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油雞水配方
材料:生抽3千克,冰糖1.5千克,花雕酒150克,香葉5克,羅漢果1個,甘草20克,桂皮20克,公丁香5克,八角20克,小回8克,花椒10克,白寇5克,紅寇5克,陳皮15克,紅穀米50克,草果10克,生薑100克,沙姜15克 鼓油雞水做法:將藥材香料裝入藥材袋,然後將所有材料煮開,再調慢火煮約30分鐘。即成鼓油雞水。
豉油雞的做法一:
特色 肉嫩、皮脆、鮮香、味美。玫瑰豉油雞是廣式菜系中一道頗有特色的冷菜,非常適合上海市民的口味,故銷量較好。玫瑰豉油雞的做法多種,各有千秋。
材料: 母雞1隻(約1250克)。
調料: 玫瑰露酒150克,生抽500克,特加飯酒750克,幹辣椒5克.香葉4克.泰國魚露75克,胡椒粉1克,姜20克,味精5克,冰糖50克,豆豉45克,芹菜、洋蔥各200克。
做法:
1.把幹辣椒、香葉、豆豉放在布袋裡,放入100克的水中浸泡片刻後與芹菜、洋蔥塊、姜塊一起上籠蒸20分鐘。
2.把蒸好的布袋、芹菜、洋蔥、姜塊取出。汁留鍋裡,加生抽、加飯酒、魚露、冰糖、味精、胡椒粉。燒開、冷卻後,加入玫瑰露酒成玫瑰豉油汁。
3.雞洗淨後入沸水鍋煮20分鐘.熟後取出。去頸,將雞切成四大塊,放入玫瑰豉油汁中浸泡7~8小時,食用時改刀裝盤。
[要領提示] 雞種要好,並不能煮爛:玫瑰豉油汁要調製好。
豉油雞的做法二:
雞1隻,姜3片,蔥2根(切成段,尾不要),李錦記芝麻油1茶匙,李錦記豉油雞汁1杯半,清水1杯半
把鮮雞洗乾淨,雞的個頭不要太大,1斤2兩左右最好,不要超過1斤半,個太小了沒肉,太大了肉粗不進味不好吃。
1、在鍋裡下1湯匙油,爆香薑片和蔥段,加入豉油雞汁和清水煮開,把整雞放進鍋裡,加蓋,用慢火煮開,每隔幾分鐘就把雞翻轉一次,讓雞身各個部位都著色入味,大約煮20分鐘左右,雞身全部變成深咖啡色,就2、加1茶匙芝麻油,加蓋再煮5分鐘,離火再浸5分鐘。
3、取出雞斬塊,淋一些汁或用小碗裝一些汁蘸著吃。
|雞燜蛤|
雞塊的初加工:
1.土雞5隻(重約2000克/只)宰殺治淨,去頭、尾、內臟,衝去血水,瀝乾備用。
2.鍋入清水,加蔥段、薑片、料酒大火煮5分鐘至蔥姜出味,調入鹽、雞粉,放入整雞,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10分鐘,關火浸泡30分鐘,此時雞肉約八成熟,撈出掛於通風處晾2小時,取下改刀成塊。
炒雞汁製作流程:
1.紅棗60克、白豆蔻、黨參、枸杞、當歸各30克衝去表面浮灰,除枸杞外其餘藥料改刀成片,放入不鏽鋼盆加溫水800克浸泡1小時,再覆膜上鍋蒸30分鐘,取出打去料渣,留藥料汁備用。
2.藥料汁中加入土醬油300克、蠔油120克、美極鮮味汁50克、鹽50克、雞精、味精各40克、花椒麵35克、五香粉15克攪勻即成。
走菜流程:
1.花蛤500克洗淨,放入燒至起蝦眼泡的水中汆一下,待去掉其表面雜質時撈出瀝乾,此時花蛤尚未開口,鮮汁依舊包在殼內。
2.鍋入混合油50克(雞油、豬油、花生油各1/3)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50克、蒜片20克炒香,放入雞塊1000克炒至水汽蒸發、表皮出油,加甜麵醬80克小火炒出香,倒入雞湯浸沒至雞塊的一半,倒入炒雞汁50克中火燒3分鐘,此時放汆過水的花蛤,加蓋轉小火燜5分鐘,開蓋加青椒片50克翻勻,大火收汁,加香醋8克翻勻起鍋裝盤,撒香菜點綴即可走菜。
荔枝柴燒雞(附醃製料、皮水配方)現在的荔枝柴古法燒雞,一般選用二斤多重的走地雞,用滋補藥材和調味料醃製入味,在自然風中吹乾外皮,採用傳統製作手法在瓦缸中加入荔枝柴和碳燒制,整隻燒雞皮酥脆、肉幼滑、骨香甜、鮮嫩多汁,上桌時撲面而來荔枝木淡淡的清香,坐在這種大自然的餐館裡面品嘗真令人讚不絕口!這該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烤雞了,廣東話叫燒雞。
醃製料:
取20斤清水,放入砂仁15克,草果10克,肉桂10克,蜂蜜20克,高良姜90克,陳皮15克,丁香4克,白芷10克,肉豆蔻15克,香料包用紗布包起來,鹽1斤,味精、糖各0.5斤,蔥、荔枝葉姜共1斤,料酒125克,燒開後放涼。
脆皮水:
飴糖(麥芽糖)1斤,涼開水16斤,大紅浙醋0.3斤,白醋4斤。
荔枝燒雞的做法
1、原料選擇:選用體重2斤的農家散養雞,這樣的雞肉質鮮嫩,淨肉率高,製成烤雞出品率高,風味佳。
2、整形:將白條雞先去爪,再將兩翅反轉成8字形。
3、將整形後的光雞逐只放入醃製缸中,用壓蓋將雞壓入液面一下,醃製時間根據氣溫高
3、將雞放入滷水湯中浸泡,由於雞肉大腿根部及雞翅根部的肉比較厚,需要用小刀劃幾刀,以便更入味,放入冰箱中冷藏醃漬兩天。高低而定,一般醃製時間在1到2個小時。
醃好後撈出控幹。(註:不同醃製濃度對成品烤雞的滋味、氣味和質地三大指標影響較大,高濃度醃製液(17%)使得雞體內的水分向外滲透,肉質相應老些,同時由於肌纖維的收縮,蛋白質發生聚合收縮,從而影響了芳香物質的揮發,導致雞體香味不如醃製液質量分數為8%及12%的好。另外,高濃度鹽液滲透性強,因而短時間即可達到醃製效果。醃製液質量分數為12%的醃製液則較為理想,且鹹度適中,色、香、味俱全)。
4、浸燙:將填好料、縫好口的光雞逐只放入加熱到100℃的皮料液中浸燙半分鐘左右,然後取出掛起,晾乾待烤。。
5、炭爐內加足夠荔枝木炭料,燒至熾紅沒有煙氣發出,用叉或鐵插住雞身,掛在爐火內上燒烘,並不停轉動,至全身燒至金黃色即成。
秘制鹹香雞>主料:清遠雞1隻,1250克。
>配料:洋蔥150克,香蔥50克,大蔥50克。
>調料:李錦記雞粉15克,色拉油50克,鹽10克,味精10克。
>製作方法:
1.先將雞宰殺去毛。
2.洋蔥切碎,用油炸至金黃色備用。
3.將雞加鹽、香蔥、大蔥,醃製5小時。
4.加高湯,鹽焗雞粉,味精,香蔥,大蔥煮25分鐘出鍋。
5.改刀裝盤撒上炸好洋蔥碎即可。
菩提香油雞(附秘制雞水配方製法與自製香油配比)特點:
採用廣式白切雞的做法,最出彩的地方在於原料的選擇和自製香油。選用宮廷黃雞,肉質鮮美,自製香油中加因入了瑤柱而鮮美十足。
介紹:
此菜屬改良菜品,所用的是粵菜的手法,自製香油料加了瑤柱提香味道,本人去吃過,菜品很有特色,口味也不錯,好多菜品靠合理的改良才能拴住客人的胃。
原料:
宮廷黃雞1千克。
調料:
秘制雞水3千克,自製香油100克,香菜3克。
秘制雞水配方製法:
將老雞、龍骨各1500克,豬皮、豬腳各500克放入湯桶,加水15千克,大火燒開,小火煲制3小時,倒入鮮沙姜250克、鹽焗雞粉70克、山桅子6個,加鹽20克,味精10克,雞粉8克,白糖5克調味即可。
自製香油配比:
將幹蔥末、小蔥末各100克,瑤柱丁20克,鹽3克,味精2克拌勻,澆燒熱的色拉油100克即可。
製作方法:
(1)將雞宰殺治淨,放到燒開的秘制雞水中,水保持燒開5分鐘,小火浸泡40分鐘。
(2)撈出控幹水分,斬塊,裝盤,澆上燒熱的香油,撒上香菜點綴即可。
奇味雞煲(附秘制雞煲醬配方)介紹:
奇味雞煲是海派菜中的名菜,它主要靠番茄醬與咖喱醬配製的醬汁調味,裡面重用了南蔥(幹蔥),整個成菜濃香順滑,微酸帶辣,既有咖喱香又有茄醬的濃鬱,且吃在嘴裡有種沙沙的感覺,主要是土豆泥在醬汁中有不可替代作用。要做好奇味雞煲關鍵有兩個方面:一則雞煲醬,二則雞塊選料、炒制工藝。
原料:
當年嫩滑的三黃雞(以350克雞腿為例)。
配料:
幹蔥段50克、蒜子35克,青、紅椒塊各15克。
調料:
精鹽、薑片、蔥段各2克、料酒5克、八角1枚、花椒1克,色拉油50克、黃油25克,秘制雞煲醬30克、味精2克、高湯100克,麻油3克。
秘制雞煲醬製作:
鍋上火加底油200克、黃油75克燒熱,再放入幹蔥末50克炒至出香,緊接著放入咖喱粉50克、番茄醬350克、鹽25克稍炒,待出油變紅色時放入高湯350克、花生醬(可先用水稀釋一下)50克、土豆泥200克、白糖50克,小火炒5分鐘,裝入盛器中,隨用隨取。
製作方法:
(1)先用刀在雞塊的內側劃一刀,然後帶骨斬成3.5釐米見方的塊。
(2)將雞塊納入盆中,加入精鹽、薑片、蔥段各2克、料酒5克、八角1枚、花椒1克醃漬30分鐘。
(3)淨鍋上火,摻人清水燒開,投入雞焯塊,焯透撈出,瀝淨水分。
(4)鍋復上火,加色拉油5、黃油燒熱,投入幹蔥段、蒜子,將焯好水的雞塊入鍋翻炒,至水汽將幹,接著投入青、紅椒塊,加入雞煲醬、味精2克、高湯100克,攪勻倒入沙煲中。
(5)沙煲上火,待開鍋,用小火蓋上蓋煲8分鐘,期間用小木鏟攪兩次,視雞塊吐油時,將沙煲離火,上淋芝麻油3克即可上桌。
特色混椒雞
原料:去骨烏雞250克 鮮香菇100克 二荊條青辣椒150克 泡紅辣椒15克 野山椒15克 鮮小米椒30克 黑胡椒粒8克 大蒜粒20克 幹青花椒8克 子姜粒20克 鮮青花椒10克 鹽8克 胡椒粉8克 雞精10克 味精8克 豆瓣醬30克 秘制醬料60克 料酒、生粉、高湯、香油、藤椒油、化豬油、菜油各適量
製法:
1.把去骨烏雞剁成小塊後,加鹽、味精、雞精、胡椒粉、料酒和少許生粉抓勻上漿。另把鮮香菇切成條後,入沸水鍋裡氽一水,便撈出來瀝水;二荊條青辣椒、鮮小米辣、野山椒、泡紅辣椒均切成段。
2.鍋入菜油燒至五成熱,下烏雞塊滑熟,撈出來瀝油。
3.淨鍋入化豬油和菜油燒熱,下大蒜粒、子姜粒、黑胡椒粒、幹青花椒、鮮青花椒、泡紅辣椒、野山椒、鮮小米辣椒和豆瓣醬炒香出味,再放入烏雞塊一同煸炒片刻,摻高湯150毫升,調入秘制醬汁、雞精、味精和胡椒粉燒開,然後放入滑過油的二荊條青辣椒,小火燒2分鐘,最後用生粉勾薄芡,淋香油和藤椒油,出鍋裝盤,即成。
秘制醬料:是先把紅燒扣肉罐頭2聽入鍋加熱後,用攪拌機打細,再加入桂林風味辣椒醬300克、芝麻醬150克、花生醬50克、雞汁40克、沙茶醬150克、黑胡椒粒(剁細)20克、鮮青花椒末50克和鮮小米辣椒末50克,調勻即成
長安葫蘆雞
批量預製:
1、新鮮散養三黃雞10隻(每隻淨重約2斤),在脖子處切開刀,放淨雞血,割掉雞屁股,掏出內臟,衝淨血水後納盆。
2、鹽200克、花椒20克、八角7個、桂皮10克、香葉10克、小茴香6克放入淨鍋中小火慢炒5分鐘,至香料顏色發黃、香味逸出後盛入盆內,搗成芝麻粒大小的粗顆粒即成香料鹽。
3、把拌勻的香料鹽均勻抹遍雞腹和雞身醃製2小時,然後入淋有適量料酒的沸水中焯一下。
4、鍋入高湯40斤,下入蔥段、薑片各200克、料包(花椒200克、小茴香150克、八角、桂皮各30克、香葉20克、幹線椒、黃梔子、白芷各10克用水稍微衝一下,包入紗布袋)大火燒開,轉小火熬1小時,離火打掉渣滓後約得滷湯30斤。
5、將醃好的三黃雞整齊碼在託盤中,灌入滷湯,蒸製50分鐘,取出備用。
蒸好的三黃雞形狀完整,但肉質已非常粑爛。
走菜流程:
1、將雞背部用刀砸開,折斷雞脖、雞翅等處的骨頭,雞胸朝上,輕輕壓平、鋪在漏勺上。
2、取玉米澱粉100克、低筋麵粉50克加蛋清1個、豬油少許,倒入清水攪拌成稀糊,均勻澆淋至包裹雞身。
3、鍋入寬油燒至六成熱,下入三黃雞炸至表皮金黃酥脆,撈出後擺入墊有牛皮紙的葫蘆盛器。
4、小葫蘆用錫紙包裹起來,放入辣椒麵、孜然面各30克,放在大葫蘆上一起走菜即可。
製作關鍵:
1、與滷煮相比,蒸熟的方法更易保持雞身完整。
2、三黃雞要用不鏽鋼漏勺打撈,不能用筷子插,否則雞肉易碎。
3、要把握好蒸製時間,時間不足達不到提骨脫肉的效果,蒸過了雞肉一碰就碎。
問:此菜和香酥雞的做法有些類似,滷製香酥雞的料包中要放丁香,而這滷湯中為什麼不放丁香呢?
答:丁香的香氣比較濃鬱,容易搶味,為了突出雞的本味,傳統葫蘆雞的滷湯中並未使用丁香,我們就沿用了這種古法。
特點:軟脆搭配,鮮香麻辣。
原料:牛百葉150克,牛彎扣(直腸)、牛蹄筋各100克,牛肝菌、萵筍、油菜,木耳各100克,色拉油100克。
調料:自製麻辣料20克,鹽10克,味精4克,姜、蒜子各20克,料酒10克,水澱粉5克,香蔥段15克,麻辣油100克,自製黑椒牛肉醬5克,芝麻5克。
自製麻辣料配方及製法:
A:草果150克,白蔻500克,香葉200克,白芷150克,紅蔻100克;肉蔻150克,乾草100克,篳撥100克,山奈150克,草蔻100克,丁香50克,香茅草200克,桂皮250克,香草50克。
B:花椒750克,幹的青麻椒(比一般花椒麻味重)250克,燈籠椒(大的泡椒)750克,四川幹紅椒750克;豆瓣辣醬6.5千克,香菜籽250克。
C:豬油2.5千克,色拉油15幹克,蔥2千克,蒜1.5千克,姜1千克。
製法:
1、將色拉油、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用溫水浸過的A料,小火炸20一30分鐘變色,但不能炸糊,撈出,可用於熬製火鍋底料。
2、再下入衝過涼水的B科炸出香味,不得炸糊,撈出3下入蔥、蒜,姜,小火炸香撈出,所成的油即為料油。最後將撈出來的B料攪碎,放入同等重量的料油,即成自本麻辣料。
自製黑椒牛肉醬:家樂牌黑椒汁O.3瓶,柱候醬、海鮮醬各O.3瓶,保衛爾牌牛肉汁0.3瓶,牛肉粉10克,黑胡椒20克,南乳汁10克,味精50克,美極鮮20克,廣東米酒 400克,蠔油、鮑汁各10克,小火熬製10分鐘。
製作方法:
(1)牛肝菌切段、萵筍切條,和油菜心、木耳一起焯水,撈出瀝乾。鍋下油,下入以上各料急炒出鍋。
(2)將牛雜切條備用。涼水下鍋,放入牛雜(水要漫過牛雜),加入香蔥段10克、姜、料酒10克,小火煮40分鐘,撈出備用。
(3)起鍋入油將蒜子炸熟至金黃,下麻辣料、牛雜、料酒10克,翻炒幾秒,加鹽、味精、牛肉醬勾芡倒入盛器內,撒上芝麻、香蔥段5克。
(4)起鍋將麻辣油燒至六成熱澆在牛雜上即可
安化黑土雞>主料:黑土雞一隻。
>配料:玉竹200克,竹蓉菇250克,紅棗30克,姜20克,蔥花1克。
>調料:鹽15克。
>製作方法:
1.將雞宰殺,洗淨,將肉切成2釐米見方的肉塊,備用。
2.熱鍋上油,將雞與姜煸香,炒至水分瀝乾。
3.大鐵鍋放入泉水,小火煨2小時左右,再放入玉竹,竹蓉菇,煨至酥爛(視情況而定時間)。
4.加入紅棗,煨十分鐘,即可出鍋,出鍋時撒鹽與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