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廖志全 楊夢婧):在2019年9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進出口商品展暨中國西部(四川)國際投資大會上,融合了鹽、龍、燈、美食等特色的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自貢)展館獲得了多方關注。
西博會上展示的燈組 攝影 廖志全
自貢作為聞名遐邇的彩燈之鄉,在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自貢)館內,彩燈自然是重頭戲,除了恢宏大氣的大型燈組外,一組做工精巧的小型宮燈也十分抓人眼球。這組自貢宮燈以宮燈造型為基礎,內部以絲架焊接定型,外部採用分色裱糊,點亮之後美輪美奐,受到了眾多客商的青睞。
熊文棟、熊彪父子二人研究燈組製作 攝影 楊夢婧
作為本次參展的彩燈製作公司之一,自貢星河彩燈文化有限公司是這批小型宮燈的製作方。「我們特意將彩燈做小,是希望讓彩燈不再是只能在展會上看到的藝術品,而能進入尋常百姓家,讓自貢彩燈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而阿拉伯風情宮燈,則是我們促進對外文化交流的新嘗試,希望能藉此機會將異國風情文創產品推廣出去。」該公司董事長熊彪在現場介紹道。
熊文棟、熊彪父子二人研究燈組底稿 攝影 楊夢婧
熊彪說:「多年來,自貢燈會走出國門,享譽全球,多以大型燈組展示自貢彩燈形象。面對大量外展的市場吸引力,自貢的彩燈企業以大型燈組設計製作為主攻方向,而小型化的工藝燈由於製作成本、市場選擇等問題,逐漸被冷落。但是,沒有任何一場燈會可以忽略小型彩燈的作用,小型彩燈永遠是自貢彩燈文化重要的角色。」正因如此,熊彪和其父親熊文棟決心致力於小型宮燈的研發,讓過去的「宮廷燈」能夠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
工人正在製作燈組 攝影 楊夢婧
今年75歲的熊文棟是「自貢彩燈傳統製作工藝」代表性傳承人。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鄧關鹽廠從事美工的熊文棟被調入自貢燈貿委工作,開始成為自貢燈會研製、設計、製作人員,先後研製了各類精巧的宮燈。熊文棟對小型宮燈比較偏愛,他設計製作的木製雕花宮燈,磨沙玻璃宮燈、荷花燈、孔雀燈、金魚燈等小型宮燈,精緻小巧,又具富貴大氣的宮廷氣象,深受大眾喜愛。
「父親已經古稀之年,但對彩燈的熱情依舊不減。」熊彪介紹。2019年春節,父子二人受邀參加央視元宵晚會,在晚會現場教授明星們繪製彩燈,也讓父子倆看到了自貢傳統工藝彩燈潛藏的巨大文化生命力,令他們對小型彩燈研究創作的熱情更加高漲。因此,熊文棟專門找出了30年前的宮燈手稿,進行再創作。
在這批手稿中,上百個造型各異、精美絕倫的宮燈因受當時製作條件所限,一直壓在箱底從未示人。父子倆從中挑選幾幅,按比例縮小製作出樣品,參加了第三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進出口商品展,獲得中外觀眾客商一致好評。其中阿拉伯風情的小型宮燈,讓來自杜拜的商們愛不釋手並表達了訂貨意願。
為了加快研究創作速度,父子二人還先期出資近100萬元組建研發團隊,其中包括由熊彪牽頭的,包括熊彪、肖正貴等美術師在內的設計團隊,力爭研發出既含非遺文化元素又能批量生產的自貢「小」彩燈,讓它們走進千家萬戶,讓傳統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
「通過參加西博會,讓我們公司看到了市場發展的前景和希望。」熊彪說,「接下來,我們將在自貢工藝燈的研發過程中,加大原創研發力度,從家庭化、小型化、可攜式方面入手,加大自貢市工藝燈的研發創新和市場推進,全力實現讓彩燈文化走出國門,讓中國彩燈文化更加瑰麗,讓自貢市工藝燈研發水平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