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產品讓你愛恨交加?臨近雙11,在某知識社區網站做的一項消費體驗調查中,新能源車赫然上榜。
槽點
記者聯繫到了調研中最活躍的一個網友——L先生。他說,這個問題他可以列出一長串的名單,但新能源車必須排在前位。
L先生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項目經理,也是一位資深的新能源車「老司機」,有一輛某牌EV300,2016款。所謂EV300,EV指的是純電驅動,300指的是工況續航裡程300KM。
如同對手機一樣,現在很多人對新能源車的電量也有焦慮症。視覺中國供圖 新華網發
將近5年的使用體驗,讓L先生憋了一肚子槽點,這輛車讓他又愛又恨。入手後,各種圍繞「電量」的焦慮常伴左右:買了車找停車位有壓力;有了停車位能不能安上充電樁有壓力;出行到外邊去能不能充上電有壓力;電量低於50%也開始有壓力;一到冬天,北京的室外氣溫,基本可以讓續航裡程打個6折……
當然,愛它的理由也十分充足:環保、不限號,用電費用遠遠低於加油。
「剛開始,車友群裡都沒有幾個人。」L先生說:「早幾年,想吐個槽都沒人聽。最近兩年,才熱鬧起來。路上的新能源車幾乎隨處可見,品牌也多了,各種論壇和車友會也熱鬧起來了。」
L先生拿出手機,給記者看了他所在的車友群,已經達到了微信群人數的上限。而他也經常潛水到其他新能源品牌的車友群去,用他的話說,天下電車車友是一家。
「參數黨」
記者了解到,像L先生這樣的電車車主全國目前至少有400萬。這一數字並非空穴來風。我國新能源汽車總保有量超過400萬輛,佔全球50%以上,這是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在10月21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給出的最新數據。
每天空閒的時候。L先生經常會瀏覽一些汽車網站,看一看最新的車型和各種指標參數。網際網路公司的從業經歷,讓他變成了一個妥妥的「參數黨」,NEDC(New European Drivig Cycle,新標歐洲循環測試 )、百公裡能耗和所在區域車樁比(市場存量新能源汽車數量與存量充電樁數量之間的比值)都是必看項。
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吳健表示:「這三個參數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也是潛在車主選擇新能源汽車的重要關注點。工信部公布的車輛NEDC數據,反映了一款新能源車在特定條件下究竟能跑多遠;百公裡電耗,決定了以後用車的耗能成本;所在城市地區的車樁比,則意味著日常開車活動的範圍內,以及能否便捷地充到電。」
許多新能源車主都希望出行能「破圈」,而不是局限在某個半徑範圍內。這既需要車有更高的續航裡程,也有賴於便捷的充電服務。視覺中國供圖 新華網發
「前兩個參數也影響了新能源車企的技術發展路線。」吳健進一步解釋,過去10年間,在新能源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財政補貼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而電池能量密度和百公裡能耗均是影響補貼的重要標準。直到2019年,國家開始推動新能源市場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市場才不再追求狂熱追求能量密度的提升。
「消費升級」「焦慮降級」
「從2016年開始,純電新能源車的NEDC數值幾乎在以每年50KM的速度增加。」L先生說,他下一輛車的目標值是800KM。如果達到這個數值,他的「電量焦慮」就能緩解一半。
每一次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L先生都會第一時間去看。按照現在公布的目錄,主流純電新能源家用汽車的NEDC在500—600KM之間。距離他換車的心裡底線還有200KM的差距。
「以目前車輛的技術迭代速度,達到800KM可能還得4-5年。」L先生開玩笑,這將是他個人的「消費升級」和「焦慮降級」。
11月2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布。《規劃》提到,「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裡」,這意味著,屆時100千瓦時的車載儲能就能達到800KM的NEDC續航。《規劃》還提到,「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 」「提升充電基礎設施服務水平」 「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
「充電樁數量越多,意味著充電越方便。」L先生說,如果車樁比的問題緩解了,那純電新能源車的活動半徑將大大增加。他剩下的另一半「電量焦慮症」也就解決了。(【財經翻譯官】黃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