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情有點好,我最期待的綜藝《奇葩說》終於上線了!
時間過得有多快!
一轉眼,陪伴無數留學生度過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奇葩說》,已經走過六個冬夏,錄到第七季了。
這是一檔融入了辯論元素的綜藝節目,旨在尋找華人華語世界中,觀點獨特的,口才出眾的,"最會說話的人"。
《奇葩說》的舞臺上,從不乏高學歷的精英。
從導師到辯手,匯集了國內外TOP名校的各路選手來這裡「神仙打架」。
在第七季海選現場當「門神」的傅首爾戲稱,海選讓她感受到「人類是豐富多彩的」。
沒錯,這次海選確實也充滿了驚喜。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有三位參賽選手。
奇葩01
劉純懿,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美女學霸,曾經的高考狀元。
本來對她充滿期待,但結果讓人大失所望。
從一出場,她就滿帶著攻擊性。
在海選現場,某MCN公司老闆Amy姐做自我介紹時,開玩笑說:「女生都知道我,女生都是我的粉絲。」
劉純懿非常不屑地站起來反唇相譏:「不好意思,我非常討厭你。」
她甚至當眾指責Amy姐是「人販子」,批評對方帶來了很差的社會價值導向。
遭殃的不止是Amy姐,在其他選手上臺時,她也頻頻打斷對方,反駁對方,氣勢洶洶,來者不善,發出各種尖利的質問。
在場的選手和觀眾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倍感壓力。
而她自稱,之所以這麼做,目的就是想自己的聲音被聽見。
說白了,就是以攻擊他人為手段,給自己博眼球。
採訪環節,導演問她想不想拿第一。
她很凡爾賽地回答說,不想,因為拿過太多次,沒意思,想試試怎麼輸。
針對她的表現,傅首爾的點評一針見血:「她是一個很優秀的女孩,會有一些優越感。」
可正是她的這份「優越感」,讓她在節目接下來的環節,敗光了觀眾緣。
面對5位導師,劉純懿一上來就拋出了一個當下流行詞:內卷。
她反覆用自己是高考狀元的歷史來闡述自己對「內卷」有多厭惡。
很明顯,她忘記了《奇葩說》是個辯論節目,不是學術講座,五位導師坐在這裡不是來聽她講解「內卷」的。
馬東老師好心提醒劉純懿跑題了,不要再闡述「內卷」這個概念,這無助於導師們了解她,讓她講講自己。
結果她話鋒一轉,又糾纏到「內卷」上。
蔡康永老師又提醒她,進來的選手們需要打動導師,但她的「卷」顯然沒能打動導師們。
她反駁道:「我覺得打動這個點,它並不是唯一的標準」
這時候,薛兆豐教授再次企圖「救」她,讓她講講自己的興趣,故事,經歷,或者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不料她接過話頭說:「我不得不說,我覺得跟別人不一樣,是個偽命題。」
馬東老師終於忍不住,一語道破:「我發現純懿是個槓精,你在每一句話上都在挑戰別人的問題,而不是回答別人的問題。」
最終,劉純懿「夢想成真」,成功地嘗到了「怎麼輸」。
五位導師,沒有一個人立起「喜番」,她以零票慘遭淘汰。
在劉純懿離場後,楊冪說:「她是我唯一一個選手我一句話都沒有說的,因為她不想聽別人說,她只想自己說。」
她太迫切想要表達一些讓自己看起來很特別的東西,仿佛只有這樣,才能匹配自己北大學霸,高考狀元的身份。
但可惜的是,她講的東西經不住推敲,甚至連她自己都沒有想明白。
有光環加身本是好事,但如果過分顧及光環,沒有讓它變成能量,反而成了束縛自己的枷鎖,弄巧成拙。
所以,蔡康永老師說,帶著「虛」字來時,會被拆穿。
奇葩02
不同於劉純懿的,是接下來出場的18歲選手,陳小雨。
陳小雨,生於2002年,今年剛剛高中畢業,是一位美國準留學生。
年齡雖小,卻不容小覷。
小雨一點也不怯場,狀態鬆弛,金句頻出。
她調侃自己,從頭到尾寫著一個「土」字,來《奇葩說》就是想貢獻一下十八歲的聲音。
面對等四位評委,小雨同學並不慌張,自我介紹時亮出了自己的優勢。
SAT成績全球前百分之三;
今年拿到了哲學系世界第一的匹茲堡大學的offer;
還拿到一百多萬的獎學金。
先來說說,SAT全球前3%,是什麼概念?
2020年參加SAT的考生有近220萬人!
SAT要求極強的語言能力,並足夠了解美國政治歷史,還要有大量文學閱讀量。
SAT的單詞都是關於學科詞彙、歷史人文類詞彙以及一些表示態度的詞彙,還要求考生對詞彙準確理解掌握,所以在備考SAT時,需要有非常過硬的英語功底。
由此可見,小雨絕對是學霸中的學霸。
再來說說,拿到哲學系世界第一的匹茲堡大學的offer,是什麼概念?
匹茲堡大學是美國賓州一所實力強勁的綜合型公立大學,世界排名TOP150左右,哲學系世界第一,在哲學領域中甚至有「匹茲堡學派」。
能被匹茲堡大學哲學錄取的學生,毋庸置疑是實力派。
最後,100多萬獎學金,又是什麼概念?
馬東老師也注意到這個問題,畢竟,能獲得世界哲學專業最牛校的100萬元獎學金,這得有著怎樣的實力?
原來,她拿到的是另一所學校的獎學金
本以為會被帶過,沒想到被細心的導師追問,小雨用自己的真誠和坦率化解了這個尷尬的小心機,逗得導師們哈哈大笑。
與其他炫耀型學霸不同,小雨的談吐和自我調侃,讓大家覺得這個女孩很真實,也很聰明。
而她成功申請到世界名校匹茲堡大學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在文書裡寫到她在高中期間舉辦了一個「扔鞋比賽」。
原來,小雨的高中處於一個周圍人學習都很好,但非常嚴肅、壓抑的環境裡,雖然學習很好,但無處釋放自己。
於是,她想到了一個主意:扔鞋比賽!
貧困山區的孩子走路費鞋,需要鞋子,城市裡的高中生最愛買什麼?
被校服統治的時代,當然最愛買鞋子!
穿過的二手鞋與其扔掉,不如翻新處理,捐給山區。
一開始,她的想法遭到了學校的拒絕。
於是,小雨整理了一份山區學生對鞋的消耗量的數據調研統計,並聯繫了一些公益組織,以做慈善公益的初心終於說服了學校,發動同學組織了一場「扔鞋大賽」,捐出一百多雙鞋。
扔鞋大賽這件小事,非常生動地展現出,小雨作為策劃人的深度思考能力,實踐能力,溝通能力,組織領導力。
由於家裡年初「意外破產」,小雨家裡可能無法負擔世界名校匹茲堡大學的高昂學費,她不得不面臨兩難之選。
一邊是自己的夢校,是自己深愛的,認為很「朋克」的哲學,一邊是一百多萬誘人的獎學金。
小小年紀的她,出於對整個家庭的考慮,最終選擇了獎學金。
但她並沒有放棄夢校,早早做好了規劃——先拿獎學金去上學,再通過自己的努力賺錢渡過難關,想辦法轉學去夢校繼續深造。
之前優越的家庭條件並沒有讓她嬌縱任性,她很理性地衡量理想和現實,不盲從理想,也不屈服現實,而是為自己做好規劃,給自己選一條最適合的路。
不到5分鐘的聊天,小雨用自己的真實經歷和想法打動了導師們,以全票通過的好成績,直接晉級下一輪1V1,還得到了楊冪的超高評價:
「她很讓人期待。」
微博上,小雨也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甚至有人把她的片段反覆播放了好幾遍,紛紛誇讚她真誠、簡單、有想法。
看到這裡,不知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00後都是人間清醒,在申請出國留學前,把自己未來的發展規劃想得越來越清楚,做好極為充分的準備。
想要申請世界頂尖學校,背書很重要,確實要有準備地、聰明地展現自己,做足功課。
奇葩03
在看海選的過程中,視頻彈幕裡不停有人在說,為了踩鈴而來,踩鈴怎麼還沒來...
我很好奇,踩鈴是誰?又是哪個新晉網紅?
直到她出現,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她,真的很有魅力。
她調侃自己是個陌路迷途女博士,為了參加《奇葩說》,拋下加拿大老公,懷著孕大老遠從倫敦跑回國。
無論是作為世界頂尖名校UCL的女博士,還是作為當紅博主,她都非常低調。
大名鼎鼎的UCL有多牛?全球排名TOP10的英國G5超級精英大學!
踩鈴姐多有才?疫情在家隔離無聊,錄視頻嘮嗑,一不小心粉絲四百多萬,比馬東老師還多一百萬粉。
但這些光鮮的title,她都沒有好好用來秀優越感,襯託自己,倒是憑自己的幽默、真誠、價值觀和才華打動了導師,成功晉級。
真正厲害的人,反而沒有身份感。
為什麼留學生愛看《奇葩說》?
因為,提起「辯論」二字,留學生感觸最深。
現代辯論賽制起源於英國,最早的辯論社團是出於教會的需要,於18世紀,約1775年,在倫敦建立的。
到了1850年左右,辯論賽開始在英國的大學推廣和流行,牛津、劍橋等大學都成立了辯論社團。
辯論,對批判性思維、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和臨場發揮能力的要求極高,而這些,恰恰是中國學生所不擅長的。
在國內被要求沉默、安靜、聽話慣了的孩子們,出國後突然被要求勇敢、大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文化和教育的反差,留學生體會頗為深刻。
《奇葩說》裡,極致地展現出了語言表達的重要性。
刀光劍影的辯論,對議題的思考,尤其是優秀學長學姐們,用新穎的論點,精彩的表達,步步為營說服觀眾,大放異彩,無一不深深吸引著留學生群體。
更何況,每一位「奇葩」背後的經歷,也給了異國他鄉的留學生們莫大的精神慰藉。
詹青雲說,「使唐僧成為唐僧的,不是經書,是取經的那條路。」
華育偉業留學,願做你取經路上的引路人。
讓我們幫你去看看更大的世界,結識更多的奇葩,享受多元思想碰撞出火花的快感,體驗「想什麼就大聲說出來」,和做自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