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州,牌坊街是一個必去的地方,雖然幾乎每個城市都有這麼一個展示歷史文化、建築和當地美食的街區,但潮州的牌坊街我還是認為比較有地方特色,不那麼俗氣,是值得一逛的地方。在潮州短短24小時,大半的時間在此周圍度過,以致於回想起來,好像在潮州就去了牌坊街附近,實在還沒有把潮州看透啊的感覺。但是我一點不後悔,因為牌坊街上的牌坊,哪怕是新建的也很耐看,南洋風格的騎樓非常有特色,一邊做生意一邊喝功夫茶的商家,以及吃也吃不盡的美食,留給了我無比美好的印象。
到達潮州第一天晚上,晚餐吃了牛肉粿條和官塘原味魚生後,我們叫了一輛人力三輪車直奔牌坊街。
這裡要關照一句的是,在潮州,計程車不打表,上車一律20元,三輪車一律15元,潮州並不大,但是步行的話太遠,打車實在不值這個價。潮州街頭的交通狀況也不堪樂觀。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不打表的城市真的很少見了。
酒吧門口獻唱的年輕男女,唱得不錯,聽得人也很多。在年末,相比於北方寒冷的冬夜,潮州街頭穿著這麼一身真讓人舒服啊,像秋天般的天氣就讓我們興致高昂。
當然我的興趣點在美食,牌坊街逛起來,雖然肚子飽飽的,但是眼睛看不夠。肉丸店的招牌很醒目,像牛肉丸一樣萌。
在潮州,到處可以看到有人坐在路邊喝功夫茶的景象,不但主人喝,相熟的人路過,說幾句話,也會拿起一小杯茶喝了再離開。張新民先生說潮汕人嗜茶如命,真正地把功夫茶融入到他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而我到了潮州,也真正地看到了這個場景。在潮州,喝茶不是喝成了茶道,而是隨常日子裡的平常細節,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平常。
只在潮州看到的桔子茶,一個20元,看著新奇,但我並沒有買,所以不知道它是什麼味道。
隨處可見的泡茶工具,茶壺下面有爐子,可以隨時煮水泡茶,茶飲文化真是無處不在啊!
潮州多甜食多蜜餞,用來配合功夫茶,當茶配。我們以前吃的柑餅,嘉應子,化皮橄欖等大多出自潮州。還有糖漬的橘餅,菠蘿,楊桃片,薑糖片也產於潮州,因此牌坊街有很多這樣賣蜜餞的商鋪。因為潮州自古盛產蔗糖,也盛產水果,一些水果經糖醃漬後不但易於保存,而且「利數倍」,可以賣更高的價格。
這是枇杷膏,切小小一塊,就是40元,份量重。
有專賣魚膠的店鋪,這種是便宜的,貴的是6000元一斤,我當然只是看看,聽說魚膠有補充膠原蛋白,美容養顏的作用,還能提高免疫力,因此價格那麼貴。
各色糕點餅食,我只認得綠豆糕和腐乳餅,最終買了幾盒腐乳餅作為此行的伴手禮。腐乳餅是潮州著名的餅食,傳說是一不小心將很多種原料混合而成,裡面包括豬肉粒,蒜頭,南乳汁,花生,芝麻,雞蛋,白糖,酒等,我試吃一塊,味道真的有點奇怪,別的地方不太有,因此買回來送給爸媽嘗嘗。當然也因為腐乳餅比較易於攜帶,其它食品都最好在當地吃才好味道。
潮州著名小吃甘草水果,各種水果都被泡在甘草汁裡,其它地方也不曾見過。甘草汁裡會加甘草、糖、精鹽,有時候還會灑南姜粉和芝麻!泡過甘草汁的水果,可幫助消化,止渴生津,解毒祛痰,清燥潤肺,減輕咳嗽。
潮州街頭的滷味店,做成真空包裝,便於攜帶。在潮州,幾乎所有的店鋪都可以刷手機消費,掃一掃就可以把東西帶走。滷鵝是我潮汕之行必吃的美食,但不是吃這樣的真空包裝,拍照留念。
潮汕的肉脯非常有名,據說每年過年,潮汕人回家後返回學校或公司,都會帶大量的肉脯給同學或同事分享。
這是當晚的重點:蠔烙,我因為吃魚生吃得太飽,晚上看到那麼大油的煎蠔烙實在吃不下,但是看著真香啊,蠔肉新鮮飽滿,地瓜粉,香菜,雞蛋一樣不少,還有特有的魚露調味,老闆手藝嫻熟,我站在旁邊接連看著他煎了好幾個。
在這裡吃蠔烙的不僅是遊客,還有當地居民,這一個就是隔壁阿婆要的,點名要:「煎得焦焦脆脆酥酥的!」
煎好後一分為二,盛到盤裡,點上魚露,灑上香菜,送到隔壁去了,這一盤30元,那麼多蠔肉在裡面,真是不貴啊,我想著,明天我一定要來吃,卻終究沒吃成,這是我此次潮汕之行的第二大遺憾。
離開蠔烙店,我們被這家賣牛肉丸的店家攔住,給我們一人一粒免費的手工牛肉丸試吃,聽老闆講,他們家的肉丸加了牛筋,特別Q彈。
這個晚上,我們第二次被免費贈送吃牛肉丸啦,潮州人民真熱情啊。
潮州牌坊街頭還有許多賣小物件的商鋪,這個看看,那個碰碰,喜歡的朋友盡可以帶一點回家,東西都不貴,而且也不俗。
潮州這家牛肉火鍋店據說不錯,晚上九點多了,還有人在等位。我們的計劃中,牛肉火鍋等到明天中午來吃,因此就拍照留個念,沒想到最終沒有吃成,什麼理由呢?此處按下不表,且聽下回分解。
十點多了,牌坊街幾條小巷,人漸漸少起來,我們也是從早上出發,到晚上十點多,有點累了,打算養足精神,明天再逛!
愛旅行愛美食,純屬個人體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