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讀《四十二章經》,其中第十五章關於忍力的經文: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以前初看之時,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悟,自發心出家,這幾年經歷了一些事情,尤其是最近一年的經歷,讓我對這段話有了不一樣的感想。忍辱多力,小不忍則亂大謀,誠然如是。提到「忍」,不知道各位法師會想到什麼?忍辱?忍力?三法忍?
證果的境界,太高,有些說食不能飽的感覺。今天這些都不談,就聊一聊咱們凡夫做得到的,單講忍辱,忍受。首先想到我們這個世界叫什麼?「堪忍世界」。忍的對象是什麼?是苦,是煩惱,等往生到了極樂世界就不必忍了,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反過來講我們生到了這個世界,就要忍,自打娘胎開始,年年歲歲,日日如此,不忍不行。「忍」仿佛是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金科玉律,沒有人能逃得過。
不過這個話題本門一般不怎麼講,有些蓮友一聽到這些,第一反應就是「聖道門」、「難行道」、「忍啥子忍嘛,趕快往生」。據我觀察,其中不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菩薩,有好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包括出家的師父,也是「談忍色變」,遇到一點頭疼腦熱、人事不順,就開始道:「娑婆世界沒法待,怎麼還不往生,阿彌陀佛快來接我。」有沒有?
不過也都是嘴上喊得多,一般沒病到那個分上,精神正常的也都是光說不練。過兩天沒事了,吃得好點了也就不喊了。誠然,這也反映出本門蓮友對往生、對阿彌陀佛絕對的信心。但就法門的弘揚,荷擔如來家業的出家人來說,若無一定的忍力,可說是一事難成。這不僅要求我們對「忍」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實踐出來。
這裡分享幾點我個人覺得比較實用的方法供大家參考。分為三點,一受、二轉、三喜。下面根據我自己的理解簡單說一下。何謂「二因二常」?即因果、因緣;無常、正常。那我們倒著來說,先說正常。對於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一切,莫驚莫怪。五濁惡世,末法之時,善導大師《法事贊》說得很清楚「五濁增時多疑謗,道俗相嫌不用聞。見有修行起嗔毒,方便破壞競生怨」。
曾經的我,年少輕狂,說是年少其實也就兩年前吧。有一天到師父跟前大放厥詞,「誰誰誰怎麼這樣,執事怎麼那樣,都不在法上,都不學法。」如此這般,一大堆不平不滿。那個時候是滿腔正義,認為自己對事不對人。師父靜靜地聽我講完,一句話給我點醒了,「就是這樣,你說的沒錯,我也知道,但是按照你的要求呢,恐怕這寺院也剩不了三五個人了,那我們弘法弘給誰?」
聽完師父的話,讓我茅塞頓開,原來我這一切的不能忍是因為我的妄想、固有的執著見解。出家人就該慈悲柔善,和顏愛語嗎?當執事就應該法義精純,什麼事都面面俱到嗎?一旦誰達不到我妄想的預期了,必須奮而噴之嗎?心有不平,完全是自苦自惱,半點怨不得別人。擴而廣之,其實這個世間充斥著這種妄想,父母孩子之間就該父慈子孝嗎?夫妻之間就該相敬如賓,白頭到老嗎?
居士就該恭敬禮拜出家人,事事如法嗎?如果我們一直抱持著這種妄想執念,弘法之路必將處處碰壁,別唱高調說能給人家慈悲、歡喜了。連忍都忍不了人家,利益眾生從何談起?不知此世眾生,苦是正常、痛是正常、愚痴是正常、無明是正常,拔苦之悲心又從何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