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有多少關於歧視華人的語言?在國外聽見這些話,你就應該直接懟回去!

2021-02-19 英語視頻

「歧視」這種現象其實在任何地方都不能避免,在國內我們有地域歧視、性別歧視、工作歧視、信仰歧視,在國外可能碰到最明顯是種族歧視。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總結一下,北美地區英語中關於歧視華人和中國人的說法有哪些。大家以後聽見這些說法就應該直接懟回去!

Chinaman

字面上看起來China是「中國」,「man」是人,似乎合成之後應該是「中國人」,可是實際上這是一個帶有挑釁和種族歧視的詞語。類似於英語中將非洲裔美國人叫做「N-word」一樣,都是美國本土化的歧視用語。

 

Oriental

本來意思是東方,正常使用的時候其實沒有歧視的意思,但是如果用來指人,特別是針對中國人、華人,那就是典型的歧視。因為這個詞具體是形容東方地理特徵的無生命的物體的。

 

Chinky

根據英文裡面中國人(chinese)改寫出來的歧視性專用稱呼之一,就是中國佬的意思。

 

Banana/yellow monkey

Banana指許多亞裔雖然習慣了完全西化的生活,融入了白人的文化,可依然天生黃皮膚。這個詞預設了所有東西都是白的最好,即便亞洲人跪舔了白人的文化和語言,你們也得不到白色的皮膚。

 

Honky/Honkie

香港佬。對香港人的蔑稱。

Chow

黑鼻狗、中國狗,在某些場合或情況有污衊中國人的意思,比如:Hello Chow 就是 「你好中國佬」。

Ah Tiong

這個詞來源於中文發音的「阿中」,簡單來說就是對中國人、華人的輕蔑稱呼。

Dim Sum

根據點心佬發音而來,因為早期廣東華人在美國做廣東早茶點心的人很多。

Manzi

根據中文「蠻子」發音而來,白人對中國人的蔑稱之一。

ching chong、pingpong、tingtong

字面上並沒有特別含義,都是從中文發音感覺裡面模仿出來的擬聲詞,專門以此中文發音來歧視嘲笑中國人和華人。

Coolie

可能來自「苦力」一詞的發音,指沒有技能的亞裔勞力(unskilled Asian labour),來自於19世紀中國的鐵路勞工。它也是對印度與加勒比地區人的蔑稱。程度和nigger(黑鬼)差不多。

Chink

本意是「裂縫」,英語表達還有「slanteyes」(眯眼睛)。這個歧視性用於的來源猜測比較多,有人認為是因為中國人普遍眼睛顯得小,只有一條縫,所以用「裂縫」來進行歧視。有人認為這是來源於中國的清(Qing)朝的清字,還有的認為是從印歐語系中中國(如法語中的La Chine)這個詞進化而來。由Chink構成的美國俚語Chink in the Armor,其字面意思是「盔甲裡的中國鬼子」,實際用來比喻「某人身上的弱點」。

 

從眼睛形狀而來的歧視性說法還有:slant(斜眼)、coin slot(投幣口),slot machine(投幣機),two strokes(兩劃)等。

Bed time

字面上是睡覺的時間,成為華人或中國人的歧視性稱呼是也是形容亞洲人眼睛小、睜不開,就像快睡著了一樣。

moon-eyed leper

字面上是眼疾麻風病人,這個歧視性說法源自於原先美國人認為中國人、華人眼睛小且身體不好。類似的組合詞還有yellow-belly(黃肚皮)。

 

zipperhead

拉鏈頭。白人還認為中國人嘴巴小,笑起來像一條拉鏈。可以縮略為zipper(拉鏈)和zip(閉嘴)。

 

Panface

扁平臉。東方人的臉沒有歐洲人那樣高低起伏。同義的還有table face(平板臉)、panhead(大扁頭),pancake(煎餅)等。

Do my math homework

如果有人拿著戲謔的口吻說讓你幫他做數學作業,你可千萬別覺得他是想找你幫忙!用mathproblem(數學問題)說事的,一般都是認為中國人是書呆子,只會學習。

 

Dog eater

因為在他們印象裡中國人都是吃狗肉的,以此表明中國人的落後與野蠻。

Red Monkey

紅色猴子,具體為什麼說紅色,根據相關法律不予顯示。你懂的。

Baby-muncher

吃嬰族。他們認為中國舊社會最窮最饑荒的時候,中國人喜歡易嬰而食,他們以此侮辱中國人野蠻。

 

Bruce Lee

Bruce Lee是指李小龍、類似的還有Jackie Chan(成龍)、Jeremy Lin(林書豪),為什麼用名人的名字指代具體一個人是歧視呢?這個要根據語境判別一下,英文中很多時候這是諷刺亞洲人長得都一樣。

 

很多時候歧視並不會以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在平等對待他人的路上,我們華人自己也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前段時間,中國女孩Sylvia Wu因為病毒歧視,登上英國Channel 4新聞節目,公開講述自己因疫情在倫敦遭遇的歧視事件...面對歧視偏見,中國女孩向全英國發聲:我不是病毒!

Anchor: But one unpleasant repercussion of the global fear of the coronavirus has been a growing number of racist incidents experienced by Chinese and other Asian people, including here in the UK. Joining me now is Sylvia Wu, a Chinese citizen working in London, and Jessie Lau, a Hong Kong freelance journalist formerly based in Beijing, currently researching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for us here at Channel 4 News. Sylvia, well we let me ask you first. You've had quite a distressing experience recently, haven't you? Just tell us about that. 

主持人:由新冠病毒肺炎引發的全球性恐慌所帶來令人不悅的影響之一,就是華人及其他亞裔群體在海外屢屢遭受種族歧視,其中就包括英國。今天的節目嘉賓是西爾維亞·鄔,她是一位在倫敦工作的中國公民,還有來自中國香港的傑西·劉,一位曾駐於北京的自由撰稿人,她目前供職於第四頻道新聞,為我們研究冠狀病毒的疫情爆發。西爾維亞,先來問你,聽說最近你有一段相當痛苦的經歷,可以給我們講述一下嗎?

Sylvia: Yeah, sure. So the past Saturday in afternoon, I was just walking out of a tube station in West London. And when I was working on my phone and then there was a voice just came to me and said, 『you didn't bring the virus from China, I hope』. And at that moment I was really shocked. I didn't know what happened. When I looked up and tried to find who said that sentence, I saw men staring at me and having this very judgemental expression on his face. And at that moment I felt really offended and insulted obviously, so I asked him to stop. After I walked away I didn't realise he actually followed me. And when I saw him again, he was just across the street and just swearing at me, giving me really not friendly finger gestures. And that's when I felt really upset, and really scared and hurt.

西爾維亞:好的。上周六下午,我從西倫敦的一個地鐵站走出來,當時我正在用手機工作,突然聽到一個聲音說,"但願你沒從中國把病毒帶來這裡"。我十分震驚,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抬起頭,想看看是誰說的這句話。我看見一個男人緊盯著我,滿臉都是嫌棄挑釁的表情。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受到了嚴重的冒犯和侮辱。我讓他別盯著我,之後我轉身離開,卻不知那人一直尾隨跟著我。當我發現他的時候,他站在馬路對面,衝我大罵髒話,還比劃一些侮辱性的手勢。那時我心裡特別難過,非常害怕也很受傷。

Anchor: Very intimidating. Did you think about reporting this? 

主持人:非常可怕的經歷。你有想過舉報投訴那人嗎?

Sylvia: I actually thought about it. But to be honest I don't have very clear information about how should I do it. At that moment, I was thinking about report to the staff working in the tube station. But I also understand that's not their responsibility to deal with this situation.

西爾維亞:我確實有想過,但說實話,我不是很清楚該如何舉報。本來我有考慮過向地鐵站工作人員投訴,但我也明白,處理這種事情並不在他們的職責範圍內。

Anchor: What impact has it had on you this incident?

主持人:這件事對你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Sylvia: It's really upsetting. It's really extremely upsetting to me. And because I've been living here for six years, London is my home now. And I think everyone is lovely, everyone treating me really lovely. But when this happened, you just start doubting is that true. Is everyone really thinking I'm a lovely person, or they just think I'm Chinese, I'm different to them? And especially after I share my experience on China social media, I got a lot of comments from my friends who also live in here said they had similar experience, people being rude to them, people just calling their names in the public. And that's when I feel like this situation really need to stop.

西爾維亞:非常沮喪,我真心感到非常沮喪。我在這裡生活了整整六年,倫敦就是我的家。我覺得這裡的人都很和善,大家對我也很友好,但這件事發生後,我就開始懷疑真的是這樣嗎?大家真的喜歡我,覺得我是個好人嗎?還是因為我是中國人,他們便認為我跟他們不同?尤其是我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分享了我這段經歷後,我收到了很多中國朋友的留言。他們也生活在英國,他們也都說遭到類似的歧視,被無禮對待,在公眾場合慘遭唾罵。我認為這種情況是時候停止了。

Anchor: Jessie, let me turn to you. Because you've been doing some research on this very issue and sadly Sylvia's case is a really distressing experience. It is not the only case you found, is it?

主持人:傑西,接下來問問你。因為你一直在研究疫情引發的種族歧視問題,西爾維亞的不幸遭遇是一段非常痛苦的經歷,但這並不是個案對嗎?

Jessie: No, it's definitely not an isolated incident. On Friday I actually put out a call on social media asking if people had received racist attacks related to the coronavirus. And in just a span of two days, I received 100 messages and responses. And just to share with you a couple. So there was one person who told me they were on the tube and they were trying to hold onto the handrail for stability and someone whacked their hand away and accused him of having the coronavirus; Multiple people have been yelled at and even spat on in public; There was a doctor who had his storefront of his medical practice graffitied over with the words 'coronavirus'. And this spike in racism is not happening just across the UK, but also globally. And it comes at a time when China's rise both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is causing a lot of geopolitical tension in many countries. There have been reports of restaurants in Vietnam and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refusing to serve Chinese customers. French and Australian newspapers have faced backlash for racist headlines. And in Indonesia there was a march near a hotel asking Chinese guests to leave. And for me myself, I've also received hate mail and messages from reporting on this story.

傑西:這絕對不是孤立的個案。上周五,我在社交媒體上發起對疫情發生後,華人遭遇種族歧視的新聞線索的徵集。僅僅兩天,我就收到了100條回復。我來分享幾個真實案例。有人告訴我,他們搭乘地鐵,想抓著扶手以防跌倒,手卻被人大力推開,還被指責攜帶新冠病毒;許多華人遭到當街唾罵,甚至被人當眾吐口水;還有一位華人醫生的診所大門,被人噴漆塗鴉寫著"新冠病毒"字樣。此類種族歧視事件的激增,不僅局限於英國,全世界都有。當前正值中國政治經濟崛起的年代,這更激發各國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據報導,在越南、日本及其他國家,有多家餐廳拒絕中國客人入內;法國和澳大利亞報紙上種族歧視的頭條標題,引發了強烈聲討;在印度尼西亞,當地人發起遊行要求酒店驅趕中國遊客。至於我自己,因為對這一現象的報導,我也收到許多煽動仇恨的郵件和信息。

Anchor: It must be really upsetting. 

主持人:這非常令人沮喪。

眾所周知

跟土著老外學習英語肯定是最地道的!

但一般英語培訓班外教課為299元或699元/節

這一次你只需99元,不到一件衣服的價錢 

這位劍橋老外學霸用180期實戰教學視頻

教你說出一口地道且流利的口語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立即開始學習!

拯救你的低效英語學習

最佳時機就是從現在開始

相關焦點

  • 英文中有多少歧視華人的語言?在國外聽見這些話,你就應該直接懟回去!
    、工作歧視、信仰歧視,在國外可能碰到最明顯是種族歧視。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總結一下,北美地區英語中關於歧視華人和中國人的說法有哪些。大家以後聽見這些說法就應該直接懟回去!這個歧視性用於的來源猜測比較多,有人認為是因為中國人普遍眼睛顯得小,只有一條縫,所以用「裂縫」來進行歧視。有人認為這是來源於中國的清(Qing)朝的清字,還有的認為是從印歐語系中中國(如法語中的La Chine)這個詞進化而來。由Chink構成的美國俚語Chink in the Armor,其字面意思是「盔甲裡的中國鬼子」,實際用來比喻「某人身上的弱點」。
  • 英語中居然有這麼多歧視華人的單詞! 聽到了別猶豫, 直接懟回去!
    去年年底列治文出現了散發歧視華人傳單的事件,前幾個星期多倫多華人老移民的SUV汽車被人噴上了「中國人滾回去」的字眼…… 「歧視」這種現象其實在任何地方都不能避免,在國內我們有地域歧視、性別歧視、工作歧視、信仰歧視,在國外可能碰到最明顯是種族歧視。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總結一下,北美地區英語中關於歧視華人和中國人的說法有哪些。大家以後聽見這些說法就應該直接懟回去!
  • 米其林餐廳還敢「歧視華人」,看看這些外國菜品,能比中餐好吃?
    許多網友尤其是華人,很快在這條帖文下留言表達憤怒,指責其「種族歧視」,並呼籲抵制這家餐廳。很多網友表示「以後再也不會去了」「已經給了一星差評」。據媒體報導,杜塞道夫是華為公司歐洲總部的所在地,當地還有五礦集團、OPPO等中國公司,華僑華人約有2萬人左右。
  • 澳大利亞華人留學生被暴打!只因不講英文!種族歧視太噁心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最近澳大利亞歧視華人的新聞真的看了不少,2月22日,又一名無辜的華人留學生成為「種族歧視」受害者!顴骨被打碎,現在面臨失明風險!
  • 「死中國佬把香腸藏褲襠",公然辱華+種族歧視羞辱無數華人!
    來源:超級生活ID:superlifeca身在國外,你是否遭遇過種族歧視?在英文中,「Chinaman」和「Nigger」(黑鬼)的用法是相同的,都表示蔑視,帶有種族歧視。但是類似不能在公共場合以言語冒犯女性、歧視少數族裔、同性戀者和其他宗教信仰等基本道德和理念還是應該遵守的。
  • 單身被歧視?用這18種話術懟回去
    「再晚幾年,很難懷上啦……」你們這些剩女啊,不要那麼挑我都替你著急,我給你介紹一個吧你就不能將就一下嘛……你這麼大還不嫁人,多給你爹媽丟人不結婚,不生小孩,人生不完整女人那麼拼幹嘛,嫁人才是正事男人到這個歲數無所謂,女人就不好辦了古往今來,在人們的潛意識中,剩下的多是沒人要的。
  • 華人在歧視浪潮中如何自我保護?
    華人在歧視浪潮中如何自我保護?自疫情暴發以來,華人遭受歧視、偏見等現象,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屢見不鮮。部分美國政客和主流媒體甚至將「中國」「華僑華人」「亞裔」與「新冠病毒」簡單粗暴地畫上等號。……這些針對華人乃至亞裔群體的種族歧視行為令人氣憤,為此,多國政要紛紛發聲反對歧視。加拿大是一個相互包容,反對歧視的多元文化國家。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之前表示,在加拿大,因恐懼和錯誤信息引發的歧視沒有立足之地,我們絕不容忍!加拿大是所有加拿大人的,不分你我!
  • 遊戲中被噴了怎麼辦? 用這些嘲諷語優雅地懟回去
    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自然是選擇臥薪嘗膽猥瑣發育,有了足夠的實力翻盤後,再用這些專業嘲諷語狠狠地懟回去,大氣而不失優雅的反殺對手,教噴子們好好做人。(文/17173_辰墨)抱歉本是爐石中的一個表情,或許暴雪設計師的初衷,是為了表達牌手失誤導致尷尬的心理活動。
  • 確有必要還是歧視?華人熱議澳洲配偶籤證增加英語要求
    澳洲在上周公布的2020-21財年預算案中宣布對配偶籤證申請者和擔保人增加英語語言要求。此後,社區中對於該要求是否構成對英語為非母語人士的歧視的爭論不絕於耳。雖然預算案目前尚未通過,該項要求的諸多細節也尚未敲定,但這樣的消息無疑讓計劃申請配偶籤證的英語為非母語的人士感到緊張。
  • 「我不是病毒,我是人類」:面對歧視,海外華人發聲
    面對歧視和偏見,海外遊子們用行動在發聲:"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而不是中國人。"不少機構與個體呼籲,全人類應該在這場與病毒的鬥爭中"團結一致"。而在英國,一名中國女孩登上英國電視第四頻道(Channel 4),向公眾講述上周因中國疫情遭到歧視的事件。在接受東方網·縱相新聞採訪時,女孩說:"很多英國的同事看到後都來跟我抱歉,覺得我做得很對,確實要站出來!" 面對歧視和偏見,海外遊子們用行動在發聲:"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而不是中國人。"不少機構與個體呼籲,全人類應該在這場與病毒的鬥爭中"團結一致"。
  • 巴黎世家歧視華人?今天終於道歉了!
    品牌歧視華人這事其實也不少,似乎在很多國外大牌眼裡中國人=暴發戶,人傻錢多。明著照顧中國市場,暗地裡各種坑蒙拐騙,最近這樣的事件就有不少!甚至連設計師Philip Lim也指責雜誌和Chanel不應該採用這種具有歧視色彩的照片,並要求Chanel 出面表態。
  • 在遊戲中被噴了怎麼辦?用這些嘲諷語優雅地懟回去
    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自然是選擇臥薪嘗膽猥瑣發育,有了足夠的實力翻盤後,再用這些專業嘲諷語狠狠地懟回去,大氣而不失優雅的反殺對手,教噴子們好好做人。抱歉!打得不錯!適用遊戲:爐石傳說抱歉本是爐石中的一個表情,或許暴雪設計師的初衷,是為了表達牌手失誤導致尷尬的心理活動。
  • 遊戲中被噴了怎麼辦?用這些嘲諷語優雅地懟回去
    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自然是選擇臥薪嘗膽猥瑣發育,有了足夠的實力翻盤後,再用這些專業嘲諷語狠狠地懟回去,大氣而不失優雅的反殺對手,教噴子們好好做人。  抱歉!打得不錯!  適用遊戲:爐石傳說抱歉本是爐石中的一個表情,或許暴雪設計師的初衷,是為了表達牌手失誤導致尷尬的心理活動。
  • 西方的種族歧視鏈是怎樣的?華人在西方的社會地位如何?
    在網絡上有關於這些等級制的一些描述,但是具體細節有爭議,某些種族在一些人眼裡地位很低,在另一些人眼裡沒這麼低,其實這多少有些價值觀在其中發揮影響,而且不同的白人會有不同的歧視鏈,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西方最強大的種族,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種族歧視鏈是怎樣的。這個種族歧視鏈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白人的標準定位,因為英美白人實力最為強大,其劃定的標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他人的判斷。
  • 不止巴黎世家歧視華人,還有這些牌子值得我們唾棄
    前幾天,大家的朋友圈應該都被巴黎世家(Balenciaga)歧視華人事件刷屏了吧,驚蟄君的朋友圈也是炸開鍋了。《不轉不是中國人》、《巴黎世家你失去了爸爸》這一類文章重出江湖,霸佔頭條。多位網友在微博上講述了大致相同的事情經過,並且有打架視頻為證,但事件中的「中國阿姨」並沒有現身講述當事人感受。但其實購物帶來的歧視問題,不僅發生在我們亞裔身上,非洲裔和拉丁裔同樣是重災區。
  • 你可能都經歷過……這些都是「微歧視」!
    如襲擊、⼝頭威脅、塗鴉指責對象或代罪羔⽺、不雅稱呼、種族笑話……等語言或仇恨行為。但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的種族歧視、仇恨行為,都會導致受害人出現包括焦慮、驚恐、沮喪等的各種情緒問題。因此,Act2EndRacism全國聯盟今年借世界精神衛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每年10月10日 )所在的月份,把它也定為反種族主義行宣傳動月。
  • 白人歧視黑人,黑人歧視華人,為何全世界只關注黑人被歧視?
    他說,關於非法下載文件,實驗室中其他科學家也在做同樣的事,自己之所以成為調查目標,大概是因為身為華人。李文和認為自己是種族歧視的受害者,美國政府欠他一個正式道歉。但你認為的沒有用。「coolie」這個詞就是來源於漢語詞組「苦力」,發音也相同,因為當時大部分華人在美國幹著又髒又累的勞動。當時針對華人的歧視事件數不勝數。最令人震驚的一件事之一是洛杉磯唐人街大屠殺,發生在1871年的洛杉磯唐人街「黑鬼巷」(Nigger Alley),你沒看錯,當時的唐人街叫「黑鬼巷」,有172個華人住在這裡。
  • 淺談北美社會對華人的看法(文長慎入)
    美國和加拿大除了語言,城市規劃等特點相近,本質上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的價值觀和生活觀都截然不同(我會在下文中詳細講明)。樓主在兩座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舊金山和溫哥華生活了多年,今天就讓我從自己在這兩座城市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來談談種族歧視這個非常敏感話題。
  • 日本商家為何敢歧視中國人?因為他們「欠懟」!
    自從西方搞出所謂的「黃禍論」後,世界對中國和中國人的歧視,便如影隨形,始終不曾消失。中國人海外遭遇歧視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雖說這些偏見和歧視,有一部分是因為中國人在國外旅遊生活過程中的不文明行為引發的,但,這絕不是對中國人搞歧視的理由!!事實證明,中國人不是那種明知犯錯,卻依舊死不悔改的老頑固。
  • 新加坡是華人主體社會,但為什麼華文的通用程度卻不如英文?
    由於以福建人數最多,其次是廣府人和潮汕人,因此福建話逐漸成為了新加坡華人的通用語言。而大多數華人的家庭用於又是福建話、廣府話、潮汕話,他們認為學習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華語」,其難度不一定比英語小。因此許多華人乾脆直接使用英語作為常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