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解放據某特戰旅,90後榮立一等功的年輕軍官王冰(照片由採訪對象單位提供)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佳勇)90後的年輕軍官、榮立一等功,這個標籤和榮譽,讓某特戰旅排長的王冰,創造了當下年輕人難以望其項背的高度。
當軍旅題材的電視劇受熱捧時,特別是被譽為「兵王之王」的特種兵硬漢形象,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時候,作為90後的王冰,在軍中正以堅韌不拔紮根本職工作的精神,真正用實際行動塑造著軍中鐵血男兒的形象。
從大學生到特種兵
2009年,看著校園內四處懸掛的號召大學生入伍的宣傳橫幅,剛入大學一個多月的王冰動了心。王冰把想法和父母一說,父母沒表態,因為不僅兒子提出了參軍的想法,剛大學畢業的女兒也要應徵入伍。一下子送走一雙兒女,父母有些捨不得,但他們尊重孩子的選擇,最終還是幫他們收拾好行囊。
當年初冬時節,王冰和姐姐王敏齊齊邁入軍營。
新兵伊始,為迅速提高軍事技能,王冰主動給自己加碼,每天都比別人加一倍的訓練量。短短三個月,他的體重銳減34斤,各項軍事素質卻突飛猛進,下連前組織新兵尖子比武,他取得總成績第二名,當之無愧地被評為「百名新兵」。
新兵集訓結束前,恰巧濟南軍區某特種大隊到基地新兵連選拔訓練尖子,王冰報了名。
「既然已經當了兵,為什麼不挑戰一下『兵中之王』呢?」他說,當時的想法就是不想錯過機會。2010年4月,通過層層選拔,王冰最終如願以償,正式成為一名特種兵。
兵王是這樣煉成的
剛到特種大隊不久,就趕上單位組建偵察兵比武分隊,王冰憑著優異的表現,作為列兵參加了集訓選拔。為了能夠從100多名集訓隊員中拼殺出來,成為12名比武隊員之一,王冰拼盡了全力。他主動增加了自己的體能訓練量,堅持每天跑三次10公裡。「白天跑了晚上跑,連做夢都是在跑步。」王冰回憶道。
王冰腳上往往是舊泡未消又起新泡,身上經常是舊傷未愈又添新傷。兩個月下來,他的體重銳減了14斤,熟練掌握了十餘項特戰技能,各項軍事素質突飛猛進,最終作為唯一一名列兵參加軍區偵察兵比武,與戰友一起獲得總分第一名,被軍區表彰為「偵察先進個人」,並榮立三等功。
從軍四年,連續兩次參加中印尼(印度尼西亞)組織的「利刃2011」、「利刃2012」反恐聯合訓練,並在2013年全軍「礪刃2013」特種部隊大比武中因成績顯著榮立一等功。
有許多故事,最能體現90後的王冰在訓練場上的堅韌與刻苦。
2010年10月,王冰所在軍區某野外綜合攀登場地,30米高的懸崖下,軍區偵察系統的各路高手正翹首觀望著某集團軍代表隊進行的基礎攀登課目。
王冰是集團軍參賽選手中唯一的列兵。哨聲響起後,王冰一個旱地拔蔥躍起,緊緊抓住繩索,「嗖、嗖」往上躥,動作之快如同猿猴,讓裁判和其他代表隊驚詫不已。
「11秒02!」成績一公布,現場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作為集團軍參加集訓的唯一一名義務兵,王冰在訓練中給自己層層加碼:其他戰友做200個伏地挺身,他就做400個,別人練1小時,他就練2小時。每天訓練時間都在16小時以上,早上一起床就要背負20公斤沙袋跑5公裡,接著是蛙跳、鴨子步、百米衝刺、20公裡至60公裡晝夜負重行軍,體力始終處於透支狀態。
一等功的光輝與優秀的軍事素質背後,是王冰付出的大大超過別人的努力和汗水。
別人在拼搏他是在拼命
王冰一邊在訓練場上揮灑汗水,另一邊也在加強文化素質的培養。
2015年7月,王冰從軍校畢業,由士官成長為一名軍官。走上新崗位後,工作再忙、時間再緊,王冰都堅持每天早起晚睡各一小時,中午經常不休息,擠壓時間來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外軍基本常識、前沿科技知識等,先後記下讀書筆記、心得體會、帶兵日記7本10多萬字。
剛成為排長時,他所在排的軍事訓練成績在全連處於下遊,於是他把苦練加巧練作為提高組訓質量的有效途徑,對照教材和訓練大綱的要求,結合集訓、留學、比武時所學所悟,對傳統訓練模式進行革新,有效提高了全排整體訓練成績。
2016年6月,王冰作為排長參加「金鷹-2016」國際狙擊手競賽,經過5輪選拔淘汰和3個多月的艱苦集訓,最終在和6個國家20支隊伍的較量中脫穎而出,奪得外國參賽組中5個單項第一。
從一個大學生士兵,到一個榮立一等功、軍事和文化素質都過硬的年輕軍官,王冰的身上確實有著常人難以達到的高度,分析自己快速成長的原因時,王冰總結:「別人在拼搏,我是在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