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南宋詞人。他一生創作了三百多首詩詞,在兩宋詞人之中,也算是高產的詞人。
吳文英終生未仕。早年居蘇州,後入杭州,與當朝的達官貴人交接甚密,比如丞相吳潛、史彌遠、史宅之等。
正是由於受到人的接濟生存,吳文英的詞有部分是奉承之作,尤其是他的詞諂媚賈似道,被當時的人所鄙視。
吳文英在南宋末曾名顯一時,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繼承了周邦彥的詞風,評價他「前者清真,後有夢窗」。
不過有人認為他的詞晦澀難懂,看出的作品看似華麗,實際上卻非常零散,不成片段。尤其是吳文英非常喜歡炫才,就是說故意用一些冷僻的典故,讓人很難理解。
關於吳文英的地位,到了清代才開始體現出來。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在明朝幾乎沒有人知道吳文英。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敦煌曲子很多就是從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的,歷代的流傳文本裡面都沒有。
而且由於當時敦煌的文書很多被斯坦應、伯希和帶到了英國和法國,很多失而復得的詩詞,都是民國時期的人們去英法國家博物館中抄寫回來的。
吳文英之所以在明朝被遺忘,就是因為到了明末的時候,他的詞才被發現。再者說,明人在詩詞上有復古的傾向,也就是說,詩推崇盛唐,詞推崇北宋。
雖然明人嘴上鄙視宋詩,還是受到了宋詩的影響,偏重於說理,而有的人更是學成了四不像。
一直帶了清代,吳文英才被重視,並且得到了極高的讚譽。有人將吳文英列為宋詞四大家之一。
四庫提要將吳文英比作為詞中的李商隱,就是應為兩個人同樣晦澀難懂。
今天欣賞一首吳文英詞,全詞如下:
朝中措晚妝慵理瑞雲盤,針線傍燈前。燕子不歸簾卷,海棠一夜孤眠。踏青人散,遺鈿滿路,雨打鞦韆。尚有落花寒在,綠楊未褪青綿。
朝中措,詞牌名,又被稱作照江梅、芙蓉曲、梅月圓。
上片意思是說:
沒有化晚妝的心思,懶得把頭髮梳盤,靠近燈下漫無目的地織衣。門帘高卷,飛走的燕子卻不見歸來,只有窗外的海棠,陪伴著孤枕難眠的我。
下片的意思是說:
踏青的人們已經消散,路上散落著有人遺失的首飾,細雨敲打著鞦韆。被風吹落的花還帶著陣陣寒意,剛剛發芽的柳樹尚帶青色,不知何時才能柳絮飛揚。
這首閨情詞寫的是獨守空房的閨中人春日的寂寞無聊之態和傷感怨悱之情。
無論是慵懶不想化妝,期盼燕子歸來,還是海棠花,以及陌上行人踏青之後的場景,都是襯託著閨中少婦的孤獨與寂寞。
冬去春來,天氣中還略帶著寒意,閨中少婦內心也是冰冷的,該歸來的不論是人和物都沒有歸來,更加增添了怨恨,衍生出無限的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