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老時我最後老 · 臺灣詩人周夢蝶逝世百日紀念專題 · 「為你讀詩」第435期

2021-02-17 為你讀詩

關注Be My Guest「為你讀詩」公眾微信

每晚十點,一位特別來賓「為你讀詩」

圖為紫鵑拍攝的周公照片。照片中「周夢蝶」三字為周公親筆所寫。周公在《藍蝴蝶》中自喻:「世界小時我最先小/世界老時我最後老」。

今天是臺灣著名詩人周夢蝶老先生逝世百天紀念日。詩人扎西拉姆·多多、歌者蔣凡、三藏梵音特別創作了一首詩歌音樂作品《那個答案》,以紀念這位清淡素直的偉大詩人。在仿波蘭詩人辛波絲卡而作的詩歌《我選擇》中,周公曾如此描述自己「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點擊下方視頻,即可收聽。

那個答案

作者/為你讀詩:扎西拉姆·多多

作曲:三藏梵音

演唱:蔣凡(「與非門」樂隊主唱)

你終於

向佛影的北北北處潛行

你終於

由冥入冥

我曾經是怕苦的

總覺得人生太苦了

而你也是怕苦的

可你努力地堅持努力地活著

好去稀釋苦

好去將胸中的濃墨稀釋成詩影間的留白

如今更甚至

將骨

還給父

將肉

還給母

將色還給了空

在這皓白虛無裡

你一定已經知道

知道那答案,那誰也無法親口表達,言語道斷的答案——

我是誰

當一未生二

當二未生三

----------------

「周夢蝶」,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是二十多年前,在香港TVB的一個不知名的電視欄目裡。畫面裡出現的這位老先生,仿佛並不屬於這個時代——布衣、縞褲,一頂鴨舌帽,操著一口難懂的北方鄉音,其時,我還是一個剛剛開始學寫詩的高中女生,從未離開過家鄉廣東,並不知道夢蝶先生說的,其實是中原豫語,這樣他看上去像是一個上古之人。

十年後,我到了印度的靈鷲山,寫下這樣的一句:"因為知道,即使就此蹲踞不前,你我也寸步不離,所以才敢一次次出發,一次次循著你的足跡穿越印度大地上金黃色的塵土,到達結趺者的膝前。抬頭,我將見你眼中的神光朗然向我,像那欲自高處沉沉俯向我的蔚藍。" 這時才赫然發覺,當年周公在電視節目裡念誦過的那一首詩以一種全然不覺的神秘,刻印在我的心裡,即便十年間再也沒有重讀過他的任何一首詩——

菩提樹下 /周夢蝶

誰是心裡藏著鏡子的人呢?

誰肯赤著腳踏過他的一生?

所有的眼都給眼蒙住了

誰能於雪中取火,

且鑄火為雪?

在菩提樹下。

一個只有半個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

以嘆息回答

那欲自高處沉沉俯向他的蔚蘭。

是的,這兒已經有人坐過!

草色凝碧。

縱使在冬季

縱使結跗者的足音已遠去

你依然有枕著萬籟

與風月的背面相對密談著欣喜

坐斷了幾個春天?

又坐熟了幾個夏天?

當你來時

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後

雪即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度的今夜

當第一顆流星暗然重明

你乃驚見

雪還是雪,你還是你

雖然結跗者的足音已遠去

唯草色的凝碧

這個時候我才開始想要了解他,了解那個十年前略知一二的老人——

周夢蝶,原名周起述,1920年生於河南省浙川縣,而此前的四個月,他的父親撒手西去,他是一名遺腹子,由母親把他和兩個姐姐在含辛茹苦中養大。童年失怙的生活,使他養成了較為內向的個性,也影響了他後來幾十年的生活。由於家境的貧困,所以他讀私塾很用功,打下了很好的古文功底,而且只讀一年就考入了安陽初中,1943年考入開封師範學校,但由於家貧和戰亂的原因而輟學,1947年又入宛西鄉村師範,同年加入了國民黨的青年軍。周夢蝶在17歲由母親包辦結了婚,夫妻感情也不錯,並且生有二男一女。1948年他拋婦別雛,隻身一人隨國民黨軍來到臺灣,開始了孤獨一人的生活。周夢蝶於1956從國民黨軍中退伍,此後厄運似乎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了生計,他擺過書攤,看管過茶莊,甚至還當過守墓人。周夢蝶到了晚年,處境更為悲慘,1980年他因患胃潰瘍而住院,並將胃切除四分之三,同時也結束了他近20年的書攤生涯。

也許是特殊的生活經歷形成了他特殊的性格,周夢蝶在臺灣詩壇上的確是個奇特的詩人,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就連在臺北武昌街擺書攤時也專賣那些冷僻的哲學、詩集、詩刊等文學讀物,所以當1959年他的第一部詩集《孤獨國》出版後,人們送其雅號為「孤獨國主」,1962年以後他每日靜坐街頭開始禮佛習禪,對來來往往的紅男綠女不為所動,儼如一入定老僧,成為臺北街頭一景,惹得許多人不買書也要駐足觀看一番。1965年文星書店出版了他充滿禪味的詩集《還魂草》,由於他寫詩精雕細琢,苦苦吟思,所以人們又送給他一個雅號「苦僧詩人」。此後,他的一些詩作雖有陸續發表,但一直未能結集出版,也許他正是要「以詩的悲哀,徵服生命的悲哀」。

十年前,在中國大陸能找到的關於周夢蝶先生的資料並不多,他的書在大陸亦尋而未果,甚至於他是否還活在世上,也並不明了。直到又過了十年,也就是去年底,竟機緣巧合,通過一位詩人朋友,認識了常年照顧周公的臺灣詩人紫娟,從而得知,周公還活著——以九十三歲高齡!我在微信裡,朗誦了一首剛剛寫就的詩,發給了詩人紫娟,告訴她,短詩一首,權當是我向周公致敬的禮物吧。沒成想,幾天後紫娟跟我說,她將這首詩親自念給了周公,周公笑而不語。這一份緣,迂迴二十年,我想,終於結上了。

2014年年初,《我們》MOOK以《素直》立題,我馬上想到了周公,因其時周公因膽囊炎而再度入院,遂向詩人紫鵑、作家向明、周公弟子曾進豐三位老師約稿,在約稿信中,我如此寫道:"周公的作品從第一次耳聞,已經深植我心,成為我多年來寫詩的啟發所在;而周公的人生悟境、他對文字與對生命的恭敬,更是令人震撼,卻於現今中國社會已經鮮見難覓。所以借這一個主題書平臺,我發願要將周夢蝶先生介紹給這個時代的中國人——那些物質極度豐富、內心卻四顧茫然的人們。這樣做,並非周公需要此浮名,乃實在是社會需要此楷模啊!"

4月,三位作者稿成,曾親自念與病榻上的周公,得周公首肯方才寄出稿件。但周公入院後病情一直惡化,詩人紫鵑和向明老師在一次看望周公後,來電詢問《我們·素直》何時上市,希望把刊有周公專題的雜誌書親手交到周公手上。他們說,這或許是周公生前他們作為摯友能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我亦原想親自奔赴臺灣將《我們·素直》親手交予周公,卻不料於5月1日傳來了周公辭世的消息。悲痛之餘,我們託紫鵑老師在周公靈堂替我們獻上了13朵白菊花——那是周公的一首詩的名字《十三朵白菊花》。周公曾在詩中寫到:13這數字,是無言哀於有言的輓辭。我們始終未能將這一期大陸首個刊登周夢蝶專題的雜誌書帶到周公手中,也無法再聽到他細膩卻有力的慢柔話語,暢談詩歌人生。斯人已去,我在書即將付印之際寫下:「我知道他愛上他,慕他敬他惜他,都是因為他的詩,那些在苦寒孤絕的盡頭用涔血的足尖印下的詩的蓮花。而我其實寧願不知道他不愛他,寧願沒有他的詩存在,寧願他從未那樣苦過,從未。」

紫鵑老師告訴我們,周公的公祭在臺北第一殯儀館景行廳舉行。火化後,將安葬在淨律寺。杜月笙之妻孟小冬也在那裡。周公愛靜,那裡清靜,又可聽孟小冬唱戲……

周公頭七,我寫下了這一首詩《那個答案》。詩中化用了周夢蝶的詩《扣別內湖》中的兩句:「那心情,是哪吒的心情,向佛影的北北北處潛行,幾度由冥入冥」。仿佛可見,周公纖弱孤絕的身影,向那冥漠的深處,漸行漸遠。然而,周公是佛子,是禪者,是駕詩歌的仙鶴而超越生死的靈性生命,他並非棄絕而去,他只是從容而歸,回歸到最純一、真實的本來面目。在我看來,此時的周公,是涅槃,是寂靜,是大化而自在的。所以我想,周公定是終於尋得了那個答案:「你一定已經知道,知道那個誰也無法親口告訴我們的答案——我是誰,當一未生二,當二未生三。」

隨後,我將這一首詩交給了我的音樂人朋友,三藏梵音的主創:劉三藏。很快地,三藏兄將這一首詩,改編成一首吟詠之歌,由我和三藏梵音的主唱、也是曾經的與非門主唱:蔣凡,一氣呵成完成了這一首音樂詩的錄製。也就是大家如今聽到的這一首。

夢公,您也聽到了吧?

扎西拉姆·多多

2014年8月6日 夜


「為你讀詩」嘉賓介紹

扎西拉姆· 多多

本名談笑靜,詩人、Mook書《我們》主編

關於Mook書《我們》

Mook書《我們》由談笑靜(扎西拉姆·多多)主編,陳坤出品。在最新販售的《我們·素直》當中,刊登了「我的醒是我更深的夢」周夢蝶紀念專題,並已在各大書店及網絡發售。


「為你讀詩」明日預告

明晚10點(8月9日),聽眾鄒聲聞(中央美院在讀學生)「為你讀詩」- 《睡在你心田裡的事》(聶魯達)。

「為你讀詩」版權說明

本公眾微信平臺音頻、視頻及活動圖文信息報導系「為你讀詩」獨家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下載、轉載、摘編、複製或以其它方式用於商業目的;本公眾微信平臺所使用的詩歌、圖片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若閣下發現本平臺存在侵權情形,歡迎來函告知並探討版權合作:assistant@bemyguest.com.cn。


如欲參與讀詩、推薦讀詩嘉賓或詩歌,請在「為你讀詩」微信首頁導航中進行查閱。


信息來源:為你讀詩

創始發起:Be My Guest ·尚客私享家

法律顧問: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

公眾微信:在微信號中搜索中文「為你讀詩」或英文「thepoemforyou」,關注我們

官方網站:www.thepoemforyou.com

歡迎將本文通過頁面右上方的按鈕,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騰訊微博等。

相關焦點

  • 周夢蝶逝世一周年紀念 周公夢蝶不解夢
    周夢蝶被譽為詩壇「苦行僧」,他及其詩作留給人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他獨特的悲苦命運使他的詩作閃射出的是東方古典的睿智與玄妙。老詩人已經逝世一周年,小編藉此機會發表周公最好朋友之一、臺灣老詩人向明先生的《周公往事》、臺灣書人傅月庵的《書本有情》等兩篇文章,並附周公的幾首詩歌,一起緬懷這位臺灣詩壇奇人。(商凝瑤)
  • 詩人周夢蝶:他的離去,就是最後一行詩
    詩人周夢蝶再也不能在臺北武昌街明星咖啡館樓下擺書攤了。  一卷《二十二行》詩手稿、一尊佛像,詩人周夢蝶的告別式布置如詩人一生的低調樸素。龍應臺弔唁時說,因為詩,讓他孤獨、單薄的身影有了態度,「周的離去,是用自己的生命和方式寫下最後一行詩」。  這個「孤絕,黯淡,豐盈的雲水僧」,一生清貧。他去世時,享年94歲。
  • 周夢蝶詩作:雪中取火 且鑄火為雪
    被稱為「儒家美學的躬行者」的著名詩人向明自臺灣遠道而來,與大陸著名學者和詩人唐曉渡、高興、吳思敬等進行了精彩交流和對話。有古琴琵琶,有詩有歌,人間四月天,人們在北京用最美的語言表達面對世界的一種姿態。紀念周公,大陸先行
  • 在孤獨中寫下最溫暖的詩——詩人周夢蝶
    想此時荼靡落盡的陽臺上可有誰遲眠驚夢,對影嘆息說他年陌上花開也許有隻紅鶴蹁躚來訪人琴俱亡的故裡……  路過的朋友,如果你看到這些詩句會有興趣讀下去嗎?想起我第一次讀這首詩是在一次旅途中,為了消遣向鄰座的臺灣人借閱的雜誌,無意間看到這首詩,知道了臺灣詩人周夢蝶。
  • 漂洋過海 · 詩人西川為你讀詩 · 第402期
  • 一代詩人周夢蝶病逝 臺灣藝文界同哀
    [摘要]龍應臺感慨:「他現在的走,我想也是周夢蝶一輩子作品中,最後的一行詩,用他自己的生命完成。」周夢蝶的悲苦命運使得他的詩作融入東方宗教情懷,表現出與其他現代派詩人不同的詩歌特質,在他的現代性中閃射出的是東方古典的睿智和玄妙。周夢蝶1959年第一部詩集《孤獨國》出版後,被封為「孤獨國主」,1965年文星書店出版了他充滿禪味的詩集《還魂草》後,人們又封他為「苦僧詩人」。龍應臺1日聞訊後表示:「周夢蝶先生的一生,是臺灣文化史的一頁傳奇,更是一個時代的勳章!」
  • 廖偉棠「為你讀詩」| 若欲相見,即得見
    心裡有綠色,出門便是草|第2119期Dee Nickerson[英國] 點擊收聽 《善哉十行》—— 周夢蝶來自為你讀詩粵語讀詩 心念流轉和作家一起,在書中收穫 -- 「智慧 · 樂趣 · 美」善哉十行作者:周夢蝶 為你讀詩:廖偉棠 | 作家人遠天涯遠?
  • 最後一次告別,請把我擁抱 | 習譜予「為你讀詩」
    稍等一會兒,你我也要安眠 最後一次告別,在告別的風暴中心我蒼白得像一朵雲,包含太多悲傷的雨水當鳥墜落,飛翔仍留在天空當手挪開,撫摸仍停在愛人心上選自《來相愛吧,為了這迷死人的愛情》江蘇鳳凰出版社當我寫下一行詩,世界沒有什麼改變。
  • 周夢蝶 給我一坨土 我便能生根
    雖身形單薄卻一點不老態龍鍾,周夢蝶從來不急,步伐輕盈而緩,一如他的詩路,慢慢醞釀,醍醐有味。不少朋友讚美周夢蝶穿長袍「很飄逸,很好看」,像已故詩人梅新送他一件長袍時說:「這樣的衣服適合你這樣的人穿,而你這樣的人就適合穿這樣的衣服。」一年四季,周公僅五件薄厚不一的長袍,就解決了穿著大事。退休獨居的周公,一向過著極簡生活,近年身形更加瘦弱。
  • 臺灣詩人詩歌分享會在京舉行 向明與讀者交流
    臺灣人眼中的周夢蝶:具有堅卓的文人風骨(圖)周夢蝶臺灣詩人向明【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 夏穎】4月11日和12日,由鳳凰網讀書會、中央編譯出版社舉辦的兩場「約會孤獨國——周夢蝶、向明詩歌分享會」分別在北京言幾又書店和庫布裡克書店舉行。
  • 臺灣詩人周夢蝶「化蝶而去」
    圖:龍應臺(左)與周夢蝶\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成野報導:臺灣詩壇巨擘周夢蝶,昨日下午二時四十八分,病逝於臺灣新店慈濟醫院,享壽九十四歲。  詩壇苦行僧一生豁達  據臺灣媒體報導,當知悉這位詩壇苦行僧化蝶而去,臺灣當局「文化部」部長龍應臺神情黯然說:「周先生一生豁達,他現在的走,我想也是周夢蝶一輩子作品中,最後的一行詩,用他自己的生命完成。」
  • 「苦僧詩人」周夢蝶——《十月》
    十月文/周夢蝶就像死亡那樣肯定而真實你躺在這裡。十字架上漆著和相思一般蒼白的月色而蒙面人的馬蹄聲已遠了這個專以盜夢為活的神竊他的臉是永遠沒有褶紋的風塵和抑鬱折磨我的眉發我猛叩著額角。想著這是十月。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過了甚至夜夜來弔唁的蝶夢也冷了是的,至少你還有虛無留存你說。
  • 臺灣詩人周夢蝶:用生命維護自己的孤絕
    今天推薦的書是詩人周夢蝶的《剎那》,這是詩人生前在大陸地區出版的一本詩歌合集,裡面收錄了他的名作《孤獨國》《還魂草》等,可以作為了解詩人創作的切入口。周夢蝶於2014年去世,終年94歲。周夢蝶可謂是臺灣詩壇的一個異數,他的詩作擁有很強的宗教色彩,將東方的語言意蘊與西方詩歌技巧相融合,讀之令人印象深刻。
  • 「孤獨國王」周夢蝶:高僧修道不成,來世就成了詩人
    【編者按】       2014年5月1日,臺灣詩人周夢蝶逝世。龍應臺曾說周夢蝶的一生是臺灣文化史的一頁傳奇。尤其是,周夢蝶自1959年開始,20多年堅持在臺北武昌街頭擺攤,專賣詩集和純文學作品,成為臺北重要的文化街景。他一生創作不豐,過著清貧的生活。他不願對別人的作品多加評論,卻願意自購幾十本他人的詩集贈予認為值得一送的詩友。
  • 因為有你,我愛世界,也愛自己 |「為你讀詩」
    總得從重重的桎梏裡把自己的心靈解放出來,時時有毀滅破舊的一切的勇氣(如果有一天你覺得我對於你已太無用處,盡可以一腳踢開我,我不會怨你半分)……——朱生豪- 詩歌音樂 -音樂剪輯自音樂家梶浦由記的作品「私だけの時間」,選自專輯《花子與安妮 原聲帶3 完結篇》。
  • 天荒地老,吾愛不老 呂海燕為你讀詩 · 第840期
    在這首充滿力量和情意的詩歌中,詩人並沒有使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反而虛幻了世間的變化,想像女孩的夢境。而這位「不許蒼老」的女孩,卻是這變化與夢境的中心,被注視著,永生永存。▎詩人作者默默是「撒嬌派」的代表詩人之一,他在接受「為你讀詩」的採訪時說:「人類現代化的城市生活讓生命丟失了許多美好,正是這種對回歸原始的渴望觸發我寫下這首詩。詩中的『你』是一個複雜的意象:代表宇宙、自然、人類、世界等。當然也可以是偉大的女性,正如歌德說過:『永恆的女性,指引我們前進』。
  • 終於等到你,還好沒失去 |「為你讀詩」2000期特別節目
    十四行詩·第二十七首作者:馮至「為你讀詩」的用戶傾情呈現從一片泛濫無形的水裡,取水人取來橢圓的一瓶,這點水就得到一個定形幸運,今天就是我們的2000期,而且還將繼續。文/張炫 「為你讀詩」聯合創始人、CEO從2013年6月1日到今天,小詩已經和大家一起度過了兩千個日夜。我們讀過的詩篇,從過往走到今天,從這裡走到世界。那些流淌在光陰裡的詩句,早已走進我們的靈魂深處,仿若繁星鑲嵌在我們心靈的天空裡。茫茫星輝,溫柔了歲月,照亮了前路。
  • 故事很長,我慢慢講 |「為你讀詩」
    「我們試著理解事物,以我們自己的方式」 | 第2787期
  • 我對你說 給孩子讀首詩 · 第456期
    作者:阿多尼斯(敘利亞)薛慶國(譯)讀詩:可可音樂:Story of My Life經典我對你說:我聽見大海我對你說:我在撒旦的婚禮和神話的節日裡我唱我自己的歌。我對你說:我在歷史之雨和遠方的閃爍之處,抓住了一個精靈和一個居所。因為我航行在我的目光裡我對你說,我抓住了一切在遠方起始之處的第一步。
  • 對不起,謝謝你 · 「為你讀詩」周末特集 · 第4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