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我們從小聽到大的長高傳言:
「小朋友睡覺時蹬腿甚至驚醒,是在長個的表現。」
「夢見從高空墜落,證明孩子要長高。」
很多家長樂見這些「長高徵兆」。很遺憾的是,這些傳言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 睡覺蹬腿,是神經自我調節。
睡夢中全身肌肉不自主抽動,甚至伴隨與之相對應的夢境(如被追逐、高空墜落等),導致蹬腿、驚醒,現代科學稱之為入睡抽動。
人在進入淺度睡眠後,體溫下降、心跳減慢、肌肉放鬆,神經組織會對此進行自我調節,表現出來就是手腳、身體的不自覺抽動。
尤其孩子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出現入睡抽動的情況會高於成年人。
此外,孩子白天玩耍太興奮、睡前看刺激性大的動畫片、玩引起精神過於興奮的小遊戲,晚上睡覺也會有小動作。
吃撐、積食的孩子,或睡前1小時大量進食的孩子,常常會睡不安穩、滾來滾去,或趴睡、壓著小肚子。
這些原因,也都需要家認真辨識,不能一概用「長身體」等原因含糊過去。找到原因後,及時助消化、呵護情志是家長們最該做的事。
● 睡覺腿抽筋,比起補鈣,更要注意保暖+補津液。
有的孩子睡覺腿抽筋,常見的民間解釋是「缺鈣」或「長高」。這也不是完全正確的。
引起抽筋的原因其實有很多,不僅僅是因為缺鈣。
孩子出汗多,水分和電解質大量流失,鈣、鎂、鉀等對肌肉功能有維持作用的微量元素失衡,就會導致孩子抽筋。
有的孩子體虛不攝汗,不及時補充津液,就會有抽筋的表現。
所以相比起補鈣,更應該替這類孩子補充津液。服用一些有滋陰安神效果的食療方是緩解抽筋的好方法。
此外,夜晚孩子蹬被子,導致小腿肌肉受寒,也會導致退步肌肉強烈收縮、血管痙攣,也就是抽筋。
● 睡覺生長痛,不是孩子越痛長得越高。
生長痛一般發生在2~12歲之間。少數生長期較長的孩子,12歲之後仍可能出現疼痛,但不必過於擔心。
生長痛一般在半夜發生,膝蓋、腳踝關節、膝關節處,或麻或痛。程度有輕有重,可能連續疼幾個晚上就會消失。
注意辨識生長痛:
孩子腿部沒有紅腫,按壓腿部肌肉也不會疼痛,不會影響走路。
如果寶寶身體的同一部位疼痛持續1個月或更久,應及時就醫。
注意四肢生長痛的程度,並不決定孩子的長高速度。不是孩子越疼,長得越高。
寶寶的身高,與遺傳、平時攝入營養、睡眠等因素有關,而生長痛只是寶寶正在生長的一個外露表現。
以上就是《許尤佳兒童長高課》的相關內容。這套課程並非只關注孩子的身高體重,而是關注孩子整體的生長發育和體質狀況,十分值得家長學習。
如何緩解孩子晚上睡覺腿抽筋,如何緩解四肢生長痛,歡迎家長訂閱課程具體學習。
蹬腿驚醒、睡覺抽筋不是孩子夜晚長高的表現。生長發育期的孩子睡眠充足、睡眠質量好,身體在夜晚自然會分泌生長激素促進生長發育。
對於這些影響睡眠的小動作,我們要找到可行的方法去緩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