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夜雨丨端午特稿丨家鄉的菖蒲 - 陳勁

2020-12-22 上遊新聞

家鄉的菖蒲

陳勁

他,葉形如劍,色澤黃褐,氣宇軒昂地生長在中華大地上。農曆五月,他與艾草並駕齊驅,正氣凜然地來到千家萬戶,成為門神,驅邪避害,護佑平安。

他,就是菖蒲,就是祛除身體溼氣、讓身體正氣充盈的菖蒲,就是根植中華大地、傳承家國情懷的菖蒲。每年端午節,門口掛菖蒲,煎菖蒲水喝,用菖蒲水泡腳洗身,這樣的傳統文化習俗,已在我泱泱華夏傳承兩千多年。

在我家鄉萬盛,這樣的菖蒲和端午文化習俗,當然也是有的。記得之前端午節,父母早早地上山割些菖蒲和艾草,再加上一些自製的鹹鴨蛋和清水粽,特意從老家送來。一家人就自然地圍坐起來,父母上座,孩子一旁,我和妻子最後落座。我們一邊細細品嘗,一邊聽父母講家鄉的變化和鄉親們的暖心事。而屈原忠貞不渝的愛國故事和端午節的來歷,則由我和妻子講給孩子聽,就像小時候父母講給我們聽一樣。臨走,父母還不忘一番叮囑,要繼續多煎水來泡泡腳、洗洗身,這樣除溼驅邪的效果才會更好。

這幾年,父母沒有那麼早了。他們電話裡說,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和生態文明建設早已深入人心,老家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山林茂密,空氣清新,幹河溝也恢復了生機,菖蒲和艾葉是這裡一片、那裡一彎,長勢喜人,一割就是一大把,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去割就是了。再者山上修建了環山車行道、健身步道及觀景平臺,一到周末和傍晚,前來休閒健身和採野菜的,絡繹不絕,其樂融融。

往年回去,多限於老屋和鄰居院子,少去山裡轉悠。我惦記著父母的話,想到家鄉的山上走走看看,感受一下百草蔭濃的生態美好,更想去割些菖蒲和艾草。

今年端午節前,我攜家人又回去了,當然上了山。汽車沿著南桐鎮插旗山間公路向上蜿蜒行使,一路平坦安穩,視野開闊。時而還有鳥兒鳴叫,或在草木間飛躍。許是好久沒有來了,或許是沒有像今天這樣的心情,目光所及皆是家鄉親切的美景,一股久違的鄉愁情緒油然而生。車前方,輪廓分明的插旗山挺拔俊秀,綠意蔥蘢,幾條小溪掙脫大山母親的懷抱,歪歪扭扭地邁著小步,哼唱著活蹦歡跳的童謠下山去了。雖然太陽偏西,但溪邊鄉親們仍在往來勞作,揮灑著初夏耕耘的汗水。

兒時發小們玩耍的山坳土池塘到了。我停下車,招呼著一家大小過去瞧那模樣,嘴裡不落下我的童趣故事。近了,只見池塘裡蓮葉正旺,荷花點點,還棲息有幾隻青蛙。池塘一角,菖蒲擇水而居,片片黃褐葉子下寬上尖,剛直鮮明,正氣充盈,劍指藍天,護佑著「出淤泥而不染、著清漣而不妖」的映日荷花。這情景,分明就是一幅剛直高潔、香遠益清的山水國畫,也恰似屈原高尚操守的生動再現,寓意著立身處世的應有方式。

我和妻子順手割了幾把菖蒲,還有池塘邊的一些艾草。頓時,菖蒲、艾草及荷花的濃鬱清香就散發開來,隨風浸潤心扉,不覺神清氣爽,塵埃遠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拿了把菖蒲邊聞邊說。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妻子也有同感。

那不是二伯娘嗎?我發現不遠處山林邊有位老人勞作的身影。定睛一瞧,果然是二伯娘。她去年辦了九十壽宴,我特意勸慰她這輩子可以歇歇了,殊不然今天所見她仍與鐮刀為伍。你看她刷、刷、刷幾下,手起刀落,動作嫻熟真是雄風不減當年。我大聲地招呼著,連喊幾聲她才聽見。原來,她正在割菖蒲和艾草,準備給堂哥堂姐們送去,多餘的就拿到集市上賣。二伯娘回應說,這些年山上菖蒲艾草長勢實在是好,今年端午節她和二伯爺老兩口繼續像往年一樣,掛菖蒲艾草、包清水粽子、煮鹹鴨蛋、喝點雄黃酒,還要多撥弄智慧型手機,看看各地賽龍舟紀念屈原的生動視頻。

夕陽西下,山林誦歌,我們驅車來到了觀景平臺。隨著斷斷續續的人群,我們在平臺上徜徉和眺望。麒麟山下,綦萬高速公路猶如一條玉帶,從遠方峻岭中蜿蜒而來,繞著整潔祥和的村莊,又沿山麓飄逸而去。南來北往的車流在夕陽下熠熠生輝,帶來了勃勃生機,也將鄉愁帶向遠方。在它不遠處,渝黔高速複線工程建設正酣,雄偉壯觀的溫塘大橋雛形初現,大型車輛們來回穿梭,一片火熱朝天景象,幾乎沒有停息或收工的樣子。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生活也是幹出來的。」我情不自禁地一邊感嘆,一邊問家人也問自己,是誰讓家鄉、讓中國發展駛上了風景這邊正好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原來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啊!千百年來,我們中國人始終在奮力傳承一種基因。它既飽含著對國家、對民族長遠發展的居安思危,更有矢志不移地將理想照進現實的接力行動,由此奏響了中華兒女強烈家國情懷的民族強音,這正是與愛國愛家之端午文化習俗一脈相承的。

晚霞似火,炊煙嫋嫋,我們滿意地踏上了歸程。與我們一起回家的,還有那日新月異的家鄉變化美景和一車菖蒲的醇香。

作者圖片:

相關焦點

  • 上遊•夜雨丨重慶的雪 - 鄭勁松
    {"title":"上遊•夜雨丨重慶的雪 - 鄭勁松", "url":"https://www.cqcb.com/yuedu/wenhui/2020-12-11/3403898.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yuedu/wenhui/2020
  • 上遊•夜雨丨這禮物,來自月亮之上——寫在嫦娥五號完成月球...
    {"title":"上遊•夜雨丨這禮物,來自月亮之上——寫在嫦娥五號完成月球「挖土」壯舉成功返回之夜 - 鄭勁松", "url":"https://www.cqcb.com/yuedu/wenhui/2020-12-18/3439679.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
  • 丨香蒲、菖蒲、石菖蒲、花菖蒲、唐菖蒲與黃菖蒲
    2.菖蒲,葉寬長,有中脈,天南星科典型肉穗花序,端午其與桃葉、艾葉掛於門上驅邪;拉丁名丨你靠蒲麼?香蒲(Typha orientalis)、菖蒲(Acorus calamus)、石菖蒲(A. gramineus)、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黃菖蒲(Iris pseudacorus)、花菖蒲(I. ensata var. hortensis)、溪蓀(I. sanguinea)、西伯利亞鳶尾(I. sibirica)
  • 端午詩詞裡的四川歷史名人丨元稹將薛濤比作菖蒲,蘇軾借端午撒狗糧
    除了《端午日賜衣》,杜甫還在《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提到端午——「裁縫雲霧成御衣,拜跪題封賀端午。」詩裡也提及了端午賜衣習俗,可見唐代宮廷對於端午慶賀的重視。《寄贈薛濤》元稹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 獨家丨眾安原CEO陳勁入職美年大健康系,探路中國凱撒模式?
    文丨秦桑一入江湖夢五年,再看風物故依然。去歲新秋,眾安在線一紙公告宣布,陳勁卸任公司總經理兼聯席CEO。今年初夏,《今日保》獨家獲悉,陳勁已經正式入職美年大健康母公司——天億投資集團,出任執行總裁。眾安在線2020年一季報信息顯示,陳勁仍在眾安董事序列。
  • 文末有驚喜丨端午佩香囊,防蚊保安康!普陀專家教你DIY中藥香囊→
    文末有驚喜丨端午佩香囊,防蚊保安康!香囊既能避邪驅瘟,又應了端午佳節最美好的一道景色。端午時節,天氣溼熱,「五毒」盡出,蚊蟲滋生。古人認為端午日是草木藥性在一年裡最強的一天,這天採的草藥治皮膚病、去邪氣最為靈驗、有效,所以古時每逢端午這天,家家戶戶都會流行蘭湯沐浴、懸艾草菖蒲、佩香囊等習俗,以表達闢瘟除穢、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願望。
  • 艾草,菖蒲,端午花,端午「節俗」植物知多少
    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
  • 誦詩歌、包粽子、掛菖蒲……這堂端午主題實踐課好生動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菖蒲……」6月24日,在重慶市涪陵區藺市鎮紅酒小鎮,45名中學生提前過了一個特別的端午節:以端午主題的實踐大課堂,誦詩歌、包粽子、掛菖蒲,通過親身經歷,更多地了解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菖蒲》釋疑
    生於池澤,蒲葉,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蒲也,名白菖;生於溪澗,蒲葉,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蒲也,名溪蓀;生於水石之間,葉有劍脊,瘦根密節,高尺餘者,石菖蒲也;養以沙石,愈剪愈細,高四五寸,葉茸如韭者,亦石菖蒲也;又有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置之几案,用供清賞者,錢蒲也。服食入藥,石蒲為上,餘皆不堪。此草新舊相代,冬夏長青。《羅浮山記》言:「山中菖蒲,一寸二十節。」《本草》載:「石菖蒲,一寸九節者良。」
  • 上遊•互動丨都市熱報丨​不吃蛇和端午吃蛇 - 餘雲華
    不吃蛇和端午吃蛇餘雲華重慶過去禁忌吃蛇,但端午節例外。俗信這天可以破個例,吃後便掃除體內百毒。但切忌在屋內煮食,只能在露天壩架鍋設火。因此,端午節吃蛇是蛇族——重慶人最隆重也是最古老的慶典儀式。20世紀80年代以前端午節吃蛇的盛況:打穀場邊,蛇被燉成一大鍋,合村老小,均可舀吃,都說這天吃蛇特別好;有未到場者,或者四處呼喊,或者留下一份。但不準端進屋子吃。古代蛇聖餐的影子依稀可辨。古代越人崇蛇,今江南漢族地區在20世紀60年代仍盛行祭蛇的殘餘儀式。
  • 植物「雲」科普丨「端午安康」——菖蒲篇
    早在西漢《神農本草經》中,便有了關於菖蒲藥用的記載,古代對於植物研究注重應用,相對植物的精準形態描述記載較少,以致現在我們很難考證藥用「菖蒲」到底是哪種植物,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對菖蒲屬石菖蒲(現歸併為金錢蒲)藥用價值研究較多。
  • 菖蒲怎麼養好?
    圖丨金石斎你是不是也總在羨慕別人書案茶桌上的菖蒲茂盛雅氣,而自己卻總給養死了。
  • 夜讀丨端午節喝雄黃酒,吃櫻桃和黑白桑葚
    其實,端午節除粽子之外,還有很多別的食物的講究。汪曾祺先生在他的《端午節的鴨蛋》一文裡說,在他的家鄉高郵,端午節講究吃「十二紅」,其中一紅,便是鹹鴨蛋。鹹鴨蛋黃,油多,浸出紅色,浸透著端午節的喜興。旅美作家張北海是老北京人,他寫過一部長篇小說《俠隱》,其中有一章「端午節」,裡面寫到端午的吃食肯定離不開刻有「五毒」的核桃酥。這一天要喝雄黃酒,要吃櫻桃和黑白桑葚。
  • 中國的端午民俗與菖蒲文化傳入日本後,被日本人賦予了獨特的意義
    菖蒲與端午的結合在唐宋時期的民俗中固定成型,菖蒲常與艾草並提共用。唐時有五月五飲菖蒲酒、懸掛艾草的傳統。宋代市民生活和文化的極大豐富,不僅宮廷在端午這一日用彩色蒲線裝點節慶,民間還有在門前懸掛菖蒲艾草,並在上面系上糖果粽子的民俗。值得注意的是,菖蒲除了具有藥效和咒力,此時作為端午節裝飾還被賦予了審美功用。
  • 上遊•夜雨丨大美南川 - 雷學剛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家鄉·詞丨濃妝柳綠青裙過,揖動波橫白鷺飛
    圖片丨網際網路【南鄉子】家鄉感懷木葉碧雲天,遮取初陽翠色前。飛絮輕愁三十裡,姍姍。誰把韶光負枕邊。圖片丨網際網路【鷓鴣天】家鄉的河日出東山話滿堤,幾家俏婦搗郎衣。桃紅柳綠青裙過,楫動波橫白鷺飛。圖片丨網際網路
  • 我和我的家鄉丨老闆,來一份賓陽酸粉~
    我和我的家鄉丨老闆,來一份賓陽酸粉~ -2020▼293- 中國人素有家鄉情結和歸根觀念 無論你身在何方、要去何處、做些什麼 都不要忘記那個讓你成長的地方 話不多說了 來和小Y一起去康康吧 ▼
  • 上遊•夜雨丨峨眉山的雲 - 張玫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莎莎有貨丨端午節福利來啦!
    莎莎有貨丨端午節福利來啦!▓來源甘肅經濟廣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標題:《莎莎有貨丨端午節福利來啦!》
  • 浙江寧波:端午插艾,來了解一下艾蒿和菖蒲這對「CP」的「朋友圈」?
    「菖蒲要嗎?5元一把。」端午節臨近,寧波多家菜場門口都有小販開始叫賣已經組好「CP」的艾蒿和菖蒲。「端午插艾」的習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實,艾蒿和菖蒲還有一些擁有「有趣靈魂」的「好朋友」,值得了解一下。寧波植物園裡的艾蒿長得很細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