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鄉市: 精準「滴灌」澆開就業扶貧幸福花

2021-01-09 湖南民生網

中人社傳媒記者 龔穎

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面對經濟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湘鄉市切實推進就業扶貧工作,精準施策,真抓實幹,多管齊下,不斷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努力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用精準「滴灌」澆開就業扶貧幸福花。

疫情期間,陳育榮(左一)指導企業復工復產。

紮好退捕漁民就業「網」

「我在村上搞衛生,每月能拿到800元的工資,再到鎮上幫別人跑點運輸,也能拿到千把塊的酬勞,還可以幹點零活掙外快,只要雙手勤勞,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家住山棗鎮金白沙村的陳勃飛滿意地告訴記者。

2020年,長江全線禁捕後,陳勃飛一家的生活曾一度像被拍上岸的魚,沒了養家餬口的「活水」,生計問題成為擺在眼前最大的困難。

如何讓退捕漁民順利洗腳上岸,湘鄉市人社局副局長陳育榮將「點亮萬家燈火」精準扶貧暨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和專場技能培訓班送到了陳勃飛等退捕漁民的家門口。

拿到養老護理技能資格證的陳勃飛,打算先用所學一邊照顧家人,一邊謀求一份附近的工作。「每個貧困戶的情況不一樣,就業訴求不一樣,我們的就業工作必須精細化,才能出實效、有長效。」

通過多次上門摸底,對接訴求,陳育榮帶領隊伍精準施策,加大公益性崗位兜底力度,聘用陳勃飛為村保潔員,總算實現了他的心願。

截至目前,全市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926個。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間,湘鄉市開發350個臨時防疫扶貧公益性崗位,共補貼資金112萬元。

2019年10月17日,專場招聘會上陳育榮(右一)幫助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應聘。

培養家門口的「上班族」

一大早,中沙鎮和諧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黃衛國推著手推車來到車間領取竹胚。一捆捆切割好的原材料,只需要通過鑽孔、開槽、削薄三道工序就能製作成一根根小傘骨。這對於身體不太好的黃衛國來說,不僅容易上手,而且做起來也不費勁兒。

黃衛國的兒子離婚後,精神受了刺激,黃衛國原本打算等兒子病情好轉讓他出去打工,但又擔心兒子在外出事,自己身體不好一個人在家也多有不便。現在村裡有了傘骨加工項目,他和兒子就在家裡加工傘骨,業務忙的時候,每人每月能賺到2000多元。

解決村民就近就業問題,就是為貧困群眾謀長遠、解遠憂的真招實招。2018年3月,量身定製的荊峰莉傘骨加工「扶貧車間」正式落地,以「村委+公司+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進行產業扶貧,人社部門給予吸納貧困勞動力的「扶貧車間」場地費補貼、物流費補貼、以工代訓補貼、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創業補貼等系列政策扶持,幫助車間穩穩託住貧困戶的幸福生活。

像荊峰莉這樣的「扶貧車間」,全市共32個,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500餘人;就業扶貧基地10個,吸納貧困勞動力近300人,讓村民變身家門口的「上班族」,實現村民生活富裕節節高。

 

技能培訓為貧困戶「強筋健骨」

「拿到了電工證,我就是持證上崗人員,就不是臨時工了,可以放開手腳接空調安裝業務了。」在白龍村參加完電工證考試的劉永強高興地說,「僅安裝空調這一項,今年預計的收入在10萬元以上。」

這是今年6月,在湘鄉人社局、湘鄉駐村辦的大力支持下,由湘鄉五裡橋技校承辦的電工培訓班上令人欣喜的一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圍繞「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湘鄉市將提升貧困勞動力技能作為其「強筋健骨」的利器,技能培訓專業從原有的電工、焊工等11個專業,擴展到工程測量、縫紉等39個專業,僅今年5、6月就開辦技能培訓班達100餘場。

讓貧困戶擁有一技之長後,湘鄉市人社局接著張羅起了他們的對口工作。在「湘鄉就業」線上招聘平臺,入駐企業1915家,提供崗位信息6萬餘個;今年來,線上線下共達成就業意向3027人。

精準「滴灌」拔窮根,幸福花兒開滿地。據了解,湘鄉市貧困勞動力15548人,已就業12250人,佔比78.8%,其中有就業意願的未脫貧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率達到100%。「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勞動力擁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崗位,是我們不竭的動力。」陳育榮說。

【編輯】安彤

特別聲明: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人社傳媒」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人社傳媒,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應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疇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人社傳媒」。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焦點

  • 扶貧故事丨窮山溝裡開出幸福花
    中國二冶榮獲「包頭市精準扶貧攻堅工程良好幫扶單位」,於樹傑榮獲「包頭市精準扶貧良好進駐村幹部」稱號。正月裡,開的什麼花?開的是黨給我們的幸福花;二月裡,開的什麼花?開的是老於帶領我們的脫貧致富花……午後,坐在大瓦房陽光充足的炕頭上,81歲的貧困戶和改變拉著駐村第一書記於樹傑的手,臨時唱起了自己改編的《五月散花》。
  • 文昌鋪前鎮舉辦精準就業扶貧招聘會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14日訊(記者 吳嶽文)6月13日,文昌市鋪前鎮在鎮政府大院舉辦精準就業扶貧招聘會,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搭建相互交流的平臺,幫助廣大求職者特別是貧困勞動力順利實現就業;同時倡導社會各界積極「以購代捐」「以買代幫」,最大限度化解疫情對扶貧產品銷售以及消費市場帶來的不利影響
  • 博愛:扶貧風催開幸福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姬姣姣 通訊員 崔紅玲10月12日,博愛縣寨豁鄉江嶺村,霜葉紅於二月花,白雲深處,煙火氣兒籠罩著幸福人家。江嶺村:「巧扶貧」扶出幸福水9月25日,寨豁鄉江嶺村的熱鬧喜慶勁兒堪比過大年,村民一股腦兒的湧向村中心的「中原第一槐」,見證飲水工程竣工通水這一歷史性時刻。江嶺村距博愛縣城17公裡,位於太行山區,由老馬嶺、南江嶺、北江嶺、原背四個村民小組組成,有120戶525口人。
  • 一壺好茶送春來——「精準扶貧十大企業品牌」香露紅
    在精準扶貧的攻堅戰場,它是衝鋒陷陣的「主力」——自創牌伊始,就把「帶動一方產業、帶富一方茶農」的使命刻在骨子裡、付諸行動中,被國家農業農村部列為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單位;榮獲湘潭市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示範典型「優質初創企業」、湘鄉市產業扶貧示範企業。
  • 寧波市奉化區推動就業扶貧精準有力
    為全面做好東西部對口扶貧工作,寧波市奉化區人社部門從勞務協作、精細服務、人才扶貧、技能培訓四方面精準發力,推動就業扶貧取得較好成效。三年來,該區向延邊州安圖縣、琿春市選派短期專業技術人才140餘人,吸納安圖縣、琿春市建檔立卡勞動力來奉就業214人,成為寧波大市中吸納延邊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人數最多的地區。主要做法是:一是做強勞務協作「牽引力」。
  • 湘鄉市中沙鎮和諧村:小小傘骨撐起脫貧夢
    村民將做好地傘骨架送到扶貧車間。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吳維 王智雄湘鄉市中沙鎮和諧村地處偏遠,竹木茂盛,當地人民一直有著手工做傘骨的傳統。2015年,駐村幫扶隊來到和諧村,因地制宜發展扶貧車間,量身打造機械傘骨加工廠,一步一個腳印,形成「培養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帶動一方」的扶貧格局,用「小傘骨」撬動「大扶貧」。一大早,68歲的黃衛國推著手推車來到車間領取竹胚。一捆捆切割好的原材料,只需要通過鑽孔、開槽、削薄三道工序就能製作成一根小傘骨。
  • 汗水滴灌「幸福花」——殘疾夫妻的「翻轉人生」
    新華社大連1月27日電 題:汗水滴灌「幸福花」——殘疾夫妻的「翻轉人生」 新華社記者郭翔 「現在一天賣不到1000多塊錢就像沒賺錢一樣。」 2017年,源發村有了扶貧項目,倡導村民種大棚草莓,每畝地補貼1.7萬元。村裡為大棚種植戶規劃了設施農業小區,修好路,通上水電,還為種植戶提供種苗和技術服務。 「這機會太好了,種草莓我原來就有想法,就發愁沒錢建大棚,國家給補助幫俺們,這好事上哪找?」
  • 三亞:舉全市之力,精準施策,緊扣產業就業抓扶貧
    「十三五」期間,三亞舉全市之力,精準施策,抓住產業和就業兩個關鍵,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就業」,讓貧困戶拔窮根「十三五」期間,三亞精準施策,抓住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兩個關鍵,實現產業「造血」拔窮根,引導貧困戶靠雙手創造美好明天。三亞把發展產業作為扶貧根本之策,不斷加大產業扶貧投入。
  • 唱響扶貧主旋律:廣州、畢節共同推出精準扶貧公益歌曲《一起幸福》
    【環球網綜合報導】「你的困和難,有人在關注;你的痛和苦,有人很在乎;是誰在你家門前修了一條路,是誰把你的危房換成了新屋……」12月11日,由廣州市、畢節市委共同推出的精準扶貧公益歌曲《一起幸福》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 經開區舉辦精準扶貧招聘會
    記者 林石湛 攝8月26日,2020年湛江經開區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暨精準扶貧招聘會在華都匯廣場舉行。58家企業超過600個職位吸引了眾多應往屆高校畢業生入場求職。當天,記者在招聘會現場看到,前來諮詢的求職者絡繹不絕,他們詳細詢問工作要求、福利待遇及企業發展情況,企業工作人員也耐心解答求職者提出的各種問題,雙方都在期待著有一個完美的「邂逅」。
  • 滴灌興產業 「活水」旺鄉村
    本報記者 喬曉瑩 通訊員 盧明發盛夏,走進橫縣校椅鎮榃汶村茉莉花盆栽扶貧示範園,潔白的茉莉花芬芳四溢。「我種茉莉花20多年,這兩年才算種出了點『門道』。」7月9日,花農李茂昌指著正在滴灌的設施說,以前種花「靠天吃飯」,每隔45天左右才能摘一輪花;現在有了滴灌「加持」,不到一個月就能採摘一輪,保守估計一畝地每年可增產500公斤、增收近萬元。李茂昌和鄉親們賴以增收的滴灌,源自後盾單位南寧市水利局為該村修建的節水灌溉工程。
  • 招聯金融:普惠金融應精準滴灌奮鬥者群體
    章楊清表示,金融機構應關注普惠金融的客群精準、合理定價、有效供給等問題,推動普惠金融向高質量發展,有針對性地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 近年來,針對小微企業客群,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取得良好效果。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小微企業融資新增3萬億,同比多增1.2萬億,小微企業普惠貸款餘額近7個月連創新高。
  • 樂山市沙灣區「四強化」精準發力就業脫貧
    為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今年以來,樂山市沙灣區人社局堅持防疫、就業「兩手抓」,大力推進就業扶貧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精準發力,多措並舉,不斷擴大貧困勞動力就業規模,促進增收致富脫貧。強化機制體制,強保障夯基礎。
  • 三門峽市湖濱區:精準扶貧「扶」出幸福生活
    城區就業機會多,貧困戶地處近郊,湖濱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打造轉移就業服務平臺,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持續推進貧困人口進城務工就業。該區先後出臺了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獎補等一系列獎勵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就業務工和自主發展產業進行相應的獎勵,激發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的積極性,特別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及時提高就業獎補標準,促進群眾穩定增收。
  • 記者在扶貧一線報導———古丈新民家園的幸福樣本
    幾年前,他們還住著古丈偏遠的寨子裡,一間木屋住著好幾個人,通往家裡的小路甚至連摩託車都難得開進去。如今,他們住在縣城的樓房裡,扶貧車間已經建到了樓下,孩子走路10多分鐘就到了學校,社區的便民服務中心就在小區裡面……住房,就業,醫療,教育,都得到了保障,也滿足了他們最初對幸福的一切想像。
  • 廣東:整縣幫扶英德三載,就業扶貧圓滿收官
    ,對英德整縣幫扶工作中的就業扶貧進行總結,並為就業代表們搭建一個分享交流平臺,樹立勤勞致富的典型。通過就業扶貧技能培訓成功就業的學員給碧桂園贈送錦旗座談會當天,英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彭志勤、英德市農業農村局扶貧股副股長鍾麗莎、碧桂園集團黨群社責部總監、廣東扶貧項目部負責人潘定國、碧桂園集團扶貧辦就業扶貧組主管唐元會、英德市金博士職業培訓學校校長賴學英、英德市晴朗職業培訓學校校長許水漢、東莞市百達連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壽傑等領導出席座談,聆聽就業代表們分享的心得感受
  • 中國改革報點讚科左後旗精準扶貧
    2018年,科左後旗探索推出精準實招「七個一」工作機制:開展一輪全面系統篩查、繪製一張農村人口基數底圖、組建一批脫貧攻堅專班、組織一場扶貧幹部大培訓、完善一個保障精準的組織體系、建立一套落實精準的工作機制、收集整理一本完整規範的檔案資料,圍繞「精準」發力,提高脫貧攻堅質量。
  • 深圳寶安:推動就業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
    如今,夫婦倆都進入華高王氏科技工作,兩人每月工資相加逾8000元,順利實現了就業脫貧。在她的帶動下,另外的8名家族成員也成功入職了華高王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蒙花連一家成為深圳市寶安區大力推進「就業扶貧」的一個縮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 長沙「招工直通車」 播撒就業扶貧「金種子」
    華聲在線2月26日訊(記者 李昆勵 通訊員 李迪龍)近日,在長沙市精準脫貧對口幫扶地區的龍山縣,9臺招工直通車載著201名龍山籍務工人員前往長沙,開始新的工作和生活。與此同時,在省內的其他貧困縣,一趟趟「招工直通車」也源源不斷地將產業生力軍運往長沙。
  • 扶貧車間就是我們的「幸福車間」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過程中,南充市嘉豪光電有限公司在蒙東場社區建起就業扶貧車間,並招收本地村民到車間上班。考慮到家裡有年邁的老人以及年幼的孫子需要照顧,申素蓉遂返鄉報名,經過培訓後,在就業扶貧車間上班。「在家門口的就業扶貧車間務工,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還能照顧到老人和小孩,比在外打工安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