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獨中寫下最溫暖的詩——詩人周夢蝶

2021-01-14 網易

2020-06-21 07:01:23 來源: 欣賞桂林的山水

舉報

  雪塵如花生自我底腳下。
此時荼靡落盡的陽臺上
可有誰遲眠驚夢,對影嘆息
說他年陌上花開
也許有隻紅鶴蹁躚
來訪人琴俱亡的故裡
……

  路過的朋友,如果你看到這些詩句會有興趣讀下去嗎?想起我第一次讀這首詩是在一次旅途中,為了消遣向鄰座的臺灣人借閱的雜誌,無意間看到這首詩,知道了臺灣詩人周夢蝶。從此,詩人的名字和那個「雪塵如花」的午夜的場景便印在了腦子裡。

  1921年,詩人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農村,出生前四個月父親去世,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11歲上私塾, 18歲上小學,20歲上初中。初中畢業後先後在開封師範學校、宛西鄉村師範就讀,因戰亂失學。這期間16歲結婚,並育有兩男一女。1948年,去武漢求學適逢戰亂,偶然中加入了國民黨軍隊,不久隨部隊去了臺灣。 1956年,從軍隊退役後到了臺北,在街頭擺書攤謀生 ,有時還幫人代寫書信。每天詩人周夢蝶背著書坐公交車到武昌路一帶,找個空地把布先鋪地上,然後攤開書,他自己靠在牆根曬著太陽打盹,也有說是冥想參禪。就這樣一天天從日出到日落,終日靜坐繁華街頭,因寫過一首詩《孤獨國》,便有人稱他為"孤獨國國王",成為臺北街頭一景。直到1980年,因病書攤歇業,歷時長達21年。2014年,94歲病逝於臺北。

  

  詩人周夢蝶

  也許是特殊的生活經歷形成了他特殊的性格,周夢蝶在臺灣詩壇上的確是個奇特的詩人,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就連在臺北武昌街擺書攤時也專賣那些冷僻的哲學、詩集、詩刊等文學讀物。其實一個人孤獨到了極致是不怕孤獨的,或者說是愛上了孤獨,在獨處中跟古人先賢對話,亦或跟自己交流,就從上面的幾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莊周的影子,看到李商隱的形象。詩人周夢蝶光是私塾就讀了7年,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詩中引經據典,如「雪塵如花」,「陌上花開」,「人琴俱亡」都是歷史典故。

  詩人周夢蝶曾說過這樣的話:「這世界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佔面積的,另一種是不佔面積的」,而他屬於後者。這也許是他欲求擺脫而未得擺脫的一種自我調侃吧。有型的物質的世界對於他已無足輕重,因他有著更豐盈的精神世界。

  

  詩人與書攤

  周夢蝶在性格上雖孤獨但卻又是曠達的,沉靜卻又是嚮往自由的,落拓但卻又是不卑不亢的。自1980年書攤停業後,每周三下午6點,先後在明星咖啡屋和百福奶品店舉辦文友聚談會,被稱為"明星之約"、"百福之約",數十年風雨無阻,詩人被暱稱為"地下文學院院長"。白先勇,三毛,龍應臺等臺灣文化名人都曾參與其中。曾有人給他頒發過10萬元獎金,他第二天就捐給了學校。就這樣數十年風雨無阻,直至他病逝前不久。

  

  周夢蝶與龍應臺

  讓軟香輕紅嫁與春水
讓蝴蝶死吻夏日最後一瓣玫瑰,
讓秋菊之冷豔與清愁
酌滿詩人咄咄之空杯;
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
如果我必須冥滅,或發光──
我寧願為聖壇一蕊燭花
或遙夜盈盈一閃星淚。

  等一個落雪的黃昏或是午夜,捧讀周夢蝶的詩,你會感知這份超然物外的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詩人周夢蝶:他的離去,就是最後一行詩
    詩人周夢蝶再也不能在臺北武昌街明星咖啡館樓下擺書攤了。  一卷《二十二行》詩手稿、一尊佛像,詩人周夢蝶的告別式布置如詩人一生的低調樸素。龍應臺弔唁時說,因為詩,讓他孤獨、單薄的身影有了態度,「周的離去,是用自己的生命和方式寫下最後一行詩」。  這個「孤絕,黯淡,豐盈的雲水僧」,一生清貧。他去世時,享年94歲。
  • 一代詩人周夢蝶病逝 臺灣藝文界同哀
    [摘要]龍應臺感慨:「他現在的走,我想也是周夢蝶一輩子作品中,最後的一行詩,用他自己的生命完成。」周夢蝶騰訊文化臺北訊(李怡芸):在臺灣詩壇乃至整個中國當代詩壇,均有其獨特存在的知名詩人周夢蝶,日前因膽結石住院開刀治療,術後因傷口癒合不佳轉至加護病房,1日下午2點45分因多重器官衰竭
  • 世界老時我最後老 · 臺灣詩人周夢蝶逝世百日紀念專題 · 「為你讀詩」第435期
    關注Be My Guest「為你讀詩」公眾微信每晚十點,一位特別來賓「為你讀詩」圖為紫鵑拍攝的周公照片。由於家境的貧困,所以他讀私塾很用功,打下了很好的古文功底,而且只讀一年就考入了安陽初中,1943年考入開封師範學校,但由於家貧和戰亂的原因而輟學,1947年又入宛西鄉村師範,同年加入了國民黨的青年軍。周夢蝶在17歲由母親包辦結了婚,夫妻感情也不錯,並且生有二男一女。1948年他拋婦別雛,隻身一人隨國民黨軍來到臺灣,開始了孤獨一人的生活。
  • 「孤獨國王」周夢蝶:高僧修道不成,來世就成了詩人
    【編者按】       2014年5月1日,臺灣詩人周夢蝶逝世。龍應臺曾說周夢蝶的一生是臺灣文化史的一頁傳奇。尤其是,周夢蝶自1959年開始,20多年堅持在臺北武昌街頭擺攤,專賣詩集和純文學作品,成為臺北重要的文化街景。他一生創作不豐,過著清貧的生活。他不願對別人的作品多加評論,卻願意自購幾十本他人的詩集贈予認為值得一送的詩友。
  • 周夢蝶詩作:雪中取火 且鑄火為雪
    龍應臺曾云:周先生,以他寧守孤獨的文學深邃,告訴我們動蕩的世界,這世上總有一些東西,是永恆的。其次,他的詩具有漢語之大美。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葉嘉瑩認為,周夢蝶的詩,達到了一種自「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的境界。
  • 臺灣詩人周夢蝶「化蝶而去」
    詩壇苦行僧一生豁達  據臺灣媒體報導,當知悉這位詩壇苦行僧化蝶而去,臺灣當局「文化部」部長龍應臺神情黯然說:「周先生一生豁達,他現在的走,我想也是周夢蝶一輩子作品中,最後的一行詩,用他自己的生命完成。」
  • 周夢蝶: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臺灣恰有位詩人叫周夢蝶,初見這個名字,隱隱覺得他也是個在塵世與夢境之間流浪的人。讓秋菊之冷豔與清愁酌滿詩人咄咄之空杯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如果我必須冥滅或發光——《讓》退伍後,周夢蝶隻身來到臺北,在街邊擺攤賣書為生。
  • 「苦僧詩人」周夢蝶——《十月》
    十月文/周夢蝶就像死亡那樣肯定而真實你躺在這裡。一如那蘆葦,風愈大愈堅周夢蝶在臺灣詩壇,甚至中國詩壇都是大師級的存在。他的詩非常獨特,不比任何一個詩人相同。大多數詩都帶著濃濃的宗教味兒。於是有人給他取名為「苦僧詩人。」
  • 帶你走進詩人周夢蝶,詩佛禪悟於一身
    我翻閱了一些書籍,並沒有找到周夢蝶這個名字與莊周夢蝶的典故之間的淵源。但從夢蝶老人的人生及詩作,這二者的淵源不言自明吧,何必多費唇舌。讀過周夢蝶的詩,大概就會覺得這簡直就是莊周再世啊。周夢蝶,本名周起述,河南省淅川縣人,一九二零年十二月三十日生,卒於二零一四年五月一日。父早喪,家貧,仰母十指為活。
  • 臺灣詩人周夢蝶:用生命維護自己的孤絕
    今天要推薦的書,是詩人周夢蝶的《剎那》。《剎那》是詩人生前在大陸地區出版的一本詩歌合集,裡面收錄了他的名作《孤獨國》《還魂草》等,可以作為了解詩人創作的切入口。今天推薦的書是詩人周夢蝶的《剎那》,這是詩人生前在大陸地區出版的一本詩歌合集,裡面收錄了他的名作《孤獨國》《還魂草》等,可以作為了解詩人創作的切入口。周夢蝶於2014年去世,終年94歲。周夢蝶可謂是臺灣詩壇的一個異數,他的詩作擁有很強的宗教色彩,將東方的語言意蘊與西方詩歌技巧相融合,讀之令人印象深刻。
  • 周夢蝶:以詩意的爛漫徵服生命的悲哀
    那愁苦與孤獨,分明是詩的腔調。林清玄說他像一座掩隱在去霧裡的遠山;南懷瑾說他是在痴狂中打滾的浪漫詩人;余光中說他有狷者風格,他的詩中總有遺憾,他的世界是不完美的,他寫詩好像鍊石補天。隔岸一影紫蝴蝶,猶逆風貼水而飛:低低的,低低低低的。
  • 夏日讀詩:周夢蝶的《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於是就翻到了周夢蝶的這首雪。今天初衣不做太深的解讀。有一部片子叫做《化城再來人》,記錄了晚年周夢蝶先生的一些片段。他仿佛是活在現代社會的一個古人,體態嶙峋,面容清瘦,有著不合時宜的倔強和孤獨,兒子倔強和孤獨,在他的老態之下,顯得那麼的渺小與不合時宜。我有時候覺得這個紀錄片非常殘忍。其實周夢蝶是一個偉大的詩人。
  • 周夢蝶:我們在幽香冷冷中相遇
    [摘要]周夢蝶一生創作不豐,過著清貧的生活。他不願對別人的作品多加評論,卻願意自購幾十本他人的詩集贈予認為值得一送的詩友。【原編者按】2014年5月1日,臺灣詩人周夢蝶逝世。龍應臺曾說周夢蝶的一生是臺灣文化史的一頁傳奇。
  • 我選擇 I 周夢蝶
    周夢蝶,原籍河南省淅川縣,1948年渡海來臺,定居於新北市。其筆名周夢蝶起自莊周夢蝶,表示對自由浪漫的嚮往 。1952年開始發表詩作,後加入「藍星詩社」。1959年起在臺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廳門口擺書攤,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並發表生平第一本詩集《孤獨國》。最拿手的是瘦金體小楷,經典之作為「行到水窮處」。
  • 周夢蝶(1921-2014)
    他集5年艱苦寫作而成的99篇詩人詩評集《窺豹錄:當代詩的九十九張面孔》,篇篇有味,精彩令人擊節。  余光中、鄭愁予、洛夫、昌耀、食指、北島、芒克、多多、梁小斌、吉狄馬加、張新泉、鄭單衣、尚仲敏、臧棣、雷平陽、李少君、尹麗川、沈浩波、鄭小瓊……99位詩人,每篇一兩千字,篇篇說到點子上,新穎,獨到,說得漂亮。
  • 他的離去,就是最後一行詩
    一卷《二十二行》詩手稿、一尊佛像,詩人周夢蝶的告別式布置如詩人一生的低調樸素。龍應臺弔唁時說,因為詩,讓他孤獨、單薄的身影有了態度,「周的離去,是用自己的生命和方式寫下最後一行詩」。這個「孤絕,黯淡,豐盈的雲水僧」,一生清貧。他去世時,享年94歲。他一路活過若干黑髮人,喪父喪母喪妻喪子。
  • 周夢蝶:荒涼但自由的孤獨國 | 詩意的物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渡河之上有一位靠舊書攤營生的「擺渡人」,每日青衣布履,賣書寫詩,耕種他的「孤獨園」。這位擺渡人便是周夢蝶,本名周起述,後因迷戀莊周夢蝶的典故,改名夢蝶。周公1921年生於河南淅川縣,幼年時便嗜書,雖家境清貧,但幸得親友資助。
  • 周夢蝶,一個擺小攤的大詩人
    作者保存的周公題字手跡作者:何宗桓詩人周夢蝶,熱愛他的人習慣尊敬而親切地徑稱「周公」。曲:朱介英 編曲:詹宏達我這才知道宇宙間有周夢蝶這麼一個人,從此就喜歡上了這樣一位詩人,但他的詳情一無所知。後來,輾轉聯繫上了周公最重要的研究者——高雄師範大學的曾進豐教授。承曾先生寄賜許多有關周公的書籍,並告知周公的住址,遂冒昧地寫信、寄出、等待。一天,接曾先生電郵,說周末從高雄回臺北,見到周公,周公說收到我的信了,並要寄贈詩集。興奮得我一遍又一遍地重讀電郵。春節前的一個上午,我還在睡夢中,母親敲我房門,說有臺灣來的郵件。
  • 當代詩面孔(1)|周夢蝶(1921-2014)
    文/胡亮/編者按/青年詩評家胡亮,憑藉自己過人的才華和手藝受到詩壇的尊重和認可。他集5年艱苦寫作而成的99篇詩人詩評集《窺豹錄:當代詩的九十九張面孔》,篇篇有味,精彩令人擊節。周夢蝶周夢蝶何許人耶?或雲亦道亦釋,或雲亦儒亦俠,或雲賈寶玉再世,或雲蘇曼殊李叔同重生。故而,周夢蝶不唯千耳千眼,亦有千萬身,以至廣大無窮。其為詩也,有舊體,亦有新體,新與舊,往往茫然不可辨。就人而言,就詩而言,就人與詩的合璧而言,周夢蝶乃是寒士也、情種也、隱者也、未出家之老僧也。
  • 周夢蝶: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
    五月的第一天,臺灣詩人、「孤獨國主」周夢蝶以94歲高齡謝世。周夢蝶的一生是中國平民在亂世中的特別印跡。周夢蝶是詩壇少有的蝸牛派,創作四十年,詩作頗富禪味、佛味、儒味,卻字字珍惜,詩作僅得數百。他著有《孤獨國》、《還魂草》、《周夢蝶世紀詩選》、《約會》、《十三朵白菊花》,另有文集《不負如來不負卿——百二十回初探》,並曾撰寫專欄《風耳樓尺牘》。獲一系列文學獎,詩集《孤獨國》於1999年獲選為「臺灣文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