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整理:酩悅團隊
「無酒不成席」是一個永恆的真理。酒是文明的象徵,沒有酒的生活是蒼白的,人類因為酒而絢麗多彩。如何在「酒逢知己千杯少」時,喝出文明、喝出健康?這就需要飲酒的智慧。
智慧飲酒,這是一件看似簡單卻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兒。飲酒者並非不知酒的害處,只是更知酒的樂趣。確實,豪放、悠遊、苟且是酒人的境界;野渡無人舟自橫,是酒人的形象。但如何健康飲酒、智慧飲酒,也是酒人應該深思的問題。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報導: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有酒癮,酒量也好。這項調查結果已經發表在重量級科學雜誌《新科學家》上。調查時,志願者依照自己的智商水平和酒癮大小分成五組,並採訪了他們的家人朋友。經調查發現,智商程度高的人,更經常也更想去喝酒。
提及酒和智商,從古至今,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比比皆是。詩仙李白鬥酒詩百篇,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邱吉爾的「不喝酒,那將會使我一無所有」,梵谷的「鍾情苦艾,醉眼星空」;還有不得不提的周總理,飲酒時的他豪放灑脫,工作時的他舉重若輕。
另外美國7個男性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有5個愛喝酒。美國作家海明威就是其中之一,他飲酒如飲水,是出了名的美酒愛好者。在完成小說《老人與海》時,他總會光顧街邊的「街半小酒館。」即使是在一戰期間因為受傷躺在病榻上也不忘偶爾偷偷喝幾口酒。
酒場是考驗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地方,都說酒場如戰場,槍林彈雨之間如何把握分寸、全身而退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酒場更是體現著一個人如何把情商發揮到極致!
很多人覺得那些會喝酒的人除了喝酒其他什麼也不會幹,但事實上,喝酒要具備以下條件:會聊天,會溝通,會社交,會看人,能熬夜,能早起,懂捨得,懂政治,懂娛樂,懂情調,還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情商高的人不但通過酒局辦成事兒,還能通過酒局結交新朋友。在酒桌文化盛行的今天,說話的技巧是一門大學問。
比如酒桌上就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另外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讚賞,就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因為與人交際,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還有敬酒的學問、勸酒的藝術、陪酒的技巧。
古人說:「自古惟名士之杯方能成就佳釀。」杯中玉露,捨得珍釀,惟有真正成功的社會精英,善於享受生活的風流雅士,才懂得品味。懂酒愛酒的高智商的周總理平日最喜歡和陳毅、喬冠華喝酒,你敬他,他攻我,我勸你,你回我。推杯換盞間,儘是妙趣橫生的話語和大智若愚的智慧。周總理這樣總結自己的喝酒之道:高興時喝能助興,感冒時喝能治病,與朋友喝能增加感情。
了解酒文化、懂得酒知識、明白酒對人體的利弊、知道不同人群如何健康飲酒,這無不彰顯喝酒人的智慧。智慧的喝酒能夠讓您通過飲酒,飲出文明、營養、美麗、健康和長壽。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寫道: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直白的說就是做人要捨得。
捨得是一種境界,不計付出,捨己為人,體現出胸懷寬廣的做人高度;捨得是一種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體現出明朗大氣的做事風格;捨得是一種心態,無爭無求,低調淡泊,體現出坦蕩灑脫的人生追求;捨得不僅是當代社會精英成就自我的處世哲學,更是一種胸懷天下的中國智慧。
而之於酒,懂得捨得的人,喝酒自然就捨得了。會喝酒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該喝,也知道在此時此刻喝酒,要捨棄什麼,能得到什麼。
「你有沒有朋友啊?仔細想想,我覺得我們在過日子的時候,沒機會停下來問自己幾個簡單問題,你有沒有朋友?我有,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字叫做酒。」真正愛喝酒的著名主持人曹啟泰在喜馬拉雅音頻版《捨得智慧講堂》裡這樣說到。
曹啟泰固然是有智慧、會喝酒的代表,那麼怎樣才算是智慧的喝酒呢?
酒本無智,人賦予慧。古今多少名人將自己的智慧和抱負匯成一杯酒,倒映出一個時代的縮影。他們的天地人和、壯志衷情、文治武功,都被時間醞釀成酒,浸透出時代的榮辱興衰。
會喝酒不代表善喝酒,來者不拒不等於智慧飲酒,有選擇的喝酒才能真正感於酒,而又得於酒。有智慧的喝智慧捨得,與人分享一杯酒的喜悅,感懷時代命題下個人命運與家國命運的交聯。取捨有道,心懷坦蕩,多少人喝著喝著就成為了朋友,因為知己的同時也知彼。逢酒遇知己,四海皆兄弟。
捨得乃中國智慧,真正會喝酒的人都會鍾情於最愛的那一款,飲一杯智慧捨得,知「天時」、明「地利」、講「人和」、懂「捨得」。智者善飲,酒蘊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