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力懺悔之修法

2021-12-23 金剛戒海

   

      佛只講因果道理,一切果報都是自己造成。因此,自己不吉祥的一切過患,也不能完全歸咎於自己的祖輩等其他人,如果自己沒有造這樣的業,就不會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所以完全是自作自受的。如果不想再讓成熟以往所作的惡業異熟,如果真的想要構建美好的未來,那麼就應該精進修持「四力對治」的懺悔及防護法。

   

      四力對治法,也叫四力懺悔,或四力淨修是淨治一切罪障最有力的一種懺罪方法。現在我們都已經堅信佛陀是最慈悲,最智慧的導師,實際上也確實如此。所以,佛為了一切眾生,宣講了種種方便法門,四力懺罪法也是其中之一。佛為什麼要講這種法呢?佛首先給我等眾生宣講了什麼是善業,什麼是惡業;接著又講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業果的真諦和取捨的方法。如果我們確實相信或承認佛陀的話,那麼應該盡力遵循佛陀所講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看透因果實相的結論,或慈悲的教誨甘露。但是我等凡夫俗子,因為從無始以來一直到現在,喜歡跟著自己內在的無明煩惱轉,習慣了放逸,或者由於煩惱熾盛,無論如何努力不染罪行,也無法不犯罪業。但是在如何對待自己所犯罪業的態度上,智者和愚昧人是完全不同的,愚昧的人完全隨意放棄不理,而懂佛法的聰明人,會去尋求挽回或淨治的方法。佛在律經中說:「跟隨我教法的賢者有兩類:一類是不犯墮罪的人,而另一類是犯了墮罪立即還淨的人。」

     那麼,佛在哪部經中說四力懺悔的方法呢?有一部經叫《開示四法經》,這部經裡面說:「慈氏!若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則能映覆諸惡已作增長。何等為四?謂能破壞現行,對治現行,遮止罪惡及依止力。」意思是說,彌勒菩薩!諸菩薩和大菩薩,若能具備四種教法,便能映覆或摧毀,或消滅任何所犯及所積集的罪惡。

     是哪四法呢?就是能毀壞現行罪業的拔除力;滅除現行罪業的對治力;遮止罪業的防護力,以及依止力。這裡說已造作增長的業亦能淨治,這種業是指定要受報的順定受業,如果這樣的業都能消掉的話,不定業就不在話下了。至於還淨墮罪的方法,則應分別遵照三種律儀各自的儀軌懺悔淨除。也就是說,若是犯了別解脫戒中的戒律,就要依別解脫戒的還淨儀軌;菩薩戒有菩薩戒的還淨法;密乘三昧耶也有密乘的還淨法。所以,四力淨治法能淨除的罪業,主要是指墮罪和性罪兩者中的性罪。墮罪,是指受了戒的人所做的有罪,而沒有受戒的人做了沒有罪的事;性罪,是指無論是誰做了都有罪的事,因為性質上就是有罪的事。

    一、什麼是破壞現行力?

     破壞現行力,也叫追悔力。對於今生及無始以來所作的不善業,深感追悔心。至於能否生起追悔心,就在於對善惡業果的認識程度,如果堅信惡業必然感到異熟、等流及增上果的真諦,就無法不生起追悔之心。因此,追悔的所緣或對象,應該是自己在今生過去無數生世中所作的,有記憶或沒有記憶的一切惡業。要追悔到什麼樣的程度呢?就像誤食了毒藥的恐懼、懊悔的那種心情。在修持時,應依循《金光明經》(全名為《聖金光明最勝王經》,或作《金光明三昧懺》)的懺罪法及《三十五佛懺罪法》這兩種法門來進行懺悔。《三十五佛懺罪法》也稱《大乘三蘊經》,因為這部經是由禮拜、懺悔、回向三事而組成為蘊的一部經。《金光明經》中說:「假使誰於諸千劫,已造極重之罪業,若能至誠一淨治,彼等一切則淨除。」

       

       二、什麼是對治現行力?

     對治現行力,是指由破壞現行力所引發而能對治罪業的善行。第一破壞現行力,雖能抑制罪業的現行,但無法淨除罪業的潛在力量,而對治力可以把那潛在的力量也淨化掉。破壞力也叫追悔力,對於淨治罪業,追悔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強烈的追悔心,第二對治力是不會有力量的。為了明白這一點,我在這裡解釋對治力時,特別加了「由破壞現行力所引發」一詞。

      對治現行力分六種,如《教法次第》中所說:「第二令依勝乘甚深經,入於諸法之空性,念誦具力陀羅尼,塑造善逝形像供養等。」一是依甚深經典;二是勝解空性;三是依念誦;四是依形像;五是依供養;六是依名號。此六法具體而言:

(1)依甚深經典:比如以誦讀和受持《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心經》、《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等主要宣講空性的經論來對治罪業。受持和誦讀以空性為所詮內容的經教能對治罪業的說法是有經典依據的,如《金剛經》中說:「若有人能受持、誦讀、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聽說昔日有一位格西經常念誦《心經》,有個年輕人不解地問道:「為何常念此經?」格西回答說:「年輕人享用信財的罪障是極為可怕。」年輕人又說:「那也可以念誦《普賢行願品》及《三十五佛懺悔經》等其它經啊!」格西回答說:「空性到底有多不可思議,如果你能看看(凱珠仁波切所著的中觀)總義便會知道空性到底有多不可思議。」事實真是如此。

(2)勝解空性:意指證知無我光明法性及信解心性本來清淨。能否證知人無我和法無我,主要在於對宣講諸法無自性的經教能否進行如理的聞思修。這樣能對治罪障的說法也有經典依據,如《解除未生怨王之惱悔經》(筆者註:以上是藏文的題目,漢譯名為《佛說阿闍世王經》後漢支婁迦讖譯。另外還有好幾種漢譯本。)中說:「即使誰造作無間罪,然若能入此法門、能起勝解,吾乃不言其有罪障矣。」這就是說,誰若能認真學修空性義理,即使犯了無間罪也能淨除。

(3)依念誦,指的是按照儀軌念誦具有除罪滅障極大威力的《百字明》、《大日如來咒》、《藥師佛咒》等殊勝陀羅尼。由此可知,有些不懂裝懂的佛教徒,為了表現一下自己完全否定持咒的作用,實際上是無知的表現。《妙臂請問經》(註:漢譯:《蘇婆呼童子請問經》)中說:「如春林火猛焰熾,無勵遍燒諸草木。戒風吹燃念誦火,大精進焰燒諸惡。猶如日光炙雪山,不耐赫熾而消溶。若以戒日念誦光,炙照惡雪亦當盡。如黑暗中燃燈光,能遣黑暗罄無餘,千生增長諸惡業。」第一偈是說,如春季樹林中燃起的烈火,燒毀一切草木一樣,戒風吹動念誦之火,以及大精進的火焰亦能燒毀一切罪業;第二偈是說,猶如日光照射雪山,雪山耐不住陽光的熾熱而消溶一樣,戒日與念誦之光,亦能融化罪惡的雪山;第三偈是說,猶如黑暗之中點燃燈光,能驅除自己該驅除的一切黑暗那樣,念誦明燈亦能把前生所積集的罪惡迅速淨除。請注意,我等無比導師佛陀,在這些偈頌中也反覆講了戒律與持誦結合的重要性,所以,嚴守戒律的基礎上念誦,才會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總之,在清淨罪惡的徵相之前,應當不斷念誦。

(4)依形像,就是《集學論》中所講的依形像。也就是說,造了罪業,具足懺悔意樂,對佛有信心而廣造佛和菩薩的形像,亦有淨罪的作用。如果沒有信心,造佛像的目的只是為了賺錢,或作藝術品不會有淨罪的功德。在我們藏區有規矩,若是有人去世了,家人為死者會以大行善事來幫他超度,造佛像也是超薦的方法之一。這並非沒有依據,《妙臂請問經》中說:「淨潔僻靜處,泥土造佛塔,舍利為心藏,淨罪當常作。」

(5)依供養,如供養佛像、佛塔和僧眾。為清淨具戒的僧眾供齋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6)依名號,就是由知而堅信功德持誦佛菩薩的名號。如果不知道持佛菩薩名號的功德,也不相信有功德,只是隨別人持名號,雖然不能完全否定有一定的加持,但可以肯定沒有淨治重罪的效果。如果不僅知其功德,而且堅信不疑,那麼你口中的念誦、耳根的聽聞、心中的憶持都有不可思議的功效。如果以具足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持誦釋迦牟尼如來的名號,能消除一萬劫生死重罪;持誦勇軍如來的名號,能消除語罪;持誦吉祥喜如來的名號,能消除意罪;持誦寶火如來的名號,能消除破和合僧團之罪等不可思議。除了《集學論》中所說的這六種對治力之外,還有其它凡是為了淨罪目的而作的一切善事,都可構成「對治力」。

       三、什麼是遮止罪惡力?

      遮止罪惡力,也叫防護力,就是要讓我們發起「以後即使遇到生命危險也不再犯」的決心。《地藏經》中說:「由此能摧毀淨治一切自己做、或教他人做、或隨喜他人所做的殺生等身語意三門所做的一切罪業,以及種種煩惱障礙、誹謗正法的障礙等罪業。」由此可知,不再做十種不善業的防護心就是遮止罪惡力。《阿笈摩廣釋》(阿笈摩是指《毗奈耶阿笈摩》,漢譯又稱《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說:「若無誠意防護之心,所行悔罪,唯有空言。」《阿笈摩》中因此密意問說:「後防護否?」這就是告訴我們,如果不從內心發起「不再犯相同的錯誤」的決心,那麼所謂的「防護心」完全是一句空話。但是能否生起不假造作的「防護心」,就要看是否已有了第一追悔力,所以至尊米拉日巴也說:「行者的過失,完全淨除與否,主要取決於追悔力的具足與否。」

      對於像我這樣的凡夫俗子而言,要求從一開始永遠戒除一切惡行雖然很難,但可以從比較容易根除的惡行下手;對於難除的惡行,則應每天生起「今日不再犯」的防護心。如果讓我對「遮止罪惡力」下一個定義的話,我會告訴你,由知罪行的過患而防護的思心所及其相應的一切心與心所,就是它的定義。這種防護心可以分正止息十種不善業的防護心、正止息別解脫戒之相違品的防護心、正止息菩薩戒之相違品的防護心,以及正止息密乘三昧耶戒之相違品的防護心四種。關於這方面,雖然要講的很多,但恐文繁,故暫不贅述。

         四、什麼是依止力?

     依止力,就是指由依止皈依三寶及發菩提心淨治罪行的方法。為什麼說皈依及菩提心是依止力呢?古代藏族高僧大德說:「若是在地上跌倒的話,還是要靠地而站起來。」這個譬喻告訴我們,我們所作的一切罪業都是由於煩惱而不敬三寶,或傷害眾生而造的,所以,要淨治這些罪行,還是要靠三寶及發心。

     由於初學者的根基,在佛經中講了許多淨罪的方法,如持什麼咒語等,當然我不會否認其功德。但是由於我們從無始以來一直到現在,所造作的罪業,猶如國王的庫藏一樣,極為豐富。所以靠一般的對治法是很難完全淨罪的,唯有四力懺悔才是最圓滿的。也就是說,如果不具足四力,只靠四力中的任一,就不會達到淨罪的最佳效果。因此,古高僧大德們說,只有以具足四力來淨治惡行,才能實現最圓滿的效果:依四力依次有中斷繼續造作惡業、壞已造作的罪業、從根本淨治罪業、度脫罪果—痛苦的能力和功用。有些自以為是的修行者,修了一段時間後看不到成果,就開始毀謗佛法無用。其實問題在於自己,而不在於佛法,比如自己沒有誠意,或修持的時間很短,或方法不正確,或法門不齊全,或傳承不清淨,或根本沒有傳承等等。如果真的相信佛陀,那麼就應遵循佛教,依照清淨的儀軌修持淨罪的方法,一直要修到看見淨罪之相為止。

~~班字爾慈智加措

       

相關焦點

  • 上師講法:四力懺悔
    學佛以後,我們要每時每刻都與佛法相應,以法為鏡,悔過自新。
  • 四力懺悔配合35佛觀修法
    拜的時候,首先雙手合十胸前,說自己的名字,然後念四皈依:一、皈依上師(雙手合十於頭頂百會穴)、二、皈依佛(雙手合十於眉心)、三、皈依法(雙手合十於喉嚨)、四、皈依僧(雙手合十於心口),然後拜下去。百會、喉嚨、心,這三個位置代表身、語、意;眉心是福報。雙手合十於百會、喉嚨、心(一、三、四) 的位置是祈求身、語、意方面的加持,雙手合十於眉心是祈求福報。
  • 宗喀巴大師所開示的「四力懺悔法門」(附:皈依的發心儀)
    在《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中,曾專門開示過「四力懺悔」的修持法門。佛弟子如能夠如實修持四力懺悔,能夠淨治罪障,積集福德。修行最大的障礙,是往昔所造的罪障習氣,這種習氣覆蓋了清淨本心,障礙著菩提道的殊勝功德的生起。佛子如果缺乏廣大的福德資糧,即便再奮力勤修,也難以證得清淨善果。
  • 修行人必不可少的懺悔修法
    二者,若人受得戒已,雖不範重,於諸輕戒多所毀損,為修定故,既能如法懺悔,亦名持戒清淨,能生定慧。如衣曾有垢膩,若能浣淨,染亦可著。戊二 示懺悔方法分二己一事懺夫欲懺悔者,須具十法,助成其懺: 一者,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三者,深起慚愧;四者,求滅罪方法,所謂大乘經中,明諸行法,應當如法修行;五者,發露先罪;六者,斷相續心
  • 修《35佛懺悔文》
    》   祈請上師大金剛持等安住十方一切諸佛、菩薩、大德僧伽垂念於我:我名某甲,從無始生死而至今時,為貪嗔痴煩惱所驅,從身語意三門造作十種惡業、五無間罪及近五無間罪;違犯別解脫律儀、菩薩學處以及密乘三昧耶;不恭敬父母、親教師、軌範師及與我同修梵行者,造作損害三寶之業;背棄正法;毀謗聖僧伽;傷害有情等一切惡業集聚,或自作、
  • 【慧燈之光】加行的修法-金剛薩埵修法—清淨罪障之「殊勝道」
    出離心與菩提心的含義與修法,以前已經講過,此處不必重複,大家可以參照以前的資料進行修學。在出離心與菩提心都已經具備的前提下,就可以修持金剛薩埵的修法。金剛薩埵修法屬於密宗特有的一種修法,其主要作用是懺悔罪業。雖然該修法還有其他利益,但所有作用中最重要的,就是懺悔罪業。
  • 三十五佛懺悔文不可思議之功德
    本禮懺文在藏文中名《菩薩墮懺》,亦名三聚經,以所修三事:一者懺悔,二者回向善根,三者隨喜回向,以此三聚得名。宗喀巴大師修頂禮時,親見三十五佛現身空際,而後乃造此修觀儀軌。《入菩薩行論》說,要做這個課誦:《菩薩墮懺》,早晚各持誦三十五佛名三次,具足四力而懺悔。
  • 佛子都需要懺悔
    另據圓覺經略疏鈔卷十二載,小乘之懺悔須具五法:(一)偏袒右肩,便於執侍作務之義。(二)右膝著地,顯奮勉懇切之義。(三)合掌,表誠心不亂。(四)述罪名,說僧殘、波逸提等罪,發露而不覆藏。(五)禮足,表卑下至敬之禮。大乘之懺悔則採用莊嚴道場、地塗香泥、設壇等方法。
  • 最有效的懺悔法門
    中國歷來相傳多種由祖師大德們編輯,融事理於一體的懺儀,如《三昧水懺》《大悲懺》《法華懺》《藥師懺》《淨土懺》等尚屬正規,而也摻雜著一些經不起嚴格依教理抉擇的懺儀,如《梁皇懺》《千佛懺》《萬佛懺》等。今不在此特別推崇哪一種懺法儀軌,而是從根本上闡述如法合理穩速的懺悔法門。《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懺除罪業,當依四力。
  • 毗沙門天王與大吉祥天女雙天修法
    亦如過去諸大菩薩修菩提行,所有業障悉已懺悔,我之業障今亦懺悔,皆悉發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願得除滅,未來之惡更不敢造。亦如未來諸大菩薩修菩提行,所有業障悉皆懺悔,我之業障今亦懺悔,鹹悉發露,不敢覆藏,所作之罪願得除滅,未來之惡更不敢造。亦如現在十方世界諸大菩薩修菩提行,所有業障悉亦懺悔,我之業障今亦懺悔,皆悉發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願得除滅,未來之惡更不敢造。』
  • 《三十五佛懺悔文》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
    本禮懺文在藏文中名《菩薩墮懺》,亦名三聚經,以所修三事:一者懺悔,二者回向善根,三者隨喜回向,以此三聚得名。宗喀巴大師修頂禮時,親見三十五佛現身空際,而後乃造此修觀儀軌。《入菩薩行論》說,要做這個課誦:《菩薩墮懺》,早晚各持誦三十五佛名三次,具足四力而懺悔。
  • 淨界法師 : 《懺悔法門》02
    你千萬不要錯失這個懺悔的良好時機! 這就是我們在懺悔之前,應該透過佛法的理論去了解業果,然後去觀察這些業力所顯現的身心相貌,確定我們有這個罪業。 佛法講一切法因緣生,它因緣生,佛法中有很多法藥,你隨順清淨的因緣就有辦法讓它消失掉,那怎麼消失的呢?
  • 《懺悔偈》
    根據《圓覺經》記載,小乘之懺悔須具五法:一、偏袒右肩;二、右膝著地;三、合掌;四、述罪名;五、禮足。五、根據智者大師所著《法華三昧懺法》記載,「六根懺悔」法:即懺悔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之罪障,又稱法華懺法,是天台宗重要的儀軌。
  • 上座部佛教中的懺悔
    如汙比庫尼之業只會造成他的解脫障,而非生天;定邪見法名為煩惱障;般噠咖(黃門)、畜生趣、兩性人等結生法名為果報障;誹謗聖者名為誹謗障,只要沒有向聖者請求原諒,則不能除障;故意犯罪名為違令障,只要他是比庫身份或自認為[比庫],不出罪或不懺悔,則不能除障。」
  • 【消業培福】三十五佛懺悔法門
    --龍欽巴尊者本禮懺文在藏文中名《菩薩墮懺》,亦名三聚經,以所修三事:一者懺悔,二者回向善根,三者隨喜回向,以此三聚得名。宗喀巴大師修頂禮時,親見三十五佛現身空際,而後乃造此修觀儀軌。《入菩薩行論》說,要做這個課誦:《菩薩墮懺》,早晚各持誦三十五佛名三次,具足四力而懺悔。
  • 各種實用懺悔文全集
    我今生以及無始劫的冤親債主(即業力)你們聽清:今天我以恭敬心、摯誠心、平等心、慈悲心、慚愧心、懺悔心、至誠懺悔,恭請你們來此道場聽經聞法,佛說:「六道眾生,皆因佛法得度」,因我無始劫中貪婪、迷惑、顛倒,造下無邊的惡業,傷害了你們,致使你們在六道中遭受了無量的痛苦,增加了無量的煩惱,我深深感到罪障深重,深感後悔,導致我們在六道中輪迴,今世靠佛的願力,慈悲加持,我與佛結了法緣,懂了宇宙人生的真理
  • 不依傳承,自創修法,結果精神失常!
    如果說這是半途出現的一部法,沒有人修持過,你們依照它修行就很好。如同我拿著一塊石頭說:這塊石頭雖然沒有被人吃過,但是它的味道好極了,你們拿去啃吧。誰會相信呢?」因此,觀察傳承歷史極為重要。我們如何信任本傳承之法呢?因為從原始怙主普賢王如來直到我等大恩根本上師,都是依靠本法修持而獲得成就的。
  • 如何真實懺悔罪業
    所以生死既然有如此種種的惡法,充滿了過患,應當要生起厭離之心;不能生起厭離之心,主要是不能了解五陰它是無常的,把這個無常的五陰當作常來看待,顛倒而想;這個五陰在生死中是苦的,不知道是苦,把它當作樂來想;這個五陰它是無我的,把它當作可以倚靠、真實不滅的我;這個五陰主要是不清淨的,把它當作是清淨的,而受用種種五欲之樂。所以在這顛倒之中沒有辦法脫離的話,就沒有辦法來生起厭離心。
  • 懺悔及實質-網友文摘內容-佛教在線
    慈悲懺,何人集, [慈悲懺]:全稱慈悲懺法,南朝梁武帝撰《慈悲道場懺法》,簡稱《梁皇懺》,十卷。梁武帝根據《涅盤》、《楞伽》等大乘經,定出僧俗必須斷食肉制,並令諸僧進行為期七日的懺悔法,為死者祈福超度。志公等,高僧十。 [志公]:即寶志,南朝時僧人。俗姓朱,出家後修禪業,行事奇異,有靈驗,被視為神僧,為朝野所敬。
  • 業力與輪迴
    一、什麼是業力、輪迴、十法界(一)、什麼是業力業為造作之義簡單來說:如果起了一念極惡的心,就是創造地獄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極慳吝的心,就是創造餓鬼法界的動力;  起了—念極愚痴的心,就是創造畜生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極瞋恚的心,就是創造阿修羅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修五戒的心,就是創造人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修十善的心,就是創造天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修四諦法的心,就是創造聲聞法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