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暖風燻得遊人醉,熟了枇杷、綠了芭蕉,畫作教學並鑑賞

2020-12-18 扶蘇有事說

圖一:枇杷圖。南國生枇杷,四月恰最熟。一幅枇杷圖表達出作者對家鄉故人的追思。

圖二:畫枇杷圖需準備毛筆兩支,塗料選朱紅和薑黃或藤黃,白紙一張。

圖三:硯臺和煙燻墨,這是準備用來畫枇杷的枝葉的。

圖四:萬事俱備,只欠才子。

圖五:拿一支毛筆先沾藤黃,然後點些朱紅方可下筆,只需左右圍圓即可。

圖六:磨墨穿插有序的畫葉片,有濃有淡的畫些葉片。

圖七:畫樹枝,緊接著把所有的葉子穿連起來,注意方向。

圖八:勾勒樹葉,必須用濃墨畫樹葉的經脈。

圖九:點綴枇杷果的果實,起到畫龍點睛之筆。

圖十:畫好的枇杷圖,怎麼可以不賦詩一首。

圖十一:抄轉了明朝詩人的一首天平山中詩。

圖十二:大功告成。此畫為作者清明時節思念遠去的親人而作。以畫表達哀思。

相關焦點

  •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夜色裡的西湖
    當然,現代的西湖不是沉默的水墨畫,而是一幕光影迷離的電影,整個杭州,在五彩的光影投射下,獲得了新的注釋與重生。不過我還是喜歡夜色中的西湖。她是那樣的靜謐與安寧,如一位熟睡的美麗少婦,沒有一絲的牽掛和任性,沒有一丁點的矯揉造作,溫柔平靜,不得不讓人新生憐愛。沒有了凡塵的脂粉俗氣,沒有了塵世的浮躁妄動。
  • 懷化市文旅行業多點發力打響旅遊品牌 暖風燻得遊人醉
    結合懷化文旅市場業態特點,多措並舉推進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鏈建設,我市文旅行業多點發力打響旅遊品牌,加大消費刺激,助推文旅市場強勁復甦—— 暖風燻得遊人醉 懷化日報記者 李青青 通訊員 張勇 陳麗霞 一到周末,洪江古商城煙雨洪江街區「又見小城故事
  • 暖風燻得遊人醉,只把杭州做倦州(上)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前段時間,大城西這邊出現了一個「杭州雲城」的概念,與此相關,知乎上有一個熱門提問:在杭州的你倦了嗎?這該從何說起呢?畫多大的餅?其實在我看來,杭州可以簡單劃分成三部分;Part1:以西湖和大運河為賣點的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俗稱老杭州
  • 詩詞裡的風:春風暖,暖風燻得遊人醉,秋風清,蕭蕭梧葉送寒聲
    3、《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宋代:蘇軾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幹。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微微秋風吹拂,梧桐樹葉飄飄下墜。初嘗香醇的美酒人很容易就有了醉意,只好在小窗前躺臥酣眠濃睡。紫薇花和朱槿花已凋落,只有夕陽斜照在樓閣欄杆上。
  • 暖風燻得遊人醉,煙花三月儀徵遊
    天公作美 清明節期間天氣簡直棒呆!
  • 宋朝歷史小段子六則:暖風燻的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統治者甚至把它當作南宋中興盛世的標誌性建築,有人發帖譏諷道:暖風燻的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官員醉生夢死,夜以繼日的在樊樓縱飲。宋室南渡後,經歷了中原淪陷,山河破碎的巨變,回想起從前的風月無邊,於是有了劉子翬的《汴京紀事》感懷詩: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
  • 初夏的滋味,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楊梅青梅來作陪
    綠了芭蕉說到櫻桃,不得不提同一時節的芭蕉。「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這一紅一綠,一小一大,一玲瓏一寬闊,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卻將初夏美好的樣子展現得淋漓精緻。芭蕉是我國南方常見的觀葉植物。我媽媽的就叫芭蕉,村裡種滿了芭蕉樹。幼時初夏午後,一覺醒來聽雨打芭蕉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
  • 創意兒童畫窗外的景色——枇杷熟了
    #五月#有果產西裔,作花凌蚤寒一片片寬大的葉子吸收著陽光,濃綠淺綠的葉片襯託著金色的果實,非常漂亮。當然你注意到了嗎,枇杷葉上的葉脈非常清新,就好像大自然畫下的優美線條。金色的枇杷顏色深深淺淺,充滿變化,深的黃,淺的黃,亮的橙,淺的紅……在深綠色的葉片襯託下更加美麗。夏天的天空瓦藍瓦藍的,在藍天的映襯下誰說枇杷不美得動人呢?
  • 畢節黔西縣中建鄉:暖風燻得遊人醉
    黔西縣中建鄉月亮灣,櫻桃花開美景如畫 周順和 攝  中新網貴州新聞3月3日電(周順和)「你跑起來嘛,趁現在有風,一邊跑一邊放線」,前日,走進黔西縣中建鄉月亮灣景區,只見幾名遊人在放風箏,幾個木棍,一張塑料薄膜,一頂風箏就出現了,看著風箏飛上天空,幾人笑容滿面、盡情享受春天的溫暖。
  • 櫻桃: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每年的五六月份,就是櫻桃成熟的時候,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說它「先百果熟,故古人多貴之」,所以櫻桃也被古人譽為「百果第一枝」。玲瓏剔透、味道甜美的櫻桃一直都受到人們的喜愛,因此吟詠它的詩篇有不少,而最有名的,莫過於蔣捷的那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宋代詞人陳克的詞作,來了解一下這如珠玉般可愛的鮮果。
  • 暖風燻得遊人醉,不行咱就鑄大錢,建炎通寶說南宋
    建炎四年(1130年),金軍劫掠北歸,「暖風燻遊人醉」的生活在臨安府(杭州)正式開始,維持國家職能的運轉是需要錢的,流亡政權一窮二白,於是準備大量鑄行錢幣,但國力不行,銅量不足,於是鐵質大錢成為主要品種,以至於現在折二、折三的大錢還沒有小平錢貴。
  • 詩詞鑑賞-陽春三月,又是一年春遊踏青時,來看看春遊的那些詩詞
    陽春三月,春和景明,暖風燻得遊人醉,又是一年春遊踏青時。雖然現在不少地方的旅遊景點都解封了,但是還是要求大家儘量不要扎堆去。一兩個人可以去附近的公園,或者到郊外呼吸新鮮的空氣,放飛早已憋了很久的心情。不過出門時,不要忘了戴口罩喲,更不要忘了那些春遊的詩詞!
  • 畫家林椿:宋人畫枇杷山鳥的創作背景和藝術鑑賞
    俊俏的小鳥立於枝上,伸著尖細鋒利的嘴巴,緊瞅著爬在枇杷上的螞蟻,生動細密的構圖,使畫面富有濃鬱的生活情趣。作者以精雕細刻的畫筆,對花果、鳥、蟲的形象都作了生動的描繪。小鳥娟秀的形態,光潔的羽毛和那炯炯有神的緊盯螞蟻的眼睛,都被刻畫得惟妙惟肖。就是小如針孔的螞蟻,它的頭尾足須都畫得清晰可見,說明了作者紮實的寫生功力。
  • 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
    喜歡李清照的一剪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也喜歡蔣捷的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這八個字真是妙極了。一「紅」一「綠」,將春光漸漸消逝於初夏的來臨中這個過程充分表現了出來,這是時序的暗示。(矽元瓷器 小魚碗)芭蕉葉綠,櫻桃果紅,花開花落,紅綠交替,大自然周而復始,衰而盛,盛而衰。而人,卻在這時序的輪轉更迭中被「拋」了。
  • 關於時間流逝,蔣捷這樣說: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意思是:這句詞出自南宋詩人蔣捷的《一剪梅·舟過吳江》,原詞如下:《一剪梅·舟過吳江》蔣捷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芭蕉,在文人墨客眼裡,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繫,尤其是雨打芭蕉聲,最容易引起在外漂泊的遊子思鄉之情。在這裡,詞人蔣捷抓住夏初櫻桃成熟時顏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
  • 椰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海南作閩南
    福建人的先祖則多從中原地區遷入,他鄉作故鄉後,第一代移民往往將自己念念不忘的原故鄉當作堂號傳下去,以示不忘祖先。海南人中有很多人都是閩南移民的後代,在海南開枝散葉後,宗族文化在形式上有所變化,原先刻在門楣上的堂號移到了堂屋正中的牆壁上,講究一點的以神龕供之。
  • 撩動人心的美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解讀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解讀「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出自南宋詞人蔣捷寫的《一剪梅舟過吳江》,這句要聯繫上文「流光容易把人拋」來理解。它寫出了春光消逝,初夏來臨,由春到夏,花開花落,時令更替的自然現象。「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紅一綠,既生動寫出了櫻桃芭蕉豔麗的色彩,視覺上的撩人,又展現一幅動態圖:櫻桃慢慢被時光染紅了,芭蕉也在流光催促下,由黃變綠。這一句僅僅表示時令更替嗎?南宋覆滅,詩人身受亡國之痛,他寫這首詞時,正在秀麗的江南太湖之濱遊蕩,彷徨、迷茫、不知家在何方的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