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職場就像圍城,我們每一個職場人總是以「牆外」的視角羨慕著「牆內」的世界,而也許你的生活也出現在別人的夢中。希望「網際網路坊間八卦」能成為一個分享和了解不同生活的平臺。
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一位20屆應屆生秋招的經歷。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應屆生最原始的求職生活狀態。希望這些「乾貨」能讓你認識到不一樣的應屆校招之旅。
【長文預警】 太長不看的話可以看最後3段
無數次感嘆命運坎坷。想在這裡給大家看看我的歷程。
本科三流日語專業,畢業後讀了一年語言學校考上了日本一家還不錯的私立讀商科。
考學的路程很曲折,考了好幾個學校花了很多錢,通過了很難的筆試只剩下幾個人的時候,都在面試掛了。好不容易考上現在的學校,要我念一年研究生(日本的研究生=預科)再重新考試入學。我問了很多人很多次為什麼,沒人告訴我確切的答案,只是告訴我這多出來的一年是「運氣不好」。
在校期間我的成績不差,態度也很認真。
可能因為這個經歷,我對我自己一直很沒有自信。而且抑鬱症越來越嚴重。一年級的時候,不是打工就是玩耍,沒有實習。
二年級開學在日本找工作(其實那個時候已經晚了),在日本找工作很讓我難過。網申的時候要寫各種小作文。我最初不知道寫作套路,自己一個人寫,都掛了很多家不錯的公司,白白浪費了機會。然後就去找學校career center的老師幫我改小作文改日語。career center的老師見我是個中國人就陰陽怪氣,不提出建議和意見改嘲諷我胖,照片醜。搞了幾次之後我也不想去career center了,反正自己改了無數次後海頭。後來就是好不容易進了面試,也因為說話太緊張被掛。
我有多緊張呢,說話發抖就算了,整個軀體都在抖,心臟也會痛。
在日本求職的後期,我已經從諮詢行業轉向IT行業了。後來大公司早過了招聘季(一般是一年級10月就開始招聘了,二年級3月基本結束)投的幾個給我感覺都是那種日式壓抑,特別讓我害怕,我也就算了。
其實5月的時候我有投過國內德勤在日本的招聘。那是我第一次面試,表現得特別差,但是還是收到了offer call(其實是郵件)但是郵件在我outlook的垃圾箱裡,不知道為什麼我每天檢查就是檢查不到,等我看到了的時候20多天已經過去了,offer也作廢了。
因為沒有找到工作我就把眼光轉向國內。
在國內以我的學歷去諮詢行業基本不可能。
這時我開始意識到實習的重要性,但是這個時候很多大廠都開始秋招了。
7月開始秋招,斷斷續續投了10家吧,基本都是遊戲公司(其實我對遊戲的熱情有,但是經驗不算多,為了更深刻理解遊戲我下了很多遊戲去玩)。
9月拿到了找到廣州一家遊戲公司的海外運營崗位,12月要籤約的時候,心想可以在1月答辯完之後回國一遍實習一遍再看,而且我對我自己做網際網路是沒有自信,而且有點害怕,就拒絕了這個offer。哪兒知後來疫情我根本無法回國。也只能參加春招。
接著就是春招,剛開始還用excel記錄,後來因為投得太多也沒有時間記了。少說也有50家了。投出去幾乎音信全無。
春招一句話來說就是顆粒無收。
我以為10月以來吃藥會讓我精神狀態好很多,面試結果會更好呢。哪兒知我面試總共才收到3個,都掛了。
特別是字節遊戲,我以為是離我目標最近的一個。結果二面掛了。真的差一點點就到hr面了。掛的原因是「對市場了解淺」。一面給我的反饋是「應屆生裡對市場了解最好最細緻」。我雖然不知道同樣的內容兩者評價為何如此極端,但是結果我也只能默默接受事實。
我有想過在商學的基礎上學數據分析將來做BA,但是目前來看工作找這個方面的基本不可能,只能以後再說。我還因為念念不忘的感情問題想過重新去日本工作,但是前提是我有自己的技能不怕換地方,所以我想儘可能地去大一點的公司。
回頭看來我找工作其實已經一年了。依然什麼結果都沒有。本以為自救後會好很多,沒想到還是想自殺。最近想法更深了。
翻開手機app,已經不知道該投哪些行業什麼職位,也不知道應該上哪兒投,更不知道上哪兒獲得消息。我已經哭了一天了——事實上我每天都會哭。但是今天格外難受因為字節掛了,那個職位我很想去的,一定是有了期待所以才這麼難過的。
希望走過路過能給點建議或者意見,好讓我有個出路,有個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