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時間是最有價值的資產,也是最容易出售的資產。
比如說:
租房時,有的人優先考慮的是房租,為了能儘量減少租房費用,他們寧願住在離工作的地方遠一點。
為了節省生活費,有些人會選擇自己買菜做飯。
雙十一期間,有些人會花很多時間尋求助力,以獲得更多折扣。
這些人往往忽略了一個更有價值的東西:時間。
便宜房租,其實是以一兩個小時的通勤時間為代價換來的。
一周省下來的飯錢,都是每天要在廚房裡待上一個多小時才能省下來。
而且幾十塊錢的雙十一優惠,也是用你閒暇的時間兌換的。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時間值多少錢?
生活中的這些「蠅頭小利」,會逐漸吞噬掉我們最寶貴的資產——時間,甚至,我們還在洋洋自得,以為自己佔了便宜。
很多人習慣於以錢為標準來決定怎麼做一件事。
然而,很少有人用時間作為標準,考慮事情是否值得做。
事實是,你如何定價你的時間,你就有什麼樣的生活。
01關於時間管理
百度百科中的定義是這樣的:時間管理是指通過提前規劃,運用一定的技能、方法和工具,靈活有效地利用時間,以達到個人或組織既定的目標。
大多數人只關注前半部分,學習各種技能、方法,使用各種工具,而忽略了這句話中最關鍵的一句話:設定目標。
我們常常陷入這樣一種被動的境地:明明想管理時間,卻不知道時間是怎麼管理的?
這是對時間管理的一大誤解,過分強調效率。認為一天24小時內完成48小時的工作,單位時間做的事情越多,時間管理就越成功。
這是因為我們在做時間管理之前,對設定的目標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或者根本沒有設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