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是個大課題:長夏養生

2020-12-16 騰訊網

小暑剛過,就迎來了「長夏」。「長夏「一詞,首見於《黃帝內經》,如《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脾主長夏」;《素問·六節藏象論》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素問·四時刺逆從論》曰:「是故春氣在經脈,夏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

在五行學說中,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中醫學中配之以肝、心、脾、肺、腎五臟,五季中配之以春、夏、長夏、秋、冬五季。脾為人體的後天之本,五行屬土,居中央為中土,與長夏之氣相通,主氣為溼。

中醫所說的「長夏」,一般指農曆6、7月份,其始於盛夏而止於秋涼,佔一年間的中央時段,包含大暑及三伏天的前兩伏,歷時一個月。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高、溼度大、悶熱難耐。按照農作物在一年中「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的生長規律,長夏時節,大多數農作物正處於轉化和成熟、孕育籽實的階段,故長夏的生化作用為「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皆以長夏之化為中心。四時若無長夏為之化,則草木雖繁茂而果實不成,秋既無收,冬亦無藏。

長夏養生,重在脾胃:

規律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是保養脾胃的第一步,特別是胃本來就不好的人,要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另外,要注意定時吃飯,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要站著或邊走邊吃,吃飯時不要討論問題或爭吵。

下面介紹幾種長夏養生的好方法:

1、早上喝小米粥

《本草綱目》說:小米能「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小米黃色,入脾。小米既能開胃又能養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和嘔吐的功效。小米含有蛋白質、鈣、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維生素B。;也可以加入幾顆含維生素C較多的紅棗,二者互補,是一種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滋補粥品。

2、拍打脾經、胃經

手形為空心瓦攏掌,從胸口向下拍打,經過大腿小腿前面一直拍打到腳面(胃經),然後從小腿內側腳踝處向上,沿著腿的內側向上一直拍到胸部口脾經。行走路線是向下沿著胃經拍打,向上沿著脾經拍打。左右拍打各三遍,每遍兩個八拍即可。

3、吃飯時細嚼慢咽

細嚼慢咽,主要是減輕脾胃工作量,真是好處多多。一般來說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一餐飯的時間應不少於20分鐘,不看電視和手機,專心吃飯,有助於機體康復。

4、艾灸:

主穴:

足三裡(胃經上的重要穴位),

三陰交(脾經、腎經和肝經交匯處),

血海穴(脾經上的重要穴位),

中脘穴(胃經、三焦經、小腸經和任脈交匯處)

配穴:關元,氣海,神闕,命門等。

每次艾灸,可優選脾經和胃經上的重要穴位2-3個,再選擇配穴2-3個穴位一起進行。每個穴位10----15分鐘為好,最好在上午胃經當令(7點----9點)和脾經當令(9點----11點)時進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5、飯後百步走

「以動助脾」,飯後散步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早飯或晚飯後,休息半個小時左右便可外出散步。此時可以「廣步於庭」,也可以「閒庭似步」,悠哉悠哉地走著。「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由此得來。

相關焦點

  • 秋季養生,從胸部保養開始
    中醫就把一年分為五季,即春、夏、長夏、秋、冬。長夏涵蓋了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長夏暑熱,容易促使人心神不寧,肝陽上擾,致使脾氣浮躁,血不歸心等現象,出現急躁易怒,失眠等症狀。這些症狀常出現在腦力勞動的白領階層,成為導致現代亞健康與慢性病發生的主要誘因。正是由於這樣的氣候特點,秋季養生保健就尤為的重要。
  • 熱耗氣,溼傷脾,長夏養生3件事:補虛、祛溼和……
    對於長夏養生,古人早有洞見。清代學者李漁就認為:夏應藏,閉門謝客。這個天還出門見面的朋友,是真愛了。閉門在家,那幹點什麼好呢?答:在家裡睡覺下棋,補虛清溼。治譫狂,大消暑熱毒氣。」現在,井水難找,我們用陳允斌老師的黃芪祛溼粥也是一樣的。今年的黃芪祛溼粥配方是:黃芪30克、茯苓15克、赤小豆一小把、白扁豆數枚以及大米或雜糧。(1人份)做法:把材料泡30分鐘,然後一起放鍋裡熬粥,吃的時候把黃芪撈出來不要。
  • 經絡輪棒瑜伽之立秋養生
    在養生的節氣上我們非常重視四立。四立分別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可以說每個立都是每個節氣的開始。
  • 四季養生之秋冬季養生之道「秋冬養陰」
    四季養生之秋冬季養生之道「秋冬養陰」——中國人重視健康,多年來一直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因為從秋初到初冬,整個秋天經歷了六節氣,而且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先秦時期的文學作品曾指出: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
  • 冬病夏治,摩力聖匯溫泉養生掀熱潮
    溫泉從古至今就是養生的最佳方式之一,溫泉養生四季皆宜,泡溫泉,首選摩力聖匯溫泉會館,汗蒸溫泉,兒童樂園,香薰休息廳,健身房,休閒區,一站式吃喝玩樂,盡在摩力聖匯。
  • 象數養生 出生年尾數為9:土運不及 養脾 祛溼 莫錯過「長夏」季節
    ——《素問·五常政大論》上面的這段文字,從大自然的氣象、物象清楚的描述土運不及之年五行生剋關係。長夏化氣不得令,而木的生氣獨盛,草木榮美,夏天的長氣離開了土克水的緣故,降雨增多,所以植物秀而不實,成了子實不滿的粃子,是謂減化。金秋收氣平,風木寒水並興。
  • 【明日霜降---中醫養生全攻略】
    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此時要做好霜降時節的養生保健,無論是在飲食養生還是運動調養上都需應時謹慎。  霜降節氣為脾臟功能處於旺盛時期,由於脾胃功能過於旺盛,易導致胃病的發出。所以此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  中醫認為:機體功能是與自然界物質交換中處於相對平衡的,而協調平衡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理論之一。
  • 康緣養生谷舉辦冬季中醫養生知識講座
    12月5日下午,康緣養生谷有幸邀請到南京中醫大學醫學博士、副研究員於莉英老師前來講解冬季中醫養生知識。先後主持參與完成國家級、部省級、廳局級及校級課題17項;參與國家專利1項;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7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9篇,有2篇分別獲「南京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和優秀獎;共點校出版中醫古籍16部,主編著作1部,參編著作7部。主講《中醫學概論》、《中醫養生康復學概論》、《江蘇中醫流派》等課程。
  • 炊之源純陶瓷養生鍋是您健康養生的首選鍋具
    最近關於養生類的話題越來越多了,這其實是個好現象,說明我們都開始注重自己身體的健康了。畢竟我國在歷經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之後,生活物質水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的社會發展、經濟、科技等各個領域都逐步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但與此同時,還有很多數據也排到了世界第一,不得不引起重視。
  • 大暑後養生,避暑莫忘去溼氣,如有4個症狀,從3個臟腑調理
    大暑後養生,避暑莫忘去溼氣,如有4個症狀,從3個臟腑調理。一年24節氣,每個節氣都對應不同的「天時」。大暑之後,「入伏」也已經有十來天了。外界的氣候炎熱,根據《黃帝內經》四時養生的理論,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如何避暑。比如西瓜、綠豆湯之類的藥食,都是傳統的避暑必備之物。
  • 節氣養生丨今日立秋,涼風漸起,溼氣未散,學點養生不吃虧!
    △視頻可橫屏放大觀看雖已立秋了,但暑熱難消,中醫稱這個階段為「長夏」,長夏的氣候仍以暑溼為主,因此,此時養生,仍需注意防暑祛溼。立秋前後,適當吃些瓜,有清熱、利溼、消暑的作用,絲瓜就很好,可以從春末吃到初秋,炒著吃或做湯都很好,還有利尿涼血、解毒通便的作用。但是,過於寒涼的西瓜要少吃,以免傷及脾胃。內溼由脾所生,故除溼又需健脾。
  • 【健康養生】秋季養生7個"最佳"
    此時,養生應順應「秋冬養陰」。符合節氣特點,才能保證旺盛的精力與活力。精神養生。秋季精神養生應「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即以一顆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變化。秋天草枯葉落,難免讓人產生淡淡的憂愁。因此,秋季多是抑鬱發作的季節,我們不要被自然界的蕭條所傳染,應通過調節情緒保持肺氣清肅,順應秋季收斂的自然特性。
  • 末伏當時,長夏未盡,一年中最重要的補脾時期,千萬不要錯過!
    雖然已經立秋了,但此時在中醫裡仍屬「長夏」,也是夏天中最潮溼的時候。所謂「脾主長夏」,意思是脾與四時之外的「長夏」相通應,這個時段的養生重心,也要從心讓位給脾,因此要以健脾祛溼為主。這樣看來,脾的任務顯然要比其他四個臟腑任務更重。
  • 【廈門易學】立秋養生:調整飲食防止「乾燥症」
    飲食不要過於生冷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所以秋季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其次,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不宜選擇西瓜、梨、黃瓜等過於寒涼的食物。應忌過燥的食物中醫養生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
  • 再入「五季隨園」夏夢宴,真·養生體驗!
    一座藏身「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養生中餐館「五季隨園」,我們從長夏又吃到了夏長。
  • 此時養生記住這一個字!3個養生重點+9個食譜保平安!
    淡紫鈴蘭美食養生個人微信號/QQ:973353893每天為你更新不同的菜譜,中式西式美食,甜品甜點,粥湯美食,
  • 春分丨春分養生記住四大原則!
    中醫認為在春分時節正是調理體內陰陽平衡,協調機體功能的重要時機,因此我們要注意餐飲,把握好養生的好時機。不過,當人體新陳代謝不協調時,體內會出現某些元素的不平衡狀態,致使早衰和疾病的發生。春分養生四原則
  • 並不是買了個養生壺就是養生?你還需要知道這些
    [PConline 導購]養生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養生已經受到了很多老年人甚至是年輕人的熱捧。養生壺,就是適合養生大隊的一種產品,那麼買個養生壺就能養生嗎?你還需要知道一些注意事項。
  • 小暑養生喝藥茶 山楂荷葉很不錯
    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是進入長夏的第一個節氣。
  • 養生燉煮鍋品牌推薦:打造品質養生生活,首選東菱養生鍋
    如果你也想擁有健康美味的養生生活,那麼集多功能於一身,燜、煮、燉樣樣能行的東菱養生鍋絕對不能錯過。1、精選兩檔火候,燜煮香軟入味東菱養生鍋的大煮鍋容量為2.5L,適用於燜煮肉類菜品。同時它還具備快和慢兩個火候可選,既可大火煮開,又可小火慢燉,燉牛肉時只需將肉類焯水洗淨,並加入蔥姜蒜以及料酒等適當調料,放入東菱養生鍋內大火煮開再小火慢燉即可。不只牛肉,纖維柔韌的豬肚、肉質緊實的土雞以及難燉酥軟的牛腩,用它都能燉到酥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