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掠奪是讓人厭惡的野蠻行為,為何日本戰國時代卻是普遍行為?
現代人認為掠奪是讓人厭惡的野蠻行為,不過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士兵來說,掠奪是很自然普遍的收入來源。以當時的收入情況來衡量,士兵的年收入為1貫500文左右,約為現代的20萬日元,考慮到士兵並非全職而處於半農半兵的狀態,足以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為何日本戰國時代的士兵仍要進行掠奪呢?
在日本戰國時代,士兵在戰地的掠奪行為是很平常的事情。一來可以充當士兵的臨時收入,二來在補給系統不發達的戰國時代,從戰地掠奪得來的物資可以充當補給。而且掠奪本身也有戰術意義,可藉此消耗敵國的人力資源與農作物,對敵國造成打擊。
只不過,有時士兵也可能忙於掠奪,無法照上級的意願行動。因此,一般來說官方會以軍法或軍令禁止在戰鬥期間內掠奪,但會容許在戰鬥後的掠奪行為。所以,在日本戰國時代,如果沒有發生掠奪行為那才稀奇!
公元1562年織田信長上洛時,信長曾經禁止在京都周邊地區的掠奪行為。從當時的公家所留下的日記中, 除了表示讚賞這道命令之外,也感到非常驚訝。由此可見,對當時的人來說,戰後的掠奪行為很普遍。
只要是人力搬得動的東西,多數都會成為被掠奪的對象。在戰場上,武將與士兵攜帶的物品是主要的掠奪目標。當時曾發生過武將墜馬後,敵軍士兵為了掠奪物資,想要把武將拖走,導致武將的部下前來阻止,雙方進而互相拉扯的例子。
在當時的戰場上,到處都是赤身裸體的屍體,在城池失守要撤退時,逃亡者一樣要賭命。尤其對女性而言,有時連自己軍隊的士兵都不能信任。根據記錄,甚至有貴婦寧願花錢聘用途中遇到的山賊,充當逃亡途中的保鏢,也不要自己軍隊的保護。
不過,對於住在戰場周邊的人來說,掠奪行為就是一件要命的事了。不但值錢的物品會被奪走,有時連婦女小孩都沒辦法倖免。尤其富貴人家或寺院神社,更容易成為被掠奪的對象。因此,他們會繳納金額龐大的禮錢,請大名頒布禁止掠奪的禁止令。#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