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為何「村長們之間」的戰爭也精彩紛呈?

2021-01-10 有知社

日本的戰國時代,可以說得上是日本的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各大名你方唱罷我登場。在2016年,在日本國內有機構調查統計,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戰國時代僅次於幕末年代(明治維新前夕),而位居第二位。

而我國有許多網友,出於對日本的敵意。往往將日本的戰國時期的戰爭,嗤之為「村長們之間」的戰爭。誠然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就雙方的動員的兵力而言,規模都不怎麼大。但就其戰爭本身而言,卻也是精彩紛呈,而絕不是村與村之間的械鬥。

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與歐洲中世紀的戰爭比較相似。而跟我國秦朝以後的戰爭卻並不相像,日本與西歐都是封建體制,而我國自秦朝以後就已經邁入了帝制時代。帝制時代,中央權力加強,再則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能動員的兵力與物力等也自然就很大。

然而,在日本戰國時期,各大名雖能動員的兵力不多。但是,這為數不多的兵力卻是來自於日本國內的精英階級。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只有武士才有資格當兵,而日本的武士跟我國春秋時期的「士」一樣,都是屬於貴族階層。而日本跟歐洲一樣,之前都沒有科舉制度,日本的武士階層就是日本國內的統治階層。

日本的武士階層,受到了其國內各方面最好的教育,而且都是文武皆修。而我國自戰國時期起,各諸侯國紛紛實行變法,貴族當兵的特權就漸漸地被廢除了。自隋唐開創科舉制,文官與武官也就越來越涇渭分明了。宋朝建立後,重文輕武,以致尚武精神更是式微,武官總是低文官一等。而當兵的就更為人所輕視,宋朝的軍隊中就有大量的無賴、地痞、流浪漢。在《水滸傳》中,就有動輒罵「賊配軍」的。明朝中後期,各衛所都出現了大量逃兵,還有許多軍官「吃空額」、「喝兵血」的。當兵的社會地位極低,以致到了近代還都有「好男不當兵」、「丘八」等俗語。這在兵員素質上,就比日軍差太遠了。

在日本戰國時期,當兵一直是武士的特權,是一種身份與榮耀。而武士都是世襲的,自小就接受了較好的教育與訓練。所以,在日本戰國時期,各大名的軍隊雖人數不多,但其戰鬥力都是比較強的。豐臣秀吉統一全日本後,企圖以朝期為跳板,徵服大明。在朝鮮戰場上,日軍對朝鮮軍,基本上是以湯沃雪。而後大明軍隊援朝抗倭,依靠騎兵與火力等裝備的優勢,與日軍戰成了平手。

相關焦點

  • 縣長們的野望:為何數十萬人參戰的日本戰國,卻被人調侃成村戰
    對於很多日本戰國愛好者來說,戰國時代的是日本人才輩出的年代,在那個合縱連橫的時代,多方勢力和諸侯的勾心鬥角戰爭,不亞於東漢末年的三國。誕生了以武田信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等梟雄。不過戰國時代在很多人眼中,因為大大小小的軍閥混戰的,而這些軍閥本身地盤和人口又很少的,再加上日本全國的面積其實也就一個雲南省這麼大,所以戰國時代也被人稱之為的縣長們的戰爭。
  • 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規模屬於村戰這個級別?真要這麼想您就錯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只要是看日本戰國相關的影視作品或遊戲時,總有人評論「村戰」或是「村長互毆」,彈幕更是刷的不亦樂乎。說句寒酸話,日本歷史中大書特書的所謂戰國時代,也就是幾十個縣長(個別還是鄉長)打來打去的歷史,更諷刺的是,最後統一縣長們的,竟然是個農民。」所以今天咱們來討論一下日本的戰國時代的這些名戰爭究竟是不是村戰?
  • 日本戰國到底是不是村長打架?
    日本國家不大,鬧事的人卻多,轉瞬之間冒出來幾十個大名,個個有名有姓,佔山為王,什麼羽前羽後,越前越後,土佐中國,上總下總(全都是日本地名)。說句寒酸話,日本歷史中大書特書的所謂戰國時代,也就是幾十個縣長(個別還是鄉長)打來打去的歷史。更諷刺的是,最後統一縣長們的,竟然是個農民。」
  • 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上洛有區分?目的不同上洛方式也不同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除了對內穩定局勢,排除異己分子,對外逐步擴張增加自家實力外,最讓這些大名魂牽夢繞的就是上洛。當時,有實力的大名都希望通過前往京都達到目的,這才有了影響日本局勢的上洛。那麼,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呢?所謂的上洛,意指朝日本京都移動的行為。當時日本的首度是京都,日本人模仿中國,稱呼首度為「洛」,因為周朝以後的朝代經常定都洛陽,這極大影響了日本。因此朝京都移動的行為就被稱作「上洛」了。
  • 日本戰國史的魅力何在?
    就日本戰國史時代也確實更適合採用紀傳體。提到"戰國",國人難免會想到中國歷史上曠日持久、動輒陣兵數十萬的大規模戰爭,不過就日本而言,戰國時代雖然戰事頻仍,但戰爭烈度卻稱不上多高,經常只有數千人數萬人規模的士兵對陣,因此被揶揄為「村長戰爭」。這種現象固然與戰國時代的日本人口稀少、戰場分散、山脈縱橫有關,但同時也與日本人對待戰爭的態度有關。
  • 日本的戰國時代,說起來就是個笑話,這不就是幾個縣之間的戰爭嗎
    中國有戰國時代,日本也有。不過,兩者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畢竟中國有著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打起仗來那才叫過癮。動不動就是萬馬奔騰的局面,但是日本就差遠了。日本國土才那麼點,他們的戰國時代說出來還挺搞笑,就是幾個縣之間相互鬥爭,最後這個縣把其他幾個縣都打敗了,統一了日本,結束了日本的戰國時代。不過,最終結束日本戰國時代的是一個中國人都知道的人,此人名叫豐臣秀吉,就是舉兵入侵朝鮮被明朝軍隊打退的那個人。雖然他在國外的戰場上失利了,但是在當時的日本,他是名副其實的最高掌權者。
  • 日本戰國史的魅力何在? | 青年維也納
    一來,日本戰國時代的戰場分割較細,同一時間點常會發生多個獨立的戰役與政變,若採取編年體記錄,恐怕會有些零亂;二來,因有大量文學、影視作品與遊戲的鋪墊,戰國時代各大武將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很多日本史愛好者的日常談資;三來,日本戰國時代的政治勢力多以家族為主要傳承模式,對於初窺日本戰國史的讀者來說,了解名將及其家族傳承,自然能顯著降低學習門檻,有助於迅速了解戰國史的主要人物及其事略。
  • 漢卿說:如果把日本戰國時代戰爭放到中國來看,相當於什麼規模?
    日本戰國時代,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織豐時代的這段歷史。最早出自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的《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開篇寫道「天下戰國之上」。因其酷愛中國兵法,便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以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為了保證能夠正常運轉需要大量的資金。比如,維持軍隊產生的軍費、國內公共建設費用、公務員薪資、還有其他經費等。即使在日本戰國時代,也是如此。
  • 日本戰國時代的美食都是些什麼
    現代,在日本冷凍和加工食品都是日常飲食。在消費商店,超級市場,自動售貨機,餐館等都有的賣。但是,在戰國時期,很少地方賣這些快速方便食物,但是在戰國時代,日本的飲食卻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飲食又是怎麼樣的呢?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的愛情觀讓人羨慕和詫異,後人:有點亂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的愛情觀讓人羨慕和詫異,後人:有點亂日本戰國時代,結婚往往是政治婚姻,大部分武士無法自主選擇。特別是擁有繼承權的武士,更沒有資格自主選擇,只能等待家督或者家臣安排。戰國時代的婚姻往往是政治婚姻,很少人能自由戀愛。不過戰國武士們同樣一樣是人,也會為了愛情而心煩意亂。不過其中也有武士能夠順利地與自己喜歡的女子結婚,這在當時算是驚世駭俗,當事人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才能達成目的。
  • 盤根錯節、階級固化,為何日本戰國統一「小地方」要花二三代?
    而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同屬於東亞文化圈。他們的天皇一族雖然從未更換,但是自從「應仁之亂」以後日本戰國時期就開始了。各地方的諸侯,開始互相攻訐,不死不休。現在網上有人認為,日本的戰國就像是幾個大的村落打群架。其實不然,其本的面積相當於整個河南省加半個浙江省。雖然戰爭的規模肯定不如中國,但是也人數也還是可以的。
  • 掠奪是讓人厭惡的野蠻行為,為何日本戰國時代卻是普遍行為?
    摘要:掠奪是讓人厭惡的野蠻行為,為何日本戰國時代卻是普遍行為?現代人認為掠奪是讓人厭惡的野蠻行為,不過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士兵來說,掠奪是很自然普遍的收入來源。以當時的收入情況來衡量,士兵的年收入為1貫500文左右,約為現代的20萬日元,考慮到士兵並非全職而處於半農半兵的狀態,足以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為何日本戰國時代的士兵仍要進行掠奪呢?在日本戰國時代,士兵在戰地的掠奪行為是很平常的事情。一來可以充當士兵的臨時收入,二來在補給系統不發達的戰國時代,從戰地掠奪得來的物資可以充當補給。
  • 日本戰國時代,長槍是如何變成超長槍,又是如何成為戰場主角的?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長槍是如何變成超長槍,又是如何成為戰場主角的?日本歷史上,長槍出現的時間並不短,但真正被重視起來的時間反而較遲。在鎌倉幕府時期,長槍就已經出現在日本正式的記載中,不過這個時期往後的一段時間內,長槍並未成為主角,這個時間要一直持續到進入戰國時代。日本戰國時代,長槍在一夜間廣為普及。當時的日本社會認為,槍是武士必備的武器之一,尤其被視為武士的人一定要擁有一把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在於槍的訓練過程簡易,特別是召集農民組成足輕隊時,更是把槍當作武器。
  • 日本戰國時期兵力如何?巔峰兵馬20萬,國土面積只有海南十分之一
    日本戰國同中國春秋戰國相比,就是戰爭規模差距過大。這樣的縣長級戰鬥力如果是在中國的春秋時期就早已被五霸中的一個吞併了。中國在春秋時期以兵車戰爭為主,正常戰爭人數也一般也是幾萬人與幾萬人之間的對壘。當然,即墨一戰,用火牛陣為先,後續幾千人就將幾萬人大軍打得人仰馬翻的也屢見不鮮。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 姬路城,日本戰國時代的硝煙與血腥
    室町幕府自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去世後便每況愈下,1467年,應仁之亂與細川政元兩場政變更是徹底將室町幕府自權力之巔拉下,自此日本群雄逐鹿,戰火不斷,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戰國時代。這是一個神奇的時代,持續了100多年的戰火是對日本民族最好的洗禮,他們從盲目地跟從變得極富創造力,並且對戰爭環境的變化產生了極其迅捷的適應能力。諸侯割據、國土碎裂之下,是一座座城堡的崛起。城堡的建築模式因地形而異,分為築於高山大地的山城、築於平原闊地的平城、築於小山丘陵的平山城、築於海川之間的水城四種。
  • 日本的「大戰國時代」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有啥區別?
    日本戰國時代(公元1467—公元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大概140餘年的斷代史。在這段時間裡日本被全國的大小軍閥割據,戰爭不斷,直到德川幕府建立。日本史學家用他們那生花妙筆把日本戰國時代描述的跌宕起伏,那麼真正的日本戰國時代是如何呢?公元1467 年,圍繞將軍繼承問題,室町幕府內部形成分裂,細川氏與山名氏兩大名的傾軋白熱化。
  • 《麒麟來了》:島國觀眾仍然鍾愛「村長打架」
    照理大河劇的題材選擇是相當寬裕的,但事實情況相反,大河劇的題材可以說是嚴重「扎堆」,執著地鍾情於「戰國時代」。歷史上的日本「戰國」接近一個半世紀,大約只佔日本古代歷史的八分之一。但從1963年至今的59部「大河劇」裡,以戰國時代為題材的多達24部(包括最新的《麒麟來了》),幾乎佔到半壁江山。尤其是「本能寺之變」,幾乎成了「大河劇」的永恆主題。
  • 日本戰國時代,最強的十位大名!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神往。前不久,在日本國內統計的,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戰國時代僅次於幕末年代,而位居第二位。那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又有哪些大名可堪稱日本戰國時代的俊傑呢?第一位、甲斐 武田信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