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契入,與佛合一

2021-03-02 淨土教言

一九九一年母親七十九歲時,七月間,因帕金森症吃藥引起胃出血而住院。在出院時,我向家母說:「媽媽,我為什麼會來看您呢?因為我和您相處五十二年(當時我五十二歲),但是我再怎麼孝順您,

當你死後,我無法幫助您;您再怎麼疼愛我們,您死後也無法幫助我。但是阿彌陀佛疼愛我們,較母親您疼愛我們,超過億億萬萬倍。佛疼愛我們,不是讓我們多財富、健康、名利,而是讓我們不再像媽媽您這樣的受苦,不再生老病死,不再輪迴受苦,而且往生到他的極樂淨土,進而必定成佛。因為我們都有一個真正的佛身。他已把這一切通通完成了,納入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之內,無條件的要送給我們,我們只要信心領受這句佛號,就可在這信受的剎那,得到了種種的殊勝功德。」

我母親聽了之後說:「啊!這樣,我已知道了!」

母親出院後,住在家妹在新店所開的小型老人贍養院,由於帕金森及其他的病痛非常嚴重,不能自己上下床及大小便,日夜必須隨時扶上扶下,使看護人在體力上難有休息。如此經過三個月,有一天晚上,母親想下床而無人可助之下,不禁出聲悲言:「我這一世人,也沒有做什麼壞歹,禮神敬佛,而你們這些神佛都沒來保庇我,害我像落入十八層地獄受苦。」

母親說完後,西方三聖即刻在門口現出,並佇立在我母親前,莊嚴殊勝,光明熾盛,並有很多彩色蓮花。我問母親:「什麼樣的光明?」她指著日光燈說:「像這樣!」我再問「蓮花有多大?」她把五指撐開掌心向上說「像這樣,碗公大」(像大的碗一樣大)。我母親躺著對三聖合十禮拜,之後,三聖即漸漸縮小,往母親背後去,我母將頭左轉,看見三聖進入我貼放在牆上的西方三聖小佛像內。

母親也用左手去摸佛像。

我向母親說:「媽媽!佛是活的,只因為我們肉眼受煩惱所障遮而無法看到,只要我們一伸出舌頭,就舐上他。他在安慰您,表示他一直都在您身邊保護的。」

這些年來,我母親因所服藥物能控制病情,所以還算穩定,飲食也正常。今年元月十一日有疲倦沉睡之現象,難進飲食,所以改打點滴以補充養分,情況轉好。十四日尚能起床走動。十五日只有多痰之情形,無其他病痛,只表示較疲倦而已,我們認為與最近的感染性感冒相似。

十六日發現母親把七年以來貼在牆上的西方三聖像,取下裝入上衣的口袋。此舉我深能體會母親在告知我們,她「與佛合而為一」。

十七日下午六時十分,去看母親時,她正熟睡,我拿著梳子梳她的頭髮,用手撫著她溫熱的臉,在她的耳邊說:「媽媽!我講話您是聽到的,請您先去阿彌陀佛那裡等我們,我們以後一定都會到阿彌陀佛那裡與您會面的。」說完之後,我念《觀無量壽經》經文「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並且三稱「南無阿彌陀佛」。

此時家妹自樓上下來,看到我說:「媽媽剛在五時五十分往生了。」

二月十六日是母親的告別式,接著火化並把骨灰罐迎進家妹所屬宗教在新店的納骨塔,然後把神主牌從納骨塔送往家弟在板橋的家。主持告別式的林君要我坐到由妹婿所開的車和家妹在一起。一路上我向林君提及家母見到西方三聖。說完之後,林君表示她昨晚已和家母「結過緣了」。

我表示不解,他說明:昨晚八九點鐘,家妹的一位女道親前來向家妹及妹婿表示,原定明天要參加母親的告別式,但因臨時有事而未能參加,特來表示歉意。

這位女道親說完話之後,忽然變為家母的聲音(林君常去妹婿家,與母親熟悉),先向林君說明對於明日林君為她主持告別式表示謝意;接著第二句就說,她已經在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請大家不要擔心。

我聽了林君這麼一說,整個人完全愣住了!要不是林君強要我坐到他身邊,不知道是否有機會知道這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也要感謝母親用這種方式,來說明她的往生極樂淨土,以免子女因不同宗教信仰引起爭執。

(節錄自李勝雄《一念契入 與佛合一——紀念母親念佛往生紀實》)

摘自《念佛感應錄》

相關焦點

  • 十方三世源於一念,身心平衡自然入道
    「真悟」是你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個公案禪機,當下契入了佛的核心!契入了,真正的一念是如何生出十方三世的?契入了佛陀拈花,你也會意地笑了。如是而已!五、如何達到身心平衡的發展?1、身心本來是平衡的,因為妄執就不平衡了。
  • 眾生謗佛,佛也不起煩惱,這一念菩提心、涅槃心,就是無上道
    「佛」,是果位上的聖者;是自覺、覺他的聖者。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上半夜悟四諦之理,證阿羅漢道;中半夜悟十二因緣,證緣覺道;後半夜目睹明星,大徹大悟,圓成佛果,入不思議解脫境界。先證到空性,最後不住空、有,契入中道實相這念心。聖,有深淺之別。至聖先師孔子,是世間的聖人;佛則是出世間的大聖人,超越聲聞、緣覺和菩薩。
  • 佛說:一切唯心造,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獄
    我們活著就是當下這一個思想念頭,如果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也就沒有過去未來,一念清淨,就是自性淨土,與諸佛菩薩不會相差分毫。佛說一切唯心造,人生的是非善惡,好壞對錯,都是自己的一心一念所造,都是「一念之起」,如果一念清淨,就會無對無錯,無是無非,天下太平,人間淨土。
  • 佛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
    文/解析西遊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這麼一句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在佛的眼裡沒有好與壞之分,所以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並不是壞人變好了,不再做壞事了。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迷和悟的界限,就在那一轉念間
    大乘佛法常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又說:「是心是菩薩,是心作菩薩。」你想升天堂入地獄,是由你自心一念所造的,你心想升天堂,別人沒法拖你下地獄;你要下地獄,別人也無法硬拉你上天堂。天堂與地獄,從世間的差別上來說距離非常遙遠。然而,天堂和地獄真正落實到我們的心行上,可能只是一念之差。
  • 火爆玉雕圈的題材「一念之間」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去掉妄想和分辨,回歸清淨自性佛。在玉雕裡有這麼一個題材,半神半魔,被稱作「一念之間」,一直備受雕刻家與玉友的喜愛。看起來奇奇怪怪的它究竟有什麼魅力呢?小人物賭場上的一念,可能關乎全家的得失,大人物的一念,關乎國計民生。所以一念雖小,卻要慎重,這也是明代理學家王陽明一直強調「人之善惡,只在一念之間」的原因。一念之間的和田玉題材也是表達這個道理,它來自佛教用語,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相似,他們表達的意思都是要警醒世人保持本心。一念就是我們現實世界的寫照,有惡的念頭要及時損止,保持原則不要迷失自我。
  • 佛說:執著與放下,就在一念之間
    佛說執著與放下,就在一念之間世間事,人間情,最怕的就是人的執念,一念起一念滅,一念仙一念魔,一念生一念死,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念放下方得自在。人生就是這樣,心念決定你的人生,心無雜念,簡簡單單,沒有心魔滋長,不受外界清擾。人很多時候,都是來自,自己的執念,愛也好,恨也好,樂也好,苦也好,都是一時困於執念。
  • 佛教:聞是章句,一念生淨信者,如來悉知悉見,諸眾生得無量福德
    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種善根者,如《地藏經》所說,於諸佛所而種善根,所以《金剛經》中說『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善根成熟,方可解得般若。
  • 淨空法師:「一念覺,二念不覺,前一念根本沒有覺」
    「不越一念,頓證菩提」。這一念就是阿彌陀佛名號,頓證,不是漸修,立刻就證得。本經「非是小乘第四十三」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歸依瞻禮,如說修行,當知此人為得大利,當獲如上所說功德。
  • 閒聊靜坐之五十,念佛法門的三種發相——念應佛、念報佛、念法佛
    一念十二因緣——一念因緣為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本無自性,則一念因緣也非實有。這是從一念上推緣起性空。  從這裡可以看到,十二因緣的推出其根據是緣起性空,預設的條件是輪迴。而有些理論又是不可用科學邏輯證實的,即使佛學也使用因明學,但總體給人的感覺還是缺欠了什麼。
  • 貓兒契
    本文以最早見於元代通書的「貓兒契」為例,呈現這類特別的知識如何在商業出版物中流傳、討論契約格式的應用,並嘗試解讀其中的人貓關係。   元代出版的《新刊陰陽寶鑑克擇通書》收了一則契約範本「貓兒契式」(圖一),這則與貓相約的契約格式與內容均很特別。所謂「契式」即供人依樣畫葫蘆的契約範例。
  • 佛說:放下,便是擁有了(句句入心)
    佛說:放下,便是擁有了。世間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唯有,看破,放下,才能得自在。放下,不是放棄,而是放下心中的執念,人,往往是執於一念,困於一念。佛說:放下,是一種理解。人生中有許多的無能為力,我們要學會適應這個強硬的世界,只有拿得起,才能放得下,看得開,我們才能讀懂人生的真諦。
  • 12星座在愛情中腹黑的一面,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渣、暖」並存
    麻雀導語:有些人在愛情中看似深愛,但不愛時也會有比較強的報復心理,好與壞相互交融,12星座在愛情中腹黑的一面,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渣、暖」並存,盤點前三星座,有你對象嗎?但是千萬不能背叛天蠍,因為他們最怨恨的便是背叛,會產生極強的報復心裡,從佛,變成一個大魔頭。第二名、雙子座往往最傷人的不是身體傷害,而是精神傷害,用不經意間言語的傷害,而雙子座便是一個佛、魔共存體,他們大多都兩面性格,一面口齒伶俐甜蜜無比,一面是伶牙俐齒傷人於無形,往往不會考慮太多,缺點不足點等不顧顏面的直言,傷害他人內心,以及自尊心。
  • 一念起萬水千山皆有情,一念滅滄海桑田已無心
    世間萬相皆由心生,一念起萬水千山皆有情,一念滅滄海桑田已無心。心是個口袋,什麼都不裝時叫心靈,裝一點時叫心眼,多裝時叫心計,裝更多時叫心機,裝得太多就叫心事。水不洗水,妙契法身;塵不染塵,返作自己。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本性。不甘心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
  • 抖音摩登兄弟唱的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歌 歌詞與意思介紹
    抖音摩登兄弟一念成了佛一念成了魔什麼歌?最近摩登兄弟寧哥一念之間收穫不少點讚,一念之間歌詞是什麼意思?一念之間原唱是陶喆,一念之間摩登兄弟歌詞含義了解一下。  抖音摩登兄弟一念成了佛一念成了魔什麼歌  【一念成佛 一念成魔 你若不渡我成佛 那我渡你入魔】是歌曲《一念之間》中的一句歌詞。
  • 【十善業道經】(116)不要念「我」,念「佛」,所以叫「念佛法門」
    「念」,中國的文字是屬於會意,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這就是佛法裡面所講的「當下一念」,這是這個字的本義,念念當中都不失掉。 佛說六道凡夫真正常無迷忘的一念是什麼?是「我」,六道凡夫念念不忘,「我」不忘。末那識,第七識,第七識就是我執,堅固的執著,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從來沒有把這個念頭斷過。這個念頭斷,就超越六道輪迴,可惜這個念頭他不能斷。
  • 3、令心圓滿歸無所得——入佛知見速成正覺||淨土法門的受用
    諸佛不可思議之功德即是法性功德,我們用思維心智總是阻隔或障礙;若能隨喜、讚嘆、隨順得入,極為方便。這是十分感人的教法!我們在現有環境中,若直接用自己的意識、能力、想法、修證、所學知見來判定這個法,往往造成巨大傷害。這個傷害不是佛來傷害我們,也不是真有一個什麼東西來傷害,就是心地因果上的一種傷害,在究竟利益上你不能融入的傷害。
  • 念門入佛地,果覺為因心 || 了知諸法空,始信一切有,任運世界中,阿彌正授手
    中篇:隨順五念門步入功德門九、念門入佛地,果覺為因心38、了知諸法空,始信一切有,任運世界中,阿彌正授手[1]弟子:師父,我們怎麼把未來自己成佛的狀態拉到現前師:一念、現前——我們給它起了很多名字。你看這是一念,我們現在為了表明這一念,在這個地方有交接口,我們分裂開了,這一念中有現在、過去、未來,實際這是我們割裂出來的。這一念有平等性,我們運用其平等性,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不可得,不可得就是它的平等性。運用它的無自性性呢?過去無自性性,現在無自性性,未來無自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