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鋒
重慶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連接點上,這一優越的區位優勢不僅能夠幫助本地企業發展,也吸引越來越多外地企業來渝投資落戶。
「企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重慶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也應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快發展。企業自身要增強誠信經營、尊法守法用法、法律風險防控的意識和能力,就要從深化企業普法宣傳教育為抓手。」重慶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德寬說。
去年以來,重慶市從需求、責任、問題、效果四個導向入手,多措並舉深化企業法治宣傳教育,堅持「對症下藥」為企業開出良方,以法治的方式激發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突出需求導向
找準企業普法「病灶」
進行普法宣傳,首先要摸清企業的普法需求,把服務企業法律需求作為普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為此,重慶市在「12348」重慶法網以及各區縣、相關部門政務網站上開闢企業法律需求調查專欄,同時委託第三方公司開展調查評估,對企業幹部職工的法律意識、普法知曉率和滿意度進行了測評。
2019年8月起,長壽區結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大調研活動,陸續組織法律服務團成員深入長壽高新區企業,通過走訪、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摸清園區法治環境狀況,了解園區公共法律服務需求。
了解了企業的普法需求,也就摸清了「癥結」所在,根據需求逐漸明晰責任單位和具體措施,才能開出務實管用的普法「藥方」。
根據企業提出的關於稅改和稅收新政的問題,2019年6月25日,重慶市維護企業權益協會牽頭組織,多家社團共同承辦了「稅改背景下的稅收新政解讀」講座,來自全市各行業的300餘人到場參加。
講座中,知名律師介紹了稅改歷程,解讀稅收徵管預警指標及涉稅風險提示,引導企業建立稅收風控體系,並運用「稅務籌劃戰略新思維」概念,幫助企業完善頂層設計、交易模式設計,正確平衡稅負成本。
此外,重慶市檢察院、市稅務局等單位和部門還試點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按需普法服務,為企業提供自選時段、自選內容、自選講師「三自選」的普法菜單,實行線上預約、按需點單、送法上門的「一站式」服務,讓企業普法更精準、更高效、更便捷。
突出責任導向
分工協作形成「共治」
完善企業普法教育,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協作。完善普法計劃機制,各部門在開展工作時不會無頭緒無方向。
重慶市司法局建立年度企業普法計劃評審驗收機制,組織專家對相關部門的企業普法計劃進行評審,每季度通過自查抽查的方式督查工作推進情況,年終還會組織專家對計劃落實情況進行驗收評議。
「普法教育還需正面引導和負面警示相結合。」重慶市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市司法局還推動法院選取社會影響較大的涉企案件,邀請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職工旁聽庭審,讓企業在司法實踐中接受法治教育。
近日,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庭到涪陵區法院開展巡迴審判活動,對涪陵區增銀預製構件廠訴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政府等強制拆除行為違法附帶提起行政賠償案公開開庭審理,涪陵區副區長趙昌輝等出庭應訴,來自轄區近20家民營企業代表到場旁聽庭審。
庭審結束後,民企代表說:「非常感謝重慶三中院的邀請,今天的庭審讓我們大開眼界,第一次看見副區長坐在被告席上,看來政府機關在訴訟中也是『普通人』,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
此外,為讓「專業人」普「專業法」,重慶市司法局還推動市場監管、稅務、智慧財產權、人力社保等部門,分類組建了勞動用工、金融監管、環境保護、安全管理等10多支企業法治專家宣講團。2019年來,他們共深入企業開展相關領域的普法宣講560餘場次。
突出問題導向
普防結合去除「隱患」
普法教育和法治宣傳的目的在於防患於未然,做好普防結合工作,相當於為企業打好「預防針」。而組織專家編制《民營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手冊》就是重慶市創新企業普法的一個創舉。
為了幫助民營企業在實際運行中及時發現並規避法律風險,促進企業良好運行,2019年,重慶市司法局組織西南政法大學、相關市級部門、律師協會等單位的法學專家、實務專家、民營企業代表等,全面梳理匯總民營企業從設立、運行到退出全生命周期,以及生產、經營、管理、融資等各環節涉及的23部主要法律法規和332個法律風險點,編制了《民營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手冊》,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務實管用的法律工具書。
與此同時,組織律師服務團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園區行」也是重慶市司法局加強企業普法成效的又一舉措。
2019年6月,重慶市司法局聯合重慶經開區管委會與市律師協會,啟動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園區行」活動,通過法治體檢、法治講堂、法律諮詢、律師調解等「四大行動」,為企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這一系列活動共遴選500多名律師組建12個「園區行」律師服務團,深入全市1500餘家民營企業開展「法治體檢」專項服務活動,進行了法治宣講540餘場,起草審查企業章程、管理制度3000餘件,提出風險提示和法律建議2100餘條。
2019年10月24日,長壽區司法局結合「公共法律服務園區行」活動,舉辦「園區行法治大講堂」。法律服務團通過9個典型的案例,清晰地向聽眾闡明了勞動法、勞動合同法關於勞動合同的規定,為企業規範用人提供了合理化意見建議。
重慶市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系列活動的目的是為在全市工業園區實現『三個全覆蓋』,即律師、公證、鑑定、仲裁、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民事、刑事、行政法律科目全覆蓋;經開區企業及企業職工全覆蓋。」
「希望政府多舉辦這樣的活動,對提升企業依法誠信經營、管理和提高法治意識、維權意識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一位參與園區行活動的民營企業家說。
突出結果導向
精準普法提升「療效」
做好普法宣傳工作,要防止「眉毛鬍子一把抓」。根據不同群體的法律需求,突出各自的普法重點,差異化精選普法內容,才能提升普法「療效」。
「對企業管理者要選取較為系統的普法內容,注重法治觀念和守法誠信意識的培養。」重慶市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2019年12月11日,重慶市企業維權聯席會舉辦《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適用》專題講座,吸引200多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到場參加。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長王彥運用典型案例,以案說法、以案釋法。
重慶市司法局認為,對普通職工要選取較為具體的法律條款加以闡釋解讀,提高他們依法維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針對農民工等文化程度較低的群體,酉陽縣板溪鎮司法所則選取普法「三字經」等最簡單、易懂、易記的普法內容。
而針對進城務工人員、失業待業人群,重慶市司法局還於2019年9月26日開展了「就在山城·渝創渝新」就業創業宣傳。工作人員重點對創業擔保貸款、穩崗補貼、社會保險補貼職業技能提升補貼等政策進行了解讀,推動該類人群就業技能培訓,讓職工在進入企業前就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