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又拼命硬幹的人,以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魯迅
在雲南的一個小山村裡,張桂梅竟然建起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學校,經歷了十多年的建設,很多城裡的學校的升學率都比不上張桂梅的農村學校。
據統計,如今華坪女高的本科上線率已經將近達到了100%,在2020年的高考中,華坪女高共計有159人參加高考,其中達到本科分數線的竟然高達150人,這對於一所農村高中而言實在是難得。在華坪女高建校的十二年的時間裡,學校為社會輸送了上千名大學生人才。
建立這所學校的是一位叫做張桂梅的女士。每天凌晨五點十分,山裡還是一片漆黑,而張桂梅校長早就已經起床了,雖然說是校長,可是她每天卻活脫脫像一個校工一樣,從三樓的宿舍出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樓道裡的燈一盞一盞的打開,孩子們的一天也就被點亮了。
如今華坪女高的一切早已步入了正軌,可是在張桂梅校長準備建立這所學校時卻滿是挫折與阻礙。
1996年,年輕的張桂梅主動申請到更貧困、更偏遠的華坪任教。就這樣,原本在大理工作的張桂梅來到了麗江的小山區。
來到華坪後她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無論是在哪一個班上,女生的就讀率都要遠遠低於男生,而且每每在上學的時候還會有女學生不斷的退學,這讓張桂梅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後來她才知道,原來班上的女孩們基本上都來自偏遠山區,家裡往往都無法擔負起女孩的學習費用,有的家裡有男孩的,常常是讓女孩休學;還有更甚者,父母們有時會為了一點點彩禮錢把自己年幼的女兒早早地就嫁出去。
這一切給了張桂梅重大打擊,憑什么女孩子就不能接受教育?憑什麼要剝奪女孩接受教育的權利?張桂梅越想越氣憤,於是她做了一個決定:要創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學校,讓那些不能上學的女孩都回到學校裡來。
可是,創辦學校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首先張桂梅就需要一筆資金,可是,她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教師,哪兒有那麼多錢來建學校呢?張桂梅後來想到了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每年寒暑假,她都會去外面乞討。她向過路人一一解釋,自己是山區的教師,她想要建一所全免費的女子學校,可是,許多的過路人都覺得張桂梅要麼是個瘋子、要麼是騙子。五年的時間裡,張桂梅沒能要到什麼資金,反而要到了一身鼻涕、口水與謾罵。
原以為計劃只能終止時,事情卻突然出現了轉機,2007年,張桂梅被選為黨代表參加十七大。當時縣裡給了張桂梅一筆錢,畢竟是去北京參加會議,可不能像平時那樣隨便打扮,於是縣裡給了張桂梅一筆錢讓她買套正裝。可是張桂梅卻沒有為自己添置一套像樣的正裝,對她來說,重要的是人到了,穿著打扮並不重要。就這樣,張桂梅就穿著平日裡的一套衣服去了北京。
就在這時,張桂梅被一個女記者發現了,原來,張桂梅身上穿的是一條破了洞的褲子,張桂梅這才發現,頓覺尷尬,這也引起了女記者的關注,於是和張桂梅商量好會議結束後想對張桂梅進行一個採訪。
這次訪談對於張桂梅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她在訪談中把自己希望建立華坪女高的想法說了出來,採訪一經播出,張桂梅受到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回到雲南後,事情出現了轉機,市裡、縣裡各撥了一百萬給張桂梅作為建校資金,更有許多社會人士來捐款,支持張桂梅的想法與事業。就這樣,在華坪這個小山區,全國第一所全免的女子中學在此破土而出。
然而,建校之後張桂梅才發現事情並沒有她想的那麼簡單,一開始張桂梅認為山裡的家庭只是因為窮沒有辦法送孩子上學,可建立了免費學校之後張桂梅發現阻礙女孩子們上學的還有一個原因是家長們的落後思維。他們認為反正日後要出來工作的,還不如現在早點出去掙錢、補貼家用。所以就算是免費的學校,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也吸引不大。
可是張桂梅卻不願就此放棄,當她發現自己的班上又有孩子退學了,她果斷地走了很遠很遠的山路到女孩的家裡,極力的勸說孩子的父母,讓孩子上學。就這樣,一些中途退學的孩子們一個一個地被張桂梅重新勸了回來。
如今的華坪女高已經是一個成熟、成功的女子中學了,每年高考,女高都會出一批優秀的人才。
張桂梅校長的心很大,裡面裝滿了學生,可是她的心裡卻容不下自己。早在1997年張桂梅校長就被查出了患有子宮腫瘤,多年來一直忍受病痛的折磨,而在每天的操勞中張桂梅也患上了越來越多的小毛病,可是張桂梅校長卻不在乎,在她的心裡早就忘了給自己留一塊位置,她心裡的每一分每一寸都被華坪女高的孩子們填滿。
張桂梅校長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一年又一年把更多的農村女孩送出大山,希望張桂梅校長能夠永遠健康、長壽。
參考資料:《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