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集團軍某特戰旅營長沈子階的轉型之路——衝出第二個「亞馬遜」

2020-12-21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沈子階赴俄羅斯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18」偵察尖兵比賽。
沈子階參加「獵人集訓」。
「獵人集訓」結業典禮,沈子階接受教官表彰。沈子階提供

身擔重任,老兵不走

這些年,每一個走進特戰旅旅史館的新兵,都會被沈子階的故事震撼、感動。

每一個赴委內瑞拉參加「獵人集訓」的特種兵,都會在校區主牆上看到「China. Zi jie Shen」的名字。

如今,當輝煌遠去、年齡老去,勇士還能否再續傳奇?

2012年,沈子階完成集訓回國,立功的同時也留下一身傷疤作為「勳章」——

他在「獵人學校」訓練時,在沒有跳傘經驗的情況下,嘗試高空跳傘大姿勢離機動作,造成了腳踝永久性損傷;他的膝蓋和頸椎,因為長期睡在潮溼環境下,患上了風溼;由於訓練強度過大,他的腰椎嚴重變形;他的肩膀,因為訓練負重太大,變得一高一低……

歸建不久,全軍組織大比武。沈子階壯志雄心,與一同完成「獵人集訓」的全軍4名戰友相約比武場再見。那次比武,其他兩名戰友在潛水等項目中取得名次,可沈子階卻因傷病原因,不得不遺憾退賽。

揮淚告別之時,沈子階知道,這次退賽,意味著什麼。

在那之後,他當上了特戰連長、作訓參謀。2014年初,沈子階有了一對雙胞胎兒子。他給他們起名:冠戎、冠旭。

相隔異地,妻子一個人撐起了家。只要有時間,哪怕需要坐幾天幾夜的火車,妻子也會拉扯著兩個孩子來到軍營看爸爸。

2017年,對於沈子階來說,是最難熬的一年。

那年,他先帶隊赴某地執行任務,接著隨部隊在某高原地區野外駐訓,幾乎一年沒怎麼在家裡待著。這一年,父母身體不好,妻子照顧兩個孩子也累了一身病。

對家庭的愧疚,對自己無法徵戰「沙場」的無奈,讓沈子階痛苦不已。慢慢地,他萌生了退意。年底,他向組織遞交了轉業報告。

鋪開紙,向從小嚮往的軍營告別;拿起筆,為特種兵的夢想頓筆。

「獵人」的槍鈍了、眼拙了、腿慢了——那一刻,沈子階淚溼戎裝,字斟句酌,這一筆是走,下一筆卻拐彎向留。字字句句通向故鄉,字裡行間卻難捨軍營。

這份報告,震動了旅黨委。旅領導為此專門開了個會,他們捨不得沈子階轉業,決定將他推薦至特種訓練營營長崗位,讓他去帶新兵,用一身所學為特種部隊培養更多的「沈子階」!

「是!」叫走就走,讓留就留,沈子階一把撕了轉業報告,激動地敬了一個軍禮。

身擔重任,老兵不走,沈子階壯心不已。

老兵不老,願作前浪推後浪

巴蜀軍營,風展紅旗如畫。

今年6月,隨著新兵王也力壓群雄,取得單雙槓一二練習雙料冠軍,特戰旅「獵豹杯」軍事體育運動會落下帷幕。

手持獎狀、胸掛獎章登上領獎臺,數十名參賽新兵的表現令人驚嘆——他們以16個單項第一、15個單項第二和團體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冠絕全旅。

他們,是沈子階帶出來的第二批新兵!在此次運動會上,他們與全旅老兵同場競技,幾乎囊括了一半競賽課目的名次。

回望賽場,新兵逯濤以53秒的成績刷新該旅400米跑紀錄,新兵張中洋以23秒84的絕對優勢奪得負重組合練習課目第一名……

要知道,他們當中,95%的人在入伍前從未接觸過專業體能訓練。從初出茅廬的「菜鳥」,成長為如今能「掀翻」老兵的「後浪」,這張成績單足以讓沈子階驕傲!

看著這些徒弟們在領獎臺上意氣風發的樣子,沈子階又想起了9個月前在桂林特種作戰學院與這些新兵初識時的情景——

談心時,新兵張中洋高舉握緊的拳頭,大聲地說:「我就想當特種兵,想當最優秀的特種兵!」

訓練場,新兵王也主動背上12公斤的沙背心做雙槓訓練。別人做3組,他做5組,常常吃飯拿筷子手都在發抖……

那時,看著一張張稚嫩的臉龐,沈子階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一天晚上,他召集所有帶兵骨幹開會,告訴大家:「兵都是好兵,沒有一個帶不出來!」

新訓工作事無巨細,吃飯穿衣走路等日常小事都要反覆教學,既繁瑣又枯燥。有的少數民族戰士文化水平不高,甚至不會書寫漢字,沈子階帶著骨幹從零教起;有的戰士在入伍之前運動不科學導致跟腱斷裂,沈子階悉心照顧,絕不放棄……

經過112天、900個小時訓練時長的錘鍊,176名新兵全部脫胎換骨,入伍訓練結業考核及格率100%,優良率高達88.62%。

未列入新兵訓練課目的輕裝5公裡越野,他們平均用時20分鐘;武裝5公裡越野,他們平均用時24分鐘。

集訓後期,受疫情影響,新兵訓練中斷了一個月。返營歸建後,旅領導向沈子階提出:「這次『獵豹杯』軍體運動會,新兵可以不參加。」

沈子階的回答雖然委婉卻很堅定:「首長,都是特種兵,我們也想試試,重在參與嘛!」

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一參與竟然就是鋒芒畢露。不少人都感嘆:「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運動會閉幕當天,某連連長何志才給沈子階發了一條簡訊: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何志才是沈子階當連長時帶的兵。在他的培養下,何志才成長為西南地區攀登比武第一名,被保送提幹入學。學成歸來,何志才又在同批幹部裡第一個被提拔到了連長崗位。

採訪中,沈子階開心地把簡訊展示給記者看。他自豪地說:「看到他們的成績,真的比我自己進步還要開心!」

看著沈子階質樸的笑臉,記者想到了一句話:「老兵永遠不死,只會逐漸凋零。」可沈子階並沒有逐漸凋零,這個34歲的特種兵,雖然已慢慢從舞臺的中心淡去,但他依然奮戰在強軍興軍的主戰場上!

「衝出亞馬遜」有了新的意義

今年夏天,沈子階帶領新兵們來到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駐訓。兩個月後,這些新兵將會在特戰連隊定編定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特種兵。

連日雷雨,新兵們櫛風沐雨宿營偽裝,逐漸有了兵模樣。

「你們的路,還很長。」這話,沈子階也像是說給自己聽的。訓練間隙,他跟新戰士們講起了自己的偶像——該旅副旅長黎登貴的故事。

2000年和2003年,黎登貴兩次代表中國軍隊走出國門,參加世界特種偵察部隊的頂級賽事——「愛爾納·突擊」。在愛沙尼亞的原始森林裡,他和隊友們與來自15個國家的32支代表隊同場競技5天4夜,以參賽隊第一的成績在異國他鄉升起了五星紅旗。

2009年,黎登貴的腳後跟被診斷出骨刺。劇烈的疼痛讓他無法奔跑,他就每天堅持走10公裡。漸漸地,疼痛感減輕,骨刺被一步一步磨平。當醫生再次看到訓練場上生龍活虎的黎登貴時,不禁驚呼:「太不可思議了!」

2013年,黎登貴第3次登上國際賽場,帶隊奪得「金鷹-2013」比賽21個課目中的16個單項第一、5個單項第二的好成績。與此同時,兩項全軍紀錄也因他而誕生——中國特種兵出國參賽最多、參賽前後跨度最長。

「36歲的特種兵,你是不老的神話!」賽後,比賽賽會主席、哈薩克斯坦比然諾夫少將在得知中國隊隊長兼參賽隊員黎登貴已是36歲「高齡」的特種兵後,向他表達敬意。

在一群稚嫩的新兵面前,沈子階坦言,黎登貴是他最崇拜的人;黎登貴的壯舉,也是他畢生的夢想。

《衝出亞馬遜》是新兵們最喜歡看的電影。

這部電影,藏著很多青年官兵的夢想。在他們眼中,主角擁有一個男人最高尚的品質——愛國、勇敢、拼搏、團結……能夠上天入地,能夠飛簷走壁,那是神一樣的特種兵!

可走出銀幕,特種兵也是人,也會有喜怒哀愁,也會有冷暖辛酸,也會有潮起潮落……

在這支全軍最早一批組建的特種部隊中,許多人都是多次在比武競賽中力拔頭籌的沙場驍將。如今,他們和沈子階一樣,退出「高光」之下的國際賽場,回歸到孕育新芽的教官崗位。

雖然和過去比起來,他們如今的工作默默無聞,但全身心投入後他們卻更加刻骨銘心:強軍興軍的偉大徵程,既需要他們徵戰賽場揚我軍威,也需要他們培養出更多打贏尖兵!

此刻,對於沈子階而言,「衝出亞馬遜」有了新的意義——在衝出「獵人學校」的亞馬遜後,他接著衝出了人生的第二個「亞馬遜」——實現了一名特種兵的轉型。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本報記者 劉建偉 特約記者 彭小明 通訊員 張寧 丁濤

相關焦點

  • 第71集團軍特戰旅年終考核,單兵裝備搶眼
    11月25日的央視7套「國防軍事早報」節目聚焦了71集團軍某特戰旅的年終考核,在節目中,該特戰旅換裝了星空迷彩和下一代單兵作戰裝備。 特戰旅的裝備星空迷彩,下一代單兵作戰裝備,夜視儀和裝有QMK171瞄準鏡的95-1式自動步槍 本文圖源:軍事報導 眼下,各部隊正在組織年度軍事訓練考核
  • 第77集團軍某旅舉行「感動特戰勁旅頒獎晚會」:為「最美軍嫂」頒獎盃
    春節前夕,第77集團軍某旅「感動特戰勁旅頒獎晚會」如期舉行,官兵用千裡視頻連線的方式,為不能前來領獎的「最美軍嫂」李秋豔送去祝福。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毛世川攝第77集團軍某旅舉行「感動特戰勁旅頒獎晚會」,官兵用視頻連線的方式——為「最美軍嫂」頒獎盃■解放軍報實習記者 丁 濤 通訊員 周 林 杜 強滇東小城。軍嫂李秋豔在親人們的簇擁下,熱淚盈眶——眼前,丈夫李隆波手捧著「最美軍嫂」獎牌。
  • 第78集團軍某旅:多兵種多火器協同作戰演練
    第78集團軍某旅組織多兵種多火器協同作戰演練——鐵拳猛火破「敵陣」■馮 程第78集團軍某旅一場實彈戰術演練在某陌生地域打響,紅藍雙方展開鏖戰。「××高地發現『敵』裝甲目標和火力點,請求火力打擊。」霎時,紅方通過地面雷達、空中無人機等設備,對這一高地展開偵察。藍方裝甲群位置、兵力部署以及地貌等要素,隨即以電子圖文形式,呈現在紅方某新型指揮車的屏幕上。
  • 第81集團軍某特戰旅聚焦險難課目錘鍊多維傘降本領
    李藝超 攝新華社太原10月24日電(劉小紅、狄伯文)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兩支特戰小隊隊員躍出艙門,在空中開出了朵朵白色傘花。這是第81集團軍某特戰旅首次開展大飛機傘降訓練的情景。近日,該旅瞄準戰場需要,聚焦險難課目錘鍊多維傘降本領,促進戰鬥力提升。
  • 第82集團軍某特戰旅以實戰化標準嚴抓訓練考核
    連日來,第82集團軍組織特戰隊員圍繞單兵技能和協同作戰展開考核,力求常態化訓練對接未來戰場。「一組先過,二組跟上……」近日,第82集團軍某特戰旅偵察營一場敵後偵察班組考核緊張展開。偵察班接到指令後,迅速選點固定、架設繩索,動作一氣呵成,利用牽引橫越順利通過模擬「河流」。全程用時雖短,卻被現場考核組評定「不及格」。
  • 第77集團軍某旅開展「十佳班長」評選活動
    訓練場上,第77集團軍某旅班長骨幹們奮勇爭先。聞蘇軼 攝 誰來評—— 由營隊組織評選「十佳班長」 第77集團軍某旅合成四營決定開展評選「十佳班長」活動後,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十佳班長」該由哪裡來評? 再三斟酌,該營最終決定由營隊來組織相關評選。
  • 陸軍某特戰旅首次高原大飛機跳傘
    前不久,陸軍第77集團軍某特戰旅赴青藏高原腹地與空軍某部聯合展開固定翼運輸機傘降實跳訓練,針對多傘型、多高度展開徒手跳傘、二級開傘和吊掛跳傘等險難課目訓練,錘鍊特戰隊員在高原環境下遠程傘降滲透作戰的能力。
  • ...皆為實戰化——解讀第77集團軍某旅野外駐訓關鍵詞之「訓練效益」
    薛子康攝部隊紮營當天就展開實彈射擊,次日便組織實兵對抗演練……雖然已連續多年參加野外駐訓,可對於第77集團軍某旅上士申省委來說,這樣緊鑼密鼓的安排還是頭一次。號角何匆匆,戰鼓何急急?採訪中,該旅旅長白紅旺向記者算了一筆「時間帳」。
  • 陸軍第75集團軍某旅:紅色家譜點亮教育課堂
    「在邊境作戰中,「英雄坦克手」賀全利身體多處負傷,肋骨外露,單臂獨腳駕駛受損坦克行進13公裡衝出敵人炮火區……」近日,陸軍第75集團軍某旅依託軍史場館開設主題教育課堂,引導官兵重溫崢嶸歲月,對照革命先輩話使命、強擔當,
  • 第71集團軍某旅從演習場奔赴抗洪一線
    7月11日傍晚,皖東腹地大雨傾盆,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合成營一場山地進攻戰鬥演練激戰正酣。營長宋義在指揮車上一邊觀察戰場態勢,一邊調整兵力部署,準備發起最後總攻。炮火壓制、排雷破障……官兵們抹一把臉上的泥水,摩拳擦掌等待衝鋒號令,卻突然從電臺裡收到宋義營長「意外」的命令:「戰鬥情況解除,所有人員車輛返回。」
  • 【出彩90後】某特戰旅排長王冰:大學生到兵王的蛻變
    【出彩90後】某特戰旅排長王冰:大學生到兵王的蛻變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6年08月31日 17:15 A-A+ 中國解放據某特戰旅,90後榮立一等功的年輕軍官王冰(照片由採訪對象單位提供)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佳勇)90後的年輕軍官、榮立一等功,這個標籤和榮譽,讓某特戰旅排長的王冰,創造了當下年輕人難以望其項背的高度
  • 第76集團軍:挑戰不可能!
    冬凍三九,儘管深冬的賀蘭山下寒氣逼人,第76集團軍集中組織的步兵特戰化集訓競賽性考核卻如火如荼,新年伊始訓練場再掀練兵熱潮,強化了聚焦練兵備戰、大抓部隊基礎的鮮明導向。單兵智能、技能、體能的強強對決1月13日,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集團軍步兵特戰化集訓競賽性考核在某旅綜合訓練場拉開帷幕。狹路相逢勇者勝。
  • 第七十五集團軍某旅運輸連中士陳澤鴻:駕馭戰車,他的品牌叫「請...
    第七十五集團軍某旅運輸連中士陳澤鴻——   駕馭戰車,他的品牌叫「請放心」   ■趙 超 徐 昊     考核結束,車門打開,第75集團軍某旅運輸連中士陳澤鴻一躍而出。面對這張娃娃臉,戰友們忍不住打趣:「別看他長得嫩,車技可是槓槓滴,人送雅號『放心司機』。」  其實,「放心司機」也有一段不讓人放心的坎坷經歷。  「能不能換個司機啊,陳澤鴻每次開車都顛得人想吐!」剛駕馭鋼鐵戰車那會兒,每當穿山越嶺抵達目的地,陳澤鴻經常聽到戰友們向帶隊領導發出這樣的抱怨。
  • 「鄰家女孩」是「特戰王」,傷疤是勳章
    從「嬌嬌女」到「通信兵」,從「理論迷」到「播火者」,從「專業通」到「特戰王」……她們是第75集團軍某特戰旅指揮通信連大學生女兵群體,平均年齡只有22歲。某野外訓練場,一片熱氣騰騰。硝煙散盡,摘下頭盔,露出一張張清秀而黝黑的臉龐。好一群現代版的「花木蘭」!從「嬌嬌女」到「通信兵」,從「理論迷」到「播火者」,從「專業通」到「特戰王」……她們是第75集團軍某特戰旅指揮通信連大學生女兵群體,平均年齡只有22歲。
  • 第78集團軍某旅:線上線下祭英烈,激發官兵強軍志
    本報訊王明果 秦張杰 報導 4月4日上午10時,伴隨著防空警報鳴響,第78集團軍某旅官兵在各自點位紛紛脫帽、左手端帽、全體默哀深切哀悼全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而犧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深刻緬懷犧牲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戰友」,致敬為這場「戰鬥」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
  • ...奮進新徵程】第83集團軍某旅:以合制勝 探尋數位化部隊的合成之道
    第83集團軍某合成旅作為全軍首批數位化旅,是陸軍部隊改革轉型的先行者。他們緊盯轉型建設的關鍵環節,打造專家型人才方陣、抓好實戰錘鍊,不斷推動作戰力量合理整合、作戰要素協同配合和作戰要素高效融合。
  • 記第81集團軍某合成旅「松骨峰特功連」
    新華社天津11月16日電題:從松骨峰走來的「數位化尖刀」——記第81集團軍某合成旅「松骨峰特功連」新華社記者劉小紅「這支部隊的先頭連(三連)就匆匆佔領了汽車路邊一個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崗,阻住敵人,一場壯烈的搏鬥開始了。
  • 第82集團軍某旅改進基層營連車輛油料保障方式
    第82集團軍某旅改進基層營連車輛油料保障方式  機關送上門 基層少折騰  ■封殿濱  陳佩琪  本報特約通訊員  李國臣  「各車注意!迅速做好加油準備。」11月上旬,第82集團軍某旅支援保障連駕駛員賈少雷剛從野外訓練場返回營區,對講機裡就傳來了營長嶽玉寶的口令。
  • 第七十四集團軍某旅火箭炮連演練中全殲「敵特」,卻被判「不合格...
    圖右人物:教案要求寫得清清楚楚,行軍途中,遇到小股「敵特」襲擾,要先組織力量殲滅……茅文寬繪前不久,在第74集團軍某旅組織的一場全要素綜合演練中,火箭炮連執行任務時全殲「敵特」,最終卻被判「不合格」。探其原因,竟然是該連在處置「敵特」襲擾時生搬硬套教科書,導致「敵」指揮控制中心成功脫逃,影響了整個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