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師傳授的一種懺悔法,可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宣化上人)

2021-02-11 宣化上人專弘平臺

六祖大師傳授的「無相懺悔」法

◎ 宣化上人

【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

 

「善知識」:六祖大師又叫一聲,各位善知識,「此香」:五分法身香,這是在你每一個人的法身裡。所以「各自內薰」:你應該用這種法身的香,向你法身裡來薰。「莫向外覓」:不要向外去找,不要向外馳求。

 

「今與汝等」:現在我再給你們「授無相懺悔」:傳授沒有形相的懺悔。什麼叫「懺」?就是懺其前愆。什麼叫「悔」?就是悔其後罪。懺悔可以「滅三世罪」: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的罪,都可以滅的。但是你要清淨其心,誠心接受我的傳授。「令得三業清淨」:使你們每一個人的身業、口業、意業,這三業都清淨。

 

【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各位「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你們都跟著我說,同時各人稱自己法名。現在六祖大師,給一切的善男信女傳授三皈依,來懺悔、發四弘誓願。

 

「弟子等」「從前念」:從以前的念,「今念」:現在的念,「及後念」:將來的念。「念念不被愚迷染」:最要緊的,你要知道念念不要被愚痴染。被愚痴染,就是被愚痴轉;被愚痴轉,就是變成愚痴。你念念不要走到愚痴那條路上去,念念都要生智慧,這就是不被愚迷染。

 

「從前所有惡業」:從前我所造的一切惡業,「愚迷等罪」:無明所造出來的罪。什麼罪呢?就是殺、盜、淫、貪、嗔、痴、綺語、妄言、惡口、兩舌,這十惡的罪。「悉皆懺悔」:我以前所造的罪業,我統統地都要改,要懺悔。「願一時消滅」:我願意在這一剎那之間,就消滅了。「永不復起」:再也不起這種愚痴、愚迷的罪。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又各稱法名,稱弟子某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憍,就是很驕傲的,就只知道有己,不知道有人,目空一切,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樣子。誑,就是誑妄,也可以說是打妄語。誑妄自大,覺得自己不可一世,全世界就是最第一,最偉大的人物了;甚至,無論是世界各國的領袖,如戴高樂、赫魯雪夫、毛澤東和這所有的人,都沒有你這麼偉大,這就叫憍誑。你不被憍誑染,就是不被它所轉;不被它所轉,你就不會變成憍誑的人。「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驕傲和誑妄等罪,「悉皆懺悔」:也是統統都懺悔去,「願一時消滅」:願在這一剎那的時間,就消滅,「永不復起」:再不起來了。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又各稱自己的法名,說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你看這個嫉妒!前邊是愚迷、憍誑,後邊是嫉妒。嫉妒是最壞的東西,人人修道,都被嫉妒障住。看人家比我好,就生了妒忌心;看人家比我聰明,也生了妒忌心;看人家學東西,比我學得快,也生了妒忌心;看人家修道打坐,坐禪坐得如如不動,也生了妒忌心;看人家吃飯吃得多,也生了妒忌心;看人家睡覺,睡得時間久一點,也生了妒忌心;看人家喝茶喝得多,也生妒忌心。總而言之,看人家其他什麼事情,有自己做不到的,都生了妒忌心。甚至人家生病,生得時間久了,也生妒忌心:「為什麼我不生病呢?」所以妒忌心是最壞的東西,你不要被妒忌的毛病所染,也不要被它所轉,也就是不要變成這種的人。「從前所有惡業」:從前所有的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我統統都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願同時把它消滅,再也不起來。

 

【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又復生。

「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各位善知識,以上我所說給你們的,是無相懺悔的法。「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怎麼叫懺?怎麼叫悔?我現在跟你們講一講。「懺者,懺其前愆」:就是改掉以前的罪業,不再犯。「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就統統都改了,「永不復起」:再不生出來,「是名為懺」

 

「悔者,悔其後過」:將來所犯的過錯、罪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從今天開始,以後所有的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現在我已經明白,「悉皆永斷」:永遠把它割斷,再不生出,「更不復作」:我也不再做錯事。「是名為悔」:這叫悔。「故稱懺悔」:所以總而言之,就叫「懺悔」兩個字。

 

「凡夫愚迷,只能懺其前愆」:凡夫因為愚迷,太愚痴了,他做錯了,知道改過,「不知悔其後過」:他不知道徹底改過自新,以後不要再犯。「以不悔故」:因為他不悔故,「前愆不滅」:以前所造的罪業,也沒有滅,「後過又生」:以前的沒滅,後邊的又生出來。所以「前愆既不滅,後過又復生」:就愈造愈多,愈積愈多。


【編注】恭錄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相關焦點

  • 你真的會「懺悔」嗎?
    正如六祖大師所說,真正的懺悔是「懺其前愆,悔其後過」,其關鍵是「悔」,只有懺之前所犯的過錯,同樣的錯誤不再犯,真正斷除罪過,真心悔改,後不再造,「懺」和「悔」放一起才是真懺悔。 有福報的你,抓緊跟著小編一起邊聽誦經人恭誦經聲邊看經文,收攝身心、屏息諸緣,用心體悟六祖大師所授的「懺悔」真相吧。 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會堅定的一以貫之的倡導「聽與看」。因為聽誦經人的誦讀和閱覽經文,會更有利於您對經文的理解和修行。
  • 每個人都會犯錯,如何懺悔才能讓罪業清淨?
    故事中二百五十頭牛比喻比丘二百五十戒,愚蠢的牛主便是受持如來具足戒又破戒的人。他犯一戒,不但不生慚愧心去清淨懺悔,還心中念言:「我已經破一個戒了,既然戒已經破了,我持戒還有什麼用?我以後就不必持戒了。」於是就破了所有的戒,好比愚人盡殺群牛一樣的蠢。
  • 六祖大師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禪定」(宣化上人)
    真正的禪定◎ 宣化上人我們現在都是坐禪了! 「師示眾雲」:六祖大師開示大眾說,「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坐禪原來不需要著住到這個心,也不需要著住到這個淨;淨就是清淨。為什麼呢?你著到心上,就有兩個心;你著到淨上,也有兩個淨。
  • 【大德開示】宣化上人: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 無論造了什麼罪,若能發露懺悔,罪業都可以消滅(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佛前頂禮,罪滅河沙。要拿出誠心來懺悔!弟子:我想起過去做過很多不對的事,像我曾經打一隻狗,連打十多拳,那隻狗嚇得只會發抖!對於此事我一直深感不安。宣化上人: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滅;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 持咒有感應不可對人說,但這種情況可以(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顯密圓通雲。若得如是應驗。則須策發三業。加功唪念。不得宣說咒中境界。衒賣與人。惟同道者。不為名利敬贊。方得說之。】在顯密圓通上說在你用功持咒時,或夢見自己拜佛,夢見佛放光明,夢見佛來摩頂,夢見佛為你講經說法,或夢見菩薩、緣覺、聲聞聖僧、或天上的天將,或種種不同的、非常出奇的異相,或夢見自己騰身虛空、會飛了,或騎馬、渡江,或見種種祥瑞的香光,這些都是好境界。
  • 普陀山佛教協會傳授在家菩薩戒法會圓滿
    普陀山佛教協會舉行傳授在家菩薩戒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寂戒法師)禮賢律師為眾善信開導戒法。三師帶領眾善信,端秉一心,投誠申請諸佛菩薩來臨戒堂攝受大眾;祈請釋迦世尊為眾善信作得戒和尚、文殊菩薩為羯磨阿闍黎、彌勒菩薩為教授阿闍黎,十方如來同為尊證師,加持攝受,證盟受戒。禮賢律師教導大眾受四不壞信,懺悔三業。眾善信在諸佛菩薩座前,慚愧悔過,更不再造。
  • 修行人必不可少的懺悔修法
    這實際上是一種宗教修養,一種形而上的修養,從中也可以看出一個地方的人的文明修養。對他們而言我們是屬於神職人員,我是一個出家人,但是他們從小養成的這種信仰,他完全不需要通過語言,我們心靈就可以交流。這實際上是一種宗教修養,一種形而上的修養,從中也可以看出一個地方的人的文明修養。
  • 蕅益大師:願我三業,究竟清淨,身不犯纖塵,口無諸掉失,意永離愛見
    建壇日然頂香五炷,今完滿日,復然臂香二十一炷,供盧舍那佛,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千光王靜住佛,九十九億殑伽沙佛,正法明佛,十方三世諸佛。供梵網經菩薩心地品,大般涅槃經,大悲心陀羅尼,悉怛多般怛囉神咒,滅定業真言,顯密一切法藏。供觀世音,地藏菩薩,大勢至,總持王,日光,月光,寶王,藥王,藥上菩薩,華嚴,大莊嚴,寶藏,德藏,金剛藏,虛空藏菩薩,彌勒,普賢,文殊師利,十方三世一切菩薩。
  • 如何真實懺悔罪業
    所以,如果說持續的在貪、瞋、痴煩惱的作用下而造作十不善業,那麼一直在三惡道中受果報的話,善根要長養就非常地困難;沒有辦法對三世因果起信,對清淨解脫法、對有功德的三寶起信的話,就沒辦法發起菩提心,沒辦法修證清淨的解脫果,也就沒有辦法修證無上的菩提果,罪業的障礙就離不開了。  所謂煩惱障、業障以及果報障這三種,經中有說:「欲滅此三障罪者,當用何等心,可令此罪滅除?
  • 這首懺悔文,每個人要天天在佛前,誠心地念誦三遍或數遍(宣化上人)
    意念上的貪、瞋、痴三毒就是萌發無數罪業的根由◎ 宣化上人〈懺悔文〉這樣說: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這首〈懺悔文〉不但能懺悔罪障,而且能把我們所以造罪的原因說出來;所以我希望每個人天天都能在佛前,誠心地念誦三遍或數遍。現在,我也把它略略解說一下:「往昔」,就是以前。近的以前是今生的以前,遠的以前是無始劫以來。
  • 普陀山佛教協會在息耒禪院舉行傳授在家菩薩戒法會
    宏海律師教導眾善信受四不壞信 懺悔三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隨後,道慈律師為大眾開導戒法,開示三聚淨戒的內涵。三師帶領眾善信,端秉一心,投誠申請諸佛菩薩來臨戒堂攝受大眾;祈請釋迦世尊為眾善信作得戒和尚、文殊菩薩為羯磨阿闍黎、彌勒菩薩為教授阿闍黎,十方如來同為尊證師,加持攝受,證盟受戒。宏海律師教導大眾受四不壞信,懺悔三業。眾善信在諸佛菩薩座前,慚愧悔過,更不再造。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佛法,無相,論說
    這些都是凡夫眾生不能體認有相法,不明它只是一種空性的存在,不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道理。 《金剛經》中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相都是有可壞,當屬虛妄的範疇。然有人言聲香味觸,這只是聞嗅嘗覺功能後的一種體現,並沒有所謂的相貌,但是,例如貪味而言,味本無相,但是因執成相。
  • 六祖慧能與《金剛經》
    中國禪門初祖達摩大師西來弘揚禪宗,在傳授心地法門、頓悟禪法的同時,當時推薦給禪修者的印心佛典是《楞伽經》。但因此經名相豐富,說理繁多,譯文生澀,對於修學頓悟的禪者來說,要去研討它無疑是一大難題。自三祖僧璨傳給四祖道信之後,《金剛經》就逐漸取代了《楞伽經》的地位,道信在世之時就曾勸人念"摩訶般若波羅蜜"。
  • 懺悔法門
    所謂懺悔,六祖大師說:「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      懺悔就是要我們反省、改過、遷善。根據經典所說,凡夫一日所作,功少過多,甚至舉心動念之間,無非是罪,無非是業。
  • 宗喀巴大師所開示的「四力懺悔法門」(附:皈依的發心儀)
    在《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中,曾專門開示過「四力懺悔」的修持法門。佛弟子如能夠如實修持四力懺悔,能夠淨治罪障,積集福德。修行最大的障礙,是往昔所造的罪障習氣,這種習氣覆蓋了清淨本心,障礙著菩提道的殊勝功德的生起。佛子如果缺乏廣大的福德資糧,即便再奮力勤修,也難以證得清淨善果。
  • 無生法忍的境界(宣化上人)
    無生法忍的境界節選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講述當爾之時就想要他們都得到無生法忍這種境界。怎麼叫「無生法忍」?前幾天講過「生忍、法忍、無生法忍」,在這個地方,把「無生法忍」再略略講一講。「無生法忍」,就沒有生,也沒有法了。沒有什麼生?沒有法生,也沒有法滅。
  • 每周覺行|星雲法師:《六祖壇經·懺悔品》中的「無相頌」真義何在?
    自性本來清淨,自性本來光明;我們本來的面目與佛平等,假如有修、有證、有得,就不是本來的面目了。只有無得而得才是真得,無修而修才是真修,無證而證才是真證。因此,在《六祖壇經》的〈懺悔品〉裡有一首「無相頌」: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 學誠法師:學佛不宜執一廢百 消業除障應先懺悔
    法是一種境界,我們內心的境界有問題時就需要另外一種境界、另外一種力量來對治,然後慢慢培養一種更高的境界,這樣才能步步上升。就如開車遇到路上有大石頭擋住去路時必須清除後才能繼續前進一樣,我們在修行道路上的業障、煩惱障等也必須清除。我們要藉助很多法門,才能不斷克服各種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