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子刊:金剛石納米線束儲能密度為鋰離子電池的 3 倍,可用於...

2020-12-23 雷鋒網

在儲能領域,鑽石也能大放異彩。

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了金剛石納米線束儲能系統,並通過建模得出該系統能量密度可達 1.76 MJ kg-1,比同質量的鋼彈簧高出 4-5 個數量級,是鋰離子電池的 3 倍。

當地時間 2020 年 4 月 20 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題為 High density 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with carbon nanothread bundle(碳納米線束的高密度機械能存儲)。

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

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

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其實源於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鋦瓷」。

鋦瓷是指,把打碎的瓷器再修復起來的技術。而金剛鑽,就是鋦瓷藝人們為更加精緻地完善瓷器鑽孔、鑲金、粘合等工作製作的一種棍狀工具,因頂端上有一顆硬度極大的金剛石而得名。

而這裡的金剛石,是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礦物,是石墨的同素異形體,也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堅硬的物質。實際上,金剛石正是鑽石的原身。

通常而言,金剛石主要用於製作觀賞寶石或用於製造地質鑽頭、石油鑽頭等工業場景。文藝復興時期的金剛石,常常被義大利豪門當做一種慢性毒藥——服下金剛石粉末後,粉末會粘在胃壁上,經過長期摩擦會造成胃潰瘍、胃出血,最終導致死亡。

而如今,要以可持續的方式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金剛石再次派上了用場。

大規模儲能介質

雷鋒網了解到,當前可再生能源供應的解決方案,主要是利用工業廢熱、太陽能光伏能量或在環境中收穫機械能,包括電磁電能發生器、機械能採集器和電化學採集器在內的各種能量採集器也應運而生。

而面對這種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也就意味著大規模的能量存儲成為 21 世紀能源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基於這一考慮,昆士蘭科技大學研究團隊想到了一種材料——「碳納米管」(CNT)。

碳納米管是一種一維納米材料,具有許多異常的力學、電學和化學性能。

研究人員認為,由於碳納米管(CNT)的高強度、高模量,利用基於碳納米管的纖維作為機械能儲存介質和能量採集器,應當是可行的,相比電化學電池(如鋰離子電池)也可以實現快速有效、更為穩定可逆的能量充放電。長遠來看,這些特性也可能使其成為人造肌肉、軟體機器人、柔性電子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碳納米管得到了廣泛研究,研究主要關注碳納米管纖維的結構(如編織結構、平行結構或加捻結構)及其後處理(如液體收縮、滲透、功能化)。

受此啟發,研究團隊認識到了製造「高強度金剛石納米線束」的可能性——其表面完全氫化,因而納米線間可引入界面共價鍵,同時還可保持線狀形態和優異的機械性能,並可觸發納米線間或納米線與聚合物基質間的強機械互鎖效應。

安全、穩定、可廣泛使用的儲能方案

既然已經確定了解決方案,自然要來測試一下可行性如何了。

下圖 a 展示了兩種不同的金剛石納米線束 Achiral 和 Chiral,Achiral 具有對稱的橫截面和線性形態,而 Chiral 則具有初始的螺旋形態。由於直徑較小,納米線束能夠在任意鍵斷裂前達到非常高的扭轉角,圖中兩個納米線束的扭轉角分別約為 25.55 rad 和 17.28 rad。兩個納米線束名稱後的六個整數分別表示結構中的鍵合拓撲。

研究人員利用大規模分子動力學(MD)方法,對比了兩種金剛石納米線束與(10,10)碳納米管。上圖 b、c 分別表示兩種金剛石納米線束和(10,10)碳納米管(即圖中的 CNT)的能量密度與扭轉、張力的關係。

此外,研究團隊對不同變形狀態下,三種金剛石納米線束(3、7、19 分別表示納米絲的數量)的能量密度進行了理論預測。其中,紅色、藍色、橙色、粉色、點線分別代表壓縮、彎曲、張力、扭轉和大規模分子動力學得到的結果。

通過一系列探究,研究團隊發現金剛石納米線束具有較高的機械能存儲密度,重力能量密度會隨線束的數量變化而降低,其中扭轉和張力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此外,金剛石納米線束與(10,10)碳納米管的機械能儲存容量相似,但金剛石納米線束有其自身的優越性——鑑於金剛石納米線束的結構,通過純張力就可實現其全部的機械能存儲潛力,即高達 1.76 MJ kg-1 的能量密度,是鋰電池的 3 倍,因此完全可以用來作為儲能裝置。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研究團隊模擬時的溫度較低,室溫下金剛石納米線束的儲能能力也有可能被高估了。

不過,金剛石納米線束在機械能存儲中的突出表現不可否認。

就碳納米線束,論文合著者之一 Haifei Zhan 表示:

這一結構類似於壓縮的線圈或者小孩的發條玩具。纏繞著的線束散開便可釋放能量。如果設計一個系統來控制納米線束釋放的能量,那麼對於許多應用而言,這一儲能方案將更為安全、穩定,可廣泛應用。

Haifei Zhan 也主要提到了系統的安全性問題——由於不涉及鋰離子電池所需進行的電化學反應,因此也就避免了洩漏、爆炸或其他較小的化學故障的風險:

化學儲能系統在高溫下可能會爆炸,在低溫下可能會失靈。出現故障時發生洩漏,還會造成化學汙染。但是機械式儲能系統沒有這些風險,所以更適合於在人體內應用。

事實上,研究團隊也表示,該系統未來可以用於可穿戴技術、與心臟和大腦功能相關的生物醫學工具、機器人、下一代電力傳輸線、航天電子,以及場發射、電池、智能紡織品和建築材料等結構性複合材料等多個領域。

引用來源:

[1]https://phys.org/news/2020-04-diamonds-energy-storage-solution.html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5807-7

[3]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4/200421090540.htm

[4]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7%91%E5%88%9A%E7%9F%B3/80698

雷鋒網雷鋒網

相關焦點

  • 《儲能科學與技術》推薦:鈦鈮氧化物用於鋰離子電池負極的研究進展
    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1.0137摘 要 鈦鈮氧化物(TNO)負極材料因其具有較高的比容量、安全的嵌鋰電位、快速嵌鋰通道和穩定的嵌鋰結構已成為當前高功率、長壽命鋰離子動力電池負極首選材料之一。然而,其較低的電子電導率限制了TNO負極材料高倍率性能的發揮。本
  • 電化學儲能技術除了鋰離子電池還有什麼可供選擇?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當鋰離子電池在固定儲能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時,越來越多的產業企業正積極開發不同的技術以提升自身競爭力,為市場帶來更具競爭力的儲能系統。在鋰離子電池的競爭對手中,氧化還原硫電池(Redox Flow Battery, 氧化還原硫電池)是目前進入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
  • 高功率&高能量密度 尼吉康小型鋰離子可充電電池上市
    常見的蓄電裝置有電氣雙層電容器(也就是EDLC),鉛蓄電池,以及鋰離子可充電電池等。EDLC的特點是功率密度高但能量密度低,因此市場需要更長時間的放電電流。此外,鋰離子可充電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但功率密度低,因此市場需要具有高輸出功率和大容量的蓄電裝置。尼吉康採用電容器的卷取製造技術。新開發的小型鋰離子可充電電池具有如上圖所示的引線型,尺寸為從直徑3毫米•長度為7毫米到直徑為 12.5毫米•長度為40毫米的超小型,圓筒型「小型鋰離子可充電電池」。此新產品同時實現了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
  • 美企NDB的納米金剛石電池,使用期可達兩萬年!顛覆能量守恆定律
    近日,美國的NDB公司稱,他們的納米金剛石電池將像小型核發電機組一樣,完全顛覆能源化學方程的原理。這種電池將擺脫一切能量的對比,使用期從10年到28000年不一,而且實在不用充電的情況下的使用期限。該電池的功率密度比鋰離子電池的大很多,而且它們基本也不容易被毀壞,即使處於電動汽車的激烈碰撞中也能保持絕對安全。該電池在某些運用中,如電動汽車,儘管有很多優勢,可他們比如今的鋰離子電池組划算許多。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這種電池中每個電池的動力都來源於核廢料,屬於再次利用了地球上最難解決的化學物質。
  • 美納米金剛石電池自充電,封裝一次使用2萬年!
    最近一種叫做納米金剛石電池的概念正在迅速崛起,加利福尼亞的NDB公司表示,他們正在開發一種基於核廢料提取物的電池,將會顛覆現代能源方式,一次封裝之後,可以持續使用10年~28000年!
  • 加州研發氧化銀鋅電池 其容量可達鋰離子的20倍
    現在,可以將電池絲網印刷到聚合物薄膜上,使其具有高度的柔韌性,與現有技術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具有更大的產品設計自由度,並具有極強的競爭力。由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和電池公司ZPower組成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氧化銀-鋅電池,其面能量密度比當前最先進的鋰離子解決方案高5到10倍。該小組還表示該電池的面積容量比典型的鋰離子電池大10到20倍,在室溫下可達到每平方釐米50毫安。論文的合著者之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納米工程研究小組博士生盧寅(音譯)說:「這種區域能力以前從未獲得過。」
  • 天津理工大學:高級吡啶-N-摻雜碳納米片被用作鋰離子電池陽極
    N 4)中去除氮原子來合成高含量的N摻雜碳納米片。5190 mAh g -1的非凡初始放電容量在50mA g-1的電流密度和優異的循環穩定性(200次循環後1639mAhg1),以及希望的倍率性能(517mAhg1 at 2Ag1),其對鋰服務時表現出離子電池陽極。高氮摻雜水平,尤其是材料中高吡啶金屬-N摻雜含量,是這些出色的電化學鋰離子存儲性能的原因。這項工作為開發有前景的氮摻雜碳材料打開了新的大門,這些材料可實際應用於儲能設備。
  • 電池儲能技術發展現狀
    磷酸鐵鋰電池具有穩定性高、循環壽命長等優點,是國內電力儲能系統的熱門及應用最多的鋰離子電池技術,儲能用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120~150 Wh/kg,系統能量轉換效率85%~88%,小倍率充放電循環壽命3 500~5 000 次,儲能系統投資成本1 600~2 000元/kWh,度電成本0.7~1.0 元/kWh。
  • 樓雄文教授AngewCo3O4納米顆粒鑲嵌的介孔碳納米盒用於鋰離子電池
    成果簡介 近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樓雄文教授課題組以ZIF-67納米立方塊為模板,通過刻蝕-熱解-氧化策略,合成了中空Co3O4納米顆粒鑲嵌的介孔碳納米盒(H-Co3O4@MCNBs),並將其用於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
  • 6萬字長文剖析寧德時代(一):核心技術|寧德時代|動力電池|鋰離子...
    對於用於運營的乘用車更是利好的消息,按照一般計程車的行駛裡程測算,計程車每年的行駛公裡數在20萬公裡以上,用於運營的小型乘用車在2~3年內需要更換新的電池包,採用寧德時代的電池包技術後,運營用小型乘用車的電池包更換周期至少可延長至6~7年。對於目前公布的消息中,尚有大量細節還未公開。如正極材料的體系,能量密度參數,是否支持快充等一系列問題。
  • 儲能鋰電池成為無碳經濟過渡的核心部分,促進鋰離子電池的回收利用
    諮詢公司Circular Energy Storage於本月發布了一份有關鋰離子電池壽命周期和回收經濟學的報告,其調查結果對委員會的提議提出了棘手的問題。 儘管電池似乎是向無碳經濟過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也帶來了許多可持續性問題。鑑於該技術帶來的挑戰,歐盟委員會已發布一項提案,以促進鋰離子電池的回收利用。
  • 護膚霜是鋰離子電池中不可燃電解質的特殊成分
    鋰離子電池已被證明是最可靠的儲能技術之一。不幸的是,它有一個相當明顯的致命弱點:作為一種非水電解質,相當易燃,因此會造成嚴重的火災危險。特斯拉汽車電池起火的故事,據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估計,每10天就有一次鋰離子電池起火導致航班停飛 -- 這些都證明了這種危險已經成為一個多麼嚴重的問題。
  • 納米矽、鈦酸鋰、鈉離子…我國鋰電研究進展碩果纍纍
    一、中科院物理研發納米矽負極材料   矽被用於電腦晶片和許多其他產品,因具有十倍於石墨負極的儲鋰容量,被認為是下一代鋰離子電池的理想負極。   80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是中國鋰電產業的奠基人,1996年,他帶領科研團隊在國內率先研製出鋰離子電池,率先解決了國內鋰離子電池規模化生產的科學技術與工程問題,實現了國內鋰離子電池的產業化。
  • 日本京瓷電子推出世界首創的半固態鋰離子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外媒報導,日本電子公司京瓷正在推出一款Enerezza住宅儲能電池,該電池將採用世界首創的半固態鋰離子電池架構,能夠大大提高電池的經濟性,加快了電池儲能的價格革命。
  • 最新《Nature Energy》便宜又高效的電池材料!
    可充電電池的市場的快速增長,需要具有高功率,高能量且成本低的電池材料。近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Gerbrand Ceder教授展示了將電極材料中部分尖晶石的陽離子序列同過量的鋰結合,能夠同時實現超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
  • SKI將量產高鎳9系動力電池;日本3DOM研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04 日本3DOM研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外媒消息,日本初創企業3DOM公司研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其目標2022年前實現商業化。該公司介紹,其鋰金屬電池電量是同等重量鋰離子電池的兩倍,電池可以延長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
  • 新型納米鈷多孔碳宿主材料,為新型鋰硫電池正極材料提供思路
    科技的不斷進步對鋰離子電池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電動汽車等大規模儲能領域,需要能量密度更高、價格更便宜的新型鋰離子電池。其中,鋰硫電池作為一種多電子反應的鋰離子電池,其能量密度(2600Wh/kg)和價格優勢遠遠高於目前的磷酸鐵鋰和鈷酸鋰等商用電池,因此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是,鋰硫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如單質硫的導電性差、中間產物多硫化物具有穿梭效應、充放電過程中產生體積膨脹等。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實驗性質的化學電池 其能量密度是當前鋰離子的10倍
    對於現在的手機來說,電池已經嚴重製約了其創新發展速度,所以科學家也是在想盡辦法帶來新的成果。現在,科學家為柔性設備開發出了一種實驗... 對於現在的手機來說,電池已經嚴重製約了其創新發展速度,所以科學家也是在想盡辦法帶來新的成果。
  • 10倍能量密度!科學家開發氧化銀鋅材料電池,
    導讀: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加州ZPower公司的研究人員近日宣布,他們開發了一種靈活的可充電氧化銀鋅電池,其面積能量密度是現有技術的5到10倍。 電池能量密度不高一直是許多行業發展的障礙,為近日,一項新的研究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
  • 柔性可拉伸可充電氧化銀鋅電池,面能量密度是現有技術的五到十倍
    柔性可拉伸可充電氧化銀鋅電池,面能量密度是現有技術的五到十倍一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柔性的可充電氧化銀鋅電池,其面能量密度是現有技術的五到十倍。電池也更容易製造;儘管大多數柔性電池需要在無菌條件下製造,但在真空下仍可在正常實驗室條件下絲網印刷。