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自由」成奢望,比堂食貴一倍,薅羊毛的到底是誰?

2020-12-21 騰訊網

雙十一剛剛結束第一個搶購期,很多尾款人們就開始準備吃土了,看著月底才發的工資和一直在催的花唄帳單,打工人精神抖擻,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節衣縮食討生活,冬天快到了,節衣有些難,那就先從吃上下功夫吧!於是不吃外賣成了很多人的首選。

有些人會問,不吃外賣就行了?還不都是要吃飯,外賣能貴多少?然而體驗過才發現,外賣真的很貴,普通一餐飯同一家店堂食20元左右,可是外賣就要翻倍。

這不禁讓打工人直呼「外賣自由」也太難了!

你的第一單外賣花了多少錢?

外賣興起似乎沒多久,美團上線從2010年開始,做外賣也不過這幾年,但是現在外賣已經相當普及。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9億網民中,外賣用戶已經達到4.6億,和上一年相比同比增長12.7%。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有專家指出,這個市場規模即將達到萬億水準,現在還是未飽和狀態。

提起外賣,很多人直接就貼上了「方便」、「便宜」的標籤,外賣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發展得十分容易,但是它真的便宜嗎?一開始的確很便宜,你還記得你的第一單外賣花了多少錢嗎?

「我吃過一毛的,三毛的,甚至還有免費的。」

「我以前見過優惠減完以後app還倒貼錢的……」

「點過只要付一分錢的,當時都害怕商家不接單。」

很多人都經歷過「外賣免費」時期,就算要付錢,也會有平臺大力發放的優惠券,各種各樣的滿減疊加以後,基本一餐花不了多少錢。

因為「外賣便宜」吸引了不少羊毛党進駐美團和餓了麼,平臺的補貼政策開始生效,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用戶作為受益人羊毛也薅得很開心。

根據平臺規定,新用戶幾乎每個店都有立減15元的待遇,再加上一些優惠券,新客基本都能體會到「霸王餐」的快感,而為了新用戶的留存,平臺在短期內會不定時發放大額優惠。

但是這樣溫水煮青蛙的策略使得原本薅羊毛的用戶逐漸深陷泥潭,慢慢地不少人發現,自己的外賣價格不斷在上升,從幾塊到十幾塊,現在二十多元的外賣是常態,三四十也不意外。

點的餐都差不多,價格卻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而且有用戶察覺到,在實體店裡吃和外賣之間差了很多錢。

這家鍋貼店是某地較為出名的連鎖加盟店,最出名的餐品是沙湯和鍋貼,實體店遍布街頭小巷,所以消費者眾多。「這家店很多本地人都吃過,這碗沙湯店裡賣5塊,但是外賣上標價7塊,其他餐品也一樣,都會漲個一兩塊。」

配送價20元起,也就是說要湊到外賣基本配送價,同樣的餐品在店裡可能只要15元左右,再加上配送費和打包費,外賣最終和堂食價格能差大概10元。

10塊錢什麼概念,在店裡能再吃一頓早餐了,一些用戶算清楚這個帳後,深知自己點外賣虧大了。

有些商家為了讓用戶點餐感覺值一點,會附贈飲料,這些飲料是供貨商免費提供的,商家沒有成本,而贈送飲料無形中感覺增加了菜品,加大了競爭力。

可是這些飲料大多時候都很雞肋,廉價感撲面而來,用戶領不領情還是兩說,免費飲料戰術就這樣長期存在著。

用戶商家兩頭叫苦,問題出在哪兒?

小徐說自己帶午飯不是因為她養生,而是因為她維持不了每天點外賣了。「現在的外賣是越來越貴了,真的吃不起了!」小徐是剛畢業的實習生,還沒來得及展望光明的未來,就先一步被外賣打敗,每個月固定的租房支出讓她不得不省著點花,所以從不下廚房的她也開始琢磨怎麼做家常菜了。

現在的外賣不僅有價格高的問題,單個菜品比店裡貴個一兩塊都能理解,這是為了平衡其他支出。但是越來越高的打包費和配送費讓人十分不解,與此同時分量還變少了。

「紅包返現」、「直接滿減」這樣的優惠字眼著實讓人心動,但是如果外賣平臺上商家按照原價賣,根本就不現實。

外賣行業的「潛規則」是,商家每賣出一單平臺都要抽成,而為了不虧錢,只能將多出的成本轉嫁到用戶身上,這就是所謂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今年疫情期間餐飲行業的日子不太好過,不少商家都依靠外賣維持生活,但是漸漸地有些商家都寧願選擇自己送也不願意摻和平臺的配送了,更有甚者直接退出外賣平臺。

「原本做外賣是想著能讓生意更好一點,但是每個月算下來,根本賺不了多少,等於是在給平臺打工!」劉師傅是當地一家炸串店的老闆,因為他家的炸串口味出眾,吸引了不少忠實的食客粉絲。但是也有人抱怨他家不做外賣,想吃只能到店裡來吃。

據劉師傅介紹,自己店裡人均價格在12元左右,但是外賣每單大概20塊,平臺抽成大概6塊,再加上配送費,他覺得自己的顧客吃的太虧,自己也沒賺到錢。

據了解,美團對商家的抽傭規則是,類似必勝客這樣的大型連鎖企業維持在18%左右,餓了麼有15%;對小店來說,美團抽傭升至23%;餓了麼大概在20%左右,新入駐的商家優惠至16%。

訂單成交額越高,平臺抽傭相對也在上漲,給平臺打工這種說法的確存在。

「不願意出門就得被宰」,外賣平臺的便利性讓很多消費者直接默認這樣的價格上漲,但是根據調查,大部分用戶能夠接受的上漲區間大概在20%左右,可是現在有些價格上漲接近50%,在不知不覺中,錢越付越多。

付過配送費餐品還要漲價,外賣配送員也拿不到多少分成,這似乎都在預示著平臺抽走了大頭,這些錢都花在哪兒了?一輪又一輪的拉新補貼和價格戰似乎能看到,燒錢增量能走多遠?

寫字樓裡興起的外賣小程序

外賣吃不起,帶飯又累贅,寫字樓裡的員工們得想想新的辦法,而被外賣送餐上門培養出來的習慣難以更改,有什麼法子能代替外賣又不出門呢?

回到最原始的解決辦法,建群直接聯繫,很多大廈裡的公司都會有附近餐館的聯繫名片,如果需求量大,會和飯店老闆建個微信群,哪些人需要訂餐直接群裡招呼,約好配送時間,老闆集中送飯上門。

可是遇到單個點餐或者不想吃這家怎麼辦呢?隱藏在大廈裡的小程序在悄然興起。

和外賣平臺高昂的抽成費用不同,小程序的門檻就低多了,除了每個月低廉的月租費用,其他產生的所有利潤都將是商家自己的。

現在有很多餐飲品牌都做了自己的訂餐小程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喜茶、麥當勞等,解決不少訂餐問題。和美團餓了麼等平臺相比,訂餐小程序也可以選擇自提或者外賣,但是這樣的外賣成本明顯少了很多。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因為不是美團那樣大的規模,小程序上的店家和用戶都只是集中在區域小範圍內,所以不需要那麼大的數據支撐,人力成本也節省很多。從功能上,掃碼預約和點單功能也完全能滿足用戶需求。

另外小程序對於店面宣傳方面,提高了精準營銷和品牌粘度,比起在外賣大平臺上的海底撈針式搜索,小範圍的小程序更有針對性。

這些小程序都是可定製的,寫字樓內部可以自行打造,這樣的內部消化不僅價格更低廉,消費者體驗也更好。

平臺又掀起價格戰,外賣自由何時能實現?

平臺之間的戰火從來沒停過,今年8月餓了麼亮肌肉,正式推出「百億補貼」計劃,而近期這個補貼的規模從24城增至124城,範圍也從餐飲類擴展到了全生活服務類。

「百億補貼」補的是什麼?如果你是新用戶,那麼你就可以薅羊毛了,「一分錢炸雞」不是夢!這種套路是不是似曾相識?你當初也享受過,還是作為新用戶的時候。沒錯,這種燒錢的拉新手法再度上演。

美團作為老對手怎能無動於衷?為了搶奪市場,美團緊接著上線「百億飯補」計劃,雖然官方定義這次活動只是「促銷」而非「補貼」,但是從形式和內容上來看,這是雙方平臺的又一次交火。

2018年夏天,餓了麼曾經投入30億來打補貼戰,可惜最終效果平平,沒能成為本地生活領域的老大。現在捲土重來且氣勢洶洶,補貼大戰又起,未來局勢發展如何還不能早下判斷。

不過有句話說得對,「老用戶不如狗」,這些誘惑力滿滿的補貼都是針對新用戶的,老用戶們還在愁外賣自由。說句不誇張的話,有人給自己定下的十一月小目標是定外賣不看價格,只看喜好。看似簡單,實行起來已經有些難度了~

相關焦點

  • 麥當勞外賣價格比堂食還要貴,網友吵翻了,實際上是行業潛規則
    麥當勞外賣價格比堂食還要貴,網友吵翻了,實際上是行業潛規則 這兩天
  • 麥當勞外賣價比堂食貴11元被質疑,店員:這是公司定的
    麥當勞外賣價比堂食貴11元被質疑,店員:這是公司定的 裴瑩/「中國消費者報」微信公號 2019-07-22 20:21
  • 除開配送費,麥當勞外賣竟比堂食貴!回應:外賣採用單獨定價系統
    近日媒體報導,同樣的套餐,北京地區麥當勞外賣價格比堂食價格貴11元,額外還要另付近10元的外送費?記者走訪長沙的麥當勞發現,外賣價格比堂食貴是普遍現象。既然有專門的外賣費,為什麼外賣產品價格還是比堂食貴。對此,許多消費者表示不解。
  • 麥當勞外賣被指比堂食貴還要配送費 網友對此展開熱議
    近日,有微博網友反映,麥當勞同樣的套餐,外賣價格比堂食價格貴了 11 元,還要額外支付 9 元配送費,引發網友熱議。網友@咦-名字去哪兒了發微博稱:「在APP上點餐無意間發現同樣的單品麥樂送的價格比堂食的價格高很多。麥香魚套餐甚至貴了 11 塊錢?然後最後還要額外另付外送服務費?
  • 堂食來了,街道又充滿了煙火氣,那麼誰知道堂食一詞的由來?
    宋代歐陽修所著的《新五代史·漢臣傳·蘇逢吉》記載:「逢吉已貴,益為豪奢,謂中書堂食為不可食,乃命家廚進羞,日極珍善。」可見「堂食」的相關記錄並不多,即使在古代也不是經常被使用的詞彙。顯然,古今「堂食」釋義並不一樣而且意義相去甚遠。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內部相應語素義的差異。
  • 薅羊毛怎麼讀?薅羊毛拼音讀法及意思簡介
    經常會聽到別人說薅羊毛,但是就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連薅羊毛怎麼讀都不知道?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們。  薅羊毛怎麼讀  薅羊毛拼音:[hāo yáng máo]  薅羊毛簡介  事實上,薅羊毛這個詞並非天生和P2P聯繫在一起。
  • 2020「薅羊毛」指南
    但如今,「薅羊毛」的套路變得越來越深,難度也越來越高。2019年的「薅羊毛手冊」放在今天,多半不好使。變成了如今的「薅羊毛」這類網站或者手機APP提供的信息並不能讓你真正薅到羊毛相反,他們只是在替商家打廣告從中賺取廣告費和抽傭所以這類「薅羊毛」平臺上
  • 那些想薅羊毛的年輕人,都被羊毛薅了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的一項研究發現,近八成被訪者不再同意「今天有錢今天花完,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說」的消費態度[1]。被生活壓垮的年輕人,開始攢錢了。2019年11月4日,成都,紅花南路,閒品再生商店。
  • 堂食都不給,港漂居然要月入5W才能」吃喝自由「?
    之後入職,現在因為疫情也需要分流辦公,挺不方便的,會影響工作的進度,然後衣食住行方面肯定就是現在6點之後不能堂食啦,晚飯都是外賣解決。影響最大的還是吃飯方面吧~因為之前上班,公司有提供飯堂可以供我們中餐下午茶使用【有專人洗碗】,挺多同事選擇出去吃,疫情嚴重之後現在食堂關閉堂食只能打包回辦公室吃【要自己洗碗】。
  • 薅羊毛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薅羊毛 羊毛黨的含義及出處
    薅羊毛是什麼意思什麼梗?薅羊毛本是沿襲春晚小品中白雲大媽的「薅羊毛織毛衣」的做法,被定義為「薅羊毛」。現指以年輕人為主的群體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各類商家開展的一些優惠活動產生了濃厚興趣,並專門出現了這樣一批人,搜集各個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各類商家的優惠信息,在網絡和朋友圈子中廣為傳播,這種行為被稱作薅(hāo)羊毛。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薅羊毛等相關內容。
  • 為了薅羊毛,你都幹過什麼蠢事?
    還是這幫人,在小事上薅起羊毛來,那叫一個費盡心思斤斤計較,為了湊個外賣滿減恨不得動用全身的數學細胞。又壕又摳,前後簡直判若兩人。今天來說說,你為了薅羊毛做過哪些蠢事?@我太南了周末去網紅店吃四五百元的大餐眼都不眨一下的我,中午點外賣為了最大化利用紅包和滿減優惠,花大半個小時比來比去算了一頁草稿紙,只為省5塊3毛錢呵呵噠。
  • 線上外賣價格貴過實體店,你的外賣在給誰買單
    在另一家外賣平臺上,一知名傳統東北菜老店的熘肉段套餐盒飯7.29折後售價為18.8元,而去實體店價格為15元;一家新銳的牛肉飯店家食品標價每份要比實體店貴2元。一本地知名餐飯商家介紹,其外賣單品價格要比實體店價格貴2元到5元。線上與實體店定價不一?
  • 美四大外賣被控壟斷:堂食外賣同價致菜品價格貴了
    4月14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周一,GrubHub、DoorDash、Postmates和Uber Eats等美國四大外賣平臺遭遇反壟斷集體訴訟,被控涉嫌利用在送餐方面的主導地位,令餐廳通過提高菜單價格向消費者收取更高費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期間也是如此。
  • 麥當勞被曝外賣定價比堂食高 員工:公司定的
    近日有消費者反映,麥當勞同樣的套餐外賣價格比堂食價格貴11元,額外還要另付近10元的外送費。北京青年報記者7月22日晚間探訪發現,麥當勞app上確實存在此情況。而不僅是麥當勞,肯德基app上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 明星們都怎麼點外賣?點外賣如何避免被殺熟?
    明星們在工作時應該用不著他們親自點外賣,這種小事兒助理都搞定了,那麼在居家的時候,明星如何去拿外賣?何炅就爆出過他每次都藉口在家沒穿衣服,讓外賣員把外賣放門口,等外賣員走了他再探出門去取。而楊冪的外賣帳號名直接叫楊冪大美女,估計外賣員會以為點餐的是楊冪哪個忠實粉絲呢!
  • 麥當勞外賣價比堂食貴11元,還要9元配送費,網友:肯德基更狠!
    近日,麥當勞外賣價格比堂食價格高11元被網友發現,同樣的套餐不同點餐方式價格相差那麼大,而且外賣還要9元外送費引起熱議。在麥當勞外賣平臺麥樂送上點餐「雙層牛堡套餐」,套餐價格為33.5元,另需外送費9元,也就是外賣需要42.5元。
  • 懟完火車站的麥當勞被懟了,外賣比堂食貴15元,打上法律擦邊球?
    剛懟完北京南站的麥當勞,22日就被曝出存在外送價格高於堂食的現象。有網友爆料稱,其在麥當勞app上發現同樣的產品外送和到店的價格差較多。其中某套餐價格相差11元。7月23日—24日,AI財經社走訪發現,麥當勞的這一「玄機」確實存在,外賣價格均比堂食價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浮。而且,同為西式快餐品牌的肯德基、漢堡王,在外送平臺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溢價。
  • 中年婦女薅羊毛迷惑行為大賞
    我不知道你們啊,反正我總覺得中年婦女薅羊毛是人類一大迷惑行為,沒有之一。
  • 調查:10份外賣8份重量低於堂食 吉野家、漢拿山等紛紛「中槍」!
    記者注意到,外賣盒內有一層塑料小隔板,下層是米飯,上層是辣白菜、五花肉等食物,但蔬菜明顯沒有堂食的多。於是,在外賣打包盒裡還多了一層小隔板的情況下,分別進行稱重,最終堂食重量為706克,外賣重量為561.4克,也就是說堂食分量比外賣多了足足144.6克。
  • 線上外賣價格貴過實體店,你的外賣在給誰買單?
    一碗10塊錢麻辣麵, 外賣比實體店貴了40% 「同樣一碗麻辣麵,為啥去店裡吃是10塊錢?而外賣平臺上在打包費和配送費額外單算後,售價是14.8元?」在愛建區域上班的李先生最近發現,外賣平臺上很多商家外賣價格,明顯比實體店貴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