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咖啡賽道熱鬧的很!瑞幸「消停」後,騰訊又投資tims咖啡,預計開4500家!
作者l 孫佳瑤 來源 l 職業餐飲網公眾號(ID:zycy168)
其實麥當勞做麥咖啡早就不是稀奇事,不過雖然到2020年底全國已經開了1500家麥咖啡,但是麥當勞一直「金屋藏嬌」,沒什麼專人運營,只是「順便玩玩」的感覺。
而現在麥當勞終於宣布要著力打造麥咖啡品牌,準備投入25億開咖啡新店、做設備升級、人員培訓,預計到2023年要開4000家!麥當勞以咖啡為主的第二增長曲線正式開始投入運營!
那麼它是如何鎖定並且打造咖啡這個「副牌」的呢?
1、發現潛力:中國咖啡年增速為15%,麥當勞一年賣出9000萬杯!
為什麼麥當勞的第二增長曲線選擇了咖啡呢?
首先是看到了中國相比其他國家,咖啡的「待挖掘空間」!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全世界咖啡消費年均增速僅為2%,但是中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高達15%!
咖啡在中國擁有如此高速的發展,也就不奇怪為什麼麥當勞肯「一擲千金」,投資25億做咖啡了!
其次,麥當勞和咖啡都來自於西方,所以麥當勞1990年就在自己門店裡賣鮮煮咖啡,每年麥當勞光咖啡就要賣超過9000萬杯,也就是說,相當於每10位麥當勞的顧客裡面就有1位會購買咖啡!
所以3年開4000家麥咖啡,確實也是經過數據測算得出的目標!
2、殺入市場:「一拖一」式開店,用便利、性價比直接「收割」
其實不僅僅是麥當勞,大多數的餐企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營收疲軟,急需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突破瓶頸!
雖然麥當勞捕捉到了咖啡這一市場的潛力,那麼它又是如何落地打造麥咖啡的呢?
①、價格帶集中在10-20元,填補平價咖啡空白!
現在只要一說到咖啡,星巴克的名字第一個跳出來,但是想要突出重圍有什麼辦法呢?
一種方法是向瑞幸咖啡一樣,燒錢,用最野蠻的辦法幹最直接的事,但是結果似乎不盡如人意;
另一種方法就是換個圍度競爭,星巴克人均要30元左右,但是麥咖啡的整體定價相比都很低,單價集中在10-20元!
這個價格帶十分討巧,如果說平價咖啡是便利店5-7元的咖啡為主,那麼麥咖啡直接從「中產階級」為切入點,介於便利店咖啡和星巴克之間,這也是之前咖啡市場上幾乎沒人去做的,而咖啡市場裡「中產階級」的人口基數才是最大的!
麥當勞這次的定價可以說是填補市場空白的同時,切入了更大的市場!
②、「一拖一」式開店,用「便捷」屬性替代「休閒」!
目前麥咖啡的選址依然「傍」著主品牌麥當勞,採用「一拖一」式開店策略!
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我們的目標是讓有麥當勞的地方,就有麥咖啡,依託現有麥當勞門店,在店內採取手工咖啡吧的開店模式,提供相對獨立的麥咖啡櫃檯!」
既然要傍著麥當勞去發展,那麼絕佳的選址就決定了麥咖啡的屬性:便捷!
麥當勞中國品牌拓展總裁龐琦:「疫情讓咖啡市場經過了漫長的洗禮,消費習慣也發生了不少變化,從過去的社交需求轉向日常性、習慣性的需求!」
因此麥咖啡與星巴克的第二個差異點就是:不再把咖啡定義為休閒屬性,而是便捷屬性!不用再進商場、寫字樓這麼麻煩,可以像吃快餐一樣「隨時隨地、每時每刻」!
不僅如此,依舊是「仗著」麥當勞的強大,麥咖啡購買渠道也多到「離譜」!麥咖啡櫃檯、麥當勞櫃檯、手機自助點餐平臺、外賣平臺上……所有渠道都和麥當勞共享,這條件絕對的「嫡親」大皇子!
③、杯杯都有拉花,用極致性價比跑馬圈地!
近年來,餐飲行業一直把極致性價比作為發力點,麥當勞也不例外!
為了體現性價比,麥當勞的咖啡杯杯都有拉花!要知道一般提供拉花服務的咖啡廳人均至少60元上下,以韓式咖啡居多,而拉花這一點,不管是星巴克也好還是tims也好,都沒有普及到門店!
而目前麥當勞已經聘請了超過6000個咖啡師手工製作,每個人都通過超100小時的專業培訓,尤其是拿鐵和美式這樣的明星產品,會進行重點培訓!
而價格最高也就是20元,在拉花咖啡中,是絕對的性價比!
也正是利用極致性價比,麥咖啡計劃北上廣深完成跑馬圈地的基礎上,明年開始全面進駐南京、杭州、福州,以平均每天新增超過3家的速度開店。
為什麼麥當勞肯德基剛一進入中國的時候,可以把快餐賣成西餐的價格?
又為什麼近些年逐步回到了快餐的人均?
任何的舶來品到了中國,可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紅利期,在紅利期內,麥肯甚至可以把快餐做成「奢侈」消費,價格也可以從高往低打!
而經過多年的市場普及後,紅利漸漸消退,市場回歸理性,他們的價格自然也要回歸到快餐定位!
咖啡也是一個道理!現在中國普遍被星巴克教育成了人均30元的市場,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孕育,咖啡市場的紅利已經漸漸消退,進入到一個成熟期!
而麥咖啡,用十幾元錢的價格大面積擴店,或許會加速咖啡從「彰顯生活方式」回到「便利、日常」本質的速度!
麥咖啡能不能達到星巴克的成功,我們確實要打一個問號。
但是任何的企業都不可能止步不前,收割咖啡市場也好,扭轉咖啡格局也罷,麥咖啡即便「來頭不小」,也必須經過市場的考驗,咖啡市場也註定不會「風平浪靜」!
大浪淘沙、百舸爭流,方可見誰是真英雄!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繫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