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懺悔法門開示

2021-02-08 老實念佛卍同生淨土

◎【造極重罪業,臨終懺悔都能往生】

  造極重罪業,臨終懺悔都能往生,但是,殺生,偷盜,邪淫這個不行,為什麼,佛能夠幫助你,來接引你,你那些冤親債主不答應,他糾纏著你,障礙你往生,殺生太多,這些眾生問你討命,所以造這種罪業,臨終來不及。

  要早呢,早行,自己認真修行,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冤親債主不障礙你,不找麻煩,你就能往生。

  你跟他們訂約,我往生之後一定來度你,我要不往生,你們也度不了,也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往生之後,一定先來度你,這樣才能把問題解決。

  ◎【究竟懺悔法,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念佛,口裡面念佛可以斷,心裏面的念佛不能斷。口念,要看什麼場所,有些場所不方便,但是心裏面的佛號,從來沒有間斷。

  我這一生當中見到一個人,從來沒有看到他間斷的時候,給我印象很深,章嘉大師。他老人家不是念佛,是持咒,他金剛持。在任何場合當中,不妨礙別人,他的口動,手拿著念珠動,手動、口動,沒有聲音。我們去看他老人家,他跟我們談話,談話的時候,我們明顯看到他手不動了,他拿著念珠不動,他跟你講話,話一講完之後,他馬上就接著。從來沒有看到他有改變的樣子,真的他已經成了習慣,他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

  李老師曾經親近過他,我當年到臺中親近李老師,談到過去,過去我只一個老師,章嘉大師,教我三年。他對於章嘉大師很佩服,他說章嘉大師的境界,我們是凡夫,不能夠測度他。他說從他的行持上來看,無論怎麼觀察,他在定中。他說是不是開悟我不知道,但是得三昧,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確確實實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他的功夫(我們不曉得他的睡眠,我們就不知道了),你無論在什麼場合當中見他的時候,你仔細觀察他功夫不間斷,他不受幹擾。無論是什麼環境,真的是善緣惡緣、逆境順境,與他毫不相干。他掐他的珠,念他的咒,不出聲音,這真懺悔。

  懺悔要拿出行動出來,不是在佛菩薩面前,禱告禱告,說我懺悔,求佛菩薩赦罪,不是這個意思,那是懺不了的,理一定要懂。章嘉大師教給我修懺悔法,怎麼修法?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念佛就是究竟懺悔。我們二六時中,心裡佛號從來不間斷,因為你佛號不間斷,你就不會有妄想,你的煩惱就伏住了;佛號一斷了,妄念起來。妄念就是罪業,你的意在造業。意造業,身口自自然然就跟著造業了。所以究竟懺悔法,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是真實究竟的懺悔法。

  ◎【念佛就是真懺悔,念佛消業最有效】

  我們知道惡的事情不能做,做了,你想到西方世界這一生去不成了。不但惡事不能做,惡的念頭都不能生。我過去做了很多錯事,現在我很後悔,我天天在佛菩薩面前懺悔,把我從前造的罪業在佛菩薩面前再念一遍,真正懺悔,行不行?不行。為什麼不行?你把那個罪惡的事情想一遍,你就又造一次;你想兩遍,又造兩次;你天天在造罪業,罪業不斷,你怎麼能去得了?那不叫懺悔。

  怎麼樣叫真懺悔?過去所造一切惡業的時候,事過境遷,了了就了了,不要再去想它了,把那個心集中起來專想阿彌陀佛,再不想罪業了,那罪業就沒有了。天天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了,這叫消業障。

  所以消業障、懺除業障,念佛是最有效果的。千萬不要老想著我以前造什麼罪,現在後悔,求佛菩薩原諒,那就糟了!佛菩薩看到你這個樣子,搖頭,你不解如來所說義,我苦口婆心教給你的,你完全沒有理解,完全沒有體會到,錯解了佛的意思。所以真正懺悔,老實念佛;佛號念純熟了,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你的罪業就沒有了,你的心就清淨了,這是往生必須具備的條件。

  ……

  「若有宿惡」,宿惡就是過去所造的惡業,或者是前生的、多生多劫以前的,或者是這一生造的;這一生造的,在沒有聞到這個法門以前,也算是宿惡。你所造的這些惡業,一定要剷除,要懺悔。不要以為懺悔是念念想著你的惡業,那就錯了。為什麼?你想一遍就又造一次,天天想就天天造,你這個惡業怎麼能斷得了?所以不可以。

  那怎麼樣叫懺悔呢?念阿彌陀佛就是懺悔。我心裡現在只有阿彌陀佛,惡念沒有了,這是真懺悔,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千萬不要在佛像面前訴苦,我造了什麼什麼罪業,佛菩薩你原諒我,你在佛菩薩面前又造一次;你一天念一遍,就一天又造一次,你這個惡業永遠消除不了。

  所以佛教給我們,不要去懷念過去那些惡業,這個心裡頭不可以有,使這個惡業的印象慢慢淡掉,慢慢沒有,這就消除掉了。常念阿彌陀佛。前面講過阿彌陀佛是植眾德本,何況又得彌陀跟十方一切諸佛威神的加持,這個利益太大太大了。這是無邊的利益,自己要知道爭取,沒有比這個利益更大的。

  ◎【真心懺悔,真能化解】

  1 人在世間,哪個不造罪業?佛告訴我們,造作罪業不怕,只要能真心懺悔,業障就消除。中國諺語常講「人之初,性本善」,他那個不善,是煩惱習氣在作祟,人的本性是純淨純善,所以只要肯回頭,放下一切煩惱習氣、放下一切惡作,他就是善人,佛法常講「回頭是岸」。

  2 懺除業障,自己真幹,那個效果是百分之百;別人代他懺除,那個懺除的力量很微弱。我們平常誦經回向給別人,佛在《地藏經》上講得很好,念佛誦經回向給別人,他能得多少?得七分之一,而誦經的人自己得七分之六,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3 要化解冤業,別人幫助你,你自己真心懺悔化解,這個力量集合起來很大,非常有效果。所以再重的業障沒有化解不掉的,你懂得道理、懂得方法,真心懺悔、真正改過,從內心裡真正放下錯誤的習氣,讓自己的心恢復到純淨純善,真能化解。

  4 佛在經文裡頭講的五逆十惡罪,你過去生中造的,你這一生所造的,只要真心懺悔,業障都能消除。真心懺悔,後不再造,重罪就輕報,輕罪就化解,我們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這才體會到,佛講的一點都沒錯,懺悔的功德不可思議!

  ◎【修懺悔法門,先從隨喜功德學起】

  我們想修懺悔法門,從哪裡修起,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從什麼地方學起?這一願就告訴我們,從隨喜修起。隨喜是見到別人有善,善行、善事,不但我們心裡歡喜,而且要效法他、要學習他,要幫助他圓滿成就善行、善事,這才叫真正的隨喜。「隨喜功德」能夠滅除我們無始劫以來嫉妒的煩惱,嫉妒心與生俱來,這個不要學的。我們看小孩,一、兩歲他就有嫉妒心,他看到別的小孩拿塊糖吃,他心裡生嫉妒,穿的衣服比他漂亮他也起嫉妒,沒有人教他。這個煩惱叫俱生煩惱,是貪瞋痴裡面最粗重的顯露,顯露出來的時候就是嫉妒。

  縱然在佛門我們也不能夠免除,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提婆達多為什麼要害佛?嫉妒釋迦牟尼佛。六祖大師得道之後,接受五祖衣缽之後,為什麼那麼多人去追他想把衣缽奪回來,甚至於把他殺掉?還是嫉妒!由此可知,這些事情在佛祖的身上都還不免,何況一些凡夫?所以我們要細心去體會,普賢菩薩十大願,為什麼接著「懺悔業障」之後就講這個「隨喜功德」?如果沒有隨喜,懺除業障那是口號,也就是說業障畢竟不能夠懺除;一定要接著修「隨喜功德」,除嫉妒的障礙,生平等的善行。這是這一願主要的意義。

  ◎【不要去想它,因為你想一遍等於又造一遍,想阿彌陀佛】

  初念佛的人來給我講:我不念佛的時候,心很清淨,沒有妄念,愈念妄念愈多,這佛不能念!是不是這個樣子?是的。不但他有,很多人都有,這是一回什麼事情?實在講,平常他妄念就這麼多,沒有發現,他不知道,以為自己沒有妄念;現在一念佛了,想收收心,這才發現妄念這麼多。發現是好事情不是壞事情,發現之後用什麼方法對治?就是這句佛號對治。念佛的方法,妄念再多不要去理它,妄念跟佛號同時起來沒關係,你把注意力注意在佛號,妄念就不管它,自自然然佛號凝聚,有力量了,妄念自然就減少。千萬不要去照顧妄念,我妄念這麼多,愈想愈多,那個麻煩大了,永遠也沒有辦法斷掉。最好的方法,不想。這是屬於懺悔法門、懺除業障的法門,自己有業障、有罪業,不要去想它,因為你想一遍等於又造一遍,想二遍就又造二遍,唯恐業障還不夠多,這是愚痴!真正覺悟的人是從此以後我所有的一切過失不想,想阿彌陀佛,從今天起我改想阿彌陀佛,業障就消除。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這真正消除業障。從今而後,什麼妄念都沒有了,這樣你這一句佛號的功夫才有力量伏住煩惱,到最後把煩惱斷掉。「佛念投於散心,散心不得不一」,真正會到一心。一心就是恢復到心地清淨,妄念自然就少,妄念少就是自己功夫得力,自己念佛功夫進步,從這個地方很明顯的覺察到我功夫有沒有進步。念經也是如此,目的也無非是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給念掉。有的人開始念佛,妄念很多,改念經就比較好一點,這也是個辦法,不求解義就是念經。換句話說,統統是為達到一心不亂的目標,念經、念佛都是手段、方法。

◎【為什麼佛法勸我們,不要總是懊悔過去的事情?】

  1 佛法,決定不懊悔過去,過去事情做了就算了,不要再去想它。 懺悔法門就是:我做錯事情,我向大家表白,從今以後我不再犯同樣的過錯,這叫真正懺悔。過去的事情,決定不去想它!你有那個「想」,為什麼不想阿彌陀佛?為什麼不念阿彌陀佛?去念你那些罪過,這個真是糟糕!你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你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天天想那個罪過,念那個罪過,哪有不墮地獄的道理?

  2 我們要相信佛,千萬不要有自卑感,我造業很多,罪過深重,恐怕不能去,你就辜負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幫助你一生成佛,你為什麼不敢當?要直下承當。無論你過去造多麼重的罪業,你一念轉過來時,全就化解了,因為罪福不是真的,所有一切現象、一切作為也不是真的。

  3 用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念佛號,一點疑惑都沒有,心裡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雜念都沒有。不但世法統統不想了,不想過去、現在、未來,什麼都不想,只想阿彌陀佛,只想【無量壽經】,這樣的人,一聲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4 佛在經上勸誡我們、教導我們,不要懊悔過去的事情。過去造作的罪業,不要去追悔?為什麼?你每想一遍就又造一次,再想一遍又造一次,好了,你阿賴耶識的罪業就愈來愈多了。過去的不要想了,種子在,我不再增加了,保持這個原狀不增加;未來的事情還沒到,不要胡思亂想,你想未來是在那裡造業,你才曉得可怕!眾生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你想,那個阿賴耶識裡種子不曉得有多少!佛在經上講,如果這些種子有體積的話,哪怕它體積再小,像微塵一樣,無量劫到今天,我們這個業習種子,盡虛空都容納不下!

  ◎【對於我們念佛人,一心念佛就是懺悔】

  1 我初學佛時,章嘉大師教導我,什麼叫懺悔?知過即改,後不再造。所謂「後不再造」,就是儒家講的「不二過」——過失只有一次,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過失。

  2 所以天天發現自己過失,這叫開悟,人覺悟了;每天不知道自己的過失,是迷惑,這一天空過了。

  3 佛法裡面懺除業障,重視在改過自新,做這些儀式並不重要,儀式是做給別人看的。所以要知道,佛門講懺悔,不是在佛菩薩面前懺悔;在佛菩薩面前懺悔,那是形式,不是實質。

  4 佛法的修持重實質,不在乎形式。形式上懺悔有沒有必要?有。為什麼必要?做給別人看。好像我們唱戲、表演,是給那些沒有學佛的人看,所以形式也不能夠忽略。

  5 沒有學佛的人看我們都在懺悔,想想自己有業障也應該懺悔一下,所以我們在佛菩薩面前懺悔,是提醒他們,不是自己。自己用的不在形式,形式都是為了接引眾生——為了幫助眾生、啟發眾生,是這個意義。

  6 懺悔不是在佛菩薩面前,說我過去怎麼錯、怎麼錯,錯了一大堆又造一次錯,這哪裡叫懺悔法?真正懺悔是下定決心斷惡修善,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都能與十善相應——這是世尊教初學的人。

  7 再給諸位說,對於我們念佛人,一心念佛就是懺悔。懺悔的意思是後不再造,你一心念佛,心裡頭只有佛號,一切惡念都沒有了,這是真正懺悔。

敬請常念阿彌陀佛,一切罪障悉消除 


相關焦點

  • 宗喀巴大師所開示的「四力懺悔法門」(附:皈依的發心儀)
    在《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中,曾專門開示過「四力懺悔」的修持法門。佛弟子如能夠如實修持四力懺悔,能夠淨治罪障,積集福德。修行最大的障礙,是往昔所造的罪障習氣,這種習氣覆蓋了清淨本心,障礙著菩提道的殊勝功德的生起。佛子如果缺乏廣大的福德資糧,即便再奮力勤修,也難以證得清淨善果。
  • 最有效的懺悔法門
    中國歷來相傳多種由祖師大德們編輯,融事理於一體的懺儀,如《三昧水懺》《大悲懺》《法華懺》《藥師懺》《淨土懺》等尚屬正規,而也摻雜著一些經不起嚴格依教理抉擇的懺儀,如《梁皇懺》《千佛懺》《萬佛懺》等。今不在此特別推崇哪一種懺法儀軌,而是從根本上闡述如法合理穩速的懺悔法門。《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懺除罪業,當依四力。
  • 佛經裡有十種懺悔法門
    人除了人事上的懺悔之外,更要有工作上的懺悔。譬如蓋房子偷工減料,造成崩坍的不幸,良心上能不懺悔嗎?為了騙取厚利,仿冒盜用,粗製濫造,不顧商業道德,破壞國家形象,不應該懺悔嗎?佛經裡有十種懺悔法門,為我們在人事和工作上的懺悔提出了指引,這十種懺悔法門是:1、對諸佛懺悔:諸佛的法力有時會與我們的腦波相通,藉相同的頻率度化我們。
  • 禪宗心印法門淺述及與淨土法門的對照分析
    其實在「達摩大師血脈論」裡,達摩大師對何謂 「見性」做了非常具體的開示,那就是,「見性」乃見「自性光明」。「達摩大師血脈論」(節選):初發心人,神識總不定;若夢中頻見異境,輒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從外來。
  • 佛教裡有十種懺悔法門,願您消除一切罪業
    佛教裡有十種懺悔法門,為我們在人事和工作上的懺悔提出了指引,這十種懺悔法門是:1、對諸佛懺悔:諸佛的法力有時會與我們的腦波相通,藉相同的頻率度化我們。對諸佛懺悔,並不是要我們跪拜偶像,對木頭、石頭磕頭,而是要我們洗心革面,移情化性。過去有一位虔誠的信徒,每天從花園裡採擷鮮花到寺院供佛,終年不輟,無德禪師非常欣喜,就嘉勉她說:「你每天都能虔誠的以香花供佛,真是難得。經典上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呀!」這位信徒聽了,很是歡喜,就請求禪師繼續開示:「師父呀!
  • 佛教:如果眾生都只念「淨土法門」,那其他法門怎麼辦?
    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是故淨土三經並行於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豈非有見於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尤為不可思議也哉。「一切方便」,整個佛法都叫方便。法就是度化眾生的,如果已經成佛了,就不需要法了。我們在輪迴,還沒有解脫,才需要法,就像病人才需要醫生一樣。我們是凡夫,才需要法。
  • 淨土法門實修之要徑
    時勢降而法運異,在現象上,淨土宗也有「念佛者多,往生者少」之說;在教門中也有唯重持名一法而忽視一大藏教之教理基礎及大乘修持加行等問題存在。有謂「法久生弊」,實則,法門無弊,弊在學人。無論是「信願持名」還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在教理上確鑿無疑是淨土法門的心要,然在實行上,不僅「發菩提心」一詞會成為有些念佛者耳熟能詳之「口頭語」而較難企及(淨土學人近年來對念佛法門「發菩提心」之涵義的討論乃至「往生是否需要菩提心」的問題正是出於這一現狀);《彌陀要解》中所云「六信」也不易理解更遑論具足了,正如黃老所說,「要能具有六信這已經是很深的智慧了」《心聲錄·淨宗心要》)。
  • 供養藥師佛,讓生下來的小孩聰明少病(忠明法師藥師法門開示9)
    比如說我今天偷了人家100塊錢,那持咒懺悔就消這個惡業,那我今天布施供養了100塊錢,持咒可以把我這個福報增長更大。藥師咒就沒有必要解釋了,其能治身心病。現在我們教大家誦持一遍,也算是傳藥師法門給大家,我給大家念一遍,代表這是從藥師佛道場忠明法師傳給你們的。大家合掌,我們念「那摩藥師琉璃光如來」(三稱)。
  • 淨土法門是「一言堂」,是佛隨自意而說
    淨土法門是「一言堂」,是佛隨自意而說整部《阿彌陀經》,純粹、徹底、完全是佛所說的。當然,其他經典也都是佛說的,但其中有弟子的插言;而這部《阿彌陀經》,從頭到尾弟子一個字都沒插進去,舍利弗尊者被佛問了好幾遍,都沒有開口,一個字也沒插進去,只有釋迦牟尼佛在講。所以,淨土法門是「一言堂」,不可能大家共同發言討論、投票舉手。
  • 印光大師關於往生淨土的開示(信心增長百倍)
    淨土法門  唯信為本「淨土法門,唯信為本。
  • 七位高僧大德的臨終開示,非大福報者不得見也!
    這是說自己成就道果,往生極樂的,會再來度生,安慰徒弟無須悲泣。第三首:「我佛遺教,以戒為師,依戒修定,因定發慧。由戒定慧,知苦斷集,   慕滅修道,趨向解脫。」這一首開示大眾要以戒為師,精進修行,才能得出輪迴苦海。最後一首:「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對話九華山僧:我為什麼修地藏佔察法門?
    佛在靈山會上,堅淨信菩薩請法,佛讓轉問地藏菩薩,地藏菩薩開示兩卷內容,上卷主講佔察木輪相法及佔察懺法,下卷主講依一實境界,修二種觀,證無生忍的無上妙法。我們連線宗成法師,通過簡單的對話,來了解法師的修行故事,以及地藏菩薩佔察法門的修學重點和入門要求——
  • 歷代祖師念佛開示節選|法門|阿彌陀佛|現前_網易訂閱
    6.此真入佛之津要,修餘行業,迂僻難成,為此法門速超生死。  7.或問:「念佛生淨土耶?」師曰:「如汝所念,遂汝所願。」  8.「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 萬行開示:被我們歪解錯修了幾百年的念佛法門
    過去古人修「淨土法門」是不念佛的,只念「阿彌陀佛」絕對不是淨土法門。「不夾雜」、「不間斷」,並非永不間斷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而是前面的雜念已斷,後面的雜念未起,中間的空靈明了狀態即是「淨念」,即是「不夾雜」。
  • 《藥師法門》——《藥師咒》
    《藥師法門》兩千六百年前,釋迦牟尼佛開創了佛教,希望眾生最終能夠同證究竟解脫之樂。佛陀為大眾開示了淨土法門,告訴我們大千世界中有許多佛淨土,但特別提倡兩處:一是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以西,稱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淨土;二是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以東,稱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淨土。這兩種方便法門,眾生最終都可以得到究竟解脫。
  • 修學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時,發音不標準怎麼辦?
    佛教中的修行方法很多,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屬於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非常殊勝的法門,可謂「三根普被,利鈍兼收」,適合各種根器的佛弟子修學。其他法門依靠自己的力量修行,要證得佛果非常困難。淨土法門不只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還有其他的力量,有阿彌陀佛的願力攝受,有十方諸佛護念的力量。就像我們坐了一條大船,可以不費力氣地到達彼岸。
  • 請不要用邪見傷害淨土法門!
    問:有名法師講到,修淨土法門就要全部靠倒在阿彌陀佛那裡。只要你信受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用考慮你有沒有持戒,不管你修行得力不得力,都沒有關係。
  • 修行者是否有可能吸收金剛乘與淨土法門二者的精華
    #好奇心故事#金剛乘怎樣看待淨土法門或許只有一點點區別,比如在淨土法門裡,到達淨土差不多是一個物理過程——你發願往生淨土並為此修行;然而金剛乘裡,它更加像是對淨土的發現和認識,淨土就在這裡,就在你讀著這本書的地方。您對淨土宗的弟子有什麼建議嗎?如果把金剛乘和淨土宗的方法結合到一起來修,是否可以更快地去到淨土?
  • 淨土法門是怎麼快速證得果位的?修行做到這幾點!想不圓滿都難!
    「他方淨土,何必如此」,意為淨土法門不能用通途的理論來解讀。所以印光大師特別強調,不可以用通途法門來評論淨土法門。通途法門有通途的理論,淨土法門有特別的教理。「五種不思議中,佛法最不可思議」,佛法講到的五種不可思議,就是眾生多少不可思議,業力不可思議,龍力不可思議,禪定力不可思議,佛法力不可思議。最不可思議的則是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