痺論篇第四十三(上)

2021-02-07 茶言空間

我們開始共同修習【痺論篇第四十三】。我們在【陰陽別論篇第七】中習到過∶【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痺字就是閉,風邪侵襲於肌肉骨節經絡之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閉阻不通,引起肢解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當然也包括邪氣入於藏腑所引起的全身性的多種疾病。


【黃帝問曰∶痺之安生?岐伯對曰∶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

黃帝向岐伯請教:痺病是怎麼產生的?岐伯回答說:痺病是由風、寒、溼三種邪氣雜合傷人而形成的。


【其風氣勝者為行痺,】

其中風邪偏勝的稱為行痺,因為風邪善行數變,行走注於肌肉骨節引發疼痛。


【寒氣勝者為痛痺,】

寒邪偏勝的稱為痛痺,陰寒的邪氣,客於肌肉筋骨之間,就會凝結不散,陽氣不運行,所以痛不可當,就是我們今天的痛風。


【溼氣勝者為著痺也。】

溼邪偏勝的稱為著痺,著痺患者肢體重著不便移動,或著發為疼痛,或著發為麻木不仁,溼從土化,所以著痺多發於肌肉。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為骨痺,以春遇此者為筋痺,以夏遇此者為脈痺,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痺,以秋遇此者為皮痺。】

黃帝接著請教:痺病分為五種,為什麼?岐伯說:在冬天得的痺稱為骨痺,在春天得的痺病稱為筋痺,在夏天得病的稱為脈痺,在長夏得病的稱為肌痺,在秋天得病的稱為皮痺。【病遇此者】是指遇到風邪、寒邪和溼邪,大家都還記得冬主骨,春主筋,夏主脈,土旺的時節主肌肉,秋主皮,相對應遇到的邪氣。


請大家再讀一遍今天同修內容的第二小節:【帝曰:內舍五藏六腑,何氣使然?岐伯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合也。故骨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筋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脈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肌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皮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所謂痺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溼之氣也。】


【帝曰∶內舍五藏六腑,何氣使然?岐伯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合也。】

黃帝問:痺病的病邪侵入肌體後稽留於人體內的五藏六腑,是什麼道理?岐伯說:五藏六腑對應相合的是皮、肉、筋、骨、脈,如果病邪在外,也就是在皮、肉、筋、骨、脈久留不去,就會內犯連累相合的藏腑。


【故骨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

所以骨痺不愈,再感受邪氣,就會內舍於腎。


【筋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

筋痺不愈,再感受邪氣就會內舍於肝。


【脈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

脈痺不愈,再感受邪氣,就會內舍於心。


【肌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

肌痺不愈,再感受邪氣,就會內舍於脾。


【皮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

皮痺不愈,再感受邪氣,就會內舍於肺。


【所謂痺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溼之氣也。】

總之,這些藏腑的痺證,是各藏在所主季節裡重複感受了風、寒、溼氣所造成,病久不去,而復感於邪,風、寒、溼氣必會侵入更深,所以會內舍其合而入於藏。


這段的重點是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


相關焦點

  • 痺論篇第四十三——凡痺之客(1323)
    【凡痺之客五藏者,肺痺者,煩滿喘而嘔。】肺藏處在上焦,肺藏經脈循胃口,所以肺痺的症狀是煩悶脹滿,喘逆嘔吐。【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幹善噫,厥氣上則恐。】心合脈,當痺氣居於心藏,血脈不通。心脈起於心中,心脈的支脈上挾咽,心脈直上肺,所以會煩躁,心下鼓動就是心悸,突然氣逆上行,咽喉壅塞導致喘息,咽幹,厥氣就是陰氣。
  • 《黃帝內經》論「痺病」及其意義,以「痺」為名的病證50餘種
    就痺病而言,是指人體營衛氣血失調,感受風寒溼等邪氣,久留體內,致使經絡、肌膚、血脈、筋骨氣血運行不暢,乃至由淺入深,累及五臟六腑氣血閉塞不通,氣滯血凝出現肢體疼痛楚、麻木沉重等功能障礙,活動受限為特點的一類病證的總稱。《內經》除有兩篇專論「痺病」之外,還有40多章的有所論及,而且以「痺」為名之病證多達50餘種,足見其對這一病種的重視。
  • 金匱微言-血痺虛勞篇1
    血痺,痺者從說文解,痺者閉也,著也,凝而不流謂之痺。仲景以此四字為提綱論及虛勞之證治。
  • 黃帝內經||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黃帝問曰:夫絡脈之見也,其五色各異,青黃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 氣痺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三聖 慈氏菩薩說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本地分中菩薩地初持瑜伽處靜慮品第十三一切種遂求 二世樂清淨如是九種相 名略說靜慮謂九種相靜慮最勝寂靜明了現前,無有分別,離諸戲論;於一切法悟平等性,入大總相;究達一切所知邊際,遠離增益、損減二邊,順入中道。是名菩薩能於所知真實隨覺通達慧。若諸菩薩,於五明處決定善巧,廣說如前力種性品,應知其相。及於三聚中決定善巧,謂於能引義利法聚、能引非義利法聚、能引非義利非非義利法聚,皆如實知。於是八處所有妙慧善巧攝受,能速圓滿廣大無上妙智資糧,速證無上正等菩提。能作一切有情義利慧有十一種,如前應知。
  • 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痿論篇第二十三
    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痿論篇第二十三【本章要點】 一、以五臟與五體相合理論為立論基礎,論述了痿躄脈痿、筋痿、肉痿、骨痿的病因
  • 瑜伽師地論 第四十三卷
    瑜伽師地論 第四十三卷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  靜慮品第十三  云何菩薩靜慮波羅蜜多。
  • 白朮治痺應用探析
    但對其治痺的應用,至今仍未引起足夠重視,有關論述研究較少。故本文結合白朮臨床配伍應用和歷代醫家對白朮治療痺症的認識,探討其治痺作用及機理,以冀對臨床合理應用有所裨益。1 健脾和中燥溼白朮具有補氣健脾和中、運脾燥溼之功效。《金匱要略》曾用甘草附子湯治療陽虛風溼邪氣留著骨節之骨節疼痛和屈伸不利。方中用桂枝溫經散寒、祛風解表以通經絡。
  • 什麼是血痺
    如果有一個人他說,哎呀,我呀,就是隨便坐著靠著一下下手就容易麻了,這算不算血痺? 這算;那如果有人說,哎呀,今年冬天我不知著了什麼邪門,一睡覺起來發現半邊臉垮掉了,這算不算血痺?這算;然後有人說,天啦,今年冬天我們家某某老先生老太太啊睡覺起來之後左手不能動,左腳也不能動,這個這算不算血痺?也有可能算。
  • 冰土的守門者——《怪獵冰原》痺毒龍動作解析及應對
    在此先說聲抱歉,因為哪怕是PC版冰原都已經發售了將近了一個月的時間,痺毒龍作為冰原前期出現的怪物大家現在都應該能輕鬆討伐了。本來應該更早地帶來這篇攻略的,卻因為個人各種原因耽誤實在不好意思。「冰土守門者」--痺毒龍說回正題,有著「冰土守門者」稱號的痺毒龍,讓不少初見的獵人搭上了冰原裡的第一次貓車。
  • 《素問》第五十六篇 皮部論
    本篇論述了三陰、三陽經脈在皮膚上的分布,所以篇名為「皮部論
  • 論「衛氣為百病母」
    如《素問·痺論》說:「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燻於盲膜,散於胸腹。」《靈樞·本髒篇》也說:「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者也。」衛氣又稱「衛陽」、「陽氣」等,出於下焦,晝日外行於手足太陽經脈,主一身之表。
  • 古籍閱讀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篇第三【第二篇】
    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因於溼,首如裹,溼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馳長①。緛短為拘,馳長為痿。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註解】①弛長:弛緩不收之意。
  • 論「肌膚甲錯」不儘是瘀血
    如《靈樞·論疾診尺》篇謂:「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泆([ yì ])飲也。」這裡的「如枯魚之鱗」就是甲錯,他認為是因為溢飲。仲景在《金匱·水氣病》篇有「黃汗之病……若汗出已,反發熱者,其身必甲錯」,是指黃汗汗出後發熱不退,其熱消灼津液,而致身體枯稿,皮膚甲錯。
  • 中工國際:第六屆董事會第四十三次會議決議
    中工國際:第六屆董事會第四十三次會議決議 時間:2020年11月29日 16:25:28&nbsp中財網 原標題:中工國際:第六屆董事會第四十三次會議決議公告證券代碼:002051 證券簡稱:中工國際 公告編號:2020-068 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屆董事會第四十三次會議決議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
  • 五刺治療五痺的體會
    此屬「皮痺」之症。系由寒溼之邪客於皮部,經脈痺阻所致。以半刺法在局部皮膚淺、輕、快刺,直致病人感覺灼熱疼痛,使皮絡氣血通暢,寒以熱解。僅治療兩次,癢麻感消失。《靈樞·官針》曰:「豹紋刺者,左右前後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絡之血者,此心之應也。」這種刺法是以所刺穴位為中心,在其周圍多針散刺,刺時要使針入於絡脈,出針後而見血,勿需棉球按壓。
  • 《黃帝內經》丨《素問•皮部論篇》
    《素問·皮部論》:"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按手足同名經相合,則稱六經皮部。六經皮部各有專名:太陽皮部稱關樞,陽明皮部稱害蜚,少陽皮部稱樞持,太陰皮部稱關蟄,少陰皮部稱樞儒,厥陰皮部稱害肩。     皮部,是皮膚按經絡所屬分區。十二經脈及其絡脈的分布部位劃分為十二皮部。
  • 《怪物獵人世界冰原》痺毒龍弱點是什麼 痺毒龍弱點打法技巧攻略
    痺毒龍 冰原中出現的一種可狩獵、捕獲的大型怪物,是飛雷龍的亞種,顏色相對偏橙,尾巴末端長著紫色的毒刺,尖牙可以麻痺獵物,可有效削弱對手體力,並給予最後一擊。 有用情報: 痺毒龍會以啃咬的攻擊方式對獵人造成麻痺狀態,其尾巴的毒刺也會讓獵人中毒。並且各種攻擊都帶有麻痺或是毒的屬性,因此在承受其攻擊時更具風險。 尾巴的攻擊範圍較廣,很難防守,並且造成的傷害也很高,需要特別注意。而麻痺狀態是通過啃咬造成的,攻擊範圍有限,所以只要不站在痺毒龍的正面就不太容易被咬中。
  • 風寒溼結於五臟六腑,發而為痺
    人有小便艱澀,道澀如淋,而下體生疼,時而升上有如疝氣,人以為疝,或以為淋,而不知非也。蓋風寒溼入於小腸之間,而成痺耳。夫小腸主洩水者也,水入小腸,何邪不去,乃縮住而不流,蓋寒與風作祟也。治法必須散小腸之風寒,而溼氣不難去也。然而治小腸,必宜治膀胱之為得,膀胱利而小腸無不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