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造了什麼罪,若能發露懺悔,罪業都可以消滅(宣化上人)

2021-02-19 楞嚴咒專弘平臺

問:我已當了九年兇手,深感罪重,但我想修行,如何消業障?

宣化上人:彌天大罪,一懺便消。」最重要的是發大慚愧心,在佛前懺悔。罪如冰霜,佛日消融;若罪不消,我跟你下地獄!

問:我造了這麼大的罪業,如何儘快消除?

宣化上人:佛前頂禮,罪滅河沙。要拿出誠心來懺悔!

弟子:我想起過去做過很多不對的事,像我曾經打一隻狗,連打十多拳,那隻狗嚇得只會發抖!對於此事我一直深感不安。

宣化上人: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滅;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編注】恭錄自《金剛棒喝——宣公上人答問錄》

發露懺悔的正確做法

宣化上人

這是第五科,明「說罪懺悔」。


怎麼叫「說罪」呢?比如我做什麼壞事了,我要說得詳詳細細的,不要籠籠統統的;不要這麼好像說又不說,不說又好像說——這樣子就不是說罪!這要坦白,坦白你所造的罪。


比如我殺過一個人。要說:「我殺過某某人,姓什麼、叫什麼,在什麼地方,因為什麼我殺了一個人,我現在要懺悔!」要說得清清楚楚的。不能就單單說我以前殺一個人,也不說他的姓名、也不說為什麼殺這個人的因緣——這就叫不坦白。


又說:「我以前偷過東西,我現在要懺悔!」那麼偷過什麼呢?你不說清楚了,這也叫不坦白。你或者偷人的一隻雞,就說因為什麼因緣,我偷了一隻雞。或者偷了人家一隻狗,或者偷了人一隻貓,在什麼情形之下——這要說得清清楚楚。


對佛、對法、對僧來懺悔說罪,不可以說一半、留一半,那一半我不說那麼清楚;說那麼清楚,佛、法、僧都知道我這個罪業太清楚了,那怎麼辦?那你不說清楚了,你罪業就不能滅得清楚。你必須要說得清清楚楚的,才能消滅罪業清清楚楚的。


那麼在十方三寶的面前,在地藏王菩薩的面前,要這樣說罪懺悔。


那麼有的時候你造了什麼罪,若對大德高僧來懺悔,也是一樣的,也是要把說犯罪的因緣說得清清楚楚的,「我現在知道錯了,我要改悔了!」


這叫說罪懺悔,又叫發露懺悔。發露,就是一點都不隱瞞、不藏的,都把它說出來。


你無論造了什麼罪,你若能坦坦白白的,把它詳詳細細說出來,都可以消滅了。你若不坦白,就是光這麼說一句:「我犯了殺戒了,我犯了盜戒了!」那不算的。

【編注】恭錄自《佔察善惡業報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過能改,歸於無


知道有過失,就改過,就坦白承認,就懺悔。


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則勿憚改,善莫大焉。勇於改過的人,是有志氣、有智慧的人。


有了過錯不要覆藏、不要掩護、不要遮蓋,要發露懺悔。如果總是覆諱,怕人知道,那就像藏在黑暗裡,永遠是見不著光明。人的心意識中如果常為黑暗遮蓋,沒有光明,就不會生智慧。因為有智慧就有光,愚痴就沒有光,就是無明。


人不怕有過失,就怕犯了過失不肯悔改。若能常常自己警覺,隨時知道改過,一天一天地過失就減少了。一點一點地懺悔,就得到清淨了。


古人說:「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編注】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一〉(宣化上人講述)

懺悔之後,要永遠不再犯戒

懺悔是給犯戒人有改過自新的機會。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無,心忘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懺悔之後,要永遠不再犯戒。如果屢懺屢犯,當做兒戲,那又有何用?不鄭重其事,把懺悔不當一回事,以為在兩序大眾前說一說,罪業就沒有了——這是痴人妄想,根本沒有那樣的簡單!

一經過懺悔,要發誓願:「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以後絕不再犯,這才能消了罪業。這一點要搞清楚!

【編注】恭錄自《宣化上人開示錄(二)》

相關焦點

  • 六祖大師傳授的一種懺悔法,可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宣化上人)
    六祖大師傳授的「無相懺悔」法◎ 宣化上人【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懺悔可以「滅三世罪」: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的罪,都可以滅的。但是你要清淨其心,誠心接受我的傳授。「令得三業清淨」:使你們每一個人的身業、口業、意業,這三業都清淨。
  • 這首懺悔文,每個人要天天在佛前,誠心地念誦三遍或數遍(宣化上人)
    意念上的貪、瞋、痴三毒就是萌發無數罪業的根由◎ 宣化上人〈懺悔文〉這樣說: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這首〈懺悔文〉不但能懺悔罪障,而且能把我們所以造罪的原因說出來;所以我希望每個人天天都能在佛前,誠心地念誦三遍或數遍。現在,我也把它略略解說一下:「往昔」,就是以前。近的以前是今生的以前,遠的以前是無始劫以來。
  • 每個人都會犯錯,如何懺悔才能讓罪業清淨?
    ,每個人也都犯過錯。凡夫與聖人最大的區別並不是所犯錯誤多寡,而是誰勇於面對自身的缺點,敢於洗心革面,懺悔惡業,知錯能改。佛都是人修成的,雖人人都犯過錯,但人人皆可成佛。我們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破罐子破摔,自甘墮落。要勇於面對自身缺點,改掉壞的習氣毛病。《圓覺經》云:「鈍根未成者,常當勤心懺,無始一切罪;諸障若消滅,佛境便現前。」
  • 如何真實懺悔罪業
    要看到自己身、口、意所造作的一切惡業、一切罪業,沒有真實不壞的相貌,這些都是從煩惱因緣而出生的,既然是從因緣而出生,那麼就可以從因緣而壞滅。從因緣而生指的是說,親近惡友的因緣,長養了不善根,導致身、口、意業造作不善業;既然是從因緣而生,那麼就可以從因緣而滅。
  • 宣化上人:人在臨終時若能這樣做,他在生時造的罪業就能都消滅了
    如是眾罪。悉皆消滅。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地藏王菩薩又稱一聲「世尊」,說是「習惡眾生」:習惡的一切眾生,「從纖毫間」:從最少的惡呀!「便至無量」:就聚集到無量無邊那麼多。「是諸眾生有如此習」:所有的眾生都有這種的習慣。
  • 懺悔就是改過自新----《宣化上人中英文開示錄(一)》
    如果我們不勤懺悔,那麼,我們所造的罪業,就會使我們墮落,不知「伊於胡底,莫知所止」了。我們從無始劫以來,直至現在,所做的罪業,真是不可勝數。第一,是毀謗佛、法、僧三寶,其中又以毀謗「僧寶」的罪為最大,因為僧人是代表佛陀來傳揚佛法的,所以,謗僧的罪是「不通懺悔」的。什麼叫「闡提」?
  • 【法師開示】罪從心起將心懺 ——妙祥法師答劉居士問:「懺悔」
    為何造很多惡業呢?全由無始劫以來生出的貪心、嗔心,和痴心。從身生出殺、盜、淫的業,從口生出妄言、綺語、惡口、兩舌的業,從意生出貪、瞋、痴的業。佛言:「閻浮提的眾生,在起心動念中,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這所有的業,我現在都要懺悔,改過自新。所謂「彌天大罪,一悔便消」,不論你有什麼罪業,只怕你不懺悔,能懺悔,罪便沒有了。有過則不要怕改,若怕改,過就多了。如果過能改,就歸於無。
  • 淨空老和尚告誡眾弟子:妖魔鬼怪將來想要消滅的第一部經就是這部經……
    所以佛在《滅法經》裡頭預言,現在人講預言,佛法將來第一個被消滅是《楞嚴經》,最後消滅是《無量壽經》。《楞嚴經》為什麼第一個消滅?我看到那一篇經文,我就知道這個經一定會先消滅。像:佛門裡頭有一個宣化上人,諸位都知道這個公案,宣化上人有一天帶他的弟子到東南亞弘法,因為他的法緣很殊勝,外道就嫉妒,就下蠱。之後,他們不曉得在哪吃了什麼東西,兩個徒弟就中蠱,宣化上人就持楞嚴神咒幫他們加持,兩個人就吐出很多的小蟲出來。這個咒語它本身是一個諸佛菩薩的秘密語言,所以它能夠把這個病毒給逼出來,毒不能害。
  • 佛教:這兩種方法,可以消除人的煩惱,滅盡人的罪業!
    甚至要修行,都勸人出家,以此來達到修行的最大利益。其實,真正的修行,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而修行的目的,就能改變人的各種行為習慣。只要能按照佛經中說的去做,就能改變自己的這些習慣。習慣一改變過來,人的煩惱,也會因此被消除掉了。佛教中認為,人除了內心的煩惱外,還有外界的煩惱。因為每個人都會與外界接觸,每個人的習慣不同,造成的行事方式,與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
  • 如何改變過去已造的罪業?
    如何改變過去已造的罪業? 智敏上師 業果不會消失。但是可以轉變。承認這個道理,懺悔才有辦法。否則業果造了之後,死板板的動不來的,那我們的懺悔法就沒有用了。因為它可以轉變,修懺悔法、作善事就有用。這就鼓勵我們,過去造的業雖然不好,但並不是就沒有辦法了。儘量多做好事,多修懺悔法,會轉變的。過去的罪怎麼懺呢?有六個方法可以懺除過去和現在所造的罪業。(1)依讀誦甚深經典力  念大乘的甚深經典,如《金剛經》、《大般若經》、《華嚴經》、《法華經》等等。念《金剛經》滅罪的,古今以來例子很多。在藏地最重視《大般若經》,念此經滅罪力量最大。但是《大般若經》卷帙浩繁,不容易念。
  • 這種衣袍,你穿一次,就消你一次的罪業(宣化上人)
    這種衣袍,你穿一次就要消你一次的罪業節選自《佔察善惡業報經淺釋》◎ 宣化上人 講述拜佛、念佛、聽經,要是受過戒的人,一定要穿上衣袍。你看果理和果珊從 San Diego(聖地牙哥)這麼遠到這兒來,還是帶著衣袍來拜佛,這就見出他平時很重視這個戒衣法服;這麼遠路,他還帶來到這兒,穿袍褡衣來拜佛。所以,你們各位不要馬虎,對於這個受戒的衣袍,你穿一次,就要消你一次的罪業。
  • 只要肯念「阿彌陀佛」,什麼罪業都能夠懺得乾淨!
    只要肯念「阿彌陀佛」,什麼罪業都能夠懺得乾淨我們這個世間修行人很多都有嚴重的自卑感,認為我這一生做了很多錯事,造了很多罪業,就生起自卑,下劣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自卑感,怕不能往生。這樣的人來問我,能不能往生?我告訴他,你決定不能往生。他說為什麼?你自己沒有信心,你怎麼會往生!什麼人能往生?堅定信心,造無量無邊罪業,他堅定信心,他能往生,那個人很可能往生。
  • 罪從心起將心懺,寧舍一切持戒修行.
    懺悔罪業為日常修持的方便。即使沒有學佛的人,懺悔也非常的重要。如果沒有內心的懺悔,就算生活條件再好,也不會在心中產生絲毫的快樂和幸福,而當心中擁有了懺悔所產生的清淨,即使生活條件稍微差一點,也不會影響人們心中的安樂。在家或者是出家,無論受戒與不受戒,造作惡業,都會引起內心的憂悔、不安,如古人所說的『內心負疚』、『良心不安』那樣。這不但是罪,更是障礙修行的。
  • 淨土法門:懺悔法門開示
    他說從他的行持上來看,無論怎麼觀察,他在定中。他說是不是開悟我不知道,但是得三昧,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確確實實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他的功夫(我們不曉得他的睡眠,我們就不知道了),你無論在什麼場合當中見他的時候,你仔細觀察他功夫不間斷,他不受幹擾。無論是什麼環境,真的是善緣惡緣、逆境順境,與他毫不相干。他掐他的珠,念他的咒,不出聲音,這真懺悔。
  • 如何救贖墮胎罪業
    對於殺胎之罪,及如何滅罪,都有詳細探索。希望因此可避免時人在習以為常的無知中造罪,也希望能協助已犯過者能脫離罪苦深淵。另外,此部經中,佛陀除了教導眾生如何滅罪以外,更提出『一心念佛』這個最上乘的大法,其實這才是滅罪根本之法,究竟清淨心源之義。一心即無心,以無心知無心,知則不起知心,不起則名為智,智亦無為無說不生不滅,而實無智,若無所知,名之為智。
  • 四力懺悔之修法
    但是在如何對待自己所犯罪業的態度上,智者和愚昧人是完全不同的,愚昧的人完全隨意放棄不理,而懂佛法的聰明人,會去尋求挽回或淨治的方法。佛在律經中說:「跟隨我教法的賢者有兩類:一類是不犯墮罪的人,而另一類是犯了墮罪立即還淨的人。」      那麼,佛在哪部經中說四力懺悔的方法呢?有一部經叫《開示四法經》,這部經裡面說:「慈氏!若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則能映覆諸惡已作增長。何等為四?
  •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我們所造的一切惡業都是從分別心、違背因果這些想法,從虛榮心、嫉妒心,從這些邪知邪見的心中生出來的,一句話,就是從不明佛理中生出來的,迷惑中造出種種煩惱。由於沒接觸到佛法,末法時期的一切眾生,一句話,「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自《地藏菩薩本願經》),處處貪瞋痴,沒有一念不造業的。
  • 如何知道罪業已經懺悔乾淨?
    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  以下它講到了八種情況。八種情況,前面五個是初步的懺悔,叫作業障消除。第六七八就不容易得到,叫作善根增長。懺悔不但把過去的業障給消除了,你還因此而進步了,因禍得福了,善根增長。
  • 最有效的懺悔法門
    請點擊圖片上方的藍色字體 南無阿彌陀佛 進行關注,感恩轉發,功德無量懺悔是一種佛教修行的重要法門。中國歷來相傳多種由祖師大德們編輯,融事理於一體的懺儀,如《三昧水懺》《大悲懺》《法華懺》《藥師懺》《淨土懺》等尚屬正規,而也摻雜著一些經不起嚴格依教理抉擇的懺儀,如《梁皇懺》《千佛懺》《萬佛懺》等。今不在此特別推崇哪一種懺法儀軌,而是從根本上闡述如法合理穩速的懺悔法門。《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懺除罪業,當依四力。
  • 學佛的人,應該熟讀這七首傳法偈(宣化上人)
    《七佛傳法偈》很重要◎ 宣化上人 一九九四年開示於國際譯經學院毗婆尸佛偈《七佛傳法偈》是很重要的,每一首偈頌都是說身心是虛妄的,不要認真。身是四大假合,心也是虛無飄渺,沒有什麼形象的。所以我們不要認假為真,執著我們的身心,樣樣都想佔便宜,樣樣不想吃虧;其實這是被身體害得我們生生世世,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可是你若真正明白做人的道理了,那罪業本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