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須家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2020-12-26 育鄰人

育鄰夢

家庭教育須家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孩子自帶學習能力,是天生的學習「專家」。同時,孩子也是察言觀色的「專家」,他們能夠輕易的發掘家長之間的親疏關係,並從中找尋到對自己最有益的依靠方。如果出現家長對孩子成長教導意見不統一的情況,孩子就會在家長之間走鋼絲、找舒適區,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教導、家庭團結和睦「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良好家庭教育源自家長統一對孩子說「我們認為」,統一家庭教育規則是踐行良好家庭教育的開端。

家庭是串聯電路

家庭教育需要家長能夠做到「一個鼻孔出氣」

「一個鼻孔出氣」比喻在對待生活問題時,多個人持有完全一致的立場、觀點和主張,也就是所謂的「人云亦云」。對待孩子的學習成長,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就應該做到彼此信任、彼此包容、相互鼓勵「一個鼻孔出氣」,用同一個聲音教導孩子的學習成長。家庭教育中家長難免會「自以為是」,這個時候其他家長一定要知道一點大家的目標都是「為孩子好」,因此當父親嚴厲管教孩子、引導孩子養成學習成長習慣時,請作為母親或祖輩的家長能夠給予支持;當母親教導孩子需要做事細心、為人處事有禮有節、養成講究個人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時,作為父親您也不必感到這只是瑣碎小事兒;最重要的是,如果您是孩子的祖父母,更是不必將自己對成長的看法強加給孫子,家庭教育中「隔代親」對孩子成長並無好處。因為,教育需要「與時俱進」,作為祖父母在對生活認知上難免有些「因循守舊」。

俗話說:「夫妻同來心,其利斷金。」家庭是最小的股份合營制企業,夫妻雙方是最大的股東,只有夫妻和睦、處事有商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家庭才能和諧幸福,才能「家和萬事興」。孩子是夫妻雙方愛情的結晶,是家庭未來的希望,在如何培養孩子成長、成才、成人的問題上夫妻之間理應默契配合,切忌相互以「我認為」的方式彼此拆塔。常言道:「合則兩利、鬥則兩敗俱傷」,這句話運用到家庭中在合適不過了,家庭本是團結協作的整體,家庭成員彼此間是性命、榮辱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家庭生活中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是大家共同關注的成長對象,作為家長應該為孩子樹立和諧家風的好榜樣,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成長培養方向是明確一致的,而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之間的不和諧,進而採取「各個擊破」,這樣即會毀了孩子的學習成長,同樣也會毀了家庭的幸福生活。

家庭「我們都是為你好」

家庭教育適宜採取「我們都是為你好」

家庭教育就是家庭生活中家長【核心是孩子的父母】通過自身言行示範對子女施加的成長教導,也就是家長根據自身已有成長經歷從生活中潛移默化、細緻入微對孩子施加的示範成長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的特點:

① 家庭教育領域沒有統一施教大綱和考核標準、沒有政府統管部門、沒有絕對權威機構和真」專家」,只有無私陪伴孩子成長進步的父母,每個家長都按照自有的成長、生活經歷為孩子成長指引方向。家長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成員分布最廣泛但從未有機構進行認證的職業,人生之中需要經歷很多身份,如學生、農民、工人、教師、公務員,但是人真正的成長是在成為家長之後,成為家長意味著您不在「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意味著一個人真正開始走向成熟;

② 家庭教育在學校和社會教育之先。人生之初首先是成長生活在家庭之中的,接受來自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也就是「一泡屎、一把尿」的將孩子撫養長大,等到孩子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之後才送入學校接受學校教育、才能逐步融入社會接受社會教育的影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唯一的終身導師。」 孩子的學習成長活動是從家庭生活中開始的,是從蹣跚學步、咿呀學語開始的。為此,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做好家庭教育意味著為孩子接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夯實了基礎;

③ 家庭教育教授內容包羅萬象,核心是引導孩子們學習成長的習慣。孩子要成長、成才,必備條件就是應該具備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具備積極、向上、堅韌不拔做人做事的成長習慣,家庭教育就是通過生活實踐培養孩子懂得生活、學會生活的習慣,這些習慣包括飲食習慣、作息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語言習慣等等。

家庭是最小的股份制企業,每個股東【家長】對事業【培養孩子】的發展方向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這是最正常的。因為,每個人擁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成長經歷,也就必然對世界擁有完全不同的認知和理解。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國家不可一日沒有國君,家庭之中同樣不可沒有主心骨。家庭教育中需要梳理出相對的教育「大綱」,明確對孩子成長教導的大方向,以避免很多家長之間因如何教導孩子成長而「大動幹戈」.......這個大方向簡單的說就是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學習成長問題上採取「我們都是為你好」,進而避免家長之間因「我認為」而爆發無謂的「戰爭」。國有國法、企業有企業的規章制度,家庭同樣需要簡明扼要的家規,這個家規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在關於孩子的成長教導方面相互補臺、彼此相互協作,共同踐行「我們都是為你好」。

成長陪伴無小事

家庭教育應「對事不對人」

家庭教育觀念統一是取得好成效的前提,而統一家庭教育觀念前提就是在孩子成長的問題是做到「對事不對人」,不將平日家庭生活中的個人「恩怨」帶到教導孩子學習成長的活動中。做到對待孩子學習成長的事情上「一事一議」,是有什麼事情就解答什麼事情,形成育兒「統一戰線」。

1、孩子最懂「入鄉隨俗」

剛出生的孩子不帶「一絲牽掛」、不帶任何智慧或財富,他們唯一隨身自帶的能力就是適應環境的學習能力,他們懂得如何快速「入鄉隨俗」。剛出生不久的孩子便能夠辨識親人的味道,就會表現出「認生」的行為,這就是孩子適應環境的基礎表現。孩子並不像成年人,起初他們的意識之中並沒有誰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親疏概念,他們知道的就是誰在我周圍出現的次數多、誰能夠給我吃的、誰陪伴我玩兒......接觸次數成為孩子最初辨別親疏關係的基礎。孩子也能夠容易辨識親人不同的陪伴方式和方法,記住父親是嚴厲的、母親是包容的、祖父母是有求必應的。同時,孩子們能夠很快根據陪伴對象的不同調整他們的應對方式。

孩子是在大人的教導下認知到誰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而且是在無數次重複下形成的結果,認人初期由於小孩子將與自己親人具有某些相似特徵的人認為作「親人」而鬧出笑話也不在少數。因為,人的記憶需要通過反覆練習、強化才能形成具有特定標識的印記,那些未能得到強化的記憶就會被遺忘。《狼孩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一個山村裡,人們發現狼群裡有兩個人類孩子。人們打死了狼後,在狼穴裡發現兩個狼孩,大的八歲叫卡瑪拉,小的兩歲叫阿瑪拉。狼孩剛被發現時,生活習性與狼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 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餓了找吃的,吃飽了就睡;不吃 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後像狼似地引頸長嚎。阿瑪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馬拉活到十六歲,經過7年的教育,才掌握4、5個詞,勉強地學幾句話,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她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但其智力只相當3、4歲的孩子。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學習「專家」,他們會模仿家人日常行為中幾乎所有可見的行為。因此,孩子對家庭關係的親疏也是十分敏感的,比如家庭關係不是很和諧,某位家庭成員在孩子面前說另一方的「壞話」,久了孩子就會產生對這個人的不好印象,最常見的就是在家庭婆媳之間為爭奪孩子的撫養權而彼此詆毀對方。孩子的視力具有「近視眼」的特性,他們會更親近能夠時刻陪伴他們、滿足他們任何需求的人,這就是那些從小被遺棄的孩子和親生父母沒有任何親近感的根源。

人生之中最寶貴的就是健康活著的時間,物質財富可以通過時間賺取,而時間一旦失去就永無回頭之時。現代社會分工協作帶來的最大難題就是中年人如何分配工作時間與撫養孩子和贍養老人之間的關係,2020年3月,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757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7%的受訪家長表示兼顧工作和陪伴孩子學習很吃力,小學生家長尤其感到吃力。

陪伴孩子是家長共同的責任

2、理順家庭教育關係

不同家庭成員在有各自不同的職責,但在關於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上須有協調並達成相對統一的教導方案。有人說:「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家庭是社會生活的最小組成單元,家庭本身就是一個混合型小社會,這個小社會中有老年的祖輩、中年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社會成長經歷,有不同的生活習俗和文明禮儀習慣。當然,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在不同的生命歷程中有不同的工作使命,比如孩子的使命就是學習、練習融入集體社會生活的技能;中年夫妻負責家庭建設中的工作、生活的主要內容,同時還肩負著育兒、贍養老人的職責;老人的職責就是在家庭中輔助年輕人整理好家務,在子女不在跟前時照看孫輩。

俗話說:「360行,行行出狀元。」「工作應該各司其職。」社會是分工、協作的大家庭,每個人都是社會大家庭中密不可分的一份子。在家庭中不同輩分的家庭成員同樣需要「各司其職」,古代家庭遵循「男主外、女主內」,中年男子負責在外賺錢養家、處理家庭勞動中的「重力」活兒;中年女人負責處理家務,同時教導孩子、贍養老人,也就是「好女人旺三代」說法的根源所在;老年人則側重於安享晚年,在必要的時候協作子女處理家庭事務,但絕沒有處於中心位置的意義,比如孫輩的成長就不是祖輩需要「攬截」的活兒。當孩子的父母在場時,祖輩儘可能不管孩子的事情;當孩子的父母不在場,祖輩也儘可能按照其父母的方式、方法管教孫子,讓家庭教育有延續性和連續性,而不是每個家長都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管教孩子。

家庭生活無小事,每件都是關係到家庭幸福生活大事情,沒有一種關係都是關係到家庭成長身心健康的大事件。作為祖輩,需要適應相對身份的變化,對家庭事務處理更多應放權給子女,特別是在如何管教孫輩的事情上,更應該相信自己的兒子、兒媳能夠處理好。作為祖輩應在兒子、兒媳忙於工作無法抽身看管孫子的時候提供幫助,而不是自己將自己變成主導孫子成長的人,儘可能避免為教導孫子的事情與兒子、兒媳發生衝突。每個人都必定會經歷孩子、中年、老年這三個人生階段,也都會是別人的兒子/兒媳、公公/婆婆。因此,每個人都應多換位思考,多與家庭中的其他成員「換個位置坐坐」,多換位思考、換位處事才是家庭幸福的關鍵。

老話所講:「在哪座山就唱哪山的歌。」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歷許多不同的社會角色,是孩子、學生、兒子、女兒、丈夫、妻子、父親、母親、祖父、祖母,這是我們在家庭中角色變遷的歷程,在每個人在不同的時期擁有不同的職責分工。但是,無論在在哪個時期,家庭都應當如同企業一樣擁有相對完備的家規,做到家庭中始終有一個相對的「主心骨」,特別是在關於孩子的成長教導方面宜達成相對統一的教導方式。在教導孩子的問題上最忌諱不同家長各做一套或者心血來潮式的「打點」教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不斷變化新花樣而有沒恆心堅持。

家庭教育分工、協作互補

3、家的意義在於能力互補

家是人生成長逐夢的起點。家,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內、住所,《史記·樂毅列傳》:「樂羊死,葬於靈壽,其後子孫因家焉。」引申為安家落戶、定居。家是人生成長、成才的起點,是愛和快樂的源泉,是幸福生活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的基點。

家庭職責分工是社會生產分工的前站,人類社會是分工協作的大家庭,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擔負不同的社會生產分工角色,比如社會生產中的大類分工分為農業、工業、服務業,每種社會職業分工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職責。家庭是由男、女、老、少組成的綜合社會生產單元,是具有不同勞動能力、不同生活經驗、不同勞動分工的少數人的組合體,比如男人負責掙錢養家、女人生兒育女、老人輔助完成家庭生產與生活、孩子負責學習成長。

有人說:「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家庭是社會生活的最小組合單元,不同成員在家庭中有各自不同的分工職責,家庭本身就是一個混合型小社會,這個小社會中有老年的祖輩、中年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社會成長經歷,有不同的生活習俗和文明禮儀習慣。當然,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在不同的生命歷程中有不同的工作使命,比如孩子的使命就是學習、練習融入集體社會生活的技能;中年夫妻負責家庭建設中的工作、生活的主要內容,同時還肩負著育兒、贍養老人的職責;老人的職責就是在家庭中輔助年輕人整理好家務,在子女不在跟前時照看孫輩。

家庭分工須按性別、年齡差異而各有側重,如果男性擔負賺錢養家的重任,則需要一個善解人意、開朗能適當出謀劃策,排憂解難的伴侶;如果男性生性比較細膩,不喜歡做決策,那應該有一個果斷決策能力強的伴侶;如果家庭成員年齡結構發生變化,那家庭分工也是應隨之變化,比如兒女已成家,那麼作為曾經家庭主角的父母就應該放手、放權,讓年輕人成為新的家庭主角,而不必像管教童年的孩子那樣教導他們,如果這樣只會引來所謂的「不孝子女」。家庭分工是社會生產分工的前站,家庭生活幸福的人才能更好的參與到社會生產、工作之中,而不至於將家庭中「六神無主」的生活狀態帶到工作之中去;家庭分工和睦,同樣能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創造更加和諧的成長環境,祖輩與父母輩的和諧、和睦也會為孩子學習成長樹立良好的行為典範。

世界上沒有超人,也沒有人能夠完全獨自生活。家庭生活中,作為妻子您需要放手讓丈夫幫助孩子換尿布,而不必擔心他們是否能夠勝任;您需要幫助丈夫分擔工作上的壓力,特別是那些處於低谷期的丈夫,而不是抱怨他們收入少、沒能力......作為丈夫您需要主動試著幫助妻子做家務、輔導孩子的學習成長,讓家人也能品嘗到您並不美味可口的 廚藝......作為長輩您需要放手讓年輕人自主處理家庭事務,特別是對處於學習成長期的孩子,他們更需要來自親身父母親的引導。作為祖父母,您需要做的就是孫輩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監督、輔助他們的學習成長。

「天下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家庭中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成員。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密切配合他人的工作,給予他們協作而不是要求他們按您的方式處理事務;應該幫助他們更好的處理家庭事務,而不是替他們代勞【特別是對於孩子的成長學習和成年子女如何處理生活事務】。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裡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裡教育服務生態圈。

相關焦點

  •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有時候,個體實力強大不一定就能取得勝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一心,才能將整體力量發揮到最大。
  •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定能夠戰勝疫情
    社區工作者的工作壓力很大,難免會有負面情緒,難免會有溝通不到位的地方,請大家能夠多體量他們,多支持他們,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定能夠戰勝疫情。現在暫時的不方便,為的是在不遠的將來大家都能盡情擁抱春天。
  • 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戰「疫」復工同出力
    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戰「疫」復工同出力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8日訊(通訊員 黎曉燕)復工復產以來,瀏陽市文家市鎮企業員工齊攜手,戰「疫」復工同出力,一幕幕互幫互助,有愛溫暖的畫面在該鎮眾多企業湧現。
  • 【感謝】法院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感謝】法院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2020-12-09 14: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黨旗飄揚第一線|吉林長春:心往一處聚,勁往一處使
    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商品價格監管980次,受理與疫情有關價格投訴舉報70件,加強餐飲監管工作,檢查餐飲單位1402家,檢查農貿市場357次、超市760次……困難時刻,大家心往一處聚、勁往一處使,積極協同配合,形成了群防群控的強大合力。
  • 「我的扶貧故事」因地制宜給建議,大家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外...
    一年的科技扶貧工作接近尾聲,科技扶貧不僅要求我們做好農村的農業技術服務工作,還要求我們要了解當地企業及農戶的技術需要,結合扶貧地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給出合適的建議,這樣大家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外使」。
  • 新學期,最和諧的關係是:老師做好領路人,家長做好榜樣,勁往一處使
    教育孩子,就像划船,家長和老師一人一隻槳,只有雙方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齊心協力勁往一處使,教育這艘船才能載著孩子駛向美好的未來。所以,在教育這條路上,既然老師和家長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希望孩子好。那麼也該保持著最和諧的關係:老師做好領路人,家長做好榜樣!教育最怕的是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什麼都想管。看過很多這樣的親子關係: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忙於工作,缺席孩子的教育,等到終於有時間管孩子了,孩子已經長大了,也管不住了。
  • 「寧」成一股繩,心往一處「襄」——寧夏對口支援襄陽紀實
    新華社銀川2月27日電 題:「寧」成一股繩,心往一處「襄」——寧夏對口支援襄陽紀實新華社記者張亮、謝建雯、馬麗娟從黃河岸邊到漢水之濱,塞上江南和襄陽古城,就這樣被一聲號令緊緊擰在了一起。作為「一省包一市」的唯一西北省區,寧夏黨委、政府接到對口支援襄陽的號令後連夜部署,第一時間出臺對口支援方案、建立工作機制。79人、100人、150人、172人,8天時間4批精銳急赴荊楚,加上此前已經在湖北的兩批醫療隊,寧夏共780餘名白衣戰士「逆行」戰疫,醫療物資、蔬菜大米源源不斷馳援湖北,部分企業主動轉產支援抗疫,與湖北人民風雨同舟。
  • 一處芳澤,心之所往,誰與你共
    紅塵萬物,觀浮沉有思,天地壯闊,擇歸心而居;唯有一處芳澤,洗塵洗夢,一方與爾,心之所往。
  • 家庭教育 | 「一問一答」第五期來啦~
    家庭教育 | 「一問一答」第五期來啦~ 2020-12-10 15: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島出臺家庭教育指導綱要 家長「考評上崗」
    原標題:青島出臺家庭教育指導綱要,將「五育」並舉落在實處——為焦慮的父母開出一劑「良方」近日,山東省青島市教育局聯合相關市直部門共同下發了《青島市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為全市中小學校(幼兒園)學生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提供行為指導和規範指導。
  • 最好的教育關係:老師做好「領路人」,家長做好榜樣,共同努力!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教育孩子,就像划船,家長和老師一人一隻槳,只有雙方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齊心協力勁往一處使,教育這艘船才能載著孩子駛向美好的未來。
  • 新學期,和諧的關係是:老師做好領路人,家長做好榜樣,一起努力
    文:蜉蝣教育孩子,就像划船,家長和老師一人一隻槳,只有雙方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齊心協力勁往一處使,教育這艘船才能載著孩子駛向美好的未來。任何一方的缺席,都會導致船的失衡,任何一方的不配合,都會導致船的失控,最後受傷的,還是孩子。
  • 三年級是道坎,家長作用超過教師,輕視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會吃虧
    3、凡是教師不布置的作業,家長想額外布置,絕大多數孩子都牴觸不願意做。4、三年級學生開始對學習有報怨,嫌老師布置作業多,不願意訂正作業中的錯誤。三年級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特點,經家庭教育專家韓老師分析後,他這樣說:「在兒童期裡有一個反抗期,一般發生在7、8、9歲這三年裡。
  • 孟非:女往高處走,男往低處瞅,所以很多單身狗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的男生越來越往暖男(孟非說到這個詞時,停頓了一下,從他的神情和語調猜測,他更想用的詞彙是奶油小生)方向發展?在這個舞臺上站了這麼多年後,說實話,我內心有些擔憂。所以,即便很優秀,她們還是渴望找一個更優秀的男人同行,得一寬厚臂膀,覓一溫厚胸膛,被保護,被疼愛,被憐惜。雄性動物自帶徵服欲和控制欲。所以,男人即便再柔弱,也看重臉面和自尊,也想找一個處於劣勢的女子結伴,以此彰顯自己的強大和男權。
  • 利川市《農村家庭教育方法研究》課題開題儀式在一實小舉行
    農村家庭教育方法研究12月11日,利川市《農村家庭教育方法研究》課題開題儀式在一實小舉行。利川市婦聯副主席江媛、利川市教育局副局長李顯念、利川市研培中心主任王明利、利川市一實小校長譚天軍出席開題儀式。一實小全體班主任、100多名家長代表和課題組成員參加了儀式。譚天軍校長致歡迎詞,他向與會的領導和家長匯報了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成績,同時期待學校以家庭教育為切入點,搭建家校共育的平臺,讓學生、老師和家長成長得更優秀。
  • 一實小成立「家之愛」家庭教育工作室
    本網訊(通訊員 項紹娟)12月4日,利川市第一民族實驗小學「家之愛」家庭教育工作室成立,200餘名家長和老師參加了成立儀式。授牌儀式之後,工作室成員老師為參會的家長作了題為《好父母成就孩子好未來》的家庭教育公益講座。
  • 六首清夜詩詞:覓一處靜謐,得一處心安
    清風,是一絲淡泊。清夜偷閒,把靜謐還給自己!6首清夜詩詞,在靜謐的夜色中,認識自己。《清夜吟》宋·邵雍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一輪明月升上夜空正中,一池碧水上有微風拂過。兩種相同的清幽淡雅意境,料想很少有人能夠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