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擔重任,老兵不走
這些年,每一個走進特戰旅旅史館的新兵,都會被沈子階的故事震撼、感動。
每一個赴委內瑞拉參加「獵人集訓」的特種兵,都會在校區主牆上看到「China. Zi jie Shen」的名字。
如今,當輝煌遠去、年齡老去,勇士還能否再續傳奇?
2012年,沈子階完成集訓回國,立功的同時也留下一身傷疤作為「勳章」——
他在「獵人學校」訓練時,在沒有跳傘經驗的情況下,嘗試高空跳傘大姿勢離機動作,造成了腳踝永久性損傷;他的膝蓋和頸椎,因為長期睡在潮溼環境下,患上了風溼;由於訓練強度過大,他的腰椎嚴重變形;他的肩膀,因為訓練負重太大,變得一高一低……
歸建不久,全軍組織大比武。沈子階壯志雄心,與一同完成「獵人集訓」的全軍4名戰友相約比武場再見。那次比武,其他兩名戰友在潛水等項目中取得名次,可沈子階卻因傷病原因,不得不遺憾退賽。
揮淚告別之時,沈子階知道,這次退賽,意味著什麼。
在那之後,他當上了特戰連長、作訓參謀。2014年初,沈子階有了一對雙胞胎兒子。他給他們起名:冠戎、冠旭。
相隔異地,妻子一個人撐起了家。只要有時間,哪怕需要坐幾天幾夜的火車,妻子也會拉扯著兩個孩子來到軍營看爸爸。
2017年,對於沈子階來說,是最難熬的一年。
那年,他先帶隊赴某地執行任務,接著隨部隊在某高原地區野外駐訓,幾乎一年沒怎麼在家裡待著。這一年,父母身體不好,妻子照顧兩個孩子也累了一身病。
對家庭的愧疚,對自己無法徵戰「沙場」的無奈,讓沈子階痛苦不已。慢慢地,他萌生了退意。年底,他向組織遞交了轉業報告。
鋪開紙,向從小嚮往的軍營告別;拿起筆,為特種兵的夢想頓筆。
「獵人」的槍鈍了、眼拙了、腿慢了——那一刻,沈子階淚溼戎裝,字斟句酌,這一筆是走,下一筆卻拐彎向留。字字句句通向故鄉,字裡行間卻難捨軍營。
這份報告,震動了旅黨委。旅領導為此專門開了個會,他們捨不得沈子階轉業,決定將他推薦至特種訓練營營長崗位,讓他去帶新兵,用一身所學為特種部隊培養更多的「沈子階」!
「是!」叫走就走,讓留就留,沈子階一把撕了轉業報告,激動地敬了一個軍禮。
身擔重任,老兵不走,沈子階壯心不已。
老兵不老,願作前浪推後浪
巴蜀軍營,風展紅旗如畫。
今年6月,隨著新兵王也力壓群雄,取得單雙槓一二練習雙料冠軍,特戰旅「獵豹杯」軍事體育運動會落下帷幕。
手持獎狀、胸掛獎章登上領獎臺,數十名參賽新兵的表現令人驚嘆——他們以16個單項第一、15個單項第二和團體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冠絕全旅。
他們,是沈子階帶出來的第二批新兵!在此次運動會上,他們與全旅老兵同場競技,幾乎囊括了一半競賽課目的名次。
回望賽場,新兵逯濤以53秒的成績刷新該旅400米跑紀錄,新兵張中洋以23秒84的絕對優勢奪得負重組合練習課目第一名……
要知道,他們當中,95%的人在入伍前從未接觸過專業體能訓練。從初出茅廬的「菜鳥」,成長為如今能「掀翻」老兵的「後浪」,這張成績單足以讓沈子階驕傲!
看著這些徒弟們在領獎臺上意氣風發的樣子,沈子階又想起了9個月前在桂林特種作戰學院與這些新兵初識時的情景——
談心時,新兵張中洋高舉握緊的拳頭,大聲地說:「我就想當特種兵,想當最優秀的特種兵!」
訓練場,新兵王也主動背上12公斤的沙背心做雙槓訓練。別人做3組,他做5組,常常吃飯拿筷子手都在發抖……
那時,看著一張張稚嫩的臉龐,沈子階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一天晚上,他召集所有帶兵骨幹開會,告訴大家:「兵都是好兵,沒有一個帶不出來!」
新訓工作事無巨細,吃飯穿衣走路等日常小事都要反覆教學,既繁瑣又枯燥。有的少數民族戰士文化水平不高,甚至不會書寫漢字,沈子階帶著骨幹從零教起;有的戰士在入伍之前運動不科學導致跟腱斷裂,沈子階悉心照顧,絕不放棄……
經過112天、900個小時訓練時長的錘鍊,176名新兵全部脫胎換骨,入伍訓練結業考核及格率100%,優良率高達88.62%。
未列入新兵訓練課目的輕裝5公裡越野,他們平均用時20分鐘;武裝5公裡越野,他們平均用時24分鐘。
集訓後期,受疫情影響,新兵訓練中斷了一個月。返營歸建後,旅領導向沈子階提出:「這次『獵豹杯』軍體運動會,新兵可以不參加。」
沈子階的回答雖然委婉卻很堅定:「首長,都是特種兵,我們也想試試,重在參與嘛!」
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一參與竟然就是鋒芒畢露。不少人都感嘆:「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運動會閉幕當天,某連連長何志才給沈子階發了一條簡訊: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何志才是沈子階當連長時帶的兵。在他的培養下,何志才成長為西南地區攀登比武第一名,被保送提幹入學。學成歸來,何志才又在同批幹部裡第一個被提拔到了連長崗位。
採訪中,沈子階開心地把簡訊展示給記者看。他自豪地說:「看到他們的成績,真的比我自己進步還要開心!」
看著沈子階質樸的笑臉,記者想到了一句話:「老兵永遠不死,只會逐漸凋零。」可沈子階並沒有逐漸凋零,這個34歲的特種兵,雖然已慢慢從舞臺的中心淡去,但他依然奮戰在強軍興軍的主戰場上!
「衝出亞馬遜」有了新的意義
今年夏天,沈子階帶領新兵們來到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駐訓。兩個月後,這些新兵將會在特戰連隊定編定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特種兵。
連日雷雨,新兵們櫛風沐雨宿營偽裝,逐漸有了兵模樣。
「你們的路,還很長。」這話,沈子階也像是說給自己聽的。訓練間隙,他跟新戰士們講起了自己的偶像——該旅副旅長黎登貴的故事。
2000年和2003年,黎登貴兩次代表中國軍隊走出國門,參加世界特種偵察部隊的頂級賽事——「愛爾納·突擊」。在愛沙尼亞的原始森林裡,他和隊友們與來自15個國家的32支代表隊同場競技5天4夜,以參賽隊第一的成績在異國他鄉升起了五星紅旗。
2009年,黎登貴的腳後跟被診斷出骨刺。劇烈的疼痛讓他無法奔跑,他就每天堅持走10公裡。漸漸地,疼痛感減輕,骨刺被一步一步磨平。當醫生再次看到訓練場上生龍活虎的黎登貴時,不禁驚呼:「太不可思議了!」
2013年,黎登貴第3次登上國際賽場,帶隊奪得「金鷹-2013」比賽21個課目中的16個單項第一、5個單項第二的好成績。與此同時,兩項全軍紀錄也因他而誕生——中國特種兵出國參賽最多、參賽前後跨度最長。
「36歲的特種兵,你是不老的神話!」賽後,比賽賽會主席、哈薩克斯坦比然諾夫少將在得知中國隊隊長兼參賽隊員黎登貴已是36歲「高齡」的特種兵後,向他表達敬意。
在一群稚嫩的新兵面前,沈子階坦言,黎登貴是他最崇拜的人;黎登貴的壯舉,也是他畢生的夢想。
《衝出亞馬遜》是新兵們最喜歡看的電影。
這部電影,藏著很多青年官兵的夢想。在他們眼中,主角擁有一個男人最高尚的品質——愛國、勇敢、拼搏、團結……能夠上天入地,能夠飛簷走壁,那是神一樣的特種兵!
可走出銀幕,特種兵也是人,也會有喜怒哀愁,也會有冷暖辛酸,也會有潮起潮落……
在這支全軍最早一批組建的特種部隊中,許多人都是多次在比武競賽中力拔頭籌的沙場驍將。如今,他們和沈子階一樣,退出「高光」之下的國際賽場,回歸到孕育新芽的教官崗位。
雖然和過去比起來,他們如今的工作默默無聞,但全身心投入後他們卻更加刻骨銘心:強軍興軍的偉大徵程,既需要他們徵戰賽場揚我軍威,也需要他們培養出更多打贏尖兵!
此刻,對於沈子階而言,「衝出亞馬遜」有了新的意義——在衝出「獵人學校」的亞馬遜後,他接著衝出了人生的第二個「亞馬遜」——實現了一名特種兵的轉型。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本報記者 劉建偉 特約記者 彭小明 通訊員 張寧 丁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