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大家分享:0-1歲寶寶餵養要點。
嬰幼兒期的體質基礎,對孩子成長發育來說是關鍵時期。孩子體質的根本在於脾,嬰兒期要顧護孩子的脾,關鍵在於保持孩子的消化處於一個良好的狀態。
脾好,消化就好,寶寶體質棒棒
孩子五臟六腑「形而未全,全而未壯」,就是說孩子五臟六腑的功能都是非常稚嫩,很容易就感受到負擔,極易被損傷。
小寶寶消化系統的消化酶、消化液都還不成熟,你給他吃得多了一點,超過了他消化系統的承載,他吃進去的無法消化,就會變成積食。
積食就是無法被消化吸收的食物,脾已經無法處理了,滯留在體內,就是脾的負擔。
脾虛需要加班加點去處理它,得不到休息,運作過度,機器就會被損害,自然就會脾弱了,體現出來就是消化開始出現問題。
已經超出了寶寶的消化能力
一歲以內孩子的日常餵養,比如次數的多少,量的增減,食物內涵的調整等等,都要嚴格以孩子當下具體的消化情況為標準,而不是刻度或者量表。
1、 養成每天檢查孩子消化的習慣:判斷孩子消化,主要是四個方面:大便、口氣、睡眠、舌苔。
2、允許孩子吃少一些,讓脾腸得到休息和修復。
寶寶的脾,已經無法消化媽媽的「愛」
如果發現孩子消化不好,家長要做到:
1、母乳餵養的媽媽,要忌口,飲食要清淡,很可能你的奶水過度營養,孩子消化吸收不了。
2、吃奶粉的孩子,那幾天就要衝稀衝淡。水量不變,奶粉的量要減少。
3、開始添加輔食的話,那幾天輔食也要減量,減少次數,甚至先暫停。
4、用過抗生素等攻伐很猛的藥物的孩子,更不要著急給孩子增加營養,這個時候飲食上更要減量、清淡、少吃多餐。
5、1歲內的孩子,家長不要著急給孩子煲什麼湯,孩子的腸胃一直處於一個比較好的消化狀態,粗茶淡飯,完全足夠營養,甚至已經營養過剩了。
給孩子吃的多,但是消化不了,成為積食,進一步損傷脾胃,遠不如讓孩子吃的少,但是能吸收,循序漸進。
家長的不當餵養,無形中損傷孩子脾胃請各位寶媽和家長對號入座,你家有沒有出現過以下情況:
1、定時定量餵養,不能容忍孩子吃少一點
家長,特別是老人家,特別重視讓孩子吃得多,認為孩子吃多少就一定會長多少。
吃的多,不代表能消化和吸收
孩子有一餐吃得稍微少一點,家長就很緊張,兩三天沒胃口,這事就特別嚴重了。
1歲內的孩子,每天奶量的攝入官方有一個常規的參考標準,但是這只是給家長一個參考,並不是說孩子非得吃這麼多,更不是說孩子吃這麼多都能夠被消化吸收,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孩子每天的情況也不同,根據孩子自身的消化情況,來判斷當天的飲食標準,才是最適合孩子的。
2、過早、過量添加輔食
家長特別期待給孩子添加輔食,迫不及待地給孩子添加輔食,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
網上一些達人媽媽的宣導,我覺得都不一定可取,變著花樣給孩子做各種各樣的輔食,還做得花樣百出,這些大多是花把戲,吸引注意力,完全沒有掌握孩子餵養的重點。
輔食添加的時間,官方建議孩子6個月後添加輔食,但是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家長要注意,這裡說的是「建議」,不是一定的,前提是孩子脾的功能正常,消化良好。
明顯消化狀態比較差的孩子,比如先天過敏性體質的孩子,不足月早產的孩子,6個月內生病用過抗生素的孩子,消化都不會太好的,這樣的孩子就建議不要過早添加輔食,甚至延遲再添加。
即便添加,也要比正常的孩子給的量要少一點,做得再軟爛一點,密切關注孩子的消化情況,依此調整。
總的來說,輔食添加的時間、多少,同樣是以孩子的消化情況來判斷,而不是以刻度來判斷。
寶寶消化不好,容易形成積食
3、 動不動就自以為孩子「上火」,給孩子喝涼茶
很多家長,特別是家裡的老人,一看到孩子大便比較硬或者有眼屎,就覺得孩子是上火了,就給孩子喝涼茶,喝金銀花水,甚至用寒涼的草藥來泡澡。
孩子是虛寒之體,經常吃寒涼的食物,脾的功能就更弱,脾弱了,消化能力就更差,更容易積食,家長就更以為是上火了。
實際上孩子口氣大,有眼屎,大便不正常、晚上睡覺哭鬧、舌苔厚膩都是孩子消化不好的表現,通常跟上不上火沒什麼關係。
動不動就給孩子喝涼茶、用金銀花等寒涼的藥材泡澡都是非常傷脾氣的,這樣的孩子體質都不會太健壯。
1歲內的孩子,生活的重點就是吃和睡,五臟最主要的壓力,就在於脾系,就是我們說的消化系統。不要給脾造成負擔,保持消化良好,就是最好的調理方法。
推薦閱讀:
1、腹瀉、腹脹、腹痛、便秘、嘔吐,寶寶腸胃5大症狀,如何緩解?
2、為什麼寶寶脹氣、溢奶、吐奶?拍嗝是法寶~
3、寶寶脹氣要揉肚子排氣,怎麼做?看視頻
4、寶寶愛打嗝怎麼辦?兒科醫生提醒:用這些方法,讓寶寶告別打嗝
6、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7、寶寶肚子總是鼓鼓的?脹氣還是消化不良?緩解妙招在這裡!快收藏
8、寶寶便秘、上火不消化?看這篇就夠啦,這樣做勝過肥皂條和開塞露
戳原文,查看更多【孕校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