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加入《媽媽育兒圈》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請告訴孩子,有時候贏並不是全部,重要的是享受過程
「凡事力求第一。」幾乎是每個家長和孩子的終極目標,過程如何不重要,因為沒有人會看到、會關心,只有結果是第一,才能贏得鮮花和掌聲,才有人會深究「你的第一」是怎麼努力得來的。
這是大多數人的心裡寫照,也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父母期盼子女成龍成鳳,一味以成績,以「贏」來評判孩子,導致孩子好勝心強,做什麼事都想著爭第一,過度在乎輸贏,而無法接受失敗與挫折,長期以往,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雖說勝負欲,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為這才能促使他們變得更加優秀,更有動力邁向美好未來。但凡事都講究尺度,一旦勝負欲過強,孩子只注重結果,反而失去了享受努力過程中的美好,結果只會更自負過或更自卑。而不管是哪一種,之於孩子都是不健康的心理。
那麼,面對孩子的勝負欲,家長們應如何正確引導呢?
教孩子學會認輸
每個人都想贏,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翹楚。於是,大多數的父母,都在告訴孩子怎麼去贏。在教育過程中,卻忘了教孩子怎麼學會承受失敗。
要知道只有坦然面對生活的挫折,並學會認輸,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成為真正的贏家。
所以,當孩子因為沒考得第一名而沮喪時,媽媽們請試著告訴他們:沒事,努力的付出總有回報!這次你已經從第六名,升到了第二名了。」
肯定孩子的付出,孩子才能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保有前進的動力。
告訴孩子,努力的意義
常聽到家長們對孩子說:「你要再努力一點,再認真一點,第一名就是你了。」
長久下來,孩子潛意識裡便會認為:努力,是為了贏。所以,他會因為一點挫折、一次失利而倍感悲傷,甚至質疑自己沒用。
當孩子受挫、失利時,父母可以告訴他:努力的真正意義,不是為了贏得第一,而是為了對得起當下的自己,在以後回想起來不後悔,在未來邂逅更好的自己。
比起贏,父母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孩子擁有一顆強大的心。這樣未來無論遇到多大的難關,孩子都有勇氣承受住挑戰。
人生,就是有輸有贏
人生,恰似一個迂迴前進的場。成長,像是一場打怪升級的遊戲。沒有誰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絆個腳,摔個跤都是常有的事。
因此,父母儘早為孩子上這一課,對孩子越有利,相當於提前為孩子打造了一副軟蝟甲,有助於孩子在未來更好地面對未知的風浪。
而這堂課的關鍵,在於父母面對孩子輸贏時的態度。有些爸爸媽媽選擇了責備,而有些爸爸媽媽卻選擇了寬慰。
過於責備的父母,會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懂得寬慰的父母,卻給了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讓他們無所畏懼。
教孩子學會輸,比學會贏更重要。而這何嘗不是送孩子的一份美好祝願。
在此,願每一個孩子,在人生的路上,擁有一顆勇者無畏的心,哪怕遭受了挫折,也能繼續堅持,繼續前行。永遠不會失去奮鬥的動力和重新開始的勇氣。
互動話題:孩子遭受失敗,你一般是怎麼做的?歡迎留言交流~
本文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歡迎分享收藏!謝絕抄襲!
本文章《媽寶園》原創,歡迎關注或者點讚點評轉發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在下方多多留言交流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