實早就有了這樣的想法,在把麥克阿瑟撤職時就已經考慮過和中朝方籤署停戰。
  • 楊勇來到朝鮮戰場,盯著作戰地圖,想到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大家都知道,朝鮮戰場一共經歷了五次大的戰役,在第五次戰役後,其實朝鮮戰場已經進入了後期,當時志願軍得到的命令就是零敲碎打,一點點的殲滅敵人,積少成多的戰術。楊勇將軍這樣的戰術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一直和敵人僵持著,為接下來的談判提供了一個穩定的保障,壞處就是韓國軍隊知道我們的戰術後,變得十分囂張,多次主動挑釁我們的志願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