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手隨身變的三步功法

2021-02-22 太極匯宗

俗語常言:「太極十年不出門」,只要思想入道,通過「以身變手」、「以氣變手」、「以意變手」三步練功法,進入「拳道」的階梯,可在三五年內步入太極殿堂。

道家在煉丹過程中有「百日築基,三年而成丹」的說法。太極拳在修煉過程中的「以身變手」也是築基功。以身變手主要是以練腰功為主,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這裡的腰,是指腰肌上部兩個腎臟外邊的兩塊肌肉。通過對它的鍛鍊,強化腎臟,護展丹田氣勢。腰在古典拳譜中多有論述:《拳論》中有「主宰於腰」,《十三勢歌》裡有「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十三勢行動心解》中有「氣如車輪,腰似車軸」等論述。這都說明了「腰功」在練拳中的重要性。近代一些太極拳著作中,也談到了腰的重要性,但沒有提出如何練腰。
前輩常說:「進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拳架練熟以後,第一步就是口授「腰功」,經過大約一年的時間把腰練出來,使內勁通過腰軸的旋轉,似離心力的傳導而貫注於四端,形於手指。
腰是左右的門樞,脊是上下的門樞。練習傳統太極拳在技術上要求腰松、沉、直,脊柱務求垂直中正。腰部只有松沉充分,才可以使上體氣不上浮,下肢穩當有力。為了防止脊背彎曲,腰部又要求豎直而正,腰脊要有輕輕拔長之意。腰脊一直,能豎直中正,在左旋右轉轉動時,中軸不彎不晃。中軸不彎不晃,才能使內勁達到支撐八面的靈活功用。同時腰的左旋右轉有強腎作用。在練習太極拳時由於全身得到放鬆,思想清靜,一心無二用,大腦得到相對休息,腰以上的體重,全部由腰部來承擔,所以腰部必須豎直才能強壯有力。
 太極拳的內勁運轉要通過腰脊來帶動四肢運動。身法主要是腰脊中正不偏,脊椎節節放鬆而又含有頂勁。拳經云:頂為準頭,虛靈頂勁。處處含有脊椎之輕微頂勁。歌訣:太極平準腰頂解。其意為頂為準頭,故曰頂頭懸,兩手即左右之盤,腰即根株,立如平準。有平準在身,則所謂輕重浮沉、分釐絲毫都顯然可辨。歌曰:「上下一條線,全憑兩手轉。變化取分毫,尺寸自己辨。車輪兩命門,一纛搖又轉。心令氣旗使,自然隨我便。滿身輕利者,金剛羅漢煉。對待有往來,是早或是晚。合則放發去,不必凌霄箭。涵養有多少,一氣哈而遠。口授須秘傳,開門見中天。」太極拳的腰要像車軸一樣的直豎、穩定、圓轉、不搖擺、不軟塌,徐徐轉動來帶動身軀四肢,內氣如車輪般地旋轉。
練拳時每遇定勢,腰和胯微微松沉,有助於動作靈活,重心穩定,使內勁通過腰軸旋轉的離心力而推動灌注於四肢尖端。這樣才能下真正起到恰似車輪的作用,把腰功貫穿到練拳和推手當中,從而在練拳、推手中以腰為樞紐,不想手渾身都是手。練「以身變手」功法時要「不想手,意念腰上手」。

道家的「鍊氣化神」是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生化合一,是煉丹築基功。煉丹築基要以下丹田為煉丹爐。天為純陽輕輕在上,地為純陰沉重在下,人與陰陽二氣為一體而居中。天、地、人三者都有其本身元氣。天元之氣是日、月、星互相作用的放出來的精華物質為真氣。地元之氣是水、火、風生息過程所產生的靈氣。人元之氣是精、氣、神,也可以說是父母遺傳給的賴以生存的元氣。太極拳的中層內功是以氣變手,它主要練體內的元氣,拳架中手的各種活動都要在元氣的支配下運動,元氣支配多少,四肢活動多少,過與不及都不是。練中層功夫除盤拳外,還應多練樁功,特別是數種太極抱球樁要多練,只要把元氣練足了,體內其他氣也會盛強。
從現代物理學觀點看,氣是一種帶有能量的物質,它實際就是一種生物電磁場。人體氣是有一定規律的,到一定年齡就會發現氣虛、氣短、氣滯——最終氣絕。在中醫看來氣比血更重要,因為萬物生於氣,並不生於血,人生病大多為氣的阻滯、不暢所致。中醫治病首先要調整氣運和疏導氣路,氣通暢了,疾病自會痊癒。
太極拳運動可以改善、優化內氣功能,因此也優化了肺臟呼吸功能,使人不斷地向健康發展。太極拳要求松、靜、輕、柔,打拳像在空氣中遊泳,從外邊看簡直是優美的人體柔術和導引藝術。練以氣變手功法時要記清:「不想手、丹田氣運手。」
太極拳的第三步內功是「以意變手」,即練「神」。道家的「煉神還虛」,神是臟腑功能活動的外在表現,也就是人的精神壯態。它包括人的感覺、聽覺、視覺、動作、思維等一系列的精神活動。人的精神活動與機體的精氣神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精氣神充足臟腑機能活動正常,人的精神、意識、知覺、運動就旺盛。反之,機能活動衰退,人的精神就會表現為萎靡不振。因此,精氣神可視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三者之間又具有相互滋生的關係。精充、氣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證,精虧、氣虛、神耗是衰老的原因。太極拳的第三乘功夫「以意變手」就是訓練神經和意念。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其目的是抑制後天的習慣性用力,使身體各部分都要練得虛靈、松靜,讓先天的「元神」發揮作用,把這種潛在的功能激發出來後,太極拳就不僅僅是不用力了,而是用由神意氣化合生成一種新的物質——能量流,這是佔絕對壓倒優勢的內勁,如迅雷不及掩耳,一發即收,令對方驚心動魄,不知所措。
能量流是體內神、意、氣化合的結果,它以先天神意氣為主,經過長期修煉而生。神意氣充足,體內五臟六腑,體外四肢百骸活動正常,精神、意識、知覺就旺盛。能量流是在意念的指導下無中生有的,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被擊中重心。在推手中,正確的發揮內功能量流的作用,它正像近代所採取的定點、定向人工爆破作業一樣,叫它什麼時候倒,往什麼方向倒,全在我們意念掌握之中。練「以意變手」時要牢記:不想手,心意指胯肘,勁源自上手。
關於太極內功修煉問題,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各執一見,沒有什麼定論。有的說,太極內功即「以意運氣、以氣運身、內外相合、上下相隨。」還有的把這些要求與古典的「易」理相聯,以太極混圓、陰陽動靜、五行生剋、八卦周流等理論為內功,提出內意神行、外行內導、勁氣合神……總之是內修心意,外煉筋骨。這些提法雖然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但是都沒有解決如何練好太極內功的具體步驟。現結合概括出如前所論及的太極內功三步功法,並就習練問題再次進行概述。
太極拳的「三步功法」,只是修煉太極內功的基本的程序,並非是太極內功的全部。整個太極的修煉還應包括:內外相合(即「外三合」和「內三合」及「內外相合」)、三松三豎(即:松肩豎頸、松胯豎腰、松踝豎腿)以及五心相通和根蒂相連。
拳訣曰:「心意指胯肘,勁源自上手,內部出虛線,意念領著貫」。當練功三至五年,在「太極三步功」練到一定程度之後,可依內功拳訣進一步的揣摩探討,必能功至縝密之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 END ——

相關焦點

  • 太極十年不出門?那是你不知道這三步功法
    太極內功「三步功法」
  • 《太極拳之研究-吳圖南太極功》之評論與祥解三
    每練完一個,整臂鬆掉,落於胯間。作罷,再起另一臂,做彈抖。練習時不要求數,愈松愈妙!最好是以小時計!不松則與外家無異!起手時走下半弧,收回時走九宮線,彈出時走上半弧。初練時意念在三米內,漸至遠處!切記!     沾粘 如書所示,馬步站好,做單手沾粘。
  • 【放鬆功講解系列課程】第一課 平衡松身功法
    從本期開始,將以一系列的課程來講解『宗正太極經絡放鬆六步功法』(以下簡稱『宗正太極放鬆功』或者『放鬆功』)冬季版的練習方法和注意要點。
  • 八式是真正的太極入門功法|八式訓練營營員體會
    您用理論讓我們換腦,您用心法給我們訣竅,您用功法讓我們入門。在即將結束訓練時,真是說不盡的感謝,道不完的感慨。在大環境不盡人意的情況下,您為我們開闢了一片綠野,一塊淨土,一座精神家園。在這裡我們不僅修煉功法,心靈也似找到了源泉。
  • 打坐功法十三步(二)
    天地之交精,日月之交光,盤旋於祖竅之前為混元真一之精, 此即是精炁神聚在一處,三家相見,四相和合歸一,心空意空,無他無我,祖竅之前真氣曰太極,曰金丹,曰元覺,先 天乾坤,後天坎離,實為四個陰。」從初步收心求靜到四步為下手法。從五步到九步為煉丹法。
  • 一個簡單功法,能激活身體轉動的太極
    如果把人體也比為太極的話,那麼,人體前方的肚臍(神闕穴)就相當於人體太極的前方「魚眼」,而人體後方和肚臍對應的位置,稱之為命門,相當於人體太極的後方
  • 樁功三步功法解密
    而這動靜兩大類功法,均早已存在於《易筋洗髓經》中。近代種種「發明創造」,均沒能逃出《易筋洗髓經》的路子和框框。   樁功由功架和功法兩項內容構成。功架就是樁功的姿態,亦即樁架。身體的任何間架狀態均可作為功架,任何一種功架均有其一定的指徵和功效,相應也均有其缺陷和弊端。雖然出於一定的目的選擇特定的樁架有助於提高某種功效,但神化某種樁功把它抬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則無異膠柱校瑟。
  • 道家秘藏功法&道家功法十三步
    口中亦可配合默誦淨心神咒或 「太極仙翁,靈妙玄通」,「守神氣、安五臟、復無極」等語句。建議觀想「eng,ong、hong」三音於上、中、下三丹田,也可念「轟、通、空、洞、工、翁」等音,以自己感到內體震動最大為好,在此不強作要求。
  • 太極門功動三秘
    功動三秘是太極門獨特的秘訣,過去從未公開。功動三秘對指導修為,特別是九宮太極架階段十分重要。這三條秘訣是:守心不守意,守氣不守動,守無不守有。若果做不到這三點,就不能進入境界,更不可能引發出九宮太極架。太極門的初發動功,如習動,勢動,病動,與許多其他門派氣功基本相似。有氣動轉入功動階段,它就顯示出獨到之處。
  • 道家打坐十二步功法
    天地之交精,日月之交光,盤旋於祖竅之前為混元真一之精,此即是精炁神聚在一處,三家相見,四相和合歸一,心空意空,無他無我,祖竅之前真氣曰太極,曰金丹,曰元覺,先天乾坤,後天坎離,實為四個陰。」從初步收心求靜到四步為下手法。從五步到九步為煉丹法。此七步功夫是在前六步的基礎上通過小周天轉法輪採藥收炁降龍、開八脈、下手煉精化炁、文武火、卯酉周天進陽火退陰符等非只一次的自身採補。
  • 先天太極宋明達:「能嬰兒乎」,就是修行達境的具體表現
    太極流派多,所以加個先天以示區別;第二是要強調一下要通過後天的練習,後天返先天。【問題三】姜豔豔:先天太極是功還是法,需要練還是悟,這簡單的三招兩式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什麼,請從文化、健康養生、修身養性角度分別分析一下吧。
  • 天道十大功法,您的健康密碼
    每天都收到粉絲們私聊我的信息,說練天道免費功法的健身效果比單純練太極操好多了,許多人還說要報名參加天道內勁太極拳的培訓班,把真正的國粹繼承發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許多人因為功法太簡單,以至於看到之後一笑而過,甚至乎隨口來一句「什麼破玩意」,是的道可道非常道,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下士必定會嘲笑一番的,心性不夠的人,無論如何也學不到高妙之物。
  • 習太極 參陰陽 | 易簡陳氏古法太極課程開班在即
    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無極、太極陰陽和浩然正氣等理論為核心思想,結合經絡學說、古代導引術和吐納術綜合而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長期進行太極拳鍛鍊其功用有叄:一曰強身健體,百害不侵;二曰技擊防身,防患未然;三曰心性澄明,以武入道!
  • 太極纏絲功 健身養生的妙法
    1.太極纏絲功是按太極為陰陽、動靜的原理,用順逆、虛實、上下、左右、前後纏絲式的螺旋運動,姿式輕鬆、自然、柔和、舒展。也可作為靜功前的輔助功,能幫助放鬆、入靜。2.纏絲功共八式,動作簡單易學,安全省時,鍛鍊全面,效果良好。只要能站,人人可練。
  • 優秀傳統功法紅砂手的來歷
    然而,這門功法究竟是怎樣傳下來的呢?這是許多紅砂手愛好者所共同關心的問題。根據功法傳人夏玉民老先生介紹,紅砂手功法的創始人是江西饒州武術名家張振南。張振南於1903年在北京一帶交遊,曾遇太極名家楊氏的嫡傳弟子張欽霖,兩位高手一見如故,當即結為知己,互相切磋武藝、研究武道,並交流所學心得,欽霖先生遂把所學正宗楊式太極拳傳給張振南。
  • 雷雷太極怒罵郭晨冬:你就是傻叉,馬保國打你用不了3分鐘
    而近日,郭晨冬談起了傳統武術,他表示:「傳武還是往文化方面去發展吧,很多大師都說自己能打,但是你要能打,你去和其他傳武打,你把那些招都練出來,你走這趟泥步,來一套從天而降的掌法這可以,但你別和職業拳手去打,所以說傳武能不能打,是一個不嚴謹的問題,你要看跟誰打。」
  • 太極十三樁的練習及注意事項
    因此拳諺有「百練不如一站」 「練拳無樁步,房屋無立柱」之說。拳理中又有「欲求技擊妙用,須以站樁換勁為根始,所謂使其弱者轉為強,拙者化為靈也」的精闢論述。由此可見,站樁是既能增強體質,又能提高技擊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 道家混元派內丹功法介紹
    道家混元派內丹功法介紹:              第一部功:添油接命(動功)----補腎生精           第二部功:凝神一竅(靜功)----還精補腦           第三部功:神息相依(睡功)----天人合舉
  • 差之毫厘、失之千裡,話太極.
    捏架的學問:「捏架」是太極拳功法中,提升練出太極功夫的唯一法門。太極功法分多層次,人與人不同,要求也不同,師父會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按照每個人的本性和修為來捏架,層次不同講的要領也不同。那麼這些「固定的」能不能改,用道家的話講,先天不足後天補,通過道家的功法修煉,可以改變原來不好的方面。通過太極的捏架,就是「差之毫厘」的細微調整來改變我們身體內在的五行不足之處。師父在為徒弟捏架時東摸一下西摸一下看似簡單,這裡面的奧妙外行是看不明白的,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它的深奧。
  • 子午訣的功法特點與要求
    修煉手印,在道教內部稱為「太極陰陽八卦連環訣」,又稱「太極訣」或「太極印」。具體做法是:兩手掐訣之時,男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四指(女子右手虎口,抱左手四指。因為男子左手為陽,女子右手為陽,故以陽手居外,而陰手居內),而以右手虎口,抱左手大指(女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大指)。同時,兩手大指梢,各自接觸另一手心的勞宮穴(在手心正中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